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賀長齡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5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梧門齋補新梧詠,移竹圖摹有竹居。
石谷云西非舊稿,小橋流水即吾廬(適于梧門所居西涯舊址邀同人小集,予攜石田為茶陵作《移竹圖》卷共賞,梧門因?qū)儆讶朔聻閷懻找?。?/span>。
今夏溽雨煩,微疴掩蓬戶。
忽憶西涯句,雅集畫圖補。
馳思天一涯,墨卿與蓮府。
惟與金生別,惓焉北郭佇。
墨跡披新城,樂府怨湘楚。
嗚呼論世難,世遠心逾苦。
喜得詩龕篇,鏡里設身處。
往者如可作,誰與量萟圃。
新城雖韻勝,格調(diào)仍所祖。
明賢矜節(jié)槩,格調(diào)即規(guī)矩。
不有讜言執(zhí),焉作詩教主。
知人乃尚友,對案接千古。
去年詠所遺,此郁待君吐。
未及金生論,重跋新城語。
倚風荷一笑,爾我襟遙貯。
裊空詩龕云,濛濛瓣香炷(予齋有漁洋擬西涯樂府手稿,漁洋集所未刊也。)。
潭星夜夜明,潭草年年碧。
潭上君子花,昔照茶陵宅。
茶陵故相蹇蹇臣,苦諫朝廷重虛文。
國疵民病相心焚,閣中疏草積如薪。
瑾也芳也鬼域群,城狐社鼠欺朝紳。
劉公謝公辭閣去,一身孤卮尤可慮。
草敕不速帝不豫,豹房竟作屯兵處。
是時進退實兩難,恨不早掛進賢冠。
踽踽獨步秋宵月,潭心水似臣心寒。
月不常明人事改,宅邊剩有西涯在。
襲謬承訛人不知,幸有茶陵十友詩。
法公倡始翁公又,翁圖寫在法圖后。
墓木已拱三百年,更折荷花為公壽。
廬陵久不作,茶陵今復見。
誦君西涯詩,憶我蜀岡宴。
我忝官茲邦,非無流風善。
政愧賢守前,文居眾賓殿。
徒申梓里恭,聊慰桐鄉(xiāng)戀。
君家傍西涯,才亦西涯擅。
有如宋公墅,寫入右丞卷。
翻念塵土人,瑤華寄江縣。
松勢如云影半街,舊居新署小西涯。
買鄰金少圖堪據(jù),繞屋花深夢亦佳。
身閱塵勞知凈業(yè),詩通禪悟欲清齋。
去來偶造閒因果,留付人天各寫懷。
虞注杜律。余自少日。每疑其托名于伯生。持此論久矣。近見成滄浪集抄本所載。以為虞注杜律。嘉靖間。太原守濟南黃臣與山西監(jiān)察御史浮山穆相重刊此書。黃自為跋。其略云余讀麓臺詩話西涯論虞注。必非伯生之作。余游都下。偶獲一本。名曰杜工部律詩演義。實與虞注不差。序稱元季。京口進士張性伯行博學早亡。鄉(xiāng)人悼之。得此遺稿。因相與合力刊行。余得之喜甚。欲以其書告西涯。會其卒而未果。此書至今以虞注行。據(jù)此則此書之非伯生。古人已先我而疑之。況有黃跋之明證耶。張性元人也。伯行與伯生。音相近而早亡。虞道園則元時之大家也。故遂以虞注見稱耶。
托名虞集豈張意,黃跋明言惠后嘉。
此注平生疑未決,我心先獲李西涯。
屠琴鄔舊寓米市胡同雙藤老屋,諸同志時時觴詠其間,距今三載矣。嘉慶壬申春杪,琴鄔真州書來,重話疇曩,因賦此闋。爾時同集者:劉芙初、董琴南、朱勛楣、謝向亭、錢衎石、賀耦庚、琴鄔及余為八人,皆戊辰同年友也。
素天分雁軫。
話夢影揚州,月痕初暈。
情波寄蘭訊。
又魚箋唾濕,麝煤心印。
琴歌興引。
且漫說、游蹤未準。
但匆匆、側(cè)帽吟來,輸與舊時青鬢。

還問。
雙藤在否,絡架扶墻,幾番紅褪。
交枝翠隱。
蒼蘚路,有誰認。
怕幽禽忘了,花魂清瘦,卻道棲香正穩(wěn)。
倚黃昏、欄角尖風,峭寒自忍。
賀長齡聯(lián) 清 · 程恩澤
對聯(lián)
以孝去,以忠來,到處蒼生望霖雨;
是賢臣,是學者,一編經(jīng)世出名山。
夜抵劉山人家(庚午) 清 · 陳沆
五言律詩
行到月斜處,入門千竹林。
故人此高臥,前日約相尋。
雨過春如夢,山空夜有音。
坐深無一語,何以答同心。
吳蘭雪云:首四句合看,始見標格。
賀耦庚云:自然入妙。
枕上作(辛未) 清 · 陳沆
五言律詩
客子畏長夜,鄉(xiāng)愁生五更。
亂蛩當戶急,饑鼠上燈輕。
夢短心常覺,寒深氣轉(zhuǎn)清。
似聞殘月里,肅肅雁孤鳴。
耦庚云:六句惟靜者知之。
共 5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