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華原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5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① 原注:天寶十五載七月中避寇時(shí)作,按三川屬鄜,以華池、黑水、洛水同會(huì)得名。
我經(jīng)華原來,不復(fù)見平陸。
北上唯土山,連山走窮(一作穹)谷。
火云無時(shí)(一作出無時(shí)),飛電常在目。
自多窮岫雨,行潦相(一作灰)。
(音烏)(音閣,又音溘)川氣黃,群流會(huì)空曲
清晨望高浪,忽謂陰崖踣(音匐)
恐泥竄蛟龍,登危聚麋鹿。
枯查卷拔樹,礧磈充塞。
聲吹鬼神下,勢閱人代速。
不有萬穴歸,何以尊四瀆。
及觀泉源漲,反懼江海覆。
漂沙坼岸去(一作去岸),漱壑松柏禿。
乘陵(一作凌)破山門,回斡(一作倒)地軸。
交洛赴洪河,及關(guān)豈信宿。
應(yīng)沈數(shù)州沒,如聽萬室哭。
穢濁殊未清,風(fēng)濤怒猶蓄(一作畜)。
何時(shí)通舟車,陰氣不(一作亦)黲黷
浮生有蕩汨,吾道正羈束。
人寰難容身,石壁滑側(cè)足。
云雷此(一作屯)不已,艱險(xiǎn)路更跼。
普天無川梁,欲濟(jì)愿水縮。
因悲中林士,未脫眾魚腹。
舉頭向蒼天,安得騎鴻鵠。
評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駜彼名馬。產(chǎn)茲元朔。
得遐方之勁氣。是稟嚴(yán)凝。
應(yīng)上圣之禎符。其來綿邈。
固可以飾和鸞之鐬鐬。就鉤膺之濯濯。
始其同偫豐草。挺質(zhì)寒鄉(xiāng)。
名超茲白。瑞掩飛黃。
伊六轡之爰設(shè)。非九重之孰當(dāng)。
爾其走險(xiǎn)鹿駭。望云龍?bào)J。
縶之維之。登歌不慚于西極。
若滅若沒。獻(xiàn)狀聿來于北方。
于以效伏皂之勤。于以釋長鳴之怨。
流離而走血來格。濩落而執(zhí)靮斯獻(xiàn)。
計(jì)鴻鵠之舉。彼未居多。
涉燕宋之遙。我方適愿。
柔心有待。逸足未宣。
權(quán)奇于絳闕之下。沛艾于紫庭之前。
稟月未匹。追風(fēng)莫先。
所以闡幽都之美。所以增華廄之妍。
既佶且閑。軼其偫兮相萬。
視遠(yuǎn)如邇。遵其路兮且千。
一人既瞻。八駿初比。
彼千駟花發(fā)。六騶云起。
其止也可齊乎足。其行也無踰于里。
信愕視于華原。而騰輝于良史。
伊茲駿之間出。在前王而殊寡。
或鑾輅而見捐?;蚬能嚩簧?。
我皇昭景福。錫純嘏。
稱德以喻夫俊乂。服勞以勸夫忠者。
豈惟同兩漢之帝。獲千里之馬。
① 天寶中,始廢泗濱磬,用華原石代之。詢諸磬人,則曰:“故老云:‘泗濱磬下,調(diào)之不能和,得華原石考之乃和?!庇墒遣桓?。
引用典故:磬襄入海
華原磬,華原磬,古人不聽今人聽。
泗濱石,泗濱石,今人不擊古人擊。
今人古人何不同?
