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黃丕烈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7—992 【介紹】: 宋揚(yáng)州廣陵人,字鼎臣。徐延休子。早歲與韓熙載齊名,江東謂之韓、徐;又與弟徐鍇并稱二徐。五代時(shí),仕吳為校書郎,仕南唐歷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吏部尚書等。入宋,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興國初直學(xué)士院,歷官給事中。左、右散騎常侍。淳化二年,貶靜難軍行軍司馬,卒于邠州。工詩文,精文字學(xué)。嘗受詔與句中正等校訂《說文解字》。有《騎省集》等。
全宋詩
徐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廣陵(今江蘇揚(yáng)州)人。
早歲與韓熙載齊名,江東謂之“韓徐”,又與弟鍇并稱“二徐”。
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書。
入宋,為太子率更令。
太宗太平興國初,直學(xué)士院。
八年(九八三),出為右散騎常侍,遷左常侍。
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廬州女僧道安誣陷事,貶靜難軍行軍司馬。
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
著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錄》(一說出于門客蒯亮之手)、《質(zhì)疑論》等。
宋史》卷四四一有傳。
 徐鉉詩今存七卷,見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騎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
今以《四部叢刊》影印清黃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騎省集》三十卷,簡稱四庫本)、《四部備要》排印宋明州本(《騎省集》三十卷,簡稱備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簡稱徐本),參?!?a target='_blank'>全唐詩》(中華書局排印本)、《玉壺清話》(中華書局排印本)所收詩。
并從《東軒筆錄》(中華書局排印本)等錄得集外詩,編附卷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16—991 字鼎臣,原籍會(huì)稽(今浙江紹興),后遷居廣陵(今江蘇揚(yáng)州)。初仕吳為校書郎,后仕南唐。中主時(shí),累遷祠部郎中、知制誥,歷太子右諭德,遷中書舍人。后主時(shí),除禮部侍郎,改尚書右丞、兵部侍郎、翰林學(xué)士、御史大夫、吏部尚書。入宋為太子率更令、給事中。太平興國八年(983),為右散騎常侍,遷左常侍。淳化二年(991),貶靜難軍行軍司馬,卒。生平見李昉《東海徐公墓志銘》、馬令《南唐書》卷二三、《宋史》卷四四一《十國春秋》卷二八。鉉博學(xué)多才,工詩善文,文章淹雅,冠絕一時(shí)。與其弟鍇齊名,號“二徐”。亦與韓熙載齊名,稱“韓、徐”。文思敏速,凡有撰述,往往執(zhí)筆立就?!端膸烊珪偰俊分^其詩“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又精小學(xué),好李斯小篆與八分。著作頗多,有《徐鉉集》30卷、《稽神錄》6卷,與湯悅合撰《江南錄》10卷等。集多散佚,今存《騎省集》30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6卷,詞2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2首、句若干。
唐詩匯評
徐鉉(916-991),字鼎臣,會(huì)稽(今浙江紹興)人,徙居廣陵(今江蘇揚(yáng)州)。十歲能文,與韓熙載齊名,人稱“韓徐”。仕吳為校書郎。南唐中主時(shí),試知制誥,為宋齊丘所誣,貶泰州司戶。召為祠部郎中、知制誥,巡撫楚州屯田,因措置失宜流舒州,徙饒州。復(fù)召知制詰,遷中書舍人。后主時(shí),歷任禮兵二部侍郎、尚書右丞、吏部尚書等職。國亡,入宋,官太子率更令、左散騎常侍,貶靖難軍行軍司馬,年。鉉工詩能文,尤精小學(xué),與弟鍇齊名,時(shí)號“二徐”。宋雍熙中受詔校定《說文解字》,世稱“大徐本”。有《騎省集》(一名《徐公文集》)三十卷,乃其婿吳淑所編,又《稽神錄》六卷,均存?!?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其在南唐時(shí)所作詩為六卷。
