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恩長

共 10 首
夏至日北郊(乾隆癸酉) 清 · 弘歷
五言律詩
肅穆澤壇方,綈帷正色黃。
明禋茲敬舉,品物屆咸章。
曙氣滌暄郁,朝蟾駐素光。
年年躬祀事,厚德沐恩長。
恭瞻皇祖恩賜御筆感賦 其一 (雍正辛亥)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亭俯玻璃荷芰芳(賜書處名觀蓮所),孫枝獲侍圣人旁。
寸心已覺趨陪幸,尺幅曾頒翰墨光。
羲畫軒書叨賜屢,玉函金笥貯恩長。
只今空對宸章麗,瞻仰徒回九曲腸。
馮唐 清 · 宋湘
七言絕句
記呼父老問臣郎,是歲臣年六十強。
又廿七年逢圣主,不嗟臣老愧恩長。
文泉孝廉以詩送行賦此留別(壬申) 清 · 張問陶
七言律詩
閉門松竹有馀清,金石圖書養(yǎng)性情。
太守正慚楊伯起,部人重見鄭康成。
窮通命定惟求是,家國恩長莫近名。
但使鄉(xiāng)閭薰善德,何須談笑博公卿。
⑴ 予因上年歲歉,今正將辭郡,首倡捐谷七百石,分布七邑,以賑災黎。掖縣粥廠,文泉司其事,全活甚眾。
挽曾紀澤聯(lián) 清 · 彭焯南
對聯(lián)
奉天朝宣諭鷗洲,爭盟似富鄭公,和戎似魏莊子,示威示信,不亢不卑,籌筆具遺編,八載使星留耀遠;
繼太傅丕昭鴻烈,傳經(jīng)同呂希哲,體國同范純?nèi)?,有學有才,惟忠惟孝,易名邀異數(shù),九重湛露沐恩長
① 此詩率筆通韻,多未愜意。以故人交情深至,不忍刪去。
客從薊門來,遺我書一函。
云是大鴻臚,尺素手自緘。
崢嶸歲將莫,臥病城西南。
開緘讀君書,再拜感且慚。
上言時事急,念我樞部兼。
勞怨雖不辭,心力固已殫。
幸蒙圣明鑒,獲免譴責嚴。
俾令養(yǎng)衰疾,遂許抽朝篸。
從此不材木,雨露恩長沾。
下言賃廡居,近市亦何嫌。
春明宜且住,不必思深潛。
此言實知予,廢疾勞針砭。
逆賊未盡殄,憤恨心常銜。
力不能埽除,忍遽棲幽巖。
憶昔同科侶,十存無二三。
賤子年最少,霜雪盈鬢髯。
君以箸作才,農(nóng)曹久滯淹。
直道抒閎議,唯諾非所甘。
朝廷擢諫臣,風骨標巉巉。
外遷眾所羨,惟君心獨恬。
卿班遂薦陟,時望推公廉。
進既無援系,退亦奚顧瞻。
蓮池爽塏地,講席迎車幨。
官退道益尊,經(jīng)訓資窮探。
人生貴有用,晏佚情詎耽。
桑梓雖未歸,門下羅楩楠。
近聞養(yǎng)氣功,淡食屏酸咸。
漱屰日以減,粹然神內(nèi)含。
嗟予病未能,塵網(wǎng)如膠黏。
無才補袞職,無術(shù)拯窮閻。
永念君親恩,報答無豪纖。
與君別一載,久不親麈談。
鄙吝恐日生,靜觀時自參。
何期奉翰札,如對史與監(jiān)。
平生直諒友,離索何以堪。
連鎮(zhèn)捷書來,逋寇悉擒殲。
高唐如破竹,官軍當即戡。
海邦剪芽蘗,大憝行就芟。
吳楚道路通,南北銷鋒铦。
皇仁被萬物,膏澤蘇黎黔。
年豐政不苛,民氣胥和諴。
馀生仰化日,負曝依茅檐。
講堂君暫居,竹徑吾舊諳(嘉慶甲戌歲,先君主講蓮池書院。)。
何時再論文,尊酒從君拈。
燕子樓詩 其二 清末民國初 · 王闿運
七言絕句
婉孌恩長一死輕,舍人原不解深情。
多應愛惜花枝好,不放云鬟白發(fā)生。
守城未論功,怵惕夕至朝
朝廷務寬大,張向并有褒。
疆城失郡縣,自此改例條。
向非戮青麟,軍法無所加。
臣有為法死,主有縱與操。
洞庭散漁筏,漢口聚商?。
