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學藩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陽城驛(810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不事周 無兒悲鄧攸 改詞曹 鳥哭楊震
商有陽城驛,名同陽道州。
陽公沒已久,感我淚交流。
昔公孝父母,行與曾閔
既孤善兄弟,兄弟和且柔。
一夕不相見,若懷三歲憂。
遂誓不婚娶,沒齒同衾裯。
妹夫死他縣,遺骨無人收。
公令季弟往,公與仲弟留。
相別竟不得,三人同遠游。
共負他鄉(xiāng)骨,歸來藏故丘。
棲遲居夏邑,邑人無茍媮。
里中競長短,來問劣與優(yōu)。
官刑一朝恥,公短終身羞
公亦不遺布,人自不盜牛。
問公何能(一作德)爾,忠信先自修。
發(fā)言當?shù)览恚活欬h與讎。
聲香漸翕習,冠蓋若云浮。
少者從公學,老者從公游。
往來相告報,縣尹與公侯。
名落公卿口,涌如波薦(一作數(shù)萬)。
天子得聞之,書下再三求。
書中愿一見,不異旱地(一作呈天)虬。
何以持為聘,束帛琳球
何以持為御,駟馬駕安辀。
公方伯夷(一作云自挺)操,事殷不事周。
我實唐士庶,食唐之田疇。
我聞天子憶,安敢專自由。
來為諫大夫,朝夕侍冕旒
希夷惇薄俗,密勿獻良籌。
神醫(yī)不言術,人瘼曾暗瘳。
月請諫官俸,諸弟相對謀。
皆曰親戚外,酒散目前愁。
公云不有爾,安得此嘉猷。
施馀盡酤酒,客來相獻酬。
日旰不謀食,春深仍敝裘。
人心良戚戚,我樂獨由由(一作油油)。
貞元歲云暮,朝有曲如鉤。
風波勢奔蹙,日月光綢繆。
齒牙屬為猾,禾黍暗生蟊(21)
豈無司言者(22),肉食吞其喉。
豈無司搏者(23),利柄扼其(一作如)(24)。
鼻復勢氣塞,不得辯薰蕕(25)。
公雖未顯諫,惴惴如患瘤。
飛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
炎炎日將熾,積燎無人抽(燎:見卷1《賽神》注。)。
公乃帥其屬,決諫同報仇。
延英殿門外(26),叩閤仍叩頭。
且曰事不止,臣諫誓不休。
上知不可遏,命以美語酬。
降官司成署(27),俾之為贅疣。
奸心不快活,擊刺礪戈矛。
終為道州去,天道竟悠悠。
遂令不言者,反以言為尤(28)。
喉舌坐成木(29),鷹鹯化為鳩(30)。
避權如避虎,冠豸如冠猴(31)。
平生附我者,詩人稱好逑(32)。
私來一執(zhí)手,恐若墜諸溝。
送我不出戶,決我不回眸(33)。
唯有太學生,各具糧與糇(34)。
咸言公去矣,我亦去荒陬。
公與諸生別,步步駐行騶
有生不可訣,行行過閩甌(35)。
為師得如此,得為賢者不。
道州聞公來,鼓舞歌且謳。
昔公居夏邑,狎人如狎鷗。
況自為刺史,豈復援鼓桴(36)
滋章一時罷,教化天下遒。
炎瘴不得老,英華忽已秋。
鳥哭楊震(37)無兒悲鄧攸(“無兒”句:鄧攸,字伯道,永嘉中為石勒所俘,后南逃江南,步行,擔其子及侄,度不能兩全,乃棄子全侄,后竟無子嗣。時人哀之,為之語曰:“天道無知,使鄧伯道無兒?!笔略敗稌x書·良吏傳·鄧攸》。)。
唯馀門弟子,列樹松與楸。
今來過此驛,若吊汨羅洲(38)。
(一作祠)曹諱羊祜(39),此驛何不侔。
我愿避公諱,名為避賢郵
此名有深意,蔽賢天所尤。
吾聞玄元教(40),日月冥九幽(九幽:極深暗之處,即九泉之下。)。
幽陰蔽翳者,永為幽翳(一作陰)(41)
⑴ 陽道州:指陽城。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縣?!对涂たh圖志·道州》:“秦屬長沙郡……貞觀八年改為道州。”
