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古直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西山拜先祖司諫府君墓
①
晚清 ·
柳重教
① 府君中廟朝文科。少時以文武全材。見推于世。嘗數(shù)金安老罪于公坐。大見忤。官止司諫。
晨興虔盥櫛,西山拜我祖。
我祖
古直
士,風節(jié)傾簪組。
隧樹多剛枝,肅肅若有睹。
頃當漆齒役,諸孫龍駕扈。
二人留奉母,避寇依堂斧。
亂鋒以身翼,一死一創(chuàng)腑。
繼值昏主世,群兇倒天柱。
東岳與北關,磊落風聲樹。
大小事雖殊,同歸繩祖武。
往躅森在目,體魄一邱聚。
俯仰增怵惕,默默薦心炷。
半世窮山里,汩沒蠹魚伍。
大道行墜地,毫毛靡所補。
愿言垂佑啟,無令忝門戶
⑴
。
⑴ 府君有孫四男。長夢獅當壬辰難。以韋布率子洸。扈駕龍灣。有餉天兵勞。補司圃別坐。錄原從勛。洸補金吾郎。后登科官參議。季夢寅于亂中。以繡衣安撫諸道民。官參判。號于于堂。仲夢彪,叔夢熊生員。奉母避難于墓下。猝遇賊鋒及母。爭以身翼蔽。叔死旌閭。仲創(chuàng)入腹見腑。幾死而蘇。后陰仕副正。即我十世祖也?;璩瘡U母議作。于于公挈家入金剛山自靖。至仁廟改玉。出山來依墓下。被誣告遇禍。生員子衛(wèi)率澯。于朝班脫帽投地曰。三綱絕矣。尚可仕乎。遁入北關。未及見改玉而卒。別坐父子及生員父子。皆繼葬局內(nèi)。
和蟫窟棉蘭移居韻
(此詩收于林景仁《林小眉三草》、連雅堂《臺灣詩薈》。編者按:題作《和疊移居均答
公愚
即以送行》)
其一
清末民國初 ·
施士潔
七言律詩
移帑靖節(jié)且休論,那有柴桑避俗喧。
閱世浮屠三宿地,可兒學究幾家村。
不應晏子仍居市,其奈劉伶既入裈
⑴
。
犵鳥蠻花此間樂,故山啼殺秭歸魂
(施懿琳編校)
。
⑴ 《林小眉三草》作「禪」,誤,以下疊韻均作「裈」。臺灣風物雜志社,1974年六月,頁十八之八。
和蟫窟棉蘭移居韻
(此詩收于林景仁《林小眉三草》、連雅堂《臺灣詩薈》。編者按:題作《和疊移居均答
公愚
即以送行》)
其二
清末民國初 ·
施士潔
七言律詩
如君能辦買山貲,王屋愚公亦可移。
愿唱鷺門歸隱曲,共吟蟫窟落成詩
⑴
。
元龍樓上人何在,朱鳥窗前客未窺。
笑我國于蝸角左
⑵
,厭厭新婦閉車帷
(施懿琳編校)
。
⑴ 作者注:「君里第落成日尚在客中?!?/div>
⑵ 《林小眉三草》作「笑我形于同角在」,臺灣風物雜志社,1974年六月,頁十八之八。
和蟫窟棉蘭移居韻
(此詩收于林景仁《林小眉三草》、連雅堂《臺灣詩薈》。編者按:題作《和疊移居均答
公愚
即以送行》)
其三
清末民國初 ·
施士潔
七言律詩
五年消受晚花香,蹇子相于畫
⑴
錦堂。
每對琴尊懷北海,早知金王重元方。
龍荒謫宦依騷雅
(作者注:「謂允白。」)
,鳀國
⑵
詞人奉霸王。
凄絕恒心園里客,吟箋飛度萬羊腸
(施懿琳編校)
。
⑴ 編者按:「畫」,底本作「晝」,誤。
⑵ 編者按:「鳀國」,《林小眉三草》作「蚼穴」。
