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睦萬中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5 首
鏗然筇屐響明沙,山下松林一帶斜。
弱柳萬條濃沐雨,夭桃千樹爛蒸霞。
崖回路斷仍危堞,谷轉(zhuǎn)溪深又?jǐn)?shù)家。
倚醉高吟佳趣足,厭他綺席鬧簫笳。
雨中寥落掩山扉,一睡終朝到夕暉。
偶坐高樓杯共把,暫開華軸筆如飛。
近來園里仍成趣,早向塵間已息機(jī)。
巖瀑千尋喧不已,人間隔斷是和非。
屋角松陰濃滿庭,遠(yuǎn)風(fēng)吹面醉頻醒。
境清正合高人會(huì),詩好那教俗客聽。
灑砌飛泉沾硯潤,避人幽鳥踏花零。
夕陽光景看無限,天畔橫煙萬岫青。
屈氏蘇州良家子。幼選侍長秋殿。崇禎末。李自成陷京師。屈氏逃匿民間。及自成敗。屈氏為清九王所獲。常置軍中。我昭顯世子質(zhì)于沈。以屈氏隸焉。竟從至國。屬萬壽殿。事莊烈王妃。屈氏善琵琶。又能擾禽獸指使。無不如意。有弟子進(jìn)春者并傳法。孝廟嘗詢髻制于屈氏。今士大夫家髻制自屈氏。則屈氏固多識(shí)也。屈氏既東來。常泫然北望。年七十馀將死。語其人曰。幸埋我西郊路。不忘首邱也。肅廟命廣平田氏主屈氏祀。歲給祭需。至今不絕。田氏亦明朝尚書應(yīng)揚(yáng)之后云。余聞老梨園言。屈氏隨世子出。居鄉(xiāng)校坊邸。往往召梨園數(shù)輩。隔簾授琵琶指法。今尚有姜典樂者私淑焉。其嘗所御琵琶紫檀槽。文理盤蹙。光鑒毛發(fā)。后人不知其樂器。用為陶井之具。甚至屈辱■廠中。姜若山偶得于天潢故家。為之重新。審音調(diào)律。大有?輥之美。余既感嘆姜若山事。又摭屈氏逸史而修書之。系以歌。
琵琶本是馬上弦,索釋名以為蕃中所作。
順手曰秕逆手把,一弦一聲推又卻。
不知何時(shí)此器入漢宮,復(fù)隨烏孫公主傷流落。
杜摯則云長城筑時(shí),弦??而鼓苦秦虐。
漢樂蕃樂不一名,拗項(xiàng)直項(xiàng)無定矱。
崇禎宮女搊琵琶,鼎革身羈九王幕。
蒼黃步趨壽皇亭,恨不以殉命之薄。
思?xì)w公子幸相隨,東流之水花漂泊。
莊烈閤里第一人,萬壽殿中春綽約。
破撥聲繁恩怨長,風(fēng)沙猶覺繞簾閣。
性靈屢伏善才曹,汎瀾相對供奉駱。
弟子進(jìn)春學(xué)新翻,并擾禽獸傳糟粕。
而來二百年無聞,惆悵人琴兩冥漠。
逤邏檀槽蹙鳳紋,金縷玉質(zhì)光灼爍。
豈知屈氏琵琶尚人間,鹍弦鐵撥隨風(fēng)萚。
宮商附木木不言,庸奴淘井事可愕。
姜君嘆息為重裝,翠鳳昂首靈龜旁礴。
神明頓還弦柱間,是日池上蕤賓鐵自躍。
此器本自漢宮來,肯與兜離共唯諾。
胸膝上抱相親,美人黃土馀薌澤。
我傷哀樂在前中年,況今憑吊心作惡。
姜君為我轉(zhuǎn)軸抹四弦,匪風(fēng)下泉凄而廓。
宛見屈氏無言擁袂立,精靈化下遼陽鶴。
悼亡四首 其一 (丙子) 清 · 李振鈞
七言律詩
室汪孺人大司馬,稼門公第五女也。先是公三女殤,公哭之,有掌珠再生之詩。越歲,孺人生,因小字再生,名正珠,字還閣。二十歸予,六年而歿。孺人貞慧寡言笑,受女誡家范諸書于父,亦解韻語,以為非婦人事不竟覺也。為女時(shí),諸嫂妷婦最多,能周旋其間,無詬誶聲,弗輯者久亦化焉,有女師之稱。予素任性使酒,而孺人守禮,無慢色惰容。小不合能順受之,吾母知而讓予孺人反引咎焉。性謙和,尤勤儉,烹飪紡織咸能。為奩具衣珥,恒卻弗御然施予貧者,弗吝。曰,吾多病,知能用幾何?于吾損一銖,若輩直增一斤矣。其節(jié)己惠人多類此。幼善病,屢瀕于死,又誤于醫(yī)藥,久愈創(chuàng)。呻吟者四載,懼堂上憂,少可即強(qiáng)起。甲戌侍姑于滇,復(fù)至白下歸太湖,一歲中萬里有奇,乃真不可支,而病益劇矣。于戲予固知其將死,猶幸返故居耳。乙亥其兄奉父命來迎就醫(yī),吾父母力不許,為其兄堅(jiān)請以去。孺人雖憚力疾遠(yuǎn)行重違,父母意謂得見父母,就良醫(yī),病或已。顧臨去復(fù)怏怏也。數(shù)月書來,病少間,訂歸期,于戲予又以為不死矣。孰知以仲冬廿一日卒于閩署。噫!斷弦之彈調(diào)難成聲,孤鴻之嗷憐還顧影。亦韓子所謂,言有窮而情不可終者耳。悲夫,悲夫!
年年淚向詩中灑,惡讖誰知竟屬卿。
情海幾時(shí)驚一變,神山此去了三生。
遣函猶道將歸速,靈藥終難與命爭。
最是回腸不堪憶,飄風(fēng)零雨落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