⑵ 曾、閔:曾參、閔損之并稱。曾參,字子輿,孔子弟子,以事親至孝聞。閔損,字子騫,孔子弟子,少為繼母所苦,冬月衣蘆花。其父知之,欲出繼母,損勸阻之??鬃釉澰唬骸靶⒃臻h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笔略敗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
⑶ 孤:父母雙亡。《管子·輕重》:“民生而無父母,謂之孤子?!?/div>
⑷ “棲遲”句:《新唐書·陽城傳》:“徙陜州夏縣,世為宦族?!薄对涂たh圖志·陜州》:“夏縣,望,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安邑縣地……后魏孝文帝十八年改為夏縣,因夏禹所都為名……乾元三年屬陜州?!毕目h今屬山西省。
⑸ 里:古代地方行政組織,始自周代,其制不一。唐時以百戶為里。《舊唐書·食貨上》:“百戶為里,五里為鄉(xiāng)?!?/div>
⑹ 公短:被陽城認為錯誤,或被陽城批評。
⑺ “公亦”二句:《后漢書·獨行傳》載,太原王烈以義行稱名鄉(xiāng)里,有盜牛者,主得之,盜請罪曰:“刑戮,乞不令王彥方(烈之字)知之?!绷衣劊惯z布一端以激之。
⑻ 翕習:《文選·左思〈蜀都賦〉》:“藏鏹巨萬,釽摫兼呈,亦以財雄,翕習邊城。”呂延濟注:“翕習,威盛貌?!?/div>
⑼ 冠蓋:指官員之冠服與車乘。冠,禮帽。蓋,車蓋。此指仕宦榮顯。
⑽ 波薦:原作“數(shù)萬”,據(jù)蜀本、盧本、楊本、全詩改。
⑾ 束帛:捆為一束之五匹帛,古代作為聘問、饋贈之禮物?!吨芏Y·春官·大宗伯》:“孤執(zhí)皮帛?!睗h鄭玄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為之。”賈公彥疏:“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兩端合卷,總為五匹,故云束帛也?!苯澹汗糯漓氤笗r陳列禮品之墊物。琳球:參卷1《桐花》注。
⑿ 駟馬:駕一車之四馬。駟馬高車為尊貴者之所乘。辀:小車上之獨轅,此泛指可坐乘之小車。此類車供年長官高德隆者乘用,屬特殊禮遇。
⒀ “公方”二句:方伯夷,原作“云自挺”,據(jù)蜀本、盧本、全詩、錢校改。伯夷,商孤竹君之長子,名允,后投西伯。西伯死,武王伐紂,其與叔齊叩馬而諫。紂亡,二人逃入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事詳《史記·伯夷列傳》。
⒁ 諫大夫:即諫議大夫,正四品下,掌諫諍議論,侍從顧問,為清望之官。
⒂ 冕旒:古代天子及士大夫以上之禮冠,頂有冕版稱延,前有下垂之玉串稱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見《周禮·夏官·弁師》。后專指皇帝之冠,此借指皇帝。
⒃ 希夷:謂清靜無為,任其自然?!独献印罚骸耙曋灰娒灰模犞宦劽幌!!睈簞衩恪?/div>
⒄ 密勿:機密。清杭世駿《訂訛類編》卷一《密勿》:“(《金壺二集》)又云:劉向傳注:密勿,猶黽勉也。班固《典引》:前圣皋、夔、衡、旦,密勿之輔。注:密勿,猶黽勉也?!稘h書》引詩:黽勉從事,改作密勿從事?!笕搜匾u,遂作秘密解矣?!?/div>
⒅ 瘳:病愈?!墩f文·疒部》:“瘳,疾愈也?!毙戾|系傳:“忽愈若抽去之也。”
⒆ 旰:原作“旴”,據(jù)蜀本、楊本、類苑、全詩改。《說文·日部》:“旰,晚也?!?/div>
⒇ “齒牙”句:《國語·晉語一》:“遇兆,挾以銜骨,齒牙為猾,戎夏交捽?!表f昭注:“猾,弄也……骨在口中,齒牙弄之,以象讒口之為害也?!庇?,“若跨其國而得其君,雖逢齒牙,以猾其中,誰云不從?”
