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晉文·卷八十三【生卒】:320—385 【介紹】: 東晉陳郡陽夏人,字安石。少有重名。善行書。初無處世意,累辟不就。與王羲之、許詢、支遁等放情丘壑。年四十余始出仕。為桓溫司馬。晉孝武時,進中書監(jiān),錄尚書事。時前秦強盛,晉軍屢敗。太元八年,前秦大軍南下,次淝水,江東震動,安任征討大都督,使弟謝石與侄謝玄加強防御,指揮作戰(zhàn),終獲大勝。封建昌縣公。繼又使石等北征,收復洛陽及青、兗等州,進都督揚、江、荊等十五州軍事。時會稽王司馬道子專權,受排擠,出鎮(zhèn)廣陵。旋疾卒。謚文靖。
安字安石,尚從弟,寓居會稽,屢徵不就。年四十馀,桓溫請為征西司馬,除吳興太守,徵拜侍中,遷吏部尚書中護軍。孝武即位,為尚書仆射,領吏部,加后將軍,總中書事;又領揚州刺史,進中書監(jiān)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加司徒復加侍中,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假節(jié),拜衛(wèi)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建昌縣公。苻堅入寇,加征討大都督。堅破、進拜太保,都督揚荊、司、豫、徐、兗、青、冀、幽、并、寧、益、雍、梁十五州軍事,加黃鉞。尋為會稽王道子所構,出鎮(zhèn)廣陵之步丘。卒贈太傅,更封廬陵郡公,謚曰文靖。
人物簡介
全晉文【生卒】:339—401 【介紹】: 東晉南陽順陽人,字武子。范汪子。少篤學。崇儒學,抑浮虛,著論抨擊清談,以為王弼、何晏之罪大于桀紂。起家馀杭令。興學重教。遷臨淮太守,封陽遂鄉(xiāng)侯。甥王國寶諛事會稽王司馬道子,寧被讒,出為豫章太守,大設庠序,改革舊制,學生至千余人。為江州刺史王凝之劾免,猶勤學不輟。撰有《春秋谷梁傳集解》。
寧字武子,汪次子,以汪忤桓溫不得徵辟,孝武初溫卒,始為馀杭令,遷臨淮太守,封陽遂鄉(xiāng)侯,徵拜中書侍郎,出為豫章太守,免,有《谷梁集解》十二卷,《禮雜問》十卷,集十六卷。
人物簡介
全晉文·卷八十三【生卒】:343—388 【介紹】: 東晉陳郡陽夏人,字幼度。謝安從子。有經(jīng)國才略。桓溫辟為掾。前秦數(shù)入寇,玄拒之,拜建武將軍。孝武帝太元八年,淝水之戰(zhàn),玄統(tǒng)兵大破苻堅。復率軍收復兗、青、司、豫諸州,封康樂縣公。時司馬道子執(zhí)政,忌謝氏勢盛,使玄還鎮(zhèn)淮陰,后改會稽內史。卒官。謚獻武。
玄安幼度,安兄奕之第三子。大司馬桓溫辟為掾,轉征西將軍桓豁司馬,徵拜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jiān)江北諸軍事,進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封東興縣侯。以破苻堅功進前將軍,不受;加都督徐、兗、青、司、冀、幽、并七州軍事,封康樂縣公,還鎮(zhèn)淮陽,移鎮(zhèn)東陽,轉授散騎常侍、左將軍、會稽內史。卒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曰獻武。
人物簡介
【生卒】:?—388 【介紹】: 東晉陳郡陽夏人,字元禮。能長短說,甚有精理。始為謝玄參軍。后為會稽王司馬道子所親愛,每勸道子獨攬朝政。因托尼妙音致書太子母陳淑媛,為王國寶游說,為晉孝武帝所斬。
人物簡介
全晉文·卷二十【生卒】:349—400 【介紹】: 東晉瑯邪臨沂人,字元琳。王洽子。弱冠為桓溫掾,轉主簿。桓溫北伐,軍中機務并委珣。從討袁真,封東亭侯。與謝安有隙,出為豫章太守,不之官。安卒,遷侍中。與殷仲堪、王恭、徐邈、郗恢等并以才學文章見昵于孝武帝。轉輔國將軍、吳國內史,在郡為士庶所悅。征為尚書右仆射,領吏部,轉左仆射,復領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初,王國寶專權,黜舊臣,珣幾被殺。旋會稽王司馬道子殺國寶,珣官至散騎常侍。卒謚獻穆。
