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韓敕
共 2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延熹華岳廟碑歌
清 ·
宋犖
迢遙太華參金天,虞周巡幸禋祀虔。
集靈宮建炎漢代,飾闕載紀(jì)延熹年。
望仙門下聳赑屃,隸書壯偉蛟螭纏。
經(jīng)始者誰袁太守
(袁逢)
,市石者誰從事遷
(杜遷)
。
郭香察書義莫辨,徐洪考究終茫然
⑴
。
端嚴(yán)自可配白帝,奇古直欲追周宣。
無論史晨與
韓敕
,撇畫巴開光和先。
桓靈秕政令人恨,斯文頗盛千秋傳。
片石不隨鐘簴改,精光奕奕射岳蓮。
后來好事錄金石,上絜斯邈邕隨肩。
有明中葉遭掊擊,神物消滅同飛煙。
關(guān)中秘藏或一二,剝落那得驪珠全。
此本宋拓缺僅十,一字可博一金錢。
河北金吾
(王文蓀鵬沖)
老愛此,摩挲珍比瓊琚璇。
何幸鴻寶入我篋,虹光頓壓書畫船。
寄語郭髯趙崡二,子道于今好古應(yīng)讓西陂專。
⑴ 徐浩古跡記以為蔡中郎書洪適隸釋云郭香察書者察蒞他人之書也
黃秋盦同知得碑十二圖
其十一
禱墓訪碑圖
(甲寅)
清 ·
翁方綱
五言律詩
趙子幾時至,何郎先此偕。
最奇永壽碣,特為孔君揩。
韓敕
碑終合,仙源跡未薶。
焚香日稽首,水涘又山厓。
留題使院二首
其二
(癸丑)
清 ·
翁方綱
七言律詩
力弱難收汲古才,探奇空手寶山回。
桂黃二子疑交析,金石叢編目未賅。
小篆瑯邪重待剔,后碑
韓敕
覓誰開。
夢華居士新田客,最恨匆匆促膝來
(每與夢華、蘭雪相聚輒值分歧。)
。
宛平縣署古墨齋落成蕙麓邀謁君小集四詩
其四
(庚申)
清 ·
翁方綱
七言律詩
得聯(lián)舊礎(chǔ)上星垣
⑴
,堊壁何辭墨本翻。
日下流傳增著錄,石門文字記淵源
⑵
。
伏苓芝尚馀英氣,丞相祠應(yīng)叩本原。
今日幾筵松桷下,欲追
韓敕
史晨論
(時方議重修學(xué)宮也。)
。
⑴ 石鼓作「臼」,此碑作「礎(chǔ)」,皆都城故實(shí)。
⑵ 京兆石門吳匪庵先生有重立此碑記。予于匪庵得稱門人,而蕙麓又予所得士也。
吳南薌自山東來繪泰山孔林蓬萊閣觀海為冊屬題二首
其二
(壬申)
清 ·
翁方綱
七言律詩
俱是使車懷恧處,披圖重結(jié)緒回環(huán)。
數(shù)行甲秀非全譜
⑴
,一卷濤音未罄刪
⑵
。
殘隸何郎雖寄訊
⑶
,后碑鄭叟敢追攀
(《
韓敕
后碑》,鄭谷口尚及見之,而予屢訪不獲。)
。
賴君槧笈傳神筆,補(bǔ)我云嵐舊夢還。
⑴ 予手摹劉斯立《泰山篆譜》,擬勒石而尚未果。
⑵ 前在東萊,訪得《濤音集》,《蠡勺亭觀?!分T什頗有足補(bǔ)漁洋詩注之誤者。
⑶ 何夢華于孔林剔出永壽元年孔君殘碑。
題漢畫小隸書二首
其一
(乙卯)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武梁祠闕榜琳瑯,
韓敕
碑陰細(xì)著行。
千六百年銖縷跡,商彝周鼎共評量。
題顧云美塔影園所藏漢隸舊本三首
其三