(21) 蟊:吃苗根之害蟲?!稜栄拧め屜x》:“食根,蟊?!?/div>
(22) 司言者:指諫議大夫等司諫諍之官吏。
(23) 司搏者:指御史臺等屬官。司搏,伺機捕捉。《周禮·秋官·士師》:“以比追胥之事?!睗h鄭玄注:“胥,讀如宿偦之偦。偦,謂司搏盜賊也?!睂O詒讓正義:“司搏,與‘伺捕’同。漢人多以‘司’為‘伺’,以‘搏’為‘捕’,《小司徒》注作‘伺捕’?!?/div>
(24) 其:原作“如”,據(jù)全詩、文粹、錢校及前文改。鞲:同“鞲”,革制臂套,射箭、架鷹時套在左臂或套于兩臂,束衣袖以便操作,婦女時亦用作裝飾。杜甫《見王監(jiān)兵馬使》詩之一:“一生自獵知無敵,百中爭能恥下鞲?!背鹫做椬ⅲ骸镑福幢垡玻云橹??!?/div>
(25) 辯:通“辨”,分別。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坤部》:“辯,叚借為辨?!鞭故~:香草與臭草,比喻善與惡。《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杜預注:“薰,香草;蕕,臭草?!?/div>
(26) 延英殿:唐代宮殿名,在延英門內。《唐六典·尚書·工部》:“(大明宮)宣政(殿)之左曰東上閤,右曰西上閤,次西曰延英門,其內之左曰延英殿,右曰含象殿?!?/div>
(27) 司成署:國子監(jiān)之別稱。唐高宗龍朔二年(662)改國子監(jiān)為司成館,咸亨元年復舊?!缎绿茣り柍莻鳌罚骸叭坏垡獠灰眩煜嘌育g,城顯語曰:‘延齡為相,吾當取白麻壞之,哭于廷?!鄄幌嘌育g,城力也。坐是下遷國子司業(yè)?!?/div>
(28) 尤:通尤,過失,罪過。《說文·言部》:“尤,罪也?!?/div>
(29) “喉舌”句:謂諷諫者存避禍之心,閉口不言,有如木偶。
(30) “鷹鹯”句:《禮記·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花,倉庚鳴,鷹化為鳩?!薄蹲髠鳌の墓四辍罚骸耙姛o禮于其君者,誅之,如鷹鹯之逐鳥雀也?!柄楙r,比喻忠勇之士,而化為鳩,則變?yōu)闊o所作為之懦夫矣。
(31) “冠豸”句:冠豸,即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服。冠猴,沐猴而冠之略,謂猴戴人冠,徒具人形,而無其實。比喻徒居其位而不謀其政者。
(32) “詩人”句:謂視之為同類、知己?!对姟ぶ苣稀りP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3) 決:通訣,告別?!妒酚洝ね馄菔兰摇罚骸版⑷ノ椅鲿r,與我決于傳舍中?!彼抉R貞索隱:“決者,別也。”
(34) 糧與糇:食糧,乾糧。糇,乾糧?!稄V韻·侯韻》:“糇,乾食?!?/div>
(35) 閩甌:閩,古種族名,生活于今浙江省南部與福建一帶,后因稱福建為閩。甌,古地名,在今浙江省溫州一帶,后為溫州之別稱。
(36) “豈得”句:謂陽城實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教化為先。鼓桴:鼓槌。
(37) “有鳥”句: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今陜西省華陰市東)人。震年五十始仕于州郡,官至司徒、太尉,終以忠遭忌,免官自盡。傳說震死時有大鳥飛臨喪典,悲鳴落淚。事詳《后漢書·楊震傳》。
(38) 汨羅洲:在今湖南汨羅市?!对涂たh圖志·岳州·湘陰縣》:“汨水,東北自洪州建昌縣流入,西經玉笥山,又西經羅國故城為屈潭,即屈原懷沙自沉之所,又西流入于湘水?!?/div>
