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張軌
相關(guān)人物:
共 11 位
。
共 7 首
京師為
張軌
歌
魏晉 ·
無名氏
《晉書》曰:
張軌
。永寧初為涼州刺史。王彌寇洛陽。
軌
遣北宮純張纂、馬魴、陰睿等率州軍擊破之。又敗劉聰于河東。京師歌之曰: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涼州鴟苕寇賊消。鴟苕翩翩怖殺人
(○《晉書》
張軌
傳?!对娂o》四十三作涼州大馬歌。)
。
姑臧謠
魏晉 ·
無名氏
《晉書》曰:張駿。寔之子。茂卒。駿嗣位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
西平公
。駿之立也。姑臧謠云云。至是而收復(fù)河南之地。
鴻從南來雀不驚。
誰謂孤雛尾翅
(《晉書》作支。)
生。
高舉六翮鳳凰鳴
⑴
。
⑴ ○《晉書》張駿傳?!对娂o》四十四。
六朝門
前涼張軌
唐末 ·
周曇
七言絕句
官從主簿至專征,誰遣涼王破趙名。
益信用賢由拔擢,穰苴不是將家生。
歷代傳授歌
宋末元初 ·
陳普
伏羲神農(nóng)黃帝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少昊顓頊及高辛,唐虞堯舜為五帝。
夏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湯文武是。
堯舜傳官禹傳家,天與人與非私畀。
夏禹一傳啟以賢,少康興夏滅猿??
(自注:二臣名。)
。
十有七世至桀王,成湯放桀夏緒墜。
殷湯應(yīng)天而順人,興王地方七十里。
太甲太戊及武丁,三宗有商為專美。
祖乙盤庚亦賢君,三十傳紂覆商祀。
周興積累由后稷,公劉太王及王季。
文王大勛武王集,伐紂牧野作牧誓。
成王嗣位在幼沖,周公輔政天下治。
成康措刑四十年,幾移周鼎幽與厲。
夷王下堂王室卑,平王東遷春秋始。
至于威烈春秋終,二百四十二年爾。
魯衛(wèi)晉鄭蔡燕曹,姬氏同姓皆兄弟。
異姓齊楚秦宋陳,春秋列國侯十二。
其間五霸相繼興,齊桓小白晉重耳。
宋襄秦穆及楚莊,名曰尊王假仁義。
戰(zhàn)國七雄莫如秦,韓趙魏燕齊楚起。
秦滅六國吞二周,周祚至于赧王止。
天王三十有七傳,八百馀年屬周紀。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傳二世而已矣。
漢室龍興滅秦項,高祖劉邦赤帝子。
末年國本幾動搖,四皓一出回孝惠。
呂后臨朝諸呂反,賴有平勃植赤幟。
文景之世比成康,武帝好大功伐喜。
霍光擁昭而立宣,江充誣譖太子戾。
厥后外戚多擅權(quán),平帝新室莽篡位。
光武誅莽復(fù)中興,漢為東漢炎運熾。
明章二帝世所稱,至于靈獻漢祚替。
前漢高文武宣朝,后漢光明章七制。
兩漢相傳二十四,禪魏曹丕竊神器。
分為三國魏蜀吳,鷸蚌相持真鼎峙。
魏則曹丕吳孫權(quán),蜀則先主稱劉備。
魏曹承漢才四傳,天下權(quán)歸司馬氏。
晉室肇興司馬炎,三王追謚昭思懿。
兩三傳間至懷憫,群胡云擾如鼎沸。
五涼前后南北西
(自注:
前涼張軌
,后涼呂光,南涼禿發(fā),北涼沮渠,西涼季日高。)
,四燕前后南北異
⑴
。
秦前后西
⑵
趙前后
(自注:前趙劉淵,后趙石勒。)
,后蜀大夏相吞噬
⑶
。
東晉元帝都建康,天下南北分形勢。
南則晉宋齊梁陳,北則元魏東西魏。
