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宋文運
相關(guān)人物:
共 2 位
。
共 3 首
吏曹判書贈領(lǐng)議政謚文簡李公神道碑銘
明 ·
李廷龜
四言詩
我圣上即祚之初。徵召耆哲。以彰鼎新之政。時則有若芝峰李公。杜門畿村。上首起之。數(shù)年擢為冢宰。且將相矣。一日公公退。暴風疾殆不興。公之季子大司成敏求上疏。言臣兄圣求方任全羅監(jiān)司。乞遞職歸救父病。上憫然許之。馳遣宣傳官。諭令母待代急歸。且命御醫(yī)診治。藥餌悉出內(nèi)局。踰月竟不起。戊辰臘月二十六日也。訃聞輟朝。吊賻祭有加。明年二月。葬楊州西山先兆次。太常議謚曰文簡。以二子從勛。追贈領(lǐng)議政。兼帶如式。按狀。公諱睟光。字潤卿。芝峰號也。李完山國姓。恭定大王子敬寧君謚齊簡公諱??。公之五代祖也。高祖諱稙。牟陽君。曾祖諱承孫。仙槎君。祖諱??。河東君。世以宗籍受封??贾M希儉。始由科目顯。其季父神堂君諱禎。無子子之。忠藎事兩朝。歷揚中外。卒官兵曹判書。后以公之從勛。贈領(lǐng)議政。妣文化柳氏。封貞敬夫人。淑哲賢明。有士行。以嘉靖癸亥。生公于長湍之衙舍。生有秀質(zhì)。
端愨
異凡。判書公鐘愛特甚。不煩提誨。吐口成章。一日令作雪詩。對曰。庭前有月松無影。檻外無風竹有聲。聞?wù)唧@以為神童。十六。中進士初試。華聞彌大。己卯。判書公捐館。哀毀逾制。服闋。又中初試。時栗谷主文柄。見公制。獎詡不已。許以狀頭。壬午。登進士。乙酉。捷別試選槐院。戊子。薦入史局。自奉教例升典籍殿中。庚寅。歷正言、戶、兵曹佐郎知制教。差圣節(jié)書狀官。還拜黃海都事禮曹佐郎。復(fù)自正言。選入弘文館。為副修撰。移司憲府持平。用薦拜吏曹佐郎。公不喜馳逐名途。白沙李公深相敬服曰。今世之士。絕意榮進而得銓郎者。李某而已。俄因事罷。即敘為校理。還吏曹。壬辰倭寇至。中外大震。適罷官居家。慶尚防禦使趙儆。辟公為從事。旋念大夫人在堂。謂公獨子。當免從軍。公以為平日食君祿。圖報之謂何。卒有難。乃欲規(guī)避耶。即謝大夫人。馳至嶺外。隨防禦使。前后交戰(zhàn)。未嘗不在行陣。朝廷敘公為修撰。久乃聞大駕西播。大夫人避兵北地。又防禦使與湖南官軍合陣敗績。公獨立干戈中。君親阻絕。方寸已亂。而裁以大義。匹馬奔問龍灣行在。即拜副校理。九月??厥杵蛟L老母存亡。上教曰。變后北關(guān)。聲問不通。李某可充使號。宣諭德意。兼察本道事情。遂差宣諭御史。踰嶺抵明川。得拜大夫人。是時北路被奸民煽詿。爭先款賊。殺長吏據(jù)城邑。拘執(zhí)兩王子。道路阻梗。變且不測。公馳入軍中。制檄文諭以逆順禍福。聞?wù)吒袆?。反?cè)革心。義旅益奮。一路大定。癸巳。復(fù)命。三拜持平校理、獻納、歷弼善掌令執(zhí)義。上劄條陳十弊。隨駕還都。庶事?lián)屓痢^o令沓委。到手急就者。多資于公。甲午。參鞫逆賊宋儒真。錫廄馬。承宣缺命。并擬資未準。超拜同副承旨。升至左副。常兼承文副提調(diào)。乙未。拜右承旨兵曹參知。丁外艱。丁酉制除。拜右承旨大司成。差分戶曹。管餉湖南。即日拜辭。上察其羸毀。特命勿遣。以進慰使朝京。戊戌。