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793—1867 【介紹】: 清廣東花縣人,原名俊,以字行,改字龠門,號儒齋。道光十二年進士。授編修。任御史時曾疏劾鴉片戰(zhàn)爭敗將奕山。累擢至湖南巡撫。咸豐元年,守長沙拒太平軍達八十余日,城卒不陷。后贊助曾國藩編練鄉(xiāng)勇。咸豐末,任四川總督,鎮(zhèn)壓藍大順等起事。同治二年,在大渡河邊擊敗太平軍,殺害石達開及其部屬。卒于四川,謚文忠。有《駱文忠公奏議》。
駱秉章(1793年—1867年),原名俊,37歲時改名秉章,字吁門,號儒齋,廣東廣州府花縣人,清后期政治家、軍事家、儒生、文學(xué)家、書法家、湘軍將領(lǐng),官至封疆大吏、太子太保、四川總督,謚“文忠”。駱秉章父珝元,號誠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十八日,駱秉章出生于廣東省花縣炭步鎮(zhèn)華嶺村。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進士,其座師為穆彰阿,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稽察吏部銀庫,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湖北按察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貴州布政使升任湖南巡撫。咸豐二年(1852年)夏,太平軍入湖南,駱秉章率清兵拼死抵抗,并令用炮轟擊,其事未平,被革職留任。后以守長沙有功(太平軍圍攻八十馀日不能克)而復(fù)職。咸豐三年(1853年)支持曾國藩辦團練,又聘左宗棠為幕僚,事無巨細,皆聽之,左宗棠說:“所計畫無不立從。一切公文,畫諾而已,絕不檢校。”一時傳為佳話。咸豐五年(1855),太平軍攻克武昌,湖北巡撫胡林翼向駱秉章求救。駱秉章派鮑超赴湖北,以彭玉麟繼其后。咸豐六年(1856),曾國藩告戒其弟曾國荃要“一聽駱中丞、左季兄之命,敕東則東,敕西則西!”潘祖蔭曾言:“楚軍之得力,由于駱秉章之調(diào)度有方,實由于左宗棠之運籌決勝”。咸豐十一年(1861年)任四川總督,鎮(zhèn)壓云南藍朝鼎領(lǐng)導(dǎo)的起義勢力,解綿州之圍,殺四萬余人。賞加太子少保銜。同治元年(1862年),駱秉章派重兵攏子守大渡河,斷石達開后路,石達開被圍于安順場,不忍全軍餓死,寫信給駱秉章,希望“宥我將士,請免誅戮”。駱佯稱答應(yīng),后將石達開俘虜,解至成都凌遲處死。同治四年(1865年),有眼病,力疾視事。同治六年(1867年)被任命為協(xié)辦大學(xué)士、四川總督,不久舊病復(fù)發(fā),死于任所。追贈為太子太傅,謚號“文忠”。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806—1868 【介紹】: 清山東歷城人,字寄云,號寅庵,又號菊隱。道光十八年進士。授編修。咸同間任湖南巡撫,遣將阻擊進入湘黔之石達開軍。擢兩廣總督。旋坐失察事降調(diào)回籍。
毛鴻賓(1806年—1868年),字翊云,號菊隱,山東歷城(今屬濟南市)人,中國清朝官員。鴻賓為道光十八年(1838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后授編修。歷遷御史、給事中。咸豐三年(1853年),在尚書孫瑞珍推薦下,受命返回原籍籌辦團練。四年(1854年),彈劾幫辦軍務(wù)大臣勝保罪狀。五年(1855年),被任命為湖北荊宜施道,調(diào)安襄鄖荊道,歷任安徽按察使、江蘇布政使。咸豐十一年(1861年),代理湖南巡撫,不久正式任職。任內(nèi)圍剿進入湖南境內(nèi)的太平軍石達開部,解會同、黔陽之圍。同治元年(1862年),以“軍報不實”彈劾貴州提督兼代理巡撫田興恕,并派兵越境追剿進入貴州的太平軍,收復(fù)天柱等城。同治二年(1863年),接替晏端書,擔任兩廣總督,同治四年(1865年),因事降一級調(diào)用,回籍。同治七年(1868年)卒。宣統(tǒng)初年,山東巡撫袁樹勛上疏追論其功績,得復(fù)原官,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生卒】:約1810—1857 【介紹】: 清廣西桂平人,太平軍將領(lǐng),原姓王。初為訟師,早年參加拜上帝會,曾設(shè)法保釋馮云山出獄。其女嫁翼王石達開,稱“翼貴丈”。至天京后任夏官正丞相,兼管刑部。因辦案與楊秀清意見不合,降為伍卒。后復(fù)職,封衛(wèi)天侯。清咸豐五年隨石達開轉(zhuǎn)戰(zhàn)湖北、江西,曾代石主持江西軍務(wù)。七年戰(zhàn)死于吉安。