詞學(xué)圖錄
徐鉉(916-991) 字鼎臣。廣陵(今江蘇揚(yáng)州)人。五代宋初文學(xué)家、書法家。早年仕南唐,官至吏部尚書。后隨李煜歸宋,官至散騎常侍,世稱徐騎省。淳化二年(991)貶為靜難行軍司馬,不久死在貶所。在南唐文章議論與韓熙載齊名,稱"韓徐",又與弟徐鍇俱精通文字學(xué),號"大小徐"。曾與句中正等校訂《說文解字》,增補(bǔ)19字入正文,又補(bǔ)402字附正文后,校訂增補(bǔ)后《說文解字》,世稱"大徐本"。長于書法,喜李斯小篆,隸書亦佳。有《篆書千文》、《成武王廟碑》,摹《嶧山銘》、《大鉦銘碑》等傳世。詩平易淺切,近白居易詩風(fēng)。文承晚唐駢儷之風(fēng),而體格孤秀。為李煜作墓志銘,立言得體,《宋文鑒》錄。有《騎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由其婿吳淑編集。有《四部叢刊》影印黃丕烈校舊抄本30卷,附錄1卷。另有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補(bǔ)遺》1卷、《??庇?/a>》1卷。又有《稽神錄》6卷,記神怪事,有《學(xué)津討原》、《津逮秘書》。
全唐詩補(bǔ)逸
徐鉉字鼎臣,廣陵人。仕南唐,官至吏部尚書。隨后主李煜歸宋,累官散騎常侍。淳化三年坐貶卒,年七十六。(據(jù)李昉撰《故靜難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檢校工部尚書東海徐公墓志銘》)鉉精小學(xué),尤工篆隸,與弟鍇俱有名于江左。補(bǔ)詩二首并句四。
全宋文·卷一五
徐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揚(yáng)州廣陵(今江蘇揚(yáng)州)人。初仕吳,為校書郎。事南唐李璟,歷官太子右諭德、知制誥、中書舍人。后主李煜嗣位,任禮部侍郎、尚書左丞、兵部侍郎、御史大夫、吏部尚書,充翰林學(xué)士。隨后主入宋,為太子率更令、右散騎常侍,遷左常侍。淳化二年貶靜難軍行軍司馬,明年八月二十六日卒。鉉長于為文,尤精小學(xué),曾奉詔校定《說文》(存),著《質(zhì)論》數(shù)十篇、《稽神錄》二十卷(今存為六卷本)、文集三十卷(存)?!?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一《文苑傳》三有傳。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八
鉉字丹臣。會(huì)稽人。初事吳。為校書郎。后事南唐。累授太子右諭德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后主時(shí)除禮部侍郎翰林學(xué)士御史大夫吏部尚書。隨后主入宋。歷左散騎常侍。貶靜難行軍司馬。卒年七十六。

作品評論

五代詩話
江南馮延已曰:凡人為文,皆事奇語,不爾則不足觀。惟徐公率意而成,自造精極,詩冶衍遒麗,具元和風(fēng)律,而無淟澀纖阿之習(x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8—1049 【介紹】: 宋綿州鹽泉人,字子美,號滄浪翁。蘇舜元弟。仁宗景祐元年進(jìn)士。少有大志,當(dāng)天圣中,學(xué)者為文多病偶對,獨(dú)其與穆修好為古文歌詩,一時(shí)豪杰多從之游。初以父蔭補(bǔ)官,累遷大理評事。慶歷中,范仲淹薦其才,為集賢校理,監(jiān)進(jìn)奏院。岳父杜衍與仲淹主新政,多遭讒陷,舜欽坐售故紙錢召妓樂會(huì)賓客除名。流寓蘇州,買水石作滄浪亭以自適。工詩文,其體豪放,時(shí)發(fā)憤于歌詩中。又善草書,每酣酒落筆,為時(shí)人所傳。后為湖州長史卒。有《蘇學(xué)士集
全宋詩
蘇舜欽(一○○八~一○四九),字子美,原籍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東南),自曾祖起移家開封(今屬河南)。
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進(jìn)士(《隆平集》卷六),歷任蒙城、長垣縣令,入為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jìn)奏院。
時(shí)杜衍、富弼、范仲淹執(zhí)政,主持“慶歷新政”。
蘇舜欽為杜衍婿,因進(jìn)奏院祠神,以出售廢紙公錢宴會(huì),為人所劾,以監(jiān)守自盜罪削職為民,閑居蘇州。
