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曇備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僧基 朝代:東晉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卷第一
僧基。
本姓明。
濟南人也。
綰發(fā)志道秉愿出家。
母氏不聽。
密以許嫁。
秘其聘禮。
迎接日近女乃覺知。
即便絕糧水漿不下。
親屬共請意不可移。
至于七日母呼女婿。
婿敬信。
見婦殆盡。
謂婦母曰。
人各有志不可奪也。
母即從之。
因遂出家。
時年二十一。
內(nèi)外親戚皆來慶慰。
競施珍華爭設名供。
州牧給伎郡守親臨。
道俗咨嗟嘆未曾有。
基凈持戒范精進習經(jīng)。
數(shù)與曇備尼名輩略齊。
樞機最密善言事議康。
皇帝雅相崇禮。
建元二年皇后褚氏為立寺于都亭里通恭巷內(nèi)。
名曰延興。
基居寺住。
徒眾百馀人。
當事清明道俗加敬。
年六十八。
隆安元年卒矣。
釋道亮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趙之欒城趙氏子。年十五。依莎坦禪坊。備公出家。備自十六。至八十。闡弘大論。名重兩河間。亮咨承久之。乃蒙遣往封龍山誦經(jīng)。儔侶三十。并事禪那。素無凈人。惟亮齒稚位卑。日營眾務。徒跣舂粟。積至七年。承聞瓚禪師盛化并部。既受具。即往從之。究定學。又徙無量壽寺從嚴律師。習律。自爾專業(yè)四分矣。未幾。侍嚴往石州聽地持論。別為其地之員秀才者。開起信論。且往呂州聽龕律師講。而后歸。唐初詔住滿師義興寺自常敷唱以振厲。后輩。及還鄉(xiāng)里。其師備公尚無恙。欣其有所成立而來者覲也。為建律筵橫經(jīng)請益者數(shù)踰八百。分鐙之士。四十馀人。至今貞觀十九年。壽七十矣。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明律下
釋道亮。
姓趙氏。
趙州欒城人。
十五厭于世網(wǎng)。
投州界莎坦禪坊備禪師出家焉。
博達洽聞兩河稱德。
偏弘大論神見清。
遠十六登坐至于八十。
聲相動物詞味無變。
亮奉敬咨展望預聽徒。
乃令往飛龍山誦經(jīng)為業(yè)。
山侶三十并是禪蹤。
素少凈人惟亮一已。
既當下位眾務同臻。
日別自課舂五斗粟。
將及六載一時不懈。
徒跣三年。
六時隨眾屢蒙放遣。
素心不從積至七年。
苦勸方遂。
聞并部瓚禪師結(jié)徒開化盛宣佛法。
行達箕山便進具戒。
漸次太原歸依慧瓚。
念定為務旁慕律宗。
有嚴律師者。
德范可歸。
便從受業(yè)。
因居無量壽寺焉。
即嚴之所住也。
自爾專攻四分無忘日夕。
又從嚴往石州聽地持論。
經(jīng)停既久文旨大通。
覆述前解增其名實。
有員秀才者。
居幽綜習儒教有功。
從亮學于起信。
遂為披折開發(fā)慧悟。
抱信不移。
承龕律師引徒盛講據(jù)業(yè)呂州。
又往從焉聽溫本習。
后返住寺依時弘演。
唐運初開敕為滿師立義興寺。
以亮律行清顯延而止之。
因常講說鎮(zhèn)移世續(xù)。
貞觀之始出至本州。
欒城備公猶自在世。
欣亮遠覲為建律筵。
轉(zhuǎn)展相扇聲被東夏。
聽徒八百請益日隆。
爾后頻開律府。
計不在數(shù)。
成講學士四十馀人。
并部法興出自此矣。
至今貞觀十九年。
春秋七十有七。
見處義興。
當途御法。
有學士道胄者。
生自上黨。
僧貫太原。
聽涉有功。
偏能持忘。
披覽章疏。
即就敷揚。
今住京寺。
時時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