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彭玉麟

相關(guān)人物:共 20 位
共 2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47—1837 【介紹】: 清江蘇長洲人,字玉松,號潤之。
乾隆五十八年進士,官御史,頗著直聲。
出為彰德知府,有不畏強御之稱。
去官后居山塘,以詩酒自樂。
有《醉石山房詩文鈔》。

人物簡介

江上詩鈔
邑名醫(yī),朱少鴻高足。
懸壺鄉(xiāng)里,頗著盛譽,蓋活人無算也。
王晟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湖南平江人,字改山。
納資得縣主簿,分浙江,為巡捕,旋即辭去。
從事販鹽,以重義稱。
彭玉麟辟為從官,歷擢至同知。
改發(fā)湖北,謁總督李鴻章,門役索賄不成,不為通報,遂張履歷于堂下,棄官而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華亭人,僑居蘇州,字元謹,號眉峰。
善詩畫,遍游齊魯閩越,詩畫益進。
晚寓揚州,畫名頗著。
兼善騎射,通醫(yī)理。
有《海紅堂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滿洲正紅旗人,赫佳氏,字斂之。
博學善詩文,工書法,聲名頗著
有《安蹇齋集》、《萬松野人言善錄》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滿洲人。
有奇力,能舉盛京實勝寺石獅,重逾千斤,傳說能自握其發(fā),雙足離地。
作戰(zhàn)勇猛,戰(zhàn)功頗著。
入京后多行不法之事。
順治帝遣勇士捉拿,無法近其身。
勇士以實情相告,遂束手就縛,處死于宣武門內(nèi)。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八六
高梅閣,晚號荊布老人,項城人。
諸生玉麟女,張安雅母。
有《形短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93—1867 【介紹】: 清廣東花縣人,原名俊,以字行,改字龠門,號儒齋。道光十二年進士。授編修。任御史時曾疏劾鴉片戰(zhàn)爭敗將奕山。累擢至湖南巡撫。咸豐元年,守長沙拒太平軍達八十余日,城卒不陷。后贊助曾國藩編練鄉(xiāng)勇。咸豐末,任四川總督,鎮(zhèn)壓藍大順等起事。同治二年,在大渡河邊擊敗太平軍,殺害石達開及其部屬。卒于四川,謚文忠。有《駱文忠公奏議》。
維基
駱秉章(1793年—1867年),原名俊,37歲時改名秉章,字吁門,號儒齋,廣東廣州府花縣人,清后期政治家、軍事家、儒生、文學家、書法家、湘軍將領(lǐng),官至封疆大吏、太子太保、四川總督,謚“文忠”。
駱秉章父珝元,號誠齋。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十八日,駱秉章出生于廣東省花縣炭步鎮(zhèn)華嶺村。
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進士,其座師為穆彰阿,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
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稽察吏部銀庫,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湖北按察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貴州布政使升任湖南巡撫。
咸豐二年(1852年)夏,太平軍入湖南,駱秉章率清兵拼死抵抗,并令用炮轟擊,其事未平,被革職留任。
后以守長沙有功(太平軍圍攻八十馀日不能克)而復職。
咸豐三年(1853年)支持曾國藩辦團練,又聘左宗棠為幕僚,事無巨細,皆聽之,左宗棠說:“所計畫無不立從。
一切公文,畫諾而已,絕不檢校。
”一時傳為佳話。
咸豐五年(1855),太平軍攻克武昌,湖北巡撫胡林翼向駱秉章求救。
駱秉章派鮑超赴湖北,以彭玉麟繼其后。
咸豐六年(1856),曾國藩告戒其弟曾國荃要“一聽駱中丞、左季兄之命,敕東則東,敕西則西!
”潘祖蔭曾言:“楚軍之得力,由于駱秉章之調(diào)度有方,實由于左宗棠之運籌決勝”。
咸豐十一年(1861年)任四川總督,鎮(zhèn)壓云南藍朝鼎領(lǐng)導的起義勢力,解綿州之圍,殺四萬余人。
賞加太子少保銜。
同治元年(1862年),駱秉章派重兵攏子守大渡河,斷石達開后路,石達開被圍于安順場,不忍全軍餓死,寫信給駱秉章,希望“宥我將士,請免誅戮”。
駱佯稱答應,后將石達開俘虜,解至成都凌遲處死。
同治四年(1865年),有眼病,力疾視事。
同治六年(1867年)被任命為協(xié)辦大學士、四川總督,不久舊病復發(fā),死于任所。
追贈為太子太傅,謚號“文忠”。