后復(fù)為湖州長史,慶歷八年(一○四八)十二月卒(《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一《湖州長史蘇君墓志銘》),年四十一。
有《蘇學(xué)士文集》十六卷。
宋史》卷四四二有傳。
 蘇舜欽詩,以沈文倬點(diǎn)?!短K舜欽集》為底本。
沈氏點(diǎn)校本以清康熙中宋犖校定徐惇復(fù)刊印本為底本,曾參校清黃丕烈過錄何焯校本(簡稱黃本)、陳乃乾過錄何焯校本(簡稱陳本)、清光緒中李星根等重編??肀荆ê喎Q李本)、黃丕烈過錄顧廣圻校記(簡稱顧校)、陳乃乾過錄錢泰吉校記(簡稱錢校)等。
此次據(jù)《全宋詩》體例,對底本校語作若干刪節(jié)、調(diào)整,并據(jù)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蘇學(xué)士集》(簡稱四庫本)予以補(bǔ)正。
輯錄所得集外詩,另編一卷
詞學(xué)圖錄
蘇舜欽(1008-1048) 字子美。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人,遷居開封。蘇易簡孫。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jìn)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慶歷革新,見嫉于守舊黨,罷職閑居蘇州。后復(fù)起為湖州長史,不久病故。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xué)士文集》,有詞見《花庵詞選》。
全宋文·卷八七四
蘇舜欽(一○○八——一○四八),字子美,綿州鹽泉(今四川綿陽東南)人。舜元弟。少慷慨有大志,以父蔭補(bǔ)太廟齋郎,調(diào)滎陽縣尉。景祐元年舉進(jìn)士中第,改光祿寺主簿,知蒙城縣。丁父憂,居喪于長安。服除,知長垣縣,遷大理評事,監(jiān)在京店宅務(wù)。慶歷四年,以范仲淹薦,為集賢校理,監(jiān)進(jìn)奏院。以岳父杜衍與仲淹、富弼主新政,為人傾陷,坐用鬻故紙公錢召 妓樂會(huì)賓客被劾除名。寓居蘇州,買水石作滄浪亭,益讀書,時(shí)發(fā)憤懣于詩文。八年,復(fù)官為湖州長史,同年十二月卒,年四十一。詩文豪健,善草書。有集十六卷。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一《蘇君墓志銘》,《宋史》卷四四二《文苑傳》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204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子充,又字洪道,號省齋居士,晚號平園老叟。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jìn)士。授徽州戶曹,累遷監(jiān)察御史。孝宗即位,除起居郎,應(yīng)詔上十事,皆切時(shí)弊。權(quán)給事中,繳駁不避權(quán)幸。后任樞密使,創(chuàng)諸軍點(diǎn)試法。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進(jìn)左丞相。光宗時(shí),封益國公。遭彈劾,出判潭州。寧宗初,以少傅致仕。卒謚文忠。工文詞,有《玉堂類稿》、《玉堂雜記》、《平園集》、《省齋集》等八十一種,后人匯為《益國周文忠公全集》。(⊙ 《攻愧集》卷九四神道碑》
全宋詩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號平園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鄭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詵通判廬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
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jìn)士,調(diào)徽州司戶參軍。
二十七年,舉博學(xué)宏詞科,差充建康府教授。
三十年,召為太學(xué)錄,累遷編類圣政所詳定官兼權(quán)中書舍人兼權(quán)給事中。
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因繳駁龍大淵、曾覿除知閤門事,奉祠。
乾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劍州。
六年,除秘書少監(jiān)兼直學(xué)士院。
八年,兼權(quán)中書舍人時(shí)以事奉祠。