(39) “辭曹”句:辭,原作“祠”,據(jù)盧本、《晉書·羊祜傳》及白居易《和陽城驛》改。羊祜鎮(zhèn)荊州,撫士卒,惠百姓,且立身清儉,家無馀財。祜卒,襄陽百姓為之立碑建廟。荊人尊之,避其名諱,屋室皆以門為稱,戶曹改為辭曹。事詳《晉書·羊祜傳》。陽城在道州,有惠于百姓,百姓感戴,以“陽”名其子。
(40) 玄元教:即道教。唐初追崇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簡稱玄元。道教以老子為教祖,故云。
(41) “幽陰”二句:謂蔽賢者,將永沉日月照臨不到之深淵,世世為幽界之囚徒。陰,全詩、文粹、錢校作“翳”。
勸學 宋末元初 · 陳普
七閩四海東南曲,自有天地惟篁竹。
無諸曾擁漢入秦,歸來依舊蠻夷俗。
未央長樂不詩書,何怪天涯構板屋。
人民稀少禽獸多,云盤霧結成烜燠。
樓船橫海未入境,淮南早為愁蛇蝮。
自從居股徙江淮,鳥飛千里惟溪谷
經歷兩世至孫氏,始聞種杏匝廬麓。
依然未識孔圣書,徒能使虎為收谷。
異端神怪非正學,但可出野驚麋鹿(自注:三國時董奉,侯官人也,賣藥廬山下,不取錢,只各令種杏一株。數(shù)年,杏生山谷,一斗杏賣一斗谷,令人自采,其人若貪多不止,輒有虎出逐之。廬山在吳境內。其時侯官,今閩縣、侯官、長樂、福清、古田、連江皆侯官地也。廬山今江州。)。
三分南北又幾年,匹士單夫無可錄。
開元天寶唐欲中,闌干始見盤中蓿。
日南韶石出名公,新羅二士非碌碌
七閩轉海即洙泗,僅有令孜與思勖。
令人不忍讀唐書,不勝林壑溪山辱。
天心地氣信有時,二三百年漸堪目。
述古大年創(chuàng)發(fā)跡,義理文章相接續(xù)。
蔡襄風任獬廌司,陳烈氣壓龍虎伏。
介夫當仁竟不讓,了翁守義窮彌篤。
天開道統(tǒng)游楊胡,一氣北來若蘭馥
了翁責沈先識程,子容聞風亦知肅
劍龍化作李延平,道理益明仁益熟。
遂生考亭子朱子,撐拓三才開伭育。
植立綱常鰲戴地,開發(fā)蒙昧龍銜燭。
三胡三蔡與五劉,新安建安如一族。
直卿幸作東床客,照耀乾坤兩冰玉。
四書才老多有見,楚辭全甫尤能讀
正叔安卿親聞道,稍后景元亦私淑。
禮書身后得直卿(21),遺經未了留楊復(22)
奎宿分野忽在茲,神光秀氣相追隨。
燈窗眉宇轍不同,金玉滿堂珠萬斛。
遂令四書滿天下,西被東漸出九服。
方將相與作齊魯,邇來微覺忘梳沐。
賢良文學偶未設,墻角短檠棄何速。
相看一一皆鳳麟,相薰?jié)u漸隨雞鶩。
古今最重是習氣,圣賢為此多顰蹙。
一落千丈不可回,堅冰都在坤初六。
詩書自古不誤人,明經不但為干祿。
聰明才智萬景春,家國子孫千百福。
吾言喋喋徒費辭,自昭拱看扶桑浴(23)。
⑴ 自注:漢武帝欲伐閩越,淮南王劉安上書:閩越非有城郭邑里,皆草木篁竹之地,多蛇蝮猛獸。
⑵ 自注:秦末,閩越君無諸,曾以兵隨漢高帝入秦,后滅秦有天下,封為閩越王。漢高帝不事詩書,至武帝漸用儒。
⑶ 自注:武帝元鼎六年,閩越王居股隨東越王馀善作亂。武帝遣樓船將軍楊仆、橫海將軍韓說伐之。居股乃殺馀善,斬其頭以降。武帝封居股為侯,以閩越地數(shù)反覆,悉徙其民江淮間,而虛其地。居股即無諸孫。今長溪、溫、處是也。
⑷ 自注:長溪薛令之,唐開元中為東宮官,作詩曰: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飯澀匙難綰,羹稀箸易寬。但可謀朝夕,何由保歲寒。明皇見之怒,以詩逐之曰: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煖。遂歸不仕。
⑸ 自注:姜庶子公輔,日南愛州人,近交趾,德宗時為左庶子。張九齡,韶州人,開元賢相。新羅有二人,曰張保皋、鄭年,有郭子儀、李光弼之才。鄭年入海,水底行五十里不噎。新羅國在東海中。
⑹ 自注:唐僖宗時,田令孜為宦者之魁,致黃巢之亂,唐以之亡。開元時宦者三千人,高力士為首,次即思勖。二人皆福州人也。
⑺ 自注:陳襄字述古,懷安人也。先為浦城主簿,后知杭州,東坡同時為通判。楊億字大年,建州人。宋真宗時為神童,以文章名世。
