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隗囂
相關人物:
共 46 位
。
共 18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王莽末天水童謠
漢 ·
無名氏
續(xù)《漢書》曰:王莽末。天水童謠曰云云。時
隗囂
初起兵于天水。后意稍廣。欲為天子。遂破滅。
囂
少病蹇。吳門。冀郭門名也。緹群。山名也。
出吳門。
望緹群。
見一蹇人言欲上天。
令天可上。
地上安得民
(《后漢書》注作人?!鹄m(xù)《漢書》五行志?!逗鬂h書》
隗囂
傳注?!段倪x》補遺三十五作天水童謠。《詩紀》八。)
。
隴頭水
陳朝 ·
徐陵
文鏡秘府云。劉氏云。吳人徐陵。東南之秀。所作文筆。未曾犯聲。唯橫吹云云。亦是通人之弊。案此詩文苑英華作張正見。今兩存之。
隴頭流水急,水急行難渡。
半入
隗囂
營,傍侵酒泉路。
心交贈寶刀,小婦裁紈素。
欲知別家久,戎衣今已故
⑴
。
⑴ ○文鏡秘府論西卷。又合璧事類別集三作橫笛曲。引首二句。
隴頭水二首
其二
陳朝 ·
張正見
隴頭流水急,流急行難渡。
遠入
隗囂
營,傍侵酒泉路。
心交賜寶刀,小婦成紈褲。
欲知別家久,戎衣今已故
⑴
。
⑴ ○文鏡秘府論西作徐陵。文苑英華百九十八。《樂府詩集》二十一。《詩紀》百二。
昭仁寺碑銘
初唐 ·
朱子奢
四言詩
大哉乾元。寒暑違而成歲。赫矣上圣。禪代乘而為道。斯則淳源既往?;∈搁_戡剪之利。天下為公。揖讓盛皇王之業(yè)。是知圣無自我。不背時以成務。仁惟濟物。乃當流而義行。豈好異哉。蓋因世而已矣。若乃執(zhí)契提象。繼天理物。張八極。葉五緯。坐元扈。游翠媯。受昭華而錫天佩。觀榮河而巡溫洛。補石于媧皇之世。奠山于文命之初。殊質(zhì)文于車服。改正朔于寅丑。順天地而財成。奄宇縣而光宅。斯固神宗與汜水一致。文祖將坶野同歸者也。隋政悖道。區(qū)夏殲潰。星亡日斗。天瘥地反。馭朽無秋駕之術。履薄罕春冰之懼。竭人力于醉飽。輕神器于奕棋。玉杯非藜藿之用。金柱乃驕淫之靡。旌蹕遍天下。馳道窮華裔。暴師韓濊。宿兵遼碣。貪石田之地。忘金鏡之寶。盜騄之乘。騖崦山而不息。黿鼉之梁。泛滄波其無巳。五岳維塵。山川咸震。大盜負其扃鐍。長鯨沖其漏網(wǎng)。介冑不能匡其禍。衣冠無以靜其亂。伊尹去而夏亡。辛甲奔而殷滅。人怨神怒。眾叛親離。觸瑟無漢臣之忠。夢驂成秦宮之酷。于是九畿幅裂。竊名假號。四方圜視。蜂飛猬結(jié)。赤眉起劉樊之眾。白梃奮陳吳之兵。徇趙北而圖王。反淮南而稱帝。鉤爪鋸牙。遞相吞滅。茫茫禹跡。溝壑無歸。蒼蒼彼天。何其罔極。若乃崇替相襲。天地恒其道。靈貺所歸。三五更其運。是以秦人弛御。豐沛膺赤帝之符。夏道云衰。景亳得白狼之瑞。殷憂啟圣。必將有主。撲原靜海。上元有屬。我皇帝受之皇帝。兆出震之靈。稟樞電之精。開日月之明。審正氣之貞。潛德而隱。凝元姑射之側(cè)。感而遂通。應跡廟堂之上。乘龍之夢。夙符于神道。斷鰲之心。早發(fā)于靈鑒。蘊風云于藏用。納宇宙于胸懷。濡足受手。救焚是急。于是御太一。把鉤陳。驅(qū)天駟?;氐剌S。乾行岳止。雷驚麟震。得兵鈐于元女。吞戎韜于黃石。