北齊后周猶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
平陳禪周隋楊堅,夫何三世隋嗣斃。
李唐繼之纂洪圖,高祖太宗成功易。
武后易唐而為周,仁杰一言回睿意。
玄宗末載溺楊妃,祿山叛逆為子弒。
肅宗東征復(fù)兩京,憲宗見弒陳洪志
(自注:宦官。)
。
文宗有才誅克明
(自注:宦官。)
,德宗猜忌任盧杞。
太宗玄宗及憲宗,號稱三宗商可擬。
末后難制藩鎮(zhèn)強,宦官奉立皆私議。
唐后迭興有五代,梁唐晉漢周相繼。
五代五十三年間,后有十國皆僭偽。
齊楚吳燕漢晉唐,周蜀吳越如蜂猬。
宋受周禪握乾符,掃除僭偽皆風靡。
太祖姓趙都汴京,雪夜常幸趙普第。
太宗真仁英神哲,歷代承平善繼嗣。
至于徽欽金虜來,誤國奸臣京
(自注:蔡京。)
與檜
(自注:秦檜。)
。
高宗南渡宋復(fù)興,建都錢唐歌舞地。
孝及光寧守偏方,侂胄既誅由諸史
(自注:彌遠。)
。
在位歷年四十馀,前有仁宗
⑷
后有理
(自注:理宗,四十一年。)
。
至于度宗宋祚微,皆由平章似道棄。
建隆德祐十六傳,大元一統(tǒng)興燕薊。
⑴ 自注:前燕慕容廆,南燕慕容德,后燕慕容垂,北燕馮跋。
⑵ 前秦苻健,西秦國仁,后秦苻萇。
⑶ 自注:桓溫滅李勢據(jù)蜀,后蜀李雄,大夏赫連。
⑷ 自注:四十二年。
附前涼九主后涼四主
(
前涼張軌
,自晉惠帝永寧元年辛酉為涼州刺史,懷帝永嘉二年戊辰封西平郡公,七年。子實嗣,五年,為妖人劉惑所弒。弟茂攝,趙曜封為涼王,在位四年。兄子駿嗣,后趙石虎封涼王,不受,稱晉公、假涼王,二十二年。子重華嗣,稱涼王,七年。子曜靈嗣,駿庶子祚廢之,篡立,僭天子禮樂,復(fù)殺曜靈。宋混誅之,立華少子玄靚,七年。駿少子天錫弒之,襲位,不受秦堅封。秦破姑臧,錫降,為歸義侯,孝武太元元年丙子也。自戊辰封公,合九世六十九年。秦敗,奔晉,為散騎常侍,以壽終。子太豫,涼破日,奔河西。至十一年丙戌,攻呂光,拔昌松郡。次年,光擊斬之?!『鬀鰠喂?,晉孝武十四年己丑自稱三河王,二十一年丙申即天王位,十一年。子紹立,庶子纂弒之襲位,二年。呂超弒之,立其兄隆,光弟寶之子也;是年降后秦,安帝隆安五年辛丑也。合四世十三年。至元興三年甲辰,入長安,為后秦散騎常侍,后坐姚弼謀反,誅)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張氏世守晉封,呂氏已襲偽號。前后涼何以合紀?其地同也。張氏之后稱王矣,何以仍稱公?因其忠晉之實,去其假王之虛也。張氏之忠晉者何?方晉多難,軌保河西,群盜悉平,涼州乃定。雖刺史,實州主也。懷帝遘兇,劻援獨勤。綱目予義,每為特書;寢疾遺令,惟思報國。忠哉士彥,曷忝純臣!實遵父訓,送往事,居臣道,立矣。劉弘妖術(shù),變起不虞。弟茂代攝,危而復(fù)全。九錫王封,姑為掩耳;白帢入棺,卒明本意。既挈國而授侄,仍執(zhí)手而教臣。實難為兄,茂難為弟矣。駿立而河南再得,任用文武,服屬西夷。至遺書成李,約尊晉朝,遣使上言,專請北伐。讀其“兆庶離主,漸冉經(jīng)世。先老消落,后生不識”之章,江右諸臣能不顏汗?重華嗣位,任用謝艾,連破趙師,既而欲稱涼王,遲回受詔,屢賜寵臣,頗廢政事,其志荒矣。賴聞諫即改,猶為不遠之復(fù),然卒誤倚庶祚,以啟戎心。知人則哲,信其難哉!自是祚篡,曜靈僭,用郊祀。孝友門風、忠謹世節(jié),于斯盡矣!祚實首禍,濟以淫虐。暴尸道左,誰曰非宜?玄靚立,七年,復(fù)遭天錫之弒。重華二子,先后殞于二叔。錫之謀奪,較祚為陰;錫之荒淫,視祚非遠。