⑻ 自注:蔡襄,興化人。仁宗時同歐陽修、余靖、王素為諫官,號四諫。陳烈,隱士,福州人。蔡襄知福州,尚嚴烈,因作詩曰:溪山龍虎蟠,六月夜衾寒。傳言祝舟子,移棹過前灘。蔡襄見之,威嚴頓減。
⑼ 自注:鄭俠字介夫,福清人。先為王荊公弟子,公為相行新法,京縣河北民苦免役錢,流離轉徙。介夫時監(jiān)東安上門,日閱流民出入過門,遂畫為圖獻之神宗,神宗見之大驚。荊公怒,竄之編管英州,后得赦歸,為泉州教官。
⑽ 自注:陳瓘字瑩中,南劍人。哲宗時被黨禍,守義不屈,在貶所自號了翁。
⑾ 自注:廣平先生游酢,字定夫,建陽人。龜山先生楊時,字中立,將樂人。皆二程門人。胡文定公安國,字康侯,得二程之學于謝上蔡二子,五峰先生名宏,致堂先生名寅,父子皆居崇安五峰。
⑿ 自注:陳了翁與范淳夫祖禹同在京為考試官,因講《論語》。淳夫曰:不遷怒,不貳過,當今惟伯淳一人。了翁曰:伯淳為誰?淳夫曰:不識程伯淳乎。了翁曰:生長東南,實未知也。自是得明道之文,必焚香盥手讀之,作責沈文以示子孫。沈即葉公沈諸梁也。不識孔子,問于子路,子路不對。
⒀ 自注:蘇頌字子容,泉州人。哲宗時在政府,東坡兄弟忌程伊川聲名,子容嘗見子由毀伊川。子容曰:公未可如此言,頌觀過其門者,無不肅也。
⒁ 自注:延平先生李侗,字愿中,劍浦人。龜山得二程之學,傳之豫章羅仲素,仲素傳之延平。朱文公作同安主簿歸,親登其門問道。延平以書與仲素曰:得渠如此,吾復何憂。今《論語》中聞之師曰,即延平也。
⒂ 自注:三胡見前。三蔡,西山先生元定、季通,二子節(jié)齋淵字伯靜,九峰沈字仲默。文公先居五峰,致堂為先輩,后居建陽,三蔡鄰近,目西山為老友。五劉,劉韐靖康死節(jié),子羽、子翚,文公幼時師;珙樞密,文公同時。草堂,文公妻父。
⒃ 自注:黃勉齋干,字直卿,福州人。文公女婿也。初仕潭州,以捧香恩澤得酒庫官。后知臨江軍新喻縣,知漢陽軍、寶慶府,終沿江制置司參議官。
⒄ 自注:吳椷字才老,建寧人。四書注中多用之。
⒅ 自注:將琮字全甫,古田人。明于音韻之學,文公注《楚辭》用之。
⒆ 自注:李果齋方子,字正叔,邵武人。陳北溪名淳,字安卿,漳州人。皆文公門人。
⒇ 自注:真西山德秀,字景元。稍在文公后,浦城人。
(21) 自注:文公用心《禮書》未了,勉齋了喪、祭二禮。
(22) 自注:楊信齋名復,勉齋門人。作《儀禮》注,福安人也。
(23) 自注:《周易》晉卦大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摘得驚人句,令人意也消。
云泥凡幾輩,風雨又今宵。
予問維摩疾,曾停越女橈。
藥廬經卷里,詩思豈云聊。
送者返自崖,余亦從此遠。
歸人水邊望,去子舟中飯。
徘徊未忍發(fā),水急舟不緩。
煙深使棹隱,風逆令語斷。
語斷絕音聲,制念遂孤征。
雖非千里游,詎異九秋情。
虛舟坐超忽,日出泛澄瀛。
不因眷別離,安識珍合并。
合并共歡娛,祇復重欷歔。
感物傷春心,況乃臨分涂。
白芷香已發(fā),綠蘋葉初敷。
遨游予棄子,婉孌子慕予。
慕予豈不思,賞心去良知。
明登莫釐峰,想念昌門時。
春帆破風濤,長袖拂云霓。
倘逢王喬仙,見子永無期。
荊園異日好樓臺,我與先生夙共來。
霜降憶曾分晚橘,枝斜更試詠官梅。
驚鴻舊跡荒荒滅,乳燕空梁惘惘回。
絕笑阿房辭賦淺,痛言浪詫后人哀。
題與惕軒棄子共攝影 現(xiàn)當代 · 李漁叔
七言律詩
海角萍逢與子偕,略將齟齬益談諧。
同丁急劫天方醉,能忍奇窮士始佳。
右手信難移故國,比肩真欲拍洪厓。
芳春向盡經過少,蛺蝶無人正上階。
⑴ 放翁詩長繩縱系斜陽住,右手難移故國來
浣溪紗 贈嗣汾 現(xiàn)當代 · 周學藩
畫像驚心一瞥鴻。
危城烽火別匆匆。
夢中彩筆劇朦朧。

愁際本無天可問,死前惟有愛難空。
感君辛苦事雕蟲。