用之舍之由樂工。
樂工雖在耳如壁,不分清濁即為聾。
梨園弟子調(diào)律呂,知有新聲不如古。
古稱浮磬出泗濱,立辨致死聲感人。
宮懸一聽華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
果然胡寇從燕起,武臣少肯封疆死。
始知樂與時(shí)政通,豈聽鏗鏘而已矣。
磬襄入海去不歸,長安市兒為樂師。
華原磬與泗濱石,清濁兩聲(一作音)誰得知。
① 李傳云:天寶中,始廢泗濱磬,用華原石。
引用典故:牙曠
泗濱浮石裁為磬,古樂疏音少人聽。
工師小賤牙曠稀,不辨邪聲嫌雅正。
正聲不屈古調(diào)高,鐘律參差管弦病。
鏗金戛瑟徒相雜,投玉敲冰杳然零(一作震)。
華原軟石易追琢,高下隨人無雅鄭。
棄舊美新由樂胥,自此黃鐘不能競。
玄宗愛樂愛新樂,梨園弟子承恩橫。
霓裳才徹胡騎來,云門未得蒙親定。
我藏古磬藏在心,有時(shí)激作南風(fēng)詠。
伯夔曾撫野獸馴,仲尼暫叩(一作和)春雷盛。
何時(shí)得向筍簴懸,為君一吼君心醒。
愿君每聽念封疆,不遣豺狼剿人命。
君不見燕然易水波桑乾,東連鴨綠西賀蘭。
古來戰(zhàn)地骨成土,赤棘白草沙漫漫。
漢筑朔方置上郡,晚歲款塞惟呼韓。
貞觀文皇力馴制,諸蕃君長充王官。
玉門不關(guān)障無候,驛道入?yún)⑻炜珊埂?div class="f6qhug5" id='poem_sentence_4_123080_comment'>
蠻夷邸中諸國使,旃裘椎髻游長安。
我恨不為典屬國,望古遙集真可嘆。
今觀此圖寫職貢,要荒種落蒙衣冠。
獸蹄鳥喙或鬼色,想見膜拜皆盤跚。
圣朝賢良謝夫子,勁氣烈烈霜風(fēng)寒。
目眵唇焦萬卷爛,筆頭成冢墨成灘。
南陽勸駕一封傳,入對三道朝金鑾。
萬言階對萬乘喜,聲名一日青云端。
行當(dāng)遨游廟堂上,坐令四國相交歡。
羽書不馳烽火冷,鳴雞吠犬何敢干。
借令跳梁出巢穴,當(dāng)用斧斤摧髀髖。
戎亭喋血無噍類,藁街縣首如狐獾。
君當(dāng)自畫凌煙閣,縱有此圖何必觀。
同僚華原貴公子,求公此畫公無難。
乃知功名丈夫志,不惑玩好勞肺肝。
憐渠孜孜畫成癖,心欲速得如羽翰。
不如遣佐篋中品,猶勝棄捐終不看。
⑴ 宜秋本校:一作陛
通德門中見,長安道上逢。
虛名慚薦鶚(自注:丞相華原王當(dāng)國,某首蒙薦對。),喜色看乘龍(自注:公華原王之婿。)。
流落湘江魄,崎嶇楚市舂。
相看青眼舊,獨(dú)有后凋松。
元日有感 宋 · 洪皓
七言律詩
不見朝正秖自愁,展親弗逮兗州囚(自注:張華原為刺史,獄有系囚,張?jiān)唬喝迹钋溆拈],給假五日,足得展謁親親。)。
席重?fù)u憶談經(jīng)會(huì),酒噀寧知救火謀。
內(nèi)熱空持白羽扇,峭寒且著黑羔裘。
履端醽醁何時(shí)賜,落筆高歌灑淚休。
熙熙臺上。
秋色增清壯。
和氣溢,祥煙飏。
淮山供雜俎,湖水浮新釀。
人共仰,貔貅坐擁詩書將。

簫鼓聲嘹亮。
珠翠環(huán)相向。
回妙舞,遲妍唱。
競斟長命斝,同試滄溟量。
鋒車往,東歸遂繼華原相。
公家世德,建凌煙勛業(yè),中興長策。
三十年來,皆帝扆殊選,金甌名跡。
眷倚江南,澄清一道,遴柬惟公得。
西清嚴(yán)秘,龍光高動(dòng)奎壁。

深殿衣惹天香,皇華原野,接蕭蕭秋色。
六管均輸行奏課,唐室家聲皆識。
老我相逢,萍蓬飄轉(zhuǎn),晚景俱頭白。
西山南浦,溯風(fēng)衰淚橫臆。