攘袂須臾,輿襯相繼。歸義于秦,常侍于晉。天猶念張氏胤息,令其再睹威儀乎?錫子大豫,復(fù)俘于呂。黡以書免,盈繇黡及,信夫!后涼呂光,秦堅佐命婆樓子也。堅圖西域,命光出討。破獪胡七十萬騎,降王侯三十馀國。光預(yù)審內(nèi)難,意留龜茲,鳩磨羅什語以東歸福地,乃忽瞷姑臧,自領(lǐng)涼州。是時堅雖敗亡,尚在五將,國君蒙塵,大兵在握。使能振旅長驅(qū),抗義入援,垂、萇懾其義威,自當解散,豈不功高竇融,跡邁定遠哉!惜夫以過人之能,負夙世之望,狡圖一方。若與垂、萇相應(yīng),誅心定罪,薄乎云爾。三河自王,麟嘉紀號;天王繼僭,龍飛改元。十載戰(zhàn)爭,兵不得解。老疾涕泣,勉子輯睦。肉死未寒,變興暮夜。四子交斃于蕭墻之戟,八孫支解于郭黁之鋒。纂既弒紹奪位,超復(fù)弒纂立兄。隆席未煖,秦師合圍,素車白馬,終入長安。既為臣虜,復(fù)坐反逆。視夫張氏之優(yōu)游中朝,考終牖下者為何如?況夫世之多寡,祚之綿促,尤不啻倍蓰乎?故呂氏之虛盜天王,誠不若張氏之實守晉公也。光之才逾于軌、實、茂、駿,而忠節(jié)遠愧。纂、隆之虐,埒于祚、錫,而亂逆俱同。纂、隆,不足誅也。余竊悲夫張氏數(shù)世之貞,莫挽一旦之逆。忠孝之風,一變而亂。亂臣賊子,出自臣門。武穆九京,寧忘三嘆?
前涼開繼守孤忠,自軌及華日熊熊。
呂氏龜茲忘主難,忽改麟龍稱霸雄。
此實婆樓羌狄種,彼惟張耳趙箕弓
(軌,漢張耳十七代孫。)
。
夷夏殊心秦越判,貞邪分軌馬牛風。
秦川沒腕涼倚柱,東歸福地頗相同
⑴
。
適逢時亂依偏阻,一樣邀天得始終。
報國寧家方戒子,聞傾入援豈為躬。
卑辭誘趙俱權(quán)計,假道于成或至衷。
長寧奪曜初墻鬩,天錫戕玄乃卒窮。
暴尸輿襯繇身作,晉侍秦侯賴祖功。
可憐大豫思捲土,一姓難興枉就戎。
光平三寇雖容易,豈虞三子自相攻。
紫閣才登東閣繼,挽車方下素車蒙
⑵
。
一紀天王空浪竊,何如五世晉西公。
⑴ 張實,時長安謠曰:“秦川中,血沒腕,惟有涼州倚柱觀?!惫庥酏斊?,鳩摩羅什曰:“將軍但東歸,中道自有福地?!?/div>
⑵ 光子紹,自殺于紫閣。超弒纂琨華東閣,纂被擊下挽車。隆降后秦,素車迎道旁。
永佑寺瞻禮
(乾隆癸卯)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寺依神御宋儀同
⑴
,駐馬山莊肅拜躬。
萬戶弦歌貽昔日
⑵
,千年解阜尚薰風。
祖功宗德承顏近
(謂皇皇祖圣祖考世宗)
,曾穆高昭溯脈通
(高祖太廟而昭
太祖
居中曾祖太宗為予世祖為予而穆自下溯上一脈本通今年秋將由此啟程往盛京謁陵故云)
。
故里殷勤緬開創(chuàng),守成益用惕深衷。
⑴ 按宋史禮志云國家道觀佛寺并建別殿未安神御今山莊內(nèi)永佑寺恭奉皇祖宋時皇考神御與儀制正同
⑵ 昔民至皇祖始建避暑山莊是以及百御制詩有聚萬家之句今承慶且年耕桑戶口版籍歲增遠近朝宗屹然都會于丙申年升熱河廳為承德府分設(shè)州縣鼎建文廟增置學額皆以宣揚澤留圣化益徵光也德貽歷久彌
獻行璽
清 ·
洪亮吉
獻行糧,獻行璽。
尚薄袁本初,何敢學成李。
二十八宿纏宮門,大業(yè)無愧張耳孫。
龍章九錫未入告,白帢入棺還自悼。
還自悼,百六乾坤總?cè)罕I,執(zhí)手傳家自忠孝。
按:
前涼張軌
,漢張耳十七世孫?!饟?jù)涼時,有玄石白點成二十八宿?!鹱用?,以未受王命,白帢入棺,勉嗣子以忠孝。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