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閣待制、侍講,累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承旨。
七年,除參知政事。
九年,除知樞密院事。
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
紹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興府。
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益國公致仕。
未幾,為韓侂胄指為偽學(xué)罪首。
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
開禧三年(一二○七),賜謚文忠。
生平著書八十一種,有《平園集》二百卷。
事見本集卷首年譜,《宋史》卷三九一有傳。
 周必大詩,以清黃丕烈校跋并抄補(bǔ)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
校以宋開禧二年刊本(簡稱宋本,原藏日本靜嘉堂文庫),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
底本校者校補(bǔ)及異文甚夥,部分有判斷,不少僅羅列未定。
整理時(shí)凡異文與宋本相同,文義且無窒礙者,概從宋本。
四庫本錯(cuò)奪衍倒極多,而編次較底本、宋本合理,從四庫本。
編為十四卷。
詞學(xué)圖錄
周必大(1126-1204) 字子充,一字洪道,自號平園老叟。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jìn)士。二十七年舉博學(xué)宏詞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國公,卒謚文忠。與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交深誼篤。有《益國周文忠公全集》200卷,其中包括《省齋文稿》、《平園續(xù)稿》、《省齋別稿》、《二老堂詩話》等24種。
全宋文·卷五○一四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初字弘道,自號平園老叟,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紹興二十七年進(jìn)士及第,授徽州司戶參軍。二十七年中博學(xué)宏詞科,授建康府學(xué)教授。孝宗即位,除起居郎,遷權(quán)中書舍人。權(quán)給事中,繳駁不避權(quán)幸。淳熙五年,除禮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七年,除參知政事。九年,除知樞密院事。十四年,拜右丞相。十六年,進(jìn)左丞相,封益國公。紹熙二年,除觀文殿學(xué)士,判潭州。慶元元年,以少傅致仕。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贈(zèng)太師,賜謚文忠。著有《周益國文忠公集》二百卷(存)。見周綸《周益國文忠公年譜》(本集卷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臨安錢塘人,字大有,號水云子。度宗咸淳間進(jìn)士。以善琴供奉內(nèi)廷。宋亡,隨北去。后為道士南歸,往來匡廬、彭蠡間,蹤跡莫測。為詩慷慨有氣節(jié),多紀(jì)國亡北徙事,后人推為“詩史”。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全宋詩
汪元量,字大有,號水云,晚號楚狂(《湖山類稿》卷三《夷山醉歌》),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琳第三子。
度宗時(shí)以善琴供奉宮掖。
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臨安陷,隨三宮入燕。
嘗謁文天祥于獄中。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
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
詩多紀(jì)國亡前后事,時(shí)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
著《湖山類稿》十三卷、《汪水云詩》四卷、《水云詞》二卷等(《千頃堂書目》卷二九、三二),已佚。
今存劉辰翁批點(diǎn)《湖山類稿》五卷;清錢謙益據(jù)云間鈔詩舊冊輯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禮增輯為《增訂湖山類稿》五卷。