龍飛晉水。鳳翥河干。命蒼兕以泛流。麾鳥旗以長邁。以仁為本。扶義而西。傳檄百城。轉(zhuǎn)斗千里。戰(zhàn)無交兵之虜。攻無湯池之固。望鳳墟而一息。登灞上而回首。觀釁而動。俟天休命。壺漿溢陌。厥篚盈涂。鬼神葉贊。華夷載佇。緤秦嬰于枳道。拜殷士于商郊。璇臺之珠。畢散于邦國。諸侯之王。不留于服御。眷言兆庶。企景來蘇。薛舉往因天隙。偷安隴坻。藉九州之險。成五幡之暴。推鋒東向。結(jié)壘西夏。同惡如市。轉(zhuǎn)相煽合。帶州連郡。豺虺為偫。無竇融之先覺。有
隗囂
之迷謬。游魂放命。豕突豳梁。雖大風之作梗青邱。有苗之稱亂丹浦。均強比逆。異代同年。豈不以道喪鶉居。讓王義隱。時惟龍戰(zhàn)。爭帝理開者乎。是以軒轅五十一伐。殷后二十七征。剪暴壽華之澤。戮兇絕轡之野。非文德之可綏。乃雄略之攸震。天子躬御武節(jié)。親總元戎。灑沉災而括地象。正斗極而清天步。倚長劍以肅威。佇中區(qū)以傍矚。運投水轉(zhuǎn)規(guī)之智。蓄禮樂慈愛之兵。韜百戰(zhàn)百勝之謀??偺礻P天梁之險。驅(qū)駕韓白。鞭擊雷電。命招搖以啟行。詔參伐以前掃。殉義之士。聽鼓鞞而竊誓。蹈恩之眾。望旌笳而張膽。呼吸則河海沸蕩。指麾則昆岱掎拔。承圣上順天道好生之德。體周王掩胔之仁。將欲克亂在權(quán)。善師非戰(zhàn)。兵交使在。宏其自革。而茅旌不建。輿櫬莫從。告舍既違。行迷遂往。吠堯之犬。終成桀用。刺由之客。俱為蹠徒。鳥啄獸窮。來犯鋒刃。比角為城池之固。召雨恣屈強之力。非折箠之可笞。豈亭長之攸制。于時攝提在歲。黃鐘紀月。義勇同奮。賁育爭先。下神兵于九天。決睿圖于萬里。逆順斯懸。轟然大潰。僵尸蔽莽。委甲成山。擁秦涇而不流。投過澗而自滿。焚巢掃窟。野無遺寇。正傾旻于西北。紐闕地于東南。卷氛祲于辰象。反光華于日月。九伐已施。載櫜于武庫。五兵罷用。偃伯于靈臺。分茜旆于應畢。誓山河于將率。帝圖咸舉。邦正斯澄。革污俗于惟新。正王風于舊物。鼓之以道德。懷之以仁義。春雨以潤之。秋陽以暴之。解網(wǎng)深湯帝之慈。焚書下漢皇之詔。布以新政。刑用輕典。四海之內(nèi)。靡然向風。八荒之表。奔走無斁。卻塞蹛林之北。開郡銅柱之南。苑蔥山而池鹽澤。踰盤木而跨熱阪。鄒生環(huán)海。自入提封。方朔炎州。同歸三會。豈止菌鶴短狗。西鶼東鰈之貢而巳哉。若夫至人忘巳。義期拯物。黃屋非汾水之榮。元圭豈具茨之貴。圣道運而不積。神功為而莫宰。雖復大橫固祉。長發(fā)啟祥。猶且置璽陳謙。避河為讓。道外天下。情遺尊極。而巖廊馀事。人神之望難拒。符命儻來。歷數(shù)之期安避。仰遵上元之心。俯順域中之請。然后履乘石。握神珠。開黃玉之圖。臨紫宸之位。冠百王而稱首。與三代而同風。巍巍乎。蕩蕩乎?;洸豢擅?。于是衢室辟扉。賓門啟路。延攬英彥。鑒寐幽仄。用人不偏于世族。得賢無棄于農(nóng)瑣。故非熊非螭。致光景之佐。為舟為楫。獲營求之士。等五臣之亮采。同六相之訐謨。崇臺非一木之支。珍裘乃千金之麗。濟濟多士。皇家以寧。重以制禮作樂。移風也。勝殘去殺。刑措也。藏書舜嶺。菲膳堯?qū)m。雉裘非先王之服。寶馬豈鸞旗之用。運元覽以照物。推赤心以期下。萬方罪巳。軫推溝之慮。百姓為心。順天從之欲。