君按采桑子,吾翻水調(diào)歌。
登高休說,重九臨水亦無何。
未必華嵩還望,不見煙波南岸,風笛小亭過。
座上沽屠客,胸次正嵯峨。
已無酒,姑啖餅,議山河。
夕陽容易,暗染鴉翅入庭柯。
一笑明朝歸去,各認前途風雨,回首指青螺。
珍重男兒諾,莫拭淚痕多。
評:斯翰曰:“未必華嵩還望,不見煙波南岸,風笛小亭過”,筆力如神。
永正曰:“歲在丙丁之際,乾坤板蕩,劫灰漂焚,人懷昆玉之憂,道路不敢以目。然穗城三五少年學子,猶時聚于遠野荒林,傷鄉(xiāng)國,憫黎萌,長嘯微呻,呼天斫地,聊舒其抑郁之氣。”此余為友人周正光君《聽雁扣舷集》所作之序也,錄此以見當時之背景。時聚談之處尚有烈士陵園、白云山、越秀山、流花湖等。梁守中有長篇五古贈君,今僅憶其起手:“同行君最少,幾人可比肩。出語天風壯,詩成眾口傳?!贝嗽~余最賞“各認前途風雨”六字,二十三歲青年,已洞明世事如此。
守中曰:此寫昔年南岸茶肆之會。諸人所作,今已不復記憶;獨留蝠堂此詞,尚存當時鴻爪之跡。下闋“已無酒”三句,乃是實情。當時邊啖餅邊放言高論,至今尚有印象。只惜與會之黎益之、劉嚴霜、潘元福已先后辭世,思之不覺黯然。“一笑明朝歸去,各認前途風雨”二句,似是泛寫;而此后各人之“前途風雨”,則各有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