《南宋書》卷六二有傳。
 汪元量詩,第一至五卷以清乾隆鮑廷博知不足齋刻《湖山類稿》、《水云集》為底本,刪去后者重出之詩。
參校清吳翌鳳抄本(有清顧至、黃丕烈跋,簡稱顧本,藏北京圖書館)、明末抄本《汪水云詩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簡稱毛本,藏北京圖書館)以及《詩淵》引詩等。
另從《永樂大典》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六卷。
詞學(xué)圖錄
汪元量(約1241-約1317) 字大有,號水云。錢塘人。以善琴事謝后、王昭儀,宋亡,隨三宮留燕,后南歸為道士。有《水云集》、《湖山類稿》、《水云詞》。
元詩紀(jì)事
元量字大有,號水云,錢唐人。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全宋文·卷八三二七
汪元量(一二四一——一三一七),字大有,號水云,臨安府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善琴供奉掖庭。德祐二年恭帝降元,元量隨三宮入燕,多歷年所,后乞?yàn)辄S冠還錢塘。元量又工詩,著有《湖山類稿》(存)、《水云集》(存)。其詩多慷慨悲歌,大凡亡國之戚、去國之苦、間關(guān)愁嘆之狀,皆備見于詩篇,故當(dāng)時(shí)聞人多推為詩史。見《南宋書》卷六二,馬廷鸞《湖山類稿跋》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63—? 【介紹】: 清江蘇吳縣人,字聲弘,號蓮涇,晚號灌稼村翁。
富藏書,貯于“孝慈堂”中。
康熙間撰有《孝慈堂書目》。
藏書后歸于黃丕烈
通金石學(xué)。
有《金石契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33—1813 【介紹】: 清浙江海寧人,字槎客,號兔林。
貢生。
所居樓名拜經(jīng)樓,藏書極富,并廣收古器遺物。
與陳鳣、黃丕烈交游,相與切磋。
有《愚谷文存》、《拜經(jīng)樓詩集》,又輯有《拜經(jīng)樓叢書》。
詞學(xué)圖錄
吳騫(1733-1813) 字槎客,又字葵里,號兔床、兔床山人。
海寧新倉人。
清貢生。
幼多病,遂棄舉業(yè)。
工詩畫,喜藏書,不惜重金購買,或借讀手抄??保盟伟媲?、咸淳、淳祐三朝《臨安志》近百卷,乃刻一?。?臨安志百卷人家" ,自題其藏書室為"百宋一廛"。
積有名刻善本45000余卷,筑拜經(jīng)樓以庋藏。
常與同里陳鳣、周春,吳縣黃丕烈往來。
有《愚谷文存》及《續(xù)編》、《詩譜補(bǔ)亡后訂》、《許氏詩譜鈔》、《孫氏爾雅正義拾遺》、《國山碑考》、《小桐溪吳氏家乘》、《陽羨名陶錄》并《續(xù)錄》、《桃溪客語》、《拜經(jīng)樓詩話》、《拜經(jīng)樓文集》、《拜經(jīng)樓詩文集》、《論印絕句》、《萬花漁唱》以及《桐溪客話》、《四朝經(jīng)籍志補(bǔ)》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53—1808 【介紹】: 清江蘇常熟人,字子和,號蕘友。
乾隆五十八年進(jìn)士,官至寧紹臺兵備道。
工詞章。
喜藏書,有“平生減產(chǎn)為收書,三十年來萬卷余”之句,與黃丕烈有“兩書淫”之稱。
藏書樓名“小瑯環(huán)福地”。
有《味經(jīng)書屋集》、《小瑯環(huán)隨筆》等。
維基
張燮,字子和,號蕘友,江蘇常熟人,藏書家。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進(jìn)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戶部廣東司主事,升刑部員外郎。官至浙江寧紹臺兵備道。告假歸,掌教紹興蕺山書院。有《味經(jīng)書屋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53—1797 【介紹】: 清江蘇元和人,字抱沖,一字抱盅。
好讀書,藏書精且博,尤多宋元善本。
其藏書樓名小讀書堆。
黃丕烈、周錫瓚、袁廷梼并稱乾嘉間四大藏書家。
編有《藝苑捃華》。
著有《一瓻錄》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長洲人,字閬源。
官戶部郎中。
家資雄厚,以藏書知名,所建藏書樓名“藝蕓書舍”。
嘉慶間,江南黃丕烈、周錫瓚、顧之逵、袁廷梼所藏書后皆歸之。
咸豐間,藏書漸散失。
有《藝蕓書舍宋元本書目》、《藝蕓書舍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