若乃上嗣重光之美。元良萬國。棣華璿萼之宗。本枝百世。咸幼陶慈訓。言提自昔。奉審喻于宸極。得樂善于軒殿。非藉保傅之勤。寧因師友之力。踰啟誦而高視。越郇韓而上征。既而休氣和年。祥風薦祉。威鳳為寶。麟趾游郊。若煙非煙。浮曉空而下映。似月非月。麗宵天而成象。禎不絕書。靈無遁跡。猗歟偉歟。事高圖史。至于登輿下輦。省方巡岳。應感必彰。形言彌著。道盛金奏。每盈玉。葉睿思于泉涌。諧神功于日用。陋柏梁之詞。掩南風之曲。圣作物睹。永貽千載者焉。抑又聞之。羲農(nóng)遐邈。軒頊悠緬。絕傳信于故老。非取接于聞見。百世可知。斯言殆息。七代更立。求之豈易。今之視昔。遙然未睹。將何以分素青于三后。辯天地于九皇。遂能歷選列辟。詳觀偫帝。得茂實于千古。驗英聲于萬葉。斯道何哉。將由孔某登岱。紀金繩者七十。管仲對齊。陳玉檢者十二。亦有漢廓帝圖。魏開王業(yè)。樹豐碑于泗水。撰貞石于繁昌。莫不垂鴻名。騰顯號。播休風于六舞。歌盛德于九韶。與天壤而無窮。懸貞明而可久??罩馈2黄漤畾e。然則事止寰中。道流物外。未辨西方之圣。莫知東被之法。求真之理。我則未聞。雖御辨崆峒。非趨涅槃之岸。乘云谷口。寧游波若之門。若不同陟耶山。俱沉業(yè)浪。生死無際??鄻废嘁颉Tn照重昏之日。誰剪稠林之樹。比夫真如實相。解脫妙津。道正三千。功彌百億。何異吹劍首于雷門。巢蚊睫于鵬運者哉。是知伊蘭無實。有為終假。漂溺四流。邅回九結(jié)。踐畏涂而卒歲。趨捷徑其長往。大夢無曉??蔀閲@息。粵若能仁。深宏慈獎。雖寂泊為道。無來無去。乘機誘發(fā)。垣璽必追。住一子地。開方便門。翔入正道。示如來藏。飄香風于有頂。灑甘露于無邊?;劬婷鞫囊估省7驑?gòu)而憑河息。但為仁由巳。履道自衷。表立影從。因果非外。今我所以仰勝緣于千號。紀武功于七德。真俗二諦。兼而兩之。皇上昔居因地。早宏誓力。應跡忍土。荷負偫生。屬憂火燎原?;旆礁?。飆林無自靜之木。震海豈澄源之水。東戡西剪。南征北怨。旄鉞所次。酣戰(zhàn)茲邦。君輕散千金之賞。士重酬九死之命。莫不競淩鋒鏑。爭蹈水火。雖制勝之道。允歸上略。而兵兇戰(zhàn)危。時或殞喪。褰裳不顧。結(jié)纓荒野。忠為令德。沒有馀雄。同艱難于昔晨。異歡泰于茲日。有懷亮烈。用切旒扆。仍于戰(zhàn)地。爰搆神居。變穢土于寶城。開蓮花于火宅。高烽罷照。慈燈載朗。?旌綴警。勝幡斯立。拔無明于棘林。導焦熱于渴井。盡諸有結(jié)。永除苦際。雖復去順效逆。同歸各徒。中涓潁從。實惟義重。而上忍所被。旃檀與利刃兼忘。大慈所覃。怨賊將義夫齊指。俱潤法雨。同乘大轅?;叵蚱刑?。無上平等。爾乃仰圖景曜。東井躔其分野。下料物土。西河限其封域。雕戈自錫。尸臣啟邦之所。豳館斯開。公劉建都之地。梁山南枕。甘泉東指。面雕云之郁蓊。想玉樹之青蔥。沃野千里。平原超忽。先王之桑梓。西州之都會。于是詔司空。相原隰。四衢如砥。八道傍通??紭O星之曜。測土圭之景。選梓于南郢。徵琬玉于西昆。匠石奮斤。公輸審墨。高門洞啟。層甍有亢。藻井瞰煙霞之路。步櫩拖虹蜺之色。徘徊珠柱。陸離琁題。春牖右臨。秋窗左辟。月殿含影。金波上而相照。日宮吐曜。羲和沉而猶朗。何止四柱成臺。高多羅之樹。五王立寺。臨伽尸之水。信足上圖駕御。傍擬醍醐。望鷲山而非遠。想雞林而可即。法徒萃止。應供來游。咸珠戒無缺。威儀莫犯。錫杖四禪之林。攝三涂之路。有寶所焉。有名僧焉。至矣哉。伽藍之為盛也。雖夫高天巳燼。大海成田。我皇基與凈剎。終永永而長傳。其詞曰。
