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四十五【生卒】:1624—1691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長洲人,字苕文,號鈍翁,小字液仙,晚號堯峰。順治十二年進士。歷戶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康熙十八年舉鴻博,授編修,與修《明史》。在史館撰稿甚勤,不肯屈從人意,旋即乞病歸,居堯峰山。古文從歐陽修入,而仿佛明歸有光,經(jīng)學亦有造詣,為惠周惕之師。有《堯峰詩文鈔》、《鈍翁前后類稿、續(xù)稿》。
汪琬,字苕文,又字鈍庵,學者稱鈍翁,又稱堯峰先生,長洲人。順治乙未進士,累官刑部郎中。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授編修。有《鈍翁前后類稿》。詞學圖錄
汪琬(1624-1691)字苕文,號鈍庵,世稱堯峰先生。江蘇長洲(今蘇州)人。順治進士,官刑部郎中、戶部主事??滴蹙拍?1670)辭官歸里,筑堯峰山莊,專事著述??滴跏四昱e博學鴻辭,授編修,與修《明史》,旋辭歸。擅古文辭,與侯方域、魏禧齊名。有《鈍翁類稿》、《堯峰文鈔》。清詩別裁集
字苕文,江南長洲人。順治乙未進士,授戶部主事,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官翰林院編修。著有《堯峰詩鈔》?!疴g翁官部曹后,與王西樵昆弟諸人稱詩都下,風格原近唐人,中年后以劍南、石湖為宗,后則頹然降格矣。茲擇其矜貴有馀者,著于卷中,不使挦扯字面者以鈍翁為借口也。生平穿穴經(jīng)史,議論俱有根柢,雖被其齮龁者,終稱許焉。槜李詩系·卷四十一
字苕文蘇州人官編修維基
汪琬(1624年—1691年),字苕文,號鈍翁,號堯峰、玉遮山樵,江南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曾結廬居于太湖堯峰,學者稱堯峰先生。明末清初散文家、政治人物。清順治十二年進士??滴鯐r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編修。與侯方域、魏禧合稱「清初三大家」。天啟四年(1624年)生于官宦之家,曾參與復社事。順治十二年(1655年)中式乙未科會試,殿試位列第二甲第四十六名進士出身。歷任戶部主事、刑部郎中。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試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編修,預修《明史》,在館六十馀日。乞病歸。晚年結廬于太湖之堯峰山,閉戶撰述,不問世事。康熙二十九年(1691年)卒。
人物簡介
清詩別裁集
字仲孺,江南吳縣人??滴跫撼筮M士,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著有《半農(nóng)人詩》?!鸢朕r(nóng)少即篤志經(jīng)史,而于經(jīng)學尤深,著有《易說》、《春秋說》、《禮說》、《大學說》等書,皆晚年論定者。視學廣南,以通經(jīng)術為先務,空疏舊習,為之一變。操行之潔,比于白圭、《振鷺》,廣南前此未嘗有也。身后祀于韓山,配食昌黎韓子,至今尸祝之。詩近唐人,以自然為宗,視研溪先生家學,各有所得。維基
