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沈象奎

共 7 首
遠(yuǎn)見如螢近卻非,過江相對喜成癡。
樓臺不夜逢聯(lián)璧,珠翠長春列十眉。
絳燼靡靡花避艷,紗籠爍爍月羞姿。
文星偶向乘槎聚,擬把金蓮集鳳池。
東闕重新有此年,規(guī)模儉質(zhì)不踰前。
偏紆圣世收簪眷,得與諸公灑翰聯(lián)。
禁扁丹青金碧煥,匪須齒革羽毛宣。
偶徵丁一元權(quán)??,佳話詞家異日傳。
⑴ 余見石崖尚書。戲言今番賞典。余比諸公。應(yīng)消得十領(lǐng)鹿皮。石崖曰。何以故。余曰。記昔先朝宰臣有權(quán)??。蔭官有丁一元者。合丁姓名三字。當(dāng)不得權(quán)一姓字之半。時人嘲謔以為口實。今諸公扁書諸殿閣。比余書歡慶二字。繁簡相懸。而一例受一領(lǐng)皮。不幾近于權(quán)丁之謔耶。石崖大笑曰。余則以奴婢失鹿皮。向余勿為此言也。蓋賞典之法。一人雖兼數(shù)事。無得疊受。故石崖之言如此云。
送酒斗室 其三 (丁丑) 清 · 申緯
五言絕句
北餅與南酒,此名良不空。
三清洞口餅,曾已驚霞翁。
⑴ 俗有南酒北餅之語。三清粉餈記宲。
送石篆游成都(乙巳) 清 · 申緯
七言絕句
記昔西游溯浿源,仙樓縹緲訪仙門。
一泓池對盆中石,詩境依然又送君(昔余降仙按詩。有十二峰是十二欄。頭盆中石沸流江。是三百樓臺一泓池之句。斗室沈相公每誦此句。以為不及。)。
我亦常獨吟,師竹真知音(墨莊又號師竹齋。)。
交臂向來恨,譬如燈扇陰(燈扇語出晦翁日食語。)。
斗室能補(bǔ)亡,訂交萬柳雪(壬申余使還。斗室踵入燕。斗室題墨莊小照詩。拈花曾一笑。萬柳曬馀雪。)。
還嗟不及余,無逢亦無別。
對面人久別,奈君自道何。
衰盛一墨莊,相去惟與阿。
人定幾分瘦,畫吾及未皺。
跋尾自詫緣,失面自解詬。
貞蕤曩獨賢,輶車役頻年(小蕤大人號貞蕤。)。
鳧塘好弟兄,發(fā)玄心誠憐(鳧塘李調(diào)元。墨莊之兄。)。
斯人已宿草,隔海傷襟抱。
珍重卷此圖,歸作小蕤寶。
⑴ 圖成后三十年。墨莊自題詩云。昔日鬢青絲。今朝鬢白雪。披圖自驚失。對面人久別。
蕭灑嘉聲閣,白發(fā)平地仙。
登拜非秋節(jié),頭上簪一蓮。
帶笑娓娓話,期待不問年。
臺灣紀(jì)事詩 晚清 · 張景祁
七言律詩
① 此組詩收于彭國棟《廣臺灣詩乘》,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林文龍《臺灣詩錄拾遺》。
臺灣撫番開山之議,創(chuàng)于沈文肅公。嗣后諸大吏相繼成之,生番次第就撫,臺北設(shè)立郡縣,繁盛侔于內(nèi)地。朝命督撫歲一巡視,屹然為瀛壖奧府,非但如鄭氏建國,囿于一隅也。偶閱近人臺灣雜詩,病其摭拾瑣屑,未見其大,因另賦八章以紀(jì)之。
塞天箐木絕人寰,帝力經(jīng)營列百蠻。
自昔嵎夷曾建宅,尚馀盤古未開山。
朝廷鄭重珠崖議,瀛海周遭赤縣環(huán)。
獨怪嚴(yán)霜飛暑路,八同關(guān)外振師還。
⑴ 作者注:「光緒元年(1875)六月,吳霽軒鎮(zhèn)軍開路至八同關(guān),嚴(yán)霜積嶺,士皆衣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