注:右詞系民國四十五年棄子先生書贈,前三句分別題拙作短篇小說失落的畫像,長篇小說危城記,短篇小說畫與夢。后三句泛指拙作旨意及先生之感慨。先生在賜拙作長篇小說森林之旅一書序文中,有詳盡分析論說。該文已收入先生未埋庵短書集中,題目為寂寞的書。郭嗣汾附識。
壽陳先生定山 現(xiàn)當代 · 成惕軒
對聯(lián)
范蠡一舟,張華千乘;
蒙莊為蝶,老子猶龍。
注:《楚望樓聯(lián)語箋注(婁希安)》:【作者原注】定山先生八旬弧旦,敬以十六字綴為聯(lián)語,贊厥生平,一謂治生有道,二言博學多通,三喻曠逸不羈,四祝健康長壽,至瓊枝繞膝,玉鏡留春,則備見時賢介眉之什,茲不贅云。
陳定山(1897——1987),杭州人。名蘧,字蝶野、小蝶,室名醉靈軒。畫家,收藏家。四十歲后改字定山。工書畫,兼善詩文。筆墨由洗煉而漸趨繁復,千巖萬壑,氣韻無窮。風格上蓋收子久、山樵、香光、麓臺為一家。加上身行萬里,胸藏萬卷,故能變化于筆墨之外。所作詩畫,頗多奇郁蒼涼之感。
陳定山與成氏同為中華詩學研究所成員,為研究委員,成氏先后任研究委員,副所長。成氏有詩《次和定山士林重九》《薄游臺中晚過豐原飲于李氏愉園寫奉次貢先生并柬試武味辛醇士定山絜生棄子佛觀諸君子》《壽定山居士六十》等。陳定山有詩《奉和惕軒“委員”壬辰高闈巡視臺北試場之作》。
范蠡一舟:春秋越國大夫,曾輔佐越王勾踐興越滅吳。相傳他功成后即以一舟載上西施,同泛于太湖之中。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晉時期政治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漢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十四世祖。
乘:乘[shèng]作為名詞意思1.可以通稱一般史書,2.古代稱兵車,四馬一車為一乘。這里指張華富于藏書。
蒙莊為蝶:莊周夢蝶典故。
介眉:來源于《詩·豳風·七月》。語出《詩·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后以“介眉”為祝壽之詞。
箋:
1.壽定山居士六十:
江南廚顧足清流,裘馬當年預勝游,東島詩傳紅葉館,西湖人臥白蘋秋;前身夢徹莊生蝶! 晚歲盟諧漲海鷗;六十平頭欣未老,鮒看虹月送歸舟。
2.定山居士惠貽朱竹,以東坡試院為言,特報兩絕句:
仲圭妙寫蒼筤影,持較先生未足多,試院朱篁勞見貺,不才那許望東坡。
平生雅有筼筜癖,直節(jié)虛心每得師,多謝閉門陳正字,數(shù)竿紓我渭川思。
壽江教授絜生 現(xiàn)當代 · 成惕軒
對聯(lián)
斯人具南山隱豹之姿,學道儗黃石,工詞似白石,能輕萬戶虎符,且類貫云石;
晚歲與東海閑鷗為侶,遭時異梅村,治生勝茶村,相祝百年麋壽,還過朱疆村。
注:《楚望樓聯(lián)語箋注(婁希安)》:江絜生(1903——1983),生于安徽合肥,詞人。父兄均擅詩,青年時代得到陳三立的詩教,一生創(chuàng)作頗豐,曾入于右任幕,弟子有宋天正,韋仲公,蘇文婷等,有《瀛邊片羽》,含詞119闕,詩55首,所用詞牌60余種,受到臺灣李猷,大陸唐圭璋的高度評價。另,江絜生與張大千交厚。
江絜生與成氏同為中華詩學研究所成員,為研究委員。成惕軒有詩《看山和絜生》《草山看花之約久未及踐賦塵翼叟并柬絜生》《重九后一日翼中社長邀同絜生孝吉小集薯園,即席有作》等。另有駢文《<瀛海同聲選集>序》(主事者為江絜生)《<瀛邊片羽>序》。江絜生有詩《奉和惕軒“委員”壬辰高闈巡視臺北試場之作》詞《藏山閣題詠 高陽臺》。
南山隱豹:比喻隱居山林而不仕的賢者。出處:《列女傳·賢明·陶答子妻》:“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br />儗[nǐ]:依照。