還朝。五為左右承旨。三為禮兵參議。己亥。拜吏曹參議。時搢紳傾軋。西崖柳相、完平李相。相繼去位。公陳病自免。歷兵曹參議大司成大司諫。群小百計撓公。至投無名書。公不為動??剞o有曰。賢相去朝。國事日非。遂遞。辛丑。再為副提學??夹9盼闹芤住S峙c儒臣同校周易諺解。連有錫馬之命。詔使顧崔之來。選差都司迎慰使。道病遞還。宣廟冊繼妃。禮多簡省。公上劄請行廟見一節(jié)。癸卯。拜諫長兵議副提學。校正史記纂。又賜廄馬。拜吏曹參議。時相欲以無賴子侄。驟通顯路。公持之不許。群臣上請尊號。公獨不肯。積不安。力丐外。得安邊府使。以病罷還。丁未。敘牧洪州。逾年棄歸。庚戌。宣廟祔禮成。以都承旨進加嘉善。為禮曹參判。連拜諫憲長。皆即辭遞。光海世子服章未降。差奏請副使。使旋加階嘉義。拜大司成副提學。光海用術(shù)士李懿信言。欲遷都交河。召宰臣雜議。公率堂僚上劄。斥其妖誕。言雖不用。事遂寢。光海追崇所生。遣使請冊命于中朝。公上劄極論其非禮。不報。癸丑。再除都憲。皆不拜。時爾瞻等嗾死囚起大獄。殺永昌夷國舅。囚系先朝耄彥。斥逐殆盡。將謀廢西宮。公義不染跡。逍遙散秩。以避禍機。四年中。一拜大司成同知成均館事。強起一謝而遞。至丙辰。出為順天府使。躬率以教。民悅而從化。豎穹碑以頌清德。秩滿乃歸。斂跡畿莊。默坐蝸室。盛暑不開戶。家人唯聞警欬。拜大司成、兵曹參判、詔使迎慰使。皆不就。光海舉公及崔瓘、鄭曄名。教曰。秩高宰臣。當此主辱之日。偃息郊畿。無意陳力。人臣之道。果如是乎。公疏陳病憊不任狀。壬戌。又舉公及鄭曄名曰。一切不仕。未知其故。并令招集。備局啟請令代言。懇諭招來。觀察使申文勸駕。勢甚敦迫。禍且不測。公不少撓。暫至京即還。癸亥反正初。拜都承旨弘文提學大司諫、吏、工曹參判。甲子適變。上南狩。輿病扈駕。還遷大司諫。用其勞。進階資憲。制大妃王冊文。特加正憲。四拜大司憲。歷左右參贊同知經(jīng)筵春秋館事工曹判書。上劄陳懋實十二條??|縷萬馀言。人以為中興第一封事。上優(yōu)批略曰。所陳無非至言格論。嘉卿愛君憂國之誠。敢不服膺力行。丁卯。奴賊猝逼畿、黃。三宮移駕江都。世子受委南下。上命老病朝臣任便隨往。時公之長子以政官。名在分朝。次子為養(yǎng)。方任林川。所親多勸公往南。公毅然曰。人臣一息尚存豈。敢避危就安。遂赴大朝。拜大司憲。時賊退。百度草創(chuàng)。后進多務(wù)紛更。公常言天下本無事。遵先王而過者。未之有也。今屢經(jīng)喪亂。人心靡定。當持寬恕。傅以平法。不可擾也。還都。再授大司憲、知中樞府事、左右參贊。戊辰。拜吏曹判書。公素不喜權(quán)柄。恒戒盛滿。至是三辭不獲命。則上章乞解者凡五。而圣意益注。公曰。吾以職死矣。遂扶病就職?;仲t路社倖門。疏郁滯清品流。尤以考績?yōu)橹亍H瞬桓腋伤?。位著一新。輿論翕然。公兼局無多。同僚瞯公不赴政。循例除公為惠民提調(diào)。蓋以公多病。幾以便醫(yī)藥。公連劄懇辭。得遞乃已。即此亦衰世罕見。及疾革。諄諄口中語。恒以未即釋重為疚。應(yīng)受雇直。戒家人無納。持操之潔。不變于死生之際又然也。公天分自高。不待師承。清明在躬。志氣精詣。莊重溫雅。不露圭角。少好觀書。諸子百家。無不領(lǐng)略其宗旨。晚悉屏去。