人物簡介

維基
高人鑒,又名仁鑒,號螺舟。
書法家。
高人鑒是浙江仁和縣(今屬杭州市)人。
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進士第二甲。
1838年,以琉球冊封副使身份,隨正使林鴻年出使琉球,冊封尚育為琉球國中山王。
林鴻年、高人鑒與尚育王游于龍?zhí)叮謩e書「源遠流長」、「飛泉漱玉」獻給國王。
后來被刻在石碑上,豎立在瑞泉門旁。
根據(jù)《清稗類鈔》的記載,他在琉球天使館外的一間屋子里,看見一口暫厝于屋中的棺材,得知是一位客死琉球多年的冊封使團參將的靈柩,詢問為何不將其帶回國安葬,得到「海船忌載柩」的答覆。
高人鑒不顧忌諱,堅持將靈柩帶上自己所坐的封舟運回國。
歸途中風暴大作,船員請求將靈柩投棄于海。
高人鑒設(shè)祭祝告,讓船員將自己隨同靈柩一同拋入海中。
眾驚而勸阻,相持之間,風波乃平。
歸國后,曾任衡州知府。
任內(nèi),耒陽的楊大鵬因為漕務,糾集數(shù)千人叛亂。
高人鑒乘其部署未定發(fā)起突襲,斬殺數(shù)十人,平定了叛亂。
他也是湘軍名將彭玉麟的老師,他收彭為生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12—1861 【介紹】: 清湖南益陽人,字貺生,號潤芝,亦作潤之、詠芝。道光十六年進士。道光末署貴州鎮(zhèn)遠知府,鎮(zhèn)壓苗民及李元發(fā)起事。咸豐四年,以道員率勇由湘入鄂,進攻太平軍。在鄂歷按察使、布政使,署巡撫。六年,攻克武昌,實授巡撫。后派遣湘軍李續(xù)賓等部進攻贛、皖。三河敗后,仍支援曾國藩、曾國荃兄弟進攻安慶。林翼在鄂定厘金,通鹽運,多方籌餉,為湘軍后盾。十一年,在太湖縣前線,督攻安慶,因陳玉成軍西進,回援武昌,安慶之圍不撤。是年八月,湘軍破安慶,曾國藩奏捷,推林翼為首功。世亦并稱二人為曾胡。同月,以久病在武昌咯血死。謚文忠。有《胡文忠公遺書》。
黃鶴樓志·人物篇
胡林翼(1812—1861) 清代官員。
字貺生,亦字潤芝,湖南長沙府益陽人。
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
授編修,歷任安順、鎮(zhèn)遠、黎平知府及貴東道、四川按察使,官至湖北巡撫,撫鄂達七年之久,直至去世。
與曾國藩、彭玉麟、左宗棠并稱為“同治中興四大名臣”。
同治十年(1871)經(jīng)總督李瀚章和巡撫郭柏蔭奏請得旨后,于黃鶴樓后建立“官胡二公祠”奉祀官文、胡林翼。
胡林翼有題黃鶴樓聯(lián):“黃鶴飛去且飛去,白云可留不可留。”
維基
胡林翼(1812年7月14日—1861年9月30日),字貺生,號潤之,湖南長沙府益陽(今益陽市赫山區(qū))人,晚清中興名臣、政治家、文學家、理學家、軍事家,是湘軍前身湘勇重要首領(lǐng)。道光丙申進士,官至湖北巡撫。祖父胡顯韶,為諸生;父親胡達源,任翰林院侍講。胡林翼生于嘉慶十七年六月初六日酉時,少時風流無賴,然天資聰穎,“篤嗜《史記》、《漢書》、《左氏傳》、《資治通鑒》既中外輿圖地志,山川危塞、兵政機要,探討尤力?!钡拦馐辏?831年)在桃花江陶氏別墅娶兩江總督陶澍之女陶靜娟,婚后仍流連于秦淮河畔,陶澍說:“潤之之才,他日勤勞將十倍于我,后此將無暇行樂,此時姑縱之?!钡拦馐辏?836年)24歲中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先后充任會試同考官、江南鄉(xiāng)試副考官(文慶任主考官),道光廿年(1840)因江南鄉(xiāng)試安徽錄取人數(shù)超額事降一級(從七品)調(diào)用(文慶遭革職)。期間岳父陶澍去世,后父喪丁憂去職,長達七年,服闕后,捐納內(nèi)閣中書。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知府分發(fā)貴州, 歷任安順、鎮(zhèn)遠、黎平知府及貴東道,“勵志政事,軍興而后益以名節(jié)厲世,頗似信國少?!薄T谌螐娀瘓F練、保甲,鎮(zhèn)壓黃平、臺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族起義和湖南李沅發(fā)起義,后總結(jié)戰(zhàn)爭經(jīng)驗編成了《胡氏兵法》。太平軍西征,湖北成為主戰(zhàn)場,胡時任安順知府,曾國藩推薦其襄助湖廣總督吳文熔,咸豐四年(1854年)春,擢貴東道。出黔抗擊太平軍,胡率600名貴州練勇奔赴湖北戰(zhàn)場,無奈尚未抵達武昌,吳已兵敗自殺;7月,升四川按察使,仍駐防岳州;9月調(diào)湖北按察使,赴援九江。1855年3月,升湖北布政使,率大軍回援武昌;4月,武昌失守,前三任湖北巡撫皆于任內(nèi)陣亡,或被太平軍逼迫自盡,武昌失守,至胡就任后才反敗為勝守住武昌,并二度派兵拯救初用兵不知軍的曾國藩部,奉詔署湖北巡撫,負責南岸軍事,與曾國藩策劃圍攻武昌。領(lǐng)清軍與太平軍激戰(zhàn),三奪武昌,次年12月,第四場爭奪戰(zhàn)清才收復破武昌城,授胡湖北巡撫。咸豐七年(1857年),擊潰陳玉成部,次年五月攻佔九江,不久合圍安慶;十一月,主力李續(xù)賓部在“三河之戰(zhàn)”全軍覆沒,其勢遂受挫。咸豐九年(1859年),與曾國藩分兵四路進攻安徽。咸豐十一年(1861年)春,太平軍攻入湖北,胡林翼率部回援,八月曾國荃攻下安慶,時皇帝咸豐病逝,胡聞訊大慟致病情加重,八月二十六日亥時,胡林翼在武昌病卒。胡與正房陶靜娟生有一女胡端儀,咸豐三年(1853)五月嫁監(jiān)察御史周開銘。
共 2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