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敏輔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叨開制府國西陲,聽說懸弧已自悲。
晚得一城如斗大,可云千騎上頭宜。
交同矍圃三差在,跡似湘峰九盡疑。
地遠青山無捷徑,天寒白雪有連枝。
洪崖畫跡開元代,梁苑罍樽武帝時。
萬里并將棠棣頌,百年先廢蓼莪詩。
夜聽風雨床難接,春勒池塘草更遲。
五短久應輸散騎,二難端合避僧彌(晉人云法護非不佳僧彌難為兄)。
清朝尚璽強增秩(霍子孟事),醉客將軍謬保持(阮嗣宗事)。
所愿賜緋行簡并,寧容剪白表微嗤
雄心老驥羞人問,小技雕蟲懶眾知。
今是昨非孤抱合(歸去來辭語),宦情文思一時衰李孝貞云五十之年倏焉已過宦情文思一時盡矣)。
長憐北海如流語(北海云歲月如流五十之年公今始滿),未信平原柰樂詞(陸平原有五十時清酒漿炙柰樂何語)
家有鑒湖那用乞,車還下澤不言疲。
由來損益多深味,學易年今尚可追。
⑴ 摩詰薦弟縉謂已五短縉五長徵拜散騎常侍
⑵ 白樂天之弟行簡俱五十賜緋見樂天詩集
⑶ 韋表微云吾年五十拭鏡剪白以游少年間取一班一級不見其味也
雪里相迎岸幅巾,何曾步屧阻經(jīng)旬。
鶴癯判不功名骨,梅冷猶非寂寞身。
自愧無才酬圣主,秪緣有癖作詩人。
蕭條阮巷留馀韻,襟抱憐君與接鄰。
何來海鶴啄山田,老子歸農晚計全。
危涕尚馀黃閣外,殘書未了白頭前。
橋成川勢偏添迥,稻穫郊光倍覺圓。
病起蓮村吾弟在,騎驢須訪郭東天。
澹澹遙峰漠漠田,孤樓眼界十分全。
養(yǎng)魚須待穿池后,種栗元從葺屋前。
病起身披山服闊,詩成墨灑野樽圓。
癡兒讀史添新課,燈火虛窗歲暮天。
黃花赤葉帶溪田,籬缺平臨野色全。
倦矣風塵車馬際,依然身世畫圖前。
樵歌寂歷先知暝,雁陣欹斜偶作圓。
更有東楹宜納月,憑欄吾不怕寒天。
身同羸牸臥依田,山日三竿睡味全。
盡閱危機平地上,尚留豪氣大床前。
風霜刻厲漁梁出,雞酒淋漓社鼓圓。
臣罪自知孤圣渥,小詩空祝太平天。
綠野何須好畤田,歸來聊喜養(yǎng)閒全。
圖書醞藉雞豚內,夢寐凄清雁鶩前。
詩到驚人猶作累,事難如意莫求圓。
蕭然可得三冬臥,更欲移梅趁雪天。
戲答伯訥 清 · 李天輔
七言絕句
少日風情一夢閒,生涯經(jīng)卷藥爐間。
春來猶問移花法,準擬西園種牡丹。
谷鳥下幽徑,肩輿來處高。
池清寫素發(fā),霽色散青皋。
酒事吾真老,詩情子自豪。
東南賓主席,未害顧生遭。
⑴ 顧愷之少時。聞王,謝燕集。輒橐筆隨之。從旁摹寫其酣飲歌呼狀逼真。座中頗苦之。顧好之弗倦。卒以是大名。
李伯訥敏輔志喜詩(戊子) 清 · 南有容
七言律詩
仁廟戊子。靜觀李文貞公以白雪樓詩魁進士。至今年三戊子。公之嗣孫太源以河出圖賦為壯元。太源伯訥子也。
章甫初程上舍尊,雪樓旗鼓動詞垣。
崇禎馀歲三回戊,太極玄孫又舉元。
詩廢騷興衰世嘆,槐評杏揖古風存。
小成詎了君家事,須把遺經(jīng)葆故門。
⑴ 近年科舉。專以賦取士。故詩家子孫。多去故趍時。詩道幾廢。此亦衰世事也。心???。第五及之?!鹦訅静呕?。槐市之評旋起。即司馬榜會序中語。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