惠士奇(1671年—1741年),字天牧,一字仲孺,晚號半農(nóng),人稱紅豆先生。江蘇吳縣(今屬蘇州市)人。清朝翰林、經(jīng)學家。惠士奇為惠周惕之子。晨夕奮志讀書,嘗于人群坐中背誦《封禪書》,不遺一字。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科江南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聯(lián)捷己丑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歷官侍讀學士,曾典試湖南。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出任廣東學政,提倡經(jīng)學,有弟子蘇珥、何夢瑤等。累官至侍讀。雍正五年(1727年),惠士奇因“入對不稱旨”,被罰修鎮(zhèn)江城,散盡家產(chǎn),最后資金不足而停工,被削籍歸里。乾隆元年(1736年),免除修城欠款,詔召士奇進京,先入八旗通志館充纂修,是年夏天,詔開三禮館,被列入纂修名單,次年,復官侍讀,在三禮館專修《儀禮義疏》。乾隆五年,以老病告歸,乾隆六年(1741年),三月二十二日卒于家。楊超曾為其撰寫墓志銘。《清史稿》有傳。
人物簡介
徐乃昌(1866-1946) 字積余,號隨庵,室名積學齋、積余齋、小檀欒室、鏡影樓等。安徽南陵縣人。光緒十九年(1893)舉人,江蘇候補知府,官至江南鹽法道兼金陵關監(jiān)督。藏金石、圖籍甚富。繆荃孫云:"學問淹博、收藏富有,冠冕皖南。" 又為刻書家,所刻書皆精善,藝林推崇。所藏宋元刊本收入《隨庵叢書》者凡16種。藏有稿本《硯溪先生遺稿》、《小謨館室詩集》等。其他自刻之書,尚有《積學齋叢書》20種(皆清人未刻之著作)、《小檀欒室匯刻閨秀百家詞》100種,以及《積余齋叢書》21種、《懷幽雜俎》12種、《隨庵所著書四種》等,總數(shù)近200種,為近代以一己之力刊刻圖籍最多之藏家。《隨庵藏器目》為其藏古器物目錄,著錄鐘、鐸、鼎共92件,多阮蕓臺、何夢華、潘伯寅、吳平齋、吳清卿、劉鐵云等人舊藏。身后藏品盡散,其后人曾于老西門設一書店售其未盡之書,未幾書盡店歇。佳本多歸天津李嗣香,藏書家黃裳及復旦大學圖書館均有所得。金石碑刻拓本萬余張于解放初輾轉歸于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該館為之特制大樟木柜三,分類貯藏。有《積學齋藏書目》、《積學齋藏書記》等。
人物簡介
1870.8.7-1934.9.5,字子丹,一字幼儕,又名慈云,號云僧。廣東饒平(今澄海市)隆都鎮(zhèn)前溪村人。清光緒廩生、宣統(tǒng)元年己酉科恩貢。香港華人慈善團體保良局總理,經(jīng)營乾泰隆號米行。有《繡詩樓集》,內(nèi)有《雙溪詞》、《十萬金鈴館詞》。雙溪詞·序
塵海一我,禺山卅年。煮夢燈秋,吹愁篴晚。天涯多濩落之侶,宇內(nèi)鮮應求之歡。乃有玉鐺遠緘,珠琲在握。款扉而來者,則饒平陳君子丹,寄示詞集,索序于余也。受而讀之,愛其別狀襟靈,自成馨逸。斜陽煙柳,偏工幽抑之思;缺月疏桐,時寄清翏之韻。邈懷玉宇,眷千里之嬋娟;獨嘯瓊田,揖萬象為賓客。飄飄乎足洗花翁之市語,溯稼老之淵源已。慨自嶺學風墜,越謠調沈。倚聲一涂,知音彌寡。聽漁舠之唱,霞海天荒;尋禊社之圖,花田春古(番禺沈伯眉先生嘗結詞社,其第二集為花田禊游,先香石叔祖有圖。)。幾等廣陵之散,頓寒蒲澗之盟。唯君氣壯元龍,情托么鳳。前溪譜篴,地即蘋洲;東隴揚舲,人如蘭澤。亦復量竹尋羽,張?zhí)偎焙馈?div id="qw5liem" class='inline' id='people_74550_1_15_comment'>律嚴四聲,才傲三影。及夫棹移花月,有海皆香;襟蕩水云,極天無涘。紅巾翠袖,寫佳麗之一時;鐵綽銅琶,問英雄于千古。情以耽嗜而至,韻以細琢而嬌。所謂落落古歡,泠泠雋調。噓潛耀于將滅,返元音于既遙,君其有焉。矧乃價騰雞林,詩俠譽播;災拯鴻澤,針神藝傳。選辭固協(xié)乎大成,補世浪呰其小道。斯集之劍氣射月,錦心組霞。終奇致若晁黃,尚當斂衽;詎曼聲之周柳,敢與齊鑣乎。四百里外,有此作者,同調胡希;數(shù)十年后,無復斯文,懸譚倘驗。傾衿既久,焚硯奚疑。漫貢卮言,藉攄琴趣。己酉秋七月香山黃映奎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