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許宗衡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四
楊浚,字雪滄,侯官人。咸豐壬子舉人,官內(nèi)閣中書。有《冠悔堂詩鈔》。
全臺詩
楊浚(1830~1890)字雪滄,號健公,又號冠悔道人。
祖籍福建晉江,后遷福建侯官。
咸豐二年(1852)中舉,同治四年(1865)任內(nèi)閣中書,及國史、方略兩館校對官。
楊氏為福建著名藏書家,同治五年(1866)應(yīng)左宗堂之邀,入福州正誼書局,重刊先賢遺書。
同治八年(1869)游臺,受淡水同知陳培桂之聘,纂修《淡水廳志》;并應(yīng)鄭用錫子嗣鄭如梁之請,編纂《北郭園全集》,首開清代北臺灣文學(xué)專著出版之先河。
同治九年(1870)修志完成后離臺。
晚年致力講學(xué),曾任教于漳州丹霞書院、霞文書院,廈門紫陽書院,金門浯江書院。
著有《冠悔堂詩文鈔》、《冠悔堂賦鈔》、《冠悔堂駢體文鈔》、《冠悔堂楹語》、《楊雪滄稿本》。
  茲以泉州圖書館藏之《冠悔堂詩鈔》為底本進(jìn)行編校。
該詩鈔收錄道光二十七年至光緒十六年(1847~1890)間古今體詩共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卷三己巳(1869)至庚午(1870)共十九首,為楊氏在臺之作。
許宗衡于詩集前序文云:「卷中各體均深穩(wěn)有骨,七言律尤高邁,間有似冬郎玉溪生者,而風(fēng)格轉(zhuǎn)勝。
蓋韻味非常,不可以貌襲也。
七古有逸氣略近太白,題魏午莊鷹鹿圖一作,又似元遺山,皆非近時(shí)率爾為詩者所解。
」由此略可見其詩之風(fēng)格與特色。
另連橫《臺灣詩乘》、吳幅員《臺灣詩鈔》中亦輯有楊浚詩,可作為編校參考。
(施懿琳撰)
清詩別裁集
字瞻衡,江南昆山人。諸生?!鹫昂馓幚ЦF,有客欲招之北往,已卜期矣,緣其配病癇不能往,一二年,夫婦并寒餓死。文人之卮,此為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