推能誤雙福,閉戶啟四郊。
自壞漢陽府,藉寇長虹橋。
浮橋連江漢,群盜始翔翱。
行臺坐傾亡,十萬殉干戈。
徒驚忠貞盛,灑血江漢波
縉也待雷霆,印畀陸尚書。
人皆坐罷耎,公獨早自夸。
伏波久據(jù)鞍,衛(wèi)伯果執(zhí)殳。
全眾五十萬,疾以千人驅(qū)
前鋒未交旗,后舫忽轉(zhuǎn)頭(總兵恩長炮震自死,陸舟方下,其夜巡捕官矯令,遽還走。)
芾慶死灰色,宿厚反風議。
不知冶父囚,但恨莫敖驕。
庸奴卒并命,如貉在一丘。
竟符金桂讖,共唱耶穌妖。
⑴ 寇初退,巡撫張亮基等以無功懼譴,出入不敢傳呵。
⑵ 軍興,督撫獲咎者,唯咸豐四年斬湖北撫青麟。
⑶ 湖北設防,岳州募漁人斷行舟。舟聚資口,寇盡得其財眾。至漢口,又得商舟,遂有船五千,眾十馀萬。
⑷ 湖北撫常大淳以文臣不習軍,奏留江南提督雙福,用其策,悉斂眾入城。
⑸ 漢陽知府董振鐸、游擊李信,皆文武將才,請益兵屯守漢陽,不聽,委以五百人,俱死。
⑹ 向軍有王錦繡、常祿,能兵敢戰(zhàn),先至武昌,請扼守長虹橋,不聽。后援軍不得過,以至城陷。
⑺ 寇作四浮橋,其二橫江,舟楫之盛,自古未有,勢自此益張。
⑻ 武昌破,巡撫以下并死。吏民殉者,出尸柩猶有十萬。
⑼ 徐廣縉終未一至軍,與人書曰:『唯有屏息以待雷霆之至?!荒艘躁懡ㄥ?。
⑽ 陸聞寇出全州,即自請督軍,詔以河工止之。及后受命還江寧,治軍三日即發(fā),自將不滿二千。
⑾ 同奉命防江者,江西撫張芾、安徽撫蔣文慶。守江寧者,將軍祥厚、藩司祁宿藻。聞陸敗,芾棄九江,文慶空安慶遁走,祥厚、宿藻,城守事一無所辦,反交章劾陸奪職。
⑿ 三年二月,寇破江寧,偽建國。先有謠云:『丹桂插金瓶,無根總不成。』寇以妖言起,既成事,猶令眾拜天,呼為父,呼耶蘇為大哥,故眾無附者。耶穌非夷言,乃隱語也?!阂患锤敢?,『穌』,死而復生也,謂天父能生人也。
為友人題仕女畫四絕句 其三 清末至民國 · 黃浚
七言絕句
搊盡琵琶不憶家,夢中應是慣胡沙。
漢宮未必恩長淺,莫怨東風當自嗟。
贈陳先生子波 現(xiàn)當代 · 成惕軒
對聯(lián)
宅畔試栽五柳樹;案頭閑寫萬梅花。
注:《楚望樓聯(lián)語箋注(婁希安)》:陳子波(1920.08.24),字荊園,生于福建閩侯縣。幼時家貧,潛心黃卷;臺灣光復后,東渡謀生。初立籍臺南市,主盟“鳳崗詩社”,主編《鳳崗詩刊》。旋復受聘篡修《高雄縣志》,并為報刊著名專欄撰稿人,著有《臺灣古今談》《中國歷代中興英雄傳》等。除史志之外,工詩工畫,刊有:《荊園游草》《荊園詩存》《荊園文集》《詩緣》《百梅圖詠》《荊園述懷詩》等十四種、都二百萬馀言,風行九州,膾炙人口。回閩后,斥資翻印《詩學含英》《音韻字義辨正》《香草箋》《擊缽吟全》等約十種,為學詩者指示津梁。歷任“中華民國”傳統(tǒng)詩學會副理事長、中華學術(shù)院詩學研究所研究委員、高雄縣文史學會理事長、鳳崗詩社社長、福建省詩詞學會顧問等職;其詩曾獲教育部(臺灣)詩學最高獎“詩教獎”,“探親行”七古曾獲“中華詩詞”一等獎。名列“中華民國”書畫家名鑒及現(xiàn)代名人錄。
陳子波有《惕老風標世所稀》一篇,紀念成氏逝世十周年。
箋:清代齊彥槐賀陶澍六十壽聯(lián):
八州都督,五柳先生,經(jīng)濟文章,千古心傳家學遠;
六甲初周,一陽來復,富貴壽考,百年身受國恩長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