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蘧常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2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崔豹稱明君,如月有規(guī)輪。
戴皓論副德,桂滿自長春(自注:梁戴皓《月重輪》云:皇基屬明兩,副德表重輪。重輪非是暈,桂滿自長春。)
況乃秋夜永,萬里無纖塵。
愿歌重輪句,照耀率土濱。
恭謁泰東陵(乾隆戊戌) 清 · 弘歷
五言律詩
清明哀戚節(jié),初次重躬承。
復土后培土,恃陵視怙陵。
亟來既如昔(今歲正月期年并清明兩次恭謁明歲大祥及釋服時亦擬兩詣申誠均如乾隆二年三月規(guī)制),弗減敢云增。
重謁當踰歲,回瞻恨拊膺。
⑴ 展謁制斟泰東陵典禮次數悉遵照不及泰陵舊酌舉行不敢少踰亦不敢也
過錦州詠祖大壽事(乾隆戊戌)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伐大木應先去枝,燕京垂得更班師。
勤王巡撫旋遭紲,同事總戎自返旗(我軍既至燕京明寧遠巡撫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赴援營于京城東南隅立柵堅守太宗往視即還因授計副將高鴻中等于所獲明兩太監(jiān)前故作耳語云今日撤兵乃上計頃見敵有二人來見上語良久而去意袁巡撫有密約事可立就矣楊太監(jiān)佯臥竊聞其言旋縱之歸以所聞告明帝遂磔袁崇煥于市我太宗行軍用計所謂兵不厭詐乃明帝一聞逃歸內豎之言不加省察遽誅勤王之人愚亦甚矣)。
我縱用兵不厭詐,彼誠中(去聲)計太云癡。
守城援絕方降順,意欲何為難忖知。
⑴ 征之太祖親征烏喇時嘗豈能諭從諸貝勒曰譬伐大木遷摧必以斧斤斲而小之然后可折今以勢均力敵之大國欲一舉而取之能盡滅乎乃率師毀其所屬六城逾三月而滅烏喇伐樹太宗敬守而參太祖圣訓于征明一事亦有剪枝之諭政祖可法等以為去其手足不如攻心就滅太宗不從蓋深知明國雖已積弱而大勢尚未遽亡意若留以有待大圣人卓識誠非眾人所能仰窺也
⑵ 天聰三年征明太宗親統(tǒng)大軍薄燕京令入率諸貝勒及護軍環(huán)城閱視招男女之逃竄者縱城乃自土城關進兵距關廂二里而營我軍既圍困燕京諸貝勒大臣俱請攻城將勁太宗曰攻城固可必得倘堅城之下失我一二良卒即得百城亦不足喜遂止弗攻尋經海子而南且獵且行隨克良鄉(xiāng)固安至房山祭金太祖世宗陵還次燕京營于城西南隅擊破明四總兵守拒之柵斬滿桂孫祖壽及副將以下三十馀人生擒黑云龍麻登云巧遣巴克什達海與明議和遂班師
⑶ 祖大壽因袁崇煥被誅驚懼率師而返是有叛志也乃明帝竟置之不問而大壽亦仍為明守錦州其故殆不可解然大壽自降順縱歸而后猶屢懷觀望反覆無定直至食盡援絕始誠心出降更不知其初意欲何為也
庚申閏三月,金陵大營潰。三月九日丹陽陷。江南提督張忠武公國梁死之。四月朔,兩江總督何桂清棄常州遁,初六日常州陷。余居在江干,距常州不五十里,十一日二鼓,余奉母渡江寄寓靖江之正東圩。十三日賊大至,江陰亦陷。珊寶、仲明兩先生陣沒,族中男婦死者二百馀人。十六日,余聞賊退,買舟渡江,破屋僅存,衣物罄盡,前后陳尸三人,不知誰何,南望江云,不自知涕之何從也,聊賦短歌即當慟哭。
江南閏三月,雪花大如掌。
陽和變肅殺,天意先垂象。
是夕大營潰,壞云時下上。
十萬良家子,同聲呼放仗。
灑血平清渠,暴骨雜榛莽。
或云賊四合,無計禦粗獷。
或云餉內缺,有心吝金帑。
參肉豈足食,謖誅詎云枉?
浩劫嘆茫茫,撫膺恨疇曩。
洞壑斜陽滿,秋山紅葉多。
幽攜入松院,人語隔煙蘿。
澗雪飛寒瀑,溪蟾流素波。
林中隨意坐,清賞更如何。
中秋前三日,吳門惠蔭園秋禊。會者石遺、松岑兩丈,纕蘅、大千、石渠、瑗仲、夢苕,凡二十八人。用白石韻
水堂陰,倚云根岸幘、露粟映斜簪。
旅雁傳聲,山蛾斂黛,秋色何事冥沉。
人意共清商早換,聆高唱、暫寂雨中禽(石遺酒后高歌)。
池館風流,河山塵壒,呼喚登臨。

還說東南賓主,自渡江烽火,節(jié)序驚心。
萬感吳鉤,五噫梁詠,過時人物追尋。
(去聲)湔祓亂離情緒,好壺觴、一醉賤黃金。
知否蘭亭圖就,畫淺愁深(大千居士有圖)。
王蘧常教授 現當代 · 沈軼劉
七言絕句
嶺上人歸放北枝,江南曙色最先知。
東坡老去胸襟換,陽羨無田不作詩。
九州秋氣。欲酹芙蓉驚換世。
魂魄重過。涕淚東南應更多。

酬君杯酒。不屑雕龍與屠狗。
一事輸君。只見紅桑一度塵。
水龍吟 現當代 · 呂小薇
紀念母校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校長茹經老人唐文治(字蔚芝)先生百二十歲誕辰,并喜聞蠡湖茹經紀念堂復建落成。
尊經閣倚危欄,霜鐘響徹松花墜。
徘徊多士,森森曾仰,百年空翠。
鹿洞遺規(guī),桐城馀韻,蕓編滋味。
只驚心塵海,飛鳶突豕,怎安得、弦歌地。

偉論儒行還記①,對刀叢、真儒浩氣②。
典型長在,江南一老,人師千紀。
禹甸重光,鳣堂新采,悠悠云水。
想白頭游夏,春風心事,更秾桃李③。
注:(1)師講《禮記大義》,謂生平最喜讀《儒行》。 (2)淪陷時,師病居滬,正色以死拒敵偽之誘出。 (3)解放后,國專與滬校,并入江蘇大學文學院。聞王蘧常、錢仲聯等先生。執(zhí)教蘇滬,有復校之議。
五柳門前榴蕊妍。
雙卮霞醴頌南山。
仰瞻北斗三千士,坐沐春風四十年。

池染墨,筆如椽。
龍蟠虎臥滿瀛寰。
文章德望誰堪比,獨為寧人作鄭箋(先生新著顧亭林詩箋。)。
⑴ 日本の書道云:先生草書為當代王羲之。
共 2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