人物簡介
【生卒】:1814—1864 【介紹】: 清廣東花縣人,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初為鄉(xiāng)村塾師。道光間屢試不第。在廣州得見《勸世良言》,乃吸取西方基督教教義,于道光二十三年創(chuàng)立拜上帝會。旋與馮云山等四出傳教,并撰《原道覺世訓(xùn)》、《原道醒世訓(xùn)》、《原道救世歌》等,稱天下人都是兄弟姊妹、人人應(yīng)拜上帝的思想,反對拜邪神。后在廣西桂平紫荊山組織群眾,擴大影響。二十九年,與馮云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結(jié)義。三十年底,于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咸豐三年攻克南京,定為天京,頒《天朝田畝制度》,并分兵北伐、西征,屢敗清軍。入京后,深居簡出,奢侈享樂。咸豐六年發(fā)生天京事變,諸王爭權(quán)相殺,內(nèi)部分裂。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廷勾結(jié)外國侵略勢力,重用湘淮軍閥,包圍天京。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病卒。尋天京陷落,太平天國亡。
人物簡介
【生卒】:約1815—1852 【介紹】: 清廣東花縣人,又名乙龍。家道殷實。自幼讀書,經(jīng)史、天文、歷算、地理、兵法等書,無不涉獵。以屢試不中,為塾師。道光二十三年參與洪秀全創(chuàng)立拜上帝會。旋共赴廣東各地傳教。又轉(zhuǎn)往廣西,在紫荊山一帶組織織群眾。兩次被捕,均以會眾營救脫險。后與洪秀全回紫荊山區(qū),籌劃起義,與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結(jié)拜為兄弟。金田起義后,任后軍主將。太平軍攻占永安州后,被封為南王、七千歲。他創(chuàng)制“天歷”,輔佐洪秀全訂定軍制、官制、禮制。在向湖南進軍途中,在全州城外中炮受傷;不久,在蓑衣渡遭清江忠源軍襲擊,傷重而卒。
人物簡介
【生卒】:?—1855 【介紹】: 清湖南善化人,字春浦。道光二十五年武進士,補千總。咸豐初隨塔齊布鎮(zhèn)壓太平軍,攻下武漢、興國、黃梅等地,累擢至參將。后在蒲圻與石達開軍交戰(zhàn)時陣亡。
人物簡介
【生卒】:約1815—? 【介紹】: 清廣西潯州人。曾天養(yǎng)弟。參加金田起義,避天字諱,改名添誥。于天京任殿左二十七指揮。后隨石達開西征,攻占湖南岳州、湘潭等地。旋退守武昌,再退田家鎮(zhèn)扼守磨盤山,從秦日綱與湘軍激戰(zhàn)。兵敗退江西九江,后不詳所止。
人物簡介
【生卒】:約1815—1854 【介紹】: 清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堂兄。金田起義后在石達開軍中。咸豐三年封國宗。后隨軍進援江西,攻南昌不克,返天京。次年參加西征,克武昌后,加提督軍務(wù)銜,鎮(zhèn)守武昌。后清軍來犯,因剛愎自用,因循失機,失武昌。回天京后以失律處斬。
人物簡介
【生卒】:約1815—1854 【介紹】: 亦作祥開、祥真、詳真、鎮(zhèn)祥、貞祥。清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堂兄。封國宗。清咸豐三年,率軍助攻江西南昌,加提督軍務(wù)銜。四年大敗清湖廣總督吳文镕部,重占漢口、漢陽,進取岳州靖港。旋回軍攻克武昌。回天京后,在城東南之七橋甕作戰(zhàn)陣亡。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八【生卒】:1816—1873 【介紹】: 清湖南湘鄉(xiāng)人,字孟容,一作孟蓉,號霞仙。諸生。少時與曾國藩、羅澤南講學(xué),咸豐四年,佐曾國藩幕府。十一年,受駱秉章聘入蜀,由知府擢至布政使。同治元年,在大渡河戰(zhàn)地受石達開殘部降,檻送達開至成都殺害。旋任陜西巡撫,鎮(zhèn)壓捻軍及回民起事。五年,為張宗禹所敗,罷歸。有《養(yǎng)晦堂集》。
劉蓉,字孟容,號霞仙,湘鄉(xiāng)人。諸生,官至陜西巡撫。有《養(yǎng)晦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