和蟫窟棉蘭移居韻
(此詩收于林景仁《林小眉三草》、連雅堂《臺灣詩薈》。編者按:題作《和疊移居均答
公愚
即以送行》)
其四
清末民國初 ·
施士潔
七言律詩
欲尋
⑴
凈土羼遺民,奈此
⑵
泥犁黑劫淪。
東海昔年遲蹈我,北山今日恐驅(qū)人。
坡翁抵死居無竹,老子平生患有身。
萬古閻浮詩冢在,蘧廬天地一微塵
(施懿琳編校)
。
⑴ 編者按:「欲尋」,《林小眉三草》作「了無」。
⑵ 編者按:「奈此」,《林小眉三草》作「拌向」。
和
古公愚
不次韻
(補)
(乙亥)
清末至民國 ·
陳衍
五言律詩
古公
存古道,乍見酷相親。
一集冰兼雪
(君集名層冰。)
,十年交已神。
奇疑由霍虎,博雅比僧鱗
(上二句有本事,余知君由李審言。)
。
蓄念同懷舊,審言誰替人。
答寐叟用晞發(fā)夜坐簡韶卿韻三首
其一
清末民國初 ·
梁鼎芬
五言律詩
悲歌燕趙間,仙蹻邈難攀。
鐘武聲思將,
公愚
志拔山。
酒能參妙理,圖與攝愁顏。
老我柴門閉,參差宿鳥還。
和移居韻答
公愚
即以送行
其三
清末民國初 ·
汪春源
七言律詩
星星鯤澥幾遺民,何處桃源好隱淪。
世變滄桑成幻夢,歲寒梅雪伴吟身。
清風朗月懷玄度
(作者注:「謂許蘊白先生?!梗?/span>,瘴雨蠻煙憶故人。
妒煞君家咸與籍,襟期瀟灑出風塵。
又代王希哲挽尚雅真閣學賢
清末近現(xiàn)代初 ·
榮孟枚
對聯(lián)
與先大父為道義交,二老遽凋零,魯?shù)铎`光今剩幾;
在
古直
臣有契合者,一星忽隕落,貞元朝士巳無多。
贈黃公度
清末至民國 ·
陳三立
七言律詩
千年治亂馀今日,四海蒼茫到異人。
欲挈頹流還孔墨,可憐此意在埃塵。
勞勞歌哭昏連曉,歷歷肝腸久更新。
同倚斜陽看雁去,天回地動一沾巾。
案:錄自梁啟超《飲冰室詩話》(文集之四十五上頁九),《文學雜志》(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發(fā)行)第二期亦刊此詩,唯「勞勞歌哭」作「沉沉鼓角」,
古直
識其后云:「前歲逭暑匡山,得見散原翁于牯嶺,別后書此詩相貽,且跋之云:『光緒甲午冬,中東戰(zhàn)后,嘉應黃公度君返自歐西,過武昌,賦贈一律,距今垂四十年矣。因
公愚先生
與公度怒鄉(xiāng)人,又注《人境廬詩集》,既相見于牯嶺,為追錄此詩呈教,當抱傷逝懷賢之感也。辛未初,散原老人陳三立,年七十又九。』此詩嘗見《新民叢報》,而《散原精舍集》闕焉?!撼脸凉慕恰槐咀鳌簞趧诟杩蕖?,先生后憶得之,復見告云。原句自佳也。民國二十二歲在癸酉春月,
古直
謹識?!狗犊咸霉饩w二十一年(一八九五)歲末讀《人境廬詩草》后贈黃公度詩首句曰「誰謂君為異人者」并注云:「陳伯嚴贈公度詩,有『千年治亂馀今日,四海蒼茫到異人』之句,余故感于是而發(fā)端也?!梗ā斗恫釉娂肪硎?,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xù)輯本)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