專精圣學。嘗著學戒以自嘆曰。一落科臼。遂為文字所誤。虛度半生。思欲洗滌舊習。以求向上工夫。而日暮途遠。難望有成。是知進德修業(yè)。須在早年云。戊辰元日。著自新箴曰。人茍得新。雖老維新。老何由新。維學能新。遂以是年觀化。人始知公平日省治之功。至老不懈也。常曰。簡以制煩。靜以制動八字。終身服膺云。論議正平。不事交游。人不敢加以標榜。雖世論乖張。危機屢發(fā)。而公自超然于文罔之外。一室圖書。整襟端坐。終日穆然。未嘗見其惰容。雖家人孺子。亦未嘗加以褻語。恒謂人之處世。遇多少逆境。茍為所動。殆不勝其苦。唯當物來順應(yīng)。不為所役。本源澄澈。微瀾不起。外慮不入。夢境不煩云。性又明審。裁鑒精到。人邪正言是非。事后當成敗。瞭然如燭照。無毫發(fā)差。世業(yè)本清貧。賢夫人又棄世。家益旁落。而性儉素。泊然無所嗜好。食無兼味。坐無完席。衣見故絮。處之晏然。人有服美者。憮然不樂。人亦自愧引去。遇寡姊如事慈。撫養(yǎng)諸侄。備盡恩義。親黨之窮無告者咸歸焉。公一生沈潛。翰墨自娛。文出六經(jīng)。詩學盛唐。沖澹雅麗。自成一家言。門路既正。深得作者之風。十年閑廢。著述甚富。凡遇無聊不平。必于詩發(fā)之。三聘上國。吟灑不倦。嘗與安南、琉球使臣。遇于帝京。雖重譯不通。同文相感。見公之制。無不稱頌。珍莊歸國。家誦戶詠。詫謂日本被擄人曰。你知朝鮮有李芝峰乎。其詩見賞于海外如此云。所著詩文三十二卷。采薪雜錄、讀書錄解、警語雜編各一卷。秉燭雜記、剩說馀編、升平志各二卷。纂錄群書五部二十五卷。芝峰類說二十卷藏于家。夫人安東金氏。都事大涉之女。淑哲端莊。配君子無違德。生于丁卯。卒于乙卯。得年四十九。公悼其早歿。摭嘉言懿行。自為志而藏之墓。墓在西山。與公同塋。舉二男一女。男長圣求。吏曹參判。次敏求。右承旨。俱以文行為世名臣。女適承文正字權(quán)儆。參判娶舍人權(quán)昕女。生四男二女。男尚揆、同揆。女適承文正字李一相。馀幼。承旨娶同知尹暉女。生二男一女。男元揆、重揆。女適申昪。權(quán)儆生三男。躋、跡、趾。既葬。公之二孤以狀屬余曰。凡與我先子。交而有文者。惟子在。敢徼惠一言。以不朽吾先子。噫。余之交公將五十年。自布衣至卿相。初持一心。白首莫逆。恒務(wù)晦斂。恥于近名。用若不欲盡其有。言若不能出諸口。而及觀其發(fā)施于事者。其才有不可及。其義有不可犯。其守有不可奪者。斯固天得。而得之學力者尤多。九原難作。吾誰與歸。遂為之銘曰。
惟氣之灝,惟質(zhì)之美。
公稟其全,粹然不滓。
養(yǎng)之以恬,積其和平。
如春之溫,如玉之貞。
發(fā)為文章,煥乎風猷。
試之經(jīng)濟,學與才優(yōu)。
色舉危朝,超然機阱。
蔚際昌期,終始自靖。
槩公平生,稽古之力。
鼎席詞壇,朝望咸屬。
盛名之下,能全者難。
存順沒寧,益見其完。
惟不大施,施之于辭。
曷云不施,雙璧在茲。
乙卯五月素敷謁選赴都相晤于九成臺畔四十字贈行相喜相勉之私非四十字能盡然素敷隨事躬省栽培德行雖得時向榮以慰北堂之歡又能
端愨
克慎不墮青云之志只在回光返照中耳
清初 ·
釋今無
五言律詩
道結(jié)蓮花社,情連中表親。
有才堪入世,期汝豈同人。
捧檄原高志,求官莫為貧。