(壬戌)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虞歐顏褚覓誰因,十鼓岐陽想問津。
稽首相輪真實(shí)義,月穿云破是精神
(予嘗于漢隸印證唐楷,謂《
韓敕
碑》褚也,《孔宙碑》虞也,《鄭固碑》歐也,《魯峻碑》顏也。)
。
論褚書八首
其六
(丙子)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曜奴七子彼何人,
韓敕
碑傳瘦硬神。
只有褚書留此法,誰知一發(fā)系千鈞。
漢韓叔節(jié)
造孔廟禮器碑陰有小隸書三行熹平三年左馮翊池陽項(xiàng)伯修來凡十三字從來著錄家所未見也予以滁陽顧云美所藏舊本審定得之因摹勒以傳作歌志喜
(壬寅)
清 ·
翁方綱
韓相后碑不可見,谷口手拓才百年。
桂四昨歸更窮索,廟林匝綠空蒼煙。
緘書寄我共嘆息,此憾欲補(bǔ)知無緣。
前碑忽得顧藏本,氈蠟遠(yuǎn)出谷口前。
珠芒斗紀(jì)朗躔度,金針鐵線相盤旋。
誰知秋毫隱復(fù)見,細(xì)入無閒絲微牽。
中間三行十三字,后十八載來書鐫
(碑立于永壽二年。)
。
碑陰碑側(cè)魯薛趙,一題京兆特偶然
(碑陰云:「京兆劉安初二百?!梗?/span>。
遠(yuǎn)自咸秦問鄒魯,遂升堂戶聽筦弦。
或隨諸儒習(xí)禮器,為感明府嗟仁賢。
洛陽石經(jīng)時待出,蒼頡題字猶未傳
⑴
。
伯威伯世接名氏,恰有伯也來差肩。
單纖筆勢中規(guī)矩,有若圜府安陽泉。
芝英薤葉古無土,虛舟妙悟言忘詮。
虛舟雖得古白本,洪闕未免訛相沿
(「通」下非「國」字,乃四字也。)
。
槃洲南濠競多少,五十步笑百步焉。
我摹此字重入石,秦箏弦與雁柱翩。
嵩山若準(zhǔn)季度例,隸續(xù)定附碑圖編。
不得后碑乃得此,寄聲桂四誇予偏。
一笑鑒藏漢隸者,壓倒珊綱珍珠船。
⑴ 蒼頡碑有「熹平六年」題字,今拓本多失之。
凈門復(fù)民歌為未谷作
(壬寅)
清 ·
翁方綱
知君歸耕無可耕,但給埽除壇與闕。
壇闕埽除豈待君,闕下壇邊虔拜謁。
幸托魯城城北居,株守陳編窮兀兀。
上稽箋傳該墳典,下攬圖經(jīng)證碑碣。
今之北門古凈門,地釋南東叩誰竭
⑴
。
我因三傳考舊典,不但周官等功閥。
七十子后多軼聞,三千年事猶恍惚。
緬初飭治桐車馬,一行梓種深耕垡。
觴觚爵鹿籩柉間,得共鄉(xiāng)人免繇發(fā)。
金絲詩禮想遠(yuǎn)音,叢木寒泉間清樾。
安得從君執(zhí)微役,日日東山仰蒼崒。
向來瀆井派涓流,咫尺津原事根掘。
韓敕
后碑竟焉往,熹平遺字窺豪發(fā)。
昌平亭下重躊躇,每屆烝嘗記霜月
(《史晨碑》:「敕瀆井,復(fù)民飭治桐車馬于瀆上,東行道表南北各種一行梓?!褂鑼傥垂仍L
韓叔節(jié)
后碑,至今未得,而予得舊拓《禮器碑陰》,有熹平三年題名小隸書三行,則從來諸家所未見也。)
。
⑴ 何休《公羊傳注》「鹿門,魯南城東門也」,而「爭門」「吏門」皆未釋。「爭」即「凈」字。
共 2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