黃石:黃石公(約前292年-前195年),秦漢時隱士,別稱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納入神譜。
白石:姜夔(kuí)(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
能輕萬戶虎符,且類貫云石:《元史》記載:(貫云石)襲父官為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一日,呼弟忽都海涯語之曰:“吾生宦情素薄,顧祖父之爵不敢不襲,今已數(shù)年矣,愿以讓弟,弟幸勿辭。”語已,即解所綰黃金虎符佩之。貫云石:(1286~1324)元代散曲作家,著名詩人、散文作家。元朝畏兀兒人,精通漢文。字浮岑,號成齋,疏仙,酸齋。出身高昌回鶻畏吾人貴胄,祖父阿里海牙為元朝開國大將。
遭時:出自《莊子·徐無鬼》,意思是謂遇到好時勢。
梅村:吳偉業(yè)(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云道人,江蘇太倉人。
治生:經營家業(yè);謀生計。此處疑養(yǎng)生之意。
茶村:查清代號茶村者有何焯、杜浚、呂震名、曾傳均、毓本數(shù)人。
1.聯(lián)系江詞人身份,疑曾傳鈞,曾傳鈞(1827—1881)字茶村,號文勘,善化人。有《萬松堂詞鈔》一卷,朱德慈《近代詞人考錄》著錄。
2.聯(lián)系前文治生,解做謀生計,則疑為杜浚,杜浚(1611~1687),原名詔先,字于皇,號茶村,湖北黃岡(今黃州城區(qū))人。性廉介,不輕受人惠。晚歲,窮饑自甘。后貧益甚,往來維揚間。卒于康熙二十六年,年七十七歲。
3.聯(lián)系前文治生,解做養(yǎng)生,則疑為呂震名(1796~1852),字建勛,號茶村,浙江錢塘人。道光五年舉人,官湖北荊門州判,晚寓吳,酷嗜醫(yī),一生潛心研究《傷寒論》,于仲景心法開掘甚深。1850年著成《傷寒尋源》一書,集中反映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
朱疆村:朱祖謀(1857—1931)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號漚尹,又號疆村,浙江吳興人。為晚清四大詞家之一,著作豐富。書法合顏、柳于一爐;寫人物、梅花多饒逸趣。卒年七十五。著有《疆村詞》。
箋:
1.薄游臺中晚過豐原飲于李氏愉園寫奉次貢先生并柬試武、味辛、醇士定山、絜生、棄子、佛觀諸君子:
破曉飆輪快御風,康衢固自勝蠶叢;蕭疏云物疑塵外,淳樸山川儼畫中;坐聽鶯聲如喚友,相看鶴發(fā)半成翁,朅來更秉青蓮燭,落日愉園一醉同。
2.三“石”三“村”之對,拉六人作襯,亦工亦妙亦切,允稱上品。
3.金安清詠蘇軾聯(lián):
一生與宰相無緣:始進時,魏公誤抑之,中歲時,荊公力扼之,即論免役,溫公亦深厭其言,賢奸雖殊,同悵軍門違萬里;
到處有西湖作伴:通判日,杭州得詩名,出守日,潁州以政名,垂老投荒,惠州更寄情于佛,江山何幸,但經宦轍便千秋。
挽彭立法委員醇士 現(xiàn)當代 · 成惕軒
對聯(lián)
倚馬文工,換鵝書好,少游曾預英流,更看耄齒談玄,衛(wèi)玠神清猶曩日;
鏡鸞影并,庭鳳雛添,怛化應無遺憾,只惜靈區(qū)墮劫,匡山頭白負歸期。
注:《楚望樓聯(lián)語箋注(婁希安)》:【作者原注】高安彭醇士先生,楚畹崇蘭,天衢威鳳,詩文書畫,無一不精,昔鄭虔有三絕之稱,而先生宜膺四絕之譽,孰謂古今人不相及哉,音徽既渺,黨類同嗟,援筆綴辭,不勝于邑。