詩書敦至德,努力扇清芬。
升平嘉宴同群臣賦詩用柏梁體
清 ·
玄燁
朕于宣政聽覽之馀,講貫經(jīng)義。歷觀史冊,于《書》見“元首”、“股肱”,“賡飏”、“喜起”之盛,于《詩》見《鹿鳴》、《天保》諸篇,未嘗不慕古之君臣一德一心,相悅?cè)羲怪∫?。今際海內(nèi)宴安,兵革偃息,首春令序,九陌鐙煇,豐穰有徵,吾民咸樂。思與諸臣欣時式燕,爰于乾清宮廣集簪裾,肆筵授幾。斯時也,蟾光鱉炬,焜耀堂廉,彩樹瓊葩,雜羅樽俎。許笑言之勿禁,寬儀法而不糾。復(fù)令次登文陛,渥以金罍,咸俾有三爵油油之色焉?!兑住吩唬骸吧舷陆欢就??!薄秱鳌吩唬骸跋硪杂柟€,宴以示慈惠。”則今日之兕觥旨酒,豈徒以飲食燕樂云爾哉?顧瞻諸臣,或位居諧弼,或職任卿尹,或典文翰,或司獻納,宜共成篇什,以紹《雅》、《頌》之音。朕發(fā)端首倡,效柏梁體班聊遞賡,用昭升平盛事,冀垂不朽云??滴醵荒暾率娜铡?/div>
麗日和風被萬方
(御制)
。
卿云爛熳彌紫閶
(內(nèi)閣大學士臣勒德洪)
。
一堂喜起歌明良
(內(nèi)閣大學士臣明珠)
。
止戈化洽民物昌
(內(nèi)閣大學士臣李霨)
。
蓼蕭燕譽圣恩長
(內(nèi)閣大學士臣馮溥)
。
天心昭格時雨旸
(吏部尚書臣黃機)
。
豐亨有兆祝千箱
(戶部尚書臣梁清標)
。
禮樂文章仰圣皇
(禮部尚書臣吳正治)
。
廟謨指授靖八荒
(兵部尚書臣宋德宜)
。
春回丹詔罷桁楊
(刑部尚書臣魏象樞)
。
河清海晏禹績彰
(工部尚書臣朱之弼)
。
百度胥飭綱紀張
(都察院左都御史臣徐元文)
。
千官濟濟盈巖廊
(吏部左侍郎臣張士甄)
。
天工無曠勤贊襄
(吏部右侍郎臣楊永寧)
。
有年歌協(xié)臣所望
(戶部左侍郎臣李天馥)
。
共期紅朽答殊常
(戶部右侍郎臣李仙根)
。
轉(zhuǎn)漕億萬充天倉
(戶部倉場侍郎臣馬汝驥)
。
邦禮叨贊慚趨蹌
(禮部左侍郎臣楊正中)
。
職司寅清佐垂裳
(禮部右侍郎臣富鴻基)
。
天河洗甲通蠻鄉(xiāng)
(兵部左侍郎臣焦毓瑞)
。
皇威四暢咸來王
(兵部右侍郎臣陳一炳)
。
祗承欽恤和氣翔
(刑部左侍郎臣杜臻)
。
刑措不用民壽康
(刑部右侍郎臣葉方藹)
。
八材庀化師殳斨
(工部左侍郎臣趙璟)
。
右平左墄開明堂
(工部右侍郎臣金鼐)
。
仰窺神策驅(qū)天狼
(內(nèi)閣學士臣李光地)
。
膏以大澤人胥慶
(內(nèi)閣學士臣張玉書)
。
帝庸作歌追虞唐
(翰林院掌院學士臣陳廷敬)
。
身依云漢賡天章
(翰林院學士臣張英)
。
恪秉訓厲敦羔羊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臣
宋文運
)
。
奉宣仁風之吳疆
(巡撫江寧右副都御史臣余國柱)
。
九閽詄蕩瞻龍光
(通政使司通政使臣王盛唐)
。
斗杓高掩貫索芒
(大理寺卿臣張云翼)
。
圖列養(yǎng)正親羹墻
(詹事府詹事臣沈荃)
。
黃鐘大鏞諧禎祥
(太常寺卿臣崔澄)
。
郊衢擊壤歡豐穰
(順天府府尹臣熊一瀟)
。
大官珍膳羅酒漿
(光祿寺卿臣馬世濟)
。
調(diào)閑六御騰康莊
(太仆寺卿臣張可前)
。
忝預(yù)風紀凜清霜
(都察院僉都御史臣張吉午)
