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方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浿水分攜日,龍川去駐時。
貽書見君意,把筆笑吾衰。
關外庭闈遠,天邊驛使遲。
遙知倚樓處,長詠望云詩。
宿昔通家義,分明總角時。
鳳毛方并美,蒲質(zhì)已先衰。
行李須無恙,歸程莫太遲。
奚囊應有得,魯頌亦編詩。
長湍府使尹義立母夫人挽 明末清初 · 沈悅
七言律詩
幽閑淑質(zhì)稟天然,擇配于歸婦德全。
花誥疏榮貞敬貴,蘭芽毓秀子孫賢。
板輿隆養(yǎng)三牲備,鶴算遐齡八帙延。
百歲竟成同室愿,定應雙劍會重泉。
① 西涼李皓,晉安帝隆安四年庚子為敦煌守,稱涼公。義熙元年,奉表建康,在位十八年,謚武昭王。子歆嗣,晉拜酒泉公。宋高祖永初元年庚申,敗于北涼,被弒,在位三年。弟恂,據(jù)敦煌一年,城破自殺。合三世二十二年。南涼禿發(fā)烏孤,晉孝武二十一年丙申,后涼拜為左賢王,自稱西平王,在位四年,謚武王。弟利鹿孤立,三年,謚康王。弟傉檀,稱涼王,十二年。安帝義熙十年甲寅,降于西秦,被鴆死,謚景王。合三世十九年。 北涼沮渠蒙遜,初叛后涼,立建康太守段業(yè)為王,五年,弒之,自稱張掖公,晉安帝隆安五年辛丑也。義熙八年,稱河西王,奉表于晉,拜涼州刺史。宋文帝元嘉七年,貢于魏,封涼王,在位三十二年,謚武宣王。立世子善提兄牧犍,六年,元嘉十六年己卯降于魏,又八年,被殺。合二世三十九年
三涼何以合紀?自前后涼亡,而涼分為三矣。西涼李皓,漢李廣苗裔昶之子也,據(jù)河右,傳歆、恂,北涼滅之。南涼禿發(fā)烏孤,鮮卑別種思復鞬之子也,據(jù)廣武,傳鹿孤、傉檀,西秦滅之。北涼沮渠蒙遜,匈奴沮渠王后也,據(jù)張掖,傳牧犍,魏滅之。然北涼始于段業(yè),業(yè)臣于后涼,蒙遜與皓又臣于業(yè)者。皓知尊晉,史無貶辭。蒙遜殺業(yè),直斥為弒?!洞呵铩分?span id="zxowzbj"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73684", "poem_preface_656527", "義立")'>義立矣。皓之尊晉者何?安帝義熙元年,皓遣使上表。三年,復然。是時天下無王久矣,西涼之表,誠空谷足音也。遷都酒泉,不遑啟處,豈不慕召陵、城濮之舉歟?而禿發(fā)沮渠實逼與爭,志業(yè)未成,日暮途索,手誡諸子,無愧前人。子歆嗣牧,苛侈自用,拒臣違母,身死蓼泉。父歉桓文,子蹈襄偃。伯王之事,談何容易哉!禿發(fā)烏孤世雄河西,既取金城,遂為南涼,稱王建都,傷脅而殞。傳弟利鹿孤,三年而卒。傳弟傉檀,兄弟世及,尊父言,賢傉檀也。何賢乎傉檀?檀論辨大略,縱橫靡窮。九州之外,《五經(jīng)》之表,未易才也。既嗣,而稱涼王,鎮(zhèn)姑臧,鷹揚河右,亦既隆隆起矣。其后屢挫于北涼,復困于夏。西秦乘之,遂以破滅。當其數(shù)攻沮渠也,惟怒蒙遜,不知諸部之叛。既破乙弗,不知西秦之襲。所敵在此,所禍在彼。一人之身,勝敗以時,廢興亦各有命歟。然傉檀前救熾磐,終得鴆杯之報。女為磐后,與兄虎臺,俱因圖父仇而授命,強虜無繼絕之仁,婦人懷宗國之志,良足悲矣!