彭醇士(1896——1976),江西高安人,字素庵,號素翁,譜名康祺,易名粹中,因摹戴醇士而改取字醇士,并以此字行。早年就讀于北平中國大學商科。歷任正志中學教習、哈爾濱畜牧局局長、南昌教育圖書館館長、心遠大學教授、江西省政府參事、南昌行營秘書、立法委員。1949年隨國民黨去臺灣后仍任立法委員,兼任大專院校教授及中文系主任。工書,擅畫,精詞章,畫由宋元入手。彭詩名動海外,曾獲1964年馬尼拉國際詩人大會之“桂冠詩人”獎,復于1971年獲巴基斯坦自由大學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國人或有以此相賀者,先生輒笑而遜謝之。彭肺素弱,因善自珍攝,故年逾八秩而矍爍似常人。性曠達,談鋒尤健,人多愛重之。1977年,肺氣腫疾大作,急救無術,終告殞逝,享壽八十有一歲。
彭醇士與成氏同為中華詩學研究所成員,彭醇士為首任副所長。成氏有詩《薄游臺中晚過豐原飲于李氏愉園寫奉次貢先生并柬試武味辛醇士定山絜生棄子佛觀諸君子》《壽彭委員醇士六十》《翼如先生殉難二十三周年,展覽遺墨,用醇士“委員”韻》。彭醇士有詩《奉和惕軒“委員”壬辰高闈巡視臺北試場之作》。
倚馬:稱人文思敏捷為倚馬才。
換鵝:晉王羲之換鵝故事。后來因以換鵝書為《黃庭經》法書的別名。
談玄:談論玄理。此處為稱贊書法。
衛(wèi)玠神清:衛(wèi)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晉朝玄學家、官員,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是魏晉之際繼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談名士和玄學家,官至太子洗馬。劉惔:“杜乂膚清,叔寶神清?!?br />鏡鸞影并: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昔罽賓王得鸞鳥,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能致。夫人曰:‘聞鳥得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鯊钠溲浴{[鳥睹影而鳴,一奮而絕。”(《北堂書鈔》)后多以此事喻失偶?;蚍蚱薹蛛x。此處反其義而用之。
庭鳳:梧庭鳳,比喻非常難得的人才,這里指彭醇士。庭鳳雛添指他有孫代。
怛化:出自《莊子。大宗師》:"俄而子來有病,喘喘然將死,其妻子環(huán)而泣之。子犁往問之,曰:'叱!避,無怛化!'"郭象注:"夫死生猶寤寐耳,于理當寐,不愿人驚之,將化而死,亦宜無為怛之也。"意謂人之死乃自然變化,不要驚動他。后謂人死為"怛化"。
靈區(qū):美善之區(qū)或奇美之地。靈區(qū)墮劫:聯(lián)系后文,“靈區(qū)墮劫”應指大陸“淪陷”。
匡山頭白負歸期:杜甫《不見》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匡山:江西省的廬山。切彭醇士家鄉(xiāng)。故此處一將彭比作李白,二指他未能還鄉(xiāng)。
崇蘭:叢蘭,叢生的蘭草。出自宋玉《楚辭·招魂》:“光風轉蕙,泛崇蘭些?!?br />天衢:天路。衢,四通八達的大路。比喻通顯之地。 出自《漢書·下敘傳》:“攀龍附鳳,并乘天衢?!焙蠖嘀妇?。
昔鄭虔有三絕之稱:鄭虔三絕。唐鄭虔詩、書、畫皆精妙,后世因以贊譽人善畫山水或詩、書、畫三者皆精妙。
音徽:猶徽音。德音,善教。引申指音容,容范遺教?;蛑敢粜?。
援筆:執(zhí)筆。 出自《韓詩外傳》:“楚史援筆而書之于策曰:楚之霸,樊姬之力也?!?br />綴辭:1.撰寫文章。2.贅辭,多余的文辭。
邑:古同“悒”,指愁悶不安。
箋:壽彭委員醇士六十:
扢雅揚風四十春,早從壇坫接光塵;應劉隔世多同調,坡谷于今有替人;碧茗供談拋麈尾,蒼松入畫隱龍鱗;傳家自寶延年術, 定是彭篯不壞身。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