東自梓定(劍南東川潼川府。),西從益求(西川成都府。)。
東載名于峴首(山南東道襄陽府。),西次立于梁州(山南西道興元府。)。
河陽盟津(河陽三城孟州。),東得太原之壯(河?xùn)|太原府。)
淮南揚(yáng)土(淮南揚(yáng)州。),荊無郢渚之憂(荊南江陵府。)。
節(jié)建閬中,軍名安德(閬州。)
興居齊土,成處鎮(zhèn)土(濟(jì)南府、真定府。);
彰曰鄴國,昭為潞國(相州、隆德府。)。
華原沮水,宜多所感之人(耀州。);
武陵桃源,是謂有常之域(常德府。)。
寧海、鎮(zhèn)海,杭都、益都(臨安府、青州。)。
陸本在于臨汝(汝州。),清實(shí)蒞于番禺(廣州。)。
曰橫瀛兮,乃景城、河間之地(滄州、河間府。)
曰平靜兮,為清源、瓊管之區(qū)(泉州、瓊州。)。
載惟夔國之名也,實(shí)自寧江而肇于(夔州。)。
鎮(zhèn)靜無嘩,豈京口、桂林之異(鎮(zhèn)江府、靜江府。);
定平不擾,無尋陽、吳會(huì)之殊(江州、平江府。)。
定彼馮翊,護(hù)彼河中(同州、河中府。);
寧于宣城,安于鉅鹿(寧國府、信德府。)。
奉鄞水兮國次五位(慶元府。),慶襄邑兮保先五福(拱州。)。
東陽咸謂于寧土(婺州。),鄜畤允為于大麓(鄜州。)。
乃順洮陽(洮州。),乃成府谷(府州。)。
房陵康兮(房州。),平山陜郡之臻(陜州。)
符離靜焉(宿州。),信自合肥之篤(廬州。)。
武以昌始,地惟鄂強(qiáng)(鄂州。)
南陽、黔中,武信、武泰(鄧州、紹慶府。);
滑臺、洋川、武成、武康(滑州、洋州。)。
入中山而眾則皆定(中山府。),服均陽而彼烏敢當(dāng)(均州。)。
或秦雄而遂信(秦州、遂寧府。),或邕建以延彰(邕州、延安府。)
威著長樂(福州。),忠聞許昌(潁昌府。)。
寧有后先(徐州武寧、利州寧武。),在徐土、葭萌之地;
安分上下(冀州安武、潭州武安。),據(jù)信都、岳麓之疆。
鎮(zhèn)七其名,越自東先(紹興府。);
洪次于南,麟由西并(隆興府、麟州。)。
安居陳國之位(淮寧府。),寧秉澶淵之柄(開德府。)
洮熙河而熙以名著(熙州。),潼華陰而華焉域正(華州。)。
瀘浚別州,瀘平川泳(瀘州、瀘川、浚州平川。)。
昭安彰之三化,淯水密涇(金州、密州、涇州。);
興泰奉之三寧,彭原兗鄭(寧州、襲慶府、鄭州。)。
遂普二安,嚴(yán)劍從命(嚴(yán)州、隆慶府。);
淮建二康,蔡升向風(fēng)(蔡州、建康府。)。
彰曹南、崇漢東,而昭具信贛
安鄖國、寧容管,而清兼遠(yuǎn)融。
宜作慶始,宜為遠(yuǎn)終(宜州慶遠(yuǎn)。)。
陽安化之郡內(nèi)(慶州慶陽。),源樂城之域中(趙州慶源。)。
犍為湖亳,以及康嘉昭集永(嘉定府、安吉州、亳州、德慶府。),巴郡端舒,而暨蜀重肇安崇。
岳岳陽而順昌汝陰(岳州岳陽,順昌府順昌。),光光山而鳳翔好畤(光州光山,鳳翔府鳳翔。)。
寧建富沙,雄建晉國(建寧府建寧,平陽府建雄。);
天平鄆城,涼平隴坻(東平府天平,渭州平?jīng)?。?/span>。
然則永興長安,嘉興欈李,而忠正下蔡焉(京兆府、嘉興府、壽春府,),靜難終居于邠水。
按:邠州。
⑴ 興仁府彰信,隨州崇信,贛州昭信。
⑵ 德安府安遠(yuǎn),容州寧遠(yuǎn),融州清遠(yuǎn)。
⑶ 恭州重慶,端州肇慶,舒州安慶,蜀州崇慶。
共 5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