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法鑒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5 首
鐵源趙太史文場事竣,而與予往來詶唱者多矣。交情德誼,已情見乎詞,肩拍洪厓,韻連花圃,自非太史風流閒放,未易獲百朋而拾明珠也。予及門千之陳子妙年犀利,嘗欲一奮千仞,果得見拔,與楊沛若、陳光佩俱年齒甚芳,瑚璉簠簋,為邦家器用,故一時嶺南艷稱太史法鑒高妙,而太史亦洽盡師資之歡。千之飲鹿鳴之后,始婚于家,太史特一至禪山而教之。予觀千之感激,無以仰答師恩,更作《禪山歌》,使千之持送太史,為祖道執(zhí)觴時一噱也。
珊瑚洲接沉香浦,乘潮直溯禪山塢。
禪山六市日繁華,戶排文錦家瑪瑙。
桑麻萬井散雞豚,竹苞箭茂相參伍。
文犀翡翠雜明珰,連衢列肆何輝煌。
擊轂?zāi)绺偙贾穑裤侩s沓塵紛芳。
回環(huán)曲水映清泚,朱樓對峙如翱翔。
西樵山抱芙蓉密,千紅萬綠爭秋霜。
黃木灣頭梅欲白,寒香迢遞連阡陌。
夜市鮫人鬻綃歸,朝煙估客乘槎泊。
鳀海嵐波十萬重,虞泉日月雙環(huán)黑。
一從郊外事戎馬,巢風穴雨愁家室。
坐數(shù)鵬溟百二鄉(xiāng),緣仆其人皆裙虱。
南海風光自太平,竹弦絲管爭相鳴。
雄籓柱壯欃槍遠,朝闕臺高碧漢清。
今歲秋闈典特新,鳳書館閣來文臣。
遠甸文風愈興起,雋拔髦士皆麒麟。
太史春秋亦正富,翔龍威鳳殊驚人。
當年陸賈亦說客,宣布帝德猶未真。
太史讀書明國體,一觴一詠皆精神。
越王城下嗟陳跡,粵女花田坐錦茵。
手持金玉雙筆管,隨其道合能屈伸。
牙檣閒作禪山游,禪山觀者如山丘。
未覺羽書生戰(zhàn)壘,喜看天澤來龍洲。
務(wù)使閭閻生景色,能令海國見風流。
太史更能閒物外,禪機與我相唱詶。
一路梅花密相送,磬聲敲徹海門秋。
雪霽天宇肅,南榮絕纖埃。
俯摘菜甲嫩,仰睇斗柄回。
適得涪翁碑,遠自青原隈。
沖襟有深契,懸玩耳目開。
太史玉局亞,曠代稱瑰材。
遷謫被黨禍,所遇良足哀。
結(jié)伴游寶坊,振筆題荒崖。
高風留至今,攀附無梯階。
遺碑嵌堊壁,千年覆華榱。
好事宛陵叟,慇勤滌塵埋。
磨墨榻萬本,汎覽遍九垓。
鳴呼此詞翰,下士恒嫌猜。
繄余晚篤嗜,披尋到根荄。
寒夜集勝友,法鑒傾深杯。
官樣脫已盡,狂叫忘形骸。
緬當揮灑時,氣將澗壑摧。
宜與顏平原,名山相追陪(寺有魯公碑)
我輩今且樂,鼓角消喧豗。
發(fā)揚西江派,眼底驅(qū)淫哇。
須知元和腳,翻與鐘張偕。
卷持入宦橐,西陂歸去來。
對作駱駝坐,吟同轆轤催。
漏殘缺月上,庭鶴雙徘徊。
文源閣得句(乾隆己酉)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四庫崇文建御園,行春初祉例詩言。
外王惟勖心無逸,內(nèi)圣猶慚學有源。
經(jīng)與史誠資法鑒,子和集亦助搜論。
設(shè)云守約應(yīng)何是,成性存存道義門。
盱眙南山湄,泗城浸如臼。
雉堞宛然圍,流波蕩缺口。
城心矗浮屠,晃朗存戶牖。
想當水未潴,山城大于斗。
洪濤傾天吳,巫支祁駭走。
遂使婦子居,竟作蛟鼉藪。
導(dǎo)川順水性,神禹功不朽。
水由地中行,妙用傳希有。
后乃違厥度,湮水水失守。
宣防英哲能,法鑒千載后。
長空松風回,憑軒惆悵久。
掘地伊何人,注海重搔首。
明葉偈以鮑謝聲口。渲流瑜。伽蓮花顏色。蓋文字中禪悅語也。有人作五鳳樓。瓦磚木石。由平地起。八窗玲瓏。七寶莊嚴是漸也。十指掌中。忽見縹緲樓閣。自在于光明寶塔之畔。甍桷墄戺。無不畢具者頓也。我自有一重公案。風動幡動。竟是心動。由心而論其炯然不滅者。恒存于方寸之間。靈警幻化之機。迭來照應(yīng)。萬象紛披。皆吾兄光明寶藏副本也。又何必是月是燭是葉哉。韋史學人呈怡堂古德先生法鑒
怡翁明葉句,但拈月與燭。
當其無光時,闇然葉自綠。
適玆來相宣,爛如勃律玉。
此語近禪理,尚未超縛束。
我聞大法眼,不以視官局。
開眼限形質(zhì),閉眼激蔽曲。
有影無影際,萬象紛續(xù)續(xù)。
免教物所障,安養(yǎng)絕嗜欲。
見人所不見,終緣有抵觸。
請君坐漆室,暗中具所矚。
葉非明臭味,明豈眼眷屬。
按:坡公六祖壇經(jīng)綸。試以喻。眼見是法身。能見是報身。所見是化身。眼之見性。非有非無。無眼之人。不免見黑。見性不緣眼有。是謂法身。見性雖存。眼根不具則不能見。是謂報身。根性既全。一彈指頃。所見俱是妙用。是謂化身。(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