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姜書閣

共 6 首
佩文淵鑒恒稽古,成集圖書五百函。
愧未九章窺秘奧,勤搜四庫法研覃(癸巳春因儒臣言永樂大典雖間有缺佚而中多世所未見之書爰簡廷臣率翰林諸臣??泵柿涌傤I(lǐng)之然大典依韻分排體例未為精當而篇籍頗有可采凡錄得成部者八十四種又于各韻散篇中襞積成書者二百九十三種復敕各省督撫搜訪遺書其進到者即錄副備輯而原書仍還之藏書家以示公好之義采購既富命館臣分別應(yīng)刊應(yīng)抄及存目三類各撮其書大義撰為提要并依經(jīng)史子集編次名曰四庫全書其裝帙排亟即按四時之色且仿浙江范氏天一閣藏書之制為搆文淵文源文津三閣以貯之書成約得五六萬卷與廣惠皇祖纂輯圖書集成之例雖不盡同而取多用宏藝苑則仍體皇祖崇文之意云)
⑴ 佩文淵鑒二齋皆典學之所屢命詞皇祖幾馀臣篡輯諸書刊行嘉惠萬世書成多冠以二齊之名所編纂有周易折中詩書春秋傳說匯纂日講四書五經(jīng)通鑒解義歷代年表皇輿表子史精革性理精義朱子全書月令輯要康熙字典音韻闡微淵鑒齊古文選歷代賦匯全唐詩四朝詩全金詩誄物詩題畫詩歷代詩馀詞譜淵鑒類函佩文韻府駢字類編分類字錦書畫譜廣群芳譜各種每呈祖御乙覽并經(jīng)載籍欽定而資治通鑒綱目則皇批也又以極博浩如淵海書為命廷臣仿古人左圖右史之義分類編次合成一編六典三十有二部六千一百有九名之曰古今圖書集成刻為銅字排板印行計一萬卷裝為五百函徵引之富卷帙之多考覈之精皆從古所未有也余踐阼之初即命校刊十三經(jīng)注疏二十二史繼復刊刻杜佑通典鄭樵通志馬端臨文獻通考且命開館續(xù)修之又因儒臣之請纂輯周易述義詩義折中春秋直解三禮義疏又御批通鑒輯覽擇諸批之出自親裁及曾經(jīng)改乙者別為評鑒闡要一書又撰通鑒綱目三編及明史更以遼金元三史人地名音譯多訛令廷臣訂改又為三史國語解以正其誤而同文韻統(tǒng)則譯音之楷式也若盛京通志西域圖志西域同文志熱河志盤山志或以闡豐鎬之規(guī)或以志幅員之廣或以紀山川之勝又輯授時通考以課農(nóng)桑禮器圖式以昭明備而唐宋文醇詩醇皇清文穎則示學者以矩度余雖不敢仰方皇祖右文之盛而運際光昌振興文教實切繩思武之焉
⑵ 編纂皇祖天縱多能深通算法嘗曰律指授臣工成書排目進呈曰歷象考成呂正義曰數(shù)理精蘊總名之曰律歷淵源于以齊七政正五音稽九章粲然大備余于象數(shù)之學向未肄業(yè)不敢輕有所作今續(xù)刻之律呂正義儀象考成后編及天文正義恊紀辨方諸書則莊親王及諸臣之諳算學者所編輯余愧不能效講授皇祖之親為也
吉了犯 橫溪閣 清末至民國 · 趙熙
萬古認高人舊居,翠溪雙抱。
春山不老。
桃花外、又生芳草。
家連戚里,將母辭官榮州道。
任奸黨成碑,一付蘇娘笑。
地仙樓,暢游釣。

樽酒縱談,宋到邦昌,天公真醉了。
學士此共讀,念王室,憂心搗。
舍痛哭,如何好。
過三朝交流仍半島。
借素閣魚陂,社事鄉(xiāng)農(nóng)醮。
墓邊來大鳥。
案:橫溪閣在城北石龜山下,宋王庠王序讀書處。庠為蘇軾兄婿,時元祐黨禁甚嚴,自陳與蘇黃交親,不應(yīng)詔命。閣久廢,清光緒末粗構(gòu)數(shù)楹,仍榜橫溪閣。香宋題聯(lián)云:“北宋古書閣;東坡同黨人?!?br />
盼何日、重傾離緒。
月夜松岡,黯然悽苦。
驀地波瀾,驅(qū)人萍梗奈何許。
亂峰寒碧,渾不似、樅陽樹。
竟化令威歸,怎遠度、山重川阻。

追溯。
憶垂髫出拜,獨坐繡墩嬌語。
喚姑作叔。
道休與、那人偕去。
詎料得、萬里龍場,恨今日、招魂無處。
盡素旐來還,空向江干凝佇。
龔先昔盛年,曾卜橫河宅。
園林備諸勝,最此玲瓏石。
一峰閱千載,親見天水碧。
主人亦好事,取以顏其閣。
休官不自飽,賣屋豈容惜。
于今屢易主,猶寶雷塘額(嘉慶中,阮文達補書閣榜,尚存。)
竹垞詞固雋,樊榭記尤覈。
獨疑香巖詩,夸語待持擇。
移家迫晚歲,遂止田橋側(cè)。
田居看紅藕,于此斂吟魄。
序詩傷二老,后死得初白
吾輩鎮(zhèn)懷賢,荒池黯將夕。
⑴ 竹垞寄蘅圃《摸魚兒》詞,首言玉玲瓏閣之勝,樊榭《東坡雜記》亦備述之,惟沈香巖語近夸誕,實則高僅逾丈耳。
⑵ 白洋池在田家橋側(cè),號小水晶宮,見《四朝聞見錄》。蘅圃晚歸武林,筑室白洋池,自號「田居」,以近田家橋也。所居臨水,故又有紅藕莊之號。查初白康熙五十六年丁西赴羊城,道出武林,蘅圃袖詩屬為之序。明年查歸,蘅圃已逝,是戊戌年,終于白洋池。二老渭竹垞、蘅圃。詳見查初白《田居詩序》。
身世落花春苦護。
雨點風痕紙膜斑斕處。
夢里杜鵑君解語。
不辭百計留春住。

異代知音宜細訴。
樓外飛花,鎮(zhèn)是春歸路。
筆縱生花誰惜取。
隨他夢逐天涯去。
蘄春感賦 當代 · 吳金水
五言律詩
長游鐘秀地,肺腑一清新。
水繞蔥蘢野,山留駘蕩春。
文淵黃季子,藥圣李時珍。
卻笑武陵輩,所行唯避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