。
出入玉佩聲鏘鏘
(通政使司左通政臣崔官)
。
納言惟允尚職詳
(通政使司右通政臣吳琠)
。
褒忠勵節(jié)感賜觴
(通政使司右通政臣陳汝器)
。
圜扉闃寂春草芳
(大理寺少卿臣榮國祚)
。
拜手好生頌禹湯
(大理寺少卿臣徐旭齡)
。
前星令望欽颙卬
(詹事府少詹事臣王澤宏)
。
終始念典用斯臧
(詹事府少詹事臣崔蔚林)
。
言模行范煇縹緗
(翰林院侍讀學士臣蔣宏道)
。
猗歟至德日就將
(翰林院侍讀學士臣胡簡敬)
。
叨塵侍從恩莫量
(翰林院侍讀學士臣朱之佐)
。
靖共夙夜無怠遑
(翰林院侍講學士臣嚴我斯)
。
梧桐生矣于高岡
(翰林院侍講學士臣孫在豐)
。
?書東觀翰墨香
(翰林院侍講學士臣盧琦)
。
三德六行為士坊
(國子監(jiān)祭酒臣王士禎)
。
宮官備位滋悚惶
(右春坊右庶子臣祖文謨)
。
六經(jīng)義葉如笙簧
(翰林院侍講臣朱典)
。
奎文煥若森琳瑯
(翰林院侍讀臣王封溁)
。
朝朝橐筆侍御床
(翰林院侍講臣董訥)
。
紀載圣治金匱藏
(翰林院侍講臣王鴻緒)
。
頻年宣室虛對揚
(翰林院侍講臣高士奇)
。
宸篇掞藻燭昊蒼
(翰林院侍講臣郭棻)
。
承華毓德成圭璋
(左春坊左諭德臣陳論)
。
青宮琪樹棲鸞凰
(右春坊右諭德臣朱世熙)
。
金輿導(dǎo)從驂云驤
(司經(jīng)局洗馬臣田喜□)
。
罘罳流影耀璧珰
(通政使司左參議臣趙士麟)
。
仁波溟渤同濊汪
(通政使司左參議臣趙之鼎)
。
鸞旂乘春零露瀼
(通政使司右參議臣張鵬)
。
爰賡天保矢勿忘
(通政使司右參議臣鄭重)
。
八表同軌來梯航
(大理寺寺丞臣徐誥武)
。
云門磬管聲喤喤
(右春坊右中允臣吳鳴珂)
。
泰交天闕開春陽
(左春坊左中允臣李錄予)
。
惟睿作圣金玉相
(右春坊右中允臣鄭開極)
。
珥筆何幸日月傍
(左春坊左贊善臣徐乾學)
。
瑞逾寶鼎兼芝房
(左春坊左贊善臣鄭之諶)
。
堯樽夜醉星低昂
(右春坊右贊善臣沈上墉)
。
在廷悅豫和宮商
(右春坊右贊善臣王尹方)
。
濫典樂正董上庠
(國子監(jiān)司業(yè)臣劉芳哲)
。
治登三五休聲飏
(翰林院修撰臣歸允肅)
。
睿謨典誥同洋洋
(翰林院編修臣王頊齡)
。
記神圣功臣職當
(翰林院編修臣曹禾)
。
瑯函瑤版書焜煌
(翰林院檢討臣潘耒)
。
石渠高議芟秕糠
(翰林院檢討臣嚴繩孫)
。
日侍清禁研鉛黃
(翰林院編修臣杜訥)
。
愿言直節(jié)謹自防
(吏科掌印給事中臣王承祖)
。
帝心勤民重農(nóng)桑
(戶科掌印給事中臣王曰溫)
。
具舉細目恢宏綱
(禮科掌印給事中臣李迥)
。
誕敷文德四國匡
(兵科掌印給事中臣劉沛先)
。
嘉禾既殖鋤莠稂
(刑科掌印給事中臣姚締虞)
。
屈軼朱草紛兩廂
(掌河南道御史臣唐朝彝)
。
封章問夜檢皂囊
(掌江南道御史臣任玥)
。
擬將勁操堅蒼筤
(掌浙江道御史臣李見龍)
。
朝無闕事聯(lián)班行
(掌山西道御史臣郭維藩)
。
千門燎火宵未央
(掌山東道御史臣孫必振)
。
升平高宴邁柏梁
(掌陜西道御史臣衛(wèi)執(zhí)蒲)
。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