至于沮渠蒙遜,既滅西涼,復促南涼,不第中夏之戎首,亦腥群之敗類也。跡其初誘建康太守段業(yè)以叛后涼,猶曰呂光聽讒,殺羅仇,為其伯報復也;后復譖其從兄男成,令業(yè)殺之,以此激眾反以弒業(yè);甚哉,遜之譎也!以親為餌,視君如棋。兇德迷人,遵何術歟?在位三十二年,淫穢猜虐,史蓋不勝書焉。子牧犍嗣立六年,而魏破姑臧,面縛歸魏。其弟無諱,據(jù)高昌,奉表建康,拜為河西王,則未知其后何如也。予竊謂李歆死兵,傉檀死鴆,強梁好勝,鮮有不卒遇其敵者。蒙遜殺兄弒君,窮武肆毒,新臺遘變,牖下終全;豈惡積滅身,于夷狄獨不信歟?牧犍歸魏,未幾賜死,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孫,良有以夫!予之紀北涼以癉惡也,乃若烏孤兄弟,傳讓無間,豈其有慕于泰伯、諸樊而興者歟?夷進乎華,則亦進之而已。李氏尊晉,厥后乃昌。歆子重耳,仕于北魏,子孫世封周、隋,竟啟唐室。河右肇基,與汧渭岐邠并傳千古。安得以歆之弗負,沒皓之義方哉?
九州名域夷污七,五岳神山狄穢三。
此言百代留孤憤,召陵城濮豈徒談。
何事燉煌空守兔,亦緣西地久如蠶。
十郡三河仍左衽,子歆一蹶委前擔。
南北二涼皆丑類,乘時蹈隙逞饕貪。
禿發(fā)猶知崇友讓,奇才英器表涼南。
造時不競歸乞伏,虎臺兄妹未全憨。
沮渠陰狡真無二,殺兄殘主遂耽耽。
身安牖下誠多倖,女妾男臣心自甘。
天道應須還舊德,李花隨地繞纓簪。
中原王氣難久散,重關百二啟秦函。
除兇雪恥人終出,始為千年洗眾慚。
附蜀二主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① 王建以唐昭宗天復三年癸亥封蜀王,以后梁開平元年丁卯稱帝,國號蜀。傳于宗懿,改名衍。乙酉,后唐莊宗滅之。合二主,自辛亥入成都為節(jié)度,凡三十五年。自癸亥封王,凡二十三年。自丁卯稱帝,實十九年
王建據(jù)有全蜀,受封唐末。唐亡自帝,不奉梁朔。其僭竊,未可深誅也。使能奉詔聲討,復君之仇,詎負當年崎嶇斷棧,流離從扈之素志乎?然建本屠儈末流,豈能真憂社稷之辱?獨其決機擇利,亦知倚朝為重。誅亂有名,破關進兵,拜表鞠旅。建之舉事,未可概量;建之居身,不啻數(shù)變矣。繇屠販而都頭,而假子,一辱人賤行耳。既而仗劍負璽,枕僖以膝。雖遜由于戈背;介推割股,亦稱壯夫義士矣。建之一變也,既為利州刺史,阿父見召,及門而拒。辭父作賊,大掠西川,仍無賴兇渠也。建之再變也,俄而表請命帥,聲敬瑄令孜之罪,收綿竹擁兵之豪,儼乎大將旗鼓也。建之三變也,俄而請韋還朝,獨取成都,昭度猶豫,擒親吏而臠食。印節(jié)既授,泣馬前而跪觴,仍行險穿窬也。建之四變也,及其久圍彭州,七條示禁,近遠輸心,幾乎王師吊伐也。建之五變也,若夫連兵累歲,血滿東川,拒使執(zhí)旗,罔知詔命,仍跋扈將軍也。建之六變也,既而略定川土,進爵蜀王,御札告難,會兵迎鑾,將繼召陵城濮也。建之七變也,自此唐亡梁篡,行臺方立,神器闇奸。跡其終始七變,了此各帝一方之私圖耳。史稱蜀主目不知書,好與書生談論,禮用唐之衣冠故族,使修舉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遺風。然而歷年二十,再傳而亡。