珣字元琳,小字法護,洽子。弱冠為桓溫掾,轉主簿,以從討袁真功封交趾望??h東亭侯,轉大司馬參軍、瑯邪王友中軍長史、給事黃門侍郎。后忤謝安,出為豫章太守,不之官,除散騎常侍,不拜;遷秘書監(jiān)。安卒,遷侍中,轉輔國將軍、吳國內史,徵為尚書右仆射,領吏部,轉左仆射,加征虜將軍,復領太子詹事。安帝即位,遷尚書令。王恭舉兵,拜衛(wèi)將軍都督瑯邪水陸軍事。事平,加散騎常侍。隆安四年以疾解職,歲馀卒,追贈車騎將軍開府,謚曰獻穆。桓玄輔政,改贈司徒。有集十一卷。
人物簡介
全晉文【生卒】:?—392 【介紹】: 東晉會稽山陰人,字德澤。孔愉子。好學有志行。晉孝武帝時位至侍中。曾屢向帝言茹千秋以佞媚為會稽王司馬道子所寵事。遷尚書太常卿,以不合意求出。官至假節(jié)、都督交廣二州軍事、廣州刺史,有政績。
汪字德澤,愉子,孝武時累遷至侍中尚書太常卿,出為征虜將軍、假節(jié)都督交廣二州軍事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太元十七年卒,有集十卷。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卷第一【介紹】: 一作支妙音。東晉尼。自幼出家,有才致。晉孝武帝、會稽王司馬道子并相親昵。為立簡靜寺,以為寺主。嘗為王國寶致書太子司馬德宗生母陳淑媛,說國寶忠謹,宜見親信。荊州刺史王忱死,又受桓玄之托薦殷仲堪于帝,使為荊州刺史。弄權傾朝野。
妙音。未詳何許人也。幼而志道居處京華。博學內外善為文章。晉孝武皇帝太傅會稽王道孟顗等并相敬信。每與帝及太傅中朝學士。談論屬文。雅有才致。藉甚有聲。太傅以太元十年為立簡靜寺。以音為寺主。徒眾百馀人。內外才義者因之以自達。供?無窮。富傾都邑。貴賤宗事。門有車馬日百馀兩。荊州刺史王忱死。烈宗意欲以王恭代之。時桓玄在江陵為忱所折挫聞恭應往素又憚恭。殷仲堪時為恭門生。玄知殷仲堪弱才亦易制御。意欲得之。乃遣使憑妙音尼為堪圖州。既而烈宗問妙音。荊州缺外問。云誰應作者。答曰。貧道道士豈容及俗中論議。如聞外內談者。并云無過殷仲堪。以其意慮深遠荊楚所須。帝然之。遂以代忱。權傾一朝威行內外。云。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十五【生卒】:355—428 【介紹】: 南朝宋順陽郡山陰(今河南內鄉(xiāng)縣)人,字伯倫。范寧子。初為東晉太學博士。曾任衛(wèi)將軍謝安及會稽王司馬道子二府參軍。后從劉裕,助平盧循。劉裕甚賞愛之,遷護軍將軍。入宋,為國子祭酒,上表陳獎進之道。宋少帝在位多過失,泰上書極諫。與徐羨之、傅亮等素不和。及文帝立,誅除徐、傅,復得重用。進位侍中、左光祿大夫。博覽篇籍,好為文章。暮年信佛,撰有《古今善言》。今存輯本。
泰字伯倫,南陽順陽人,晉豫章太守寧子。太元初為太學博士,歷衛(wèi)將軍謝安。驃騎將軍會稽王道子二府參軍。出為天門太守,尋復為驃騎咨議參軍,遷中書侍郎。隆安初,以父憂去職,襲爵陽遂鄉(xiāng)侯。元興末為國子博士。義熙初,荊州刺史司馬休之以為長史南郡太守,入為黃門郎、御史中丞,出為東陽太守、加振武將軍。遷侍中,轉度支尚書,徙太常;轉大司馬左長史右衛(wèi)將軍、加散騎常侍,復為尚書兼司空,遷護軍將軍,以公事免。宋受禪,拜金紫光祿大夫,尋領國子祭酒。景平初加位特進,明年致仕。元嘉三年進侍中左光祿大夫國子祭酒,領江夏王師。五年卒,年七十四。追贈車騎將軍。有集二十卷。
人物簡介
【生卒】:?—395 【介紹】: 東晉吳郡吳人,字祖言。陸玩子。初辟鎮(zhèn)軍大將軍。州舉秀才,引為建威長史。累遷黃門侍郎、吳興太守、吏部尚書、尚書令。廉潔有操守。見會稽王司馬道子以少年專政,委任群小,乃望闕興嘆曰:“好家居,纖兒欲撞壞之邪!”朝士咸服其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