其得之也,以聽言,以任人;其失之也,以拒言,以棄人而已。其聽與拒者何?張虔裕請遣使奉表,仗天子以行師;王先成請禁淘虜,俾百姓安堵;馮涓言生民之苦,賦斂稍損;韋莊請帥吏民,哭臨故君。此皆事關大義,建俱從之,故能師以義勝,事以義立。然而大義之最正者,涓之議曰“朝興則昧爽稱臣,賊在則不同為惡”,建卒違之。是以數(shù)年天子,易百世諸侯也。其任與棄者何?建之嘉謀,涓為稱首。蜀之戰(zhàn)功,華洪居半。嗣子幼弱,輔以二人,唐師雖下,未易圖也。涓既杜門,洪以讒殺。長城自壞,獨不為后人計乎?洪之讒殺者何?建繪府門以朱丹,蜀人謂畫紅樓,建疑應洪姓名,復聽飛搆,縊以夜酒。史稱王宗滌有勇略,得眾心。既死,成都罷市,連營涕泣,如喪親戚者。華洪也,建更為王宗滌也。建于諸將姓名,無不改從其子弟,終不得一人為厥子宗臣也。
當年屠販五都雄,幸依閹子近宸楓。
負璽從行當斷棧,控馬馳煙出焰中。
爾能舒膝為君枕,易塊涓人詎許同。
爪牙誰棄資毛翮,翻憂延虎入蠶叢。
利州已刺溪酋合,髡發(fā)長驅(qū)沃野空。
請帥于朝真獨見,因人之味豈難攻。
閫外專誅無假父,馬前泣跪去韋公。
罪人斯得軍威振,大勢方操眾丑窮。
七條已布招安寨,三峽旋開劍閣通。
梓邛次第歸圓幅,秦隴蒼茫罷遠埄。
承制初分玉壘墨,畫樓時映錦江紅。
稱臣莫便因朝改,為惡何甘與賊同。
故事粗依前代舉,典章猶是有唐風。
全節(jié)雖然慚克用,偏安或使扼全忠。
可憐嗣子徒酣夢,綿竹須臾似轉(zhuǎn)蓬。
連營涕泣人何在,空教乳臭獨當戎。
題李先生矩亭 明末清初 · 顧炎武
七言律詩
德州東二十五里矩亭故鄉(xiāng)舉思伯李君誠明讀書處天啟中權(quán)奄柄國聞君通陰陽象緯之學遣使徵之辭疾不就潔志以終其子源修是亭以表遺躅余為之詩
董生祠畔子云亭,澗雨巖虹望獨扃。
門外曉寒縈帶草,林端秋散照書螢。
長留直道扶千載,自見遺文表六經(jīng)。
今日似君還肯構(gòu),應知家學本趨庭。
人生無賢愚,大節(jié)本所共。
蹉跎一失身,豈不負弦誦。
卓哉李先生,九流稱博綜。
心鄙馬季長,不作西第頌。
屏居向郊坰,食淡常屢空。
清修比范丹,聰記如應奉。
力學不求聞,終焉老家巷。
同時程中丞,一疏亦驚眾。
玉璽安足陳,亟進名臣用。
黨論正紛挐,中朝并嚚訟。
世推山東豪,三李尤放縱。
祠奄與哭典,后先相伯仲(名并見欽定逆案)。
初踰士類閑,竟折邦家棟。
悲哉五十年,風塵尚澒洞。
我來拜遺阡,增此儒林重。
雖無謦咳接,猶有風流送。
自非隨武賢,九原誰與從
⑴ 中丞名紹德州左衛(wèi)人巡撫河南時漳河旁得玉璽上疏言秦璽不足珍國家以賢為寶薦黨籍諸臣十馀人不納遂謝病歸
⑵ 后漢書馬融傳為梁冀作大將軍西第頌以此頗為正直所羞應奉傳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jīng)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并下漢司隸校尉魯峻碑休神家巷
紙屏 明末清初 · 陳恭尹
五言律詩
自上孤屏紙,輕隨獨坐身。
止防風及我,不使事遮人。
污損關情好,高方是德鄰。
朝來煩好手,畫出武陵春。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