三界云擾,六趣波揚。
苦流方割,憂火炎崗。
俱迷津濟,莫導舟航。
長夜無曉,非徒未央。
于昭十號,四生是憫。
道王大千,智周上忍。
慧刀巳裂,化城斯引。
教有殊涂,乘無異軫。
甘露朝灑,慈云夕布。
品物以亨,偫迷式悟。
捷徑坦道,耶山啟路。
不有善權(quán),誰澄惡趣。
炎行弛德,廢道毀常。
玉弩驚燄,金宿騰芒。
俯震瀛壑,仰紊乾綱。
九野鯨奮,八極鴟張。
亂離瘼矣,孰濟生靈。
黃星表曜,赤伏開禎。
大君應歷,粵御神兵。
乃圣乃武,如雷如霆。
于鑠王旅,除兇靜暴。
關右長驅(qū),唐郊大號。
壤裂逋丑,家離浞奡。
刷野屠祅,空山剿盜。
見危殞轡,懷忠死綏。
驚燐宵遠,窮魂夜飛。
我有慈被,深仁莫違。
建斯凈域,永樹歸依。
歸依伊何,俱消五縛。
凈域伊何,同升妙覺。
架漢開宇,憑霞竦閣。
木麗瓊丹,地嚴金雘。
鷲山非遠,雞林可求。
七寶低樹,八解疏流。
瑞蓮開曉,天花不秋。
戒定攸息,應供來游。
凡厥慈眾,俱宏上善。
稠林以辟,愛枝爰剪。
九結(jié)冰泮,四禪自緬。
彼岸可歸,法輪恒轉(zhuǎn)。
金剛不壞,璿祚惟長。
慧識常湛,皇基載昌。
僧祗可算,恒沙易量。
悠哉天歷,永配無疆。
問津臺賦
唐 ·
鮑防
惟歲臨乎甲午。余經(jīng)蔡以游陳。
見巋然之故臺。沒路隅之荒榛。
側(cè)聞夫子。于此問津。
敢問夫子。何負于人。
棲棲夫子。魯不容身。
乃泫然而出涕。聊托辭以自申。
元黃之初。萬物為銅。
形象既著。造化無功。
匪伊無功。不宰其中。
禮樂之初。崩壞未正。
詩書既出。夫子無命。
匪伊無命。不耀其圣。
向使魯同季氏
(一作
季孟
)
。齊等田常。
貪浮云之不義。忘夕露之瀼瀼。
豈無十室之邑。亦有三家之堂。
奚自衛(wèi)而反魯。每困窮于路旁。
浩浩其天。茫茫其野。
近不見于文武。遠不逮于虞夏。
彼通津與直道。故無得而知者。
已矣夫子。時乎時乎。
進皆鳥獸之偫。退異沮溺之徒。
霜雪昏其大澤。荊棘穢其通衢。
撫川陸之難險。憫人世之崎嶇。
方太公迷殷遇文王。伊尹迷莘遇成湯。
何夫子之不遇。處昏濁而遂亡。
永追想于遺跡。遂投吊于寒荒。
東都遇春
(810年3月)
中唐 ·
韓愈
引用典故:
友生
禹績
少年氣真
(一作直)
狂,有意與春競。
行逢二三月,九州花
相映
。
川原曉服鮮,桃李
晨妝
靚。
荒乘不知疲,醉死豈
辭病
。
飲啖惟所便,文章倚
豪橫
。
爾來曾幾時,白發(fā)忽滿鏡。
舊游喜乖張,新輩足
嘲評
(音?。?/span>。
心腸一變化,羞見時節(jié)盛。
得閑
無所作,
貴欲
辭視聽。
深居疑避仇,默臥如當暝。
朝曦
入牖來,鳥喚昏不醒。
為生
鄙計算,鹽米告屢
(一作屢告)
罄。
坐疲都忘起,冠側(cè)懶復正。
幸蒙東都官,獲離機與阱。
乖慵遭
傲僻
,漸染生弊性。
既去焉能追,有來猶莫騁。
有船
魏王池
⑴
,往往縱孤泳。
水容與天色,此處皆綠凈。
岸樹共紛披,
渚牙
相
緯經(jīng)
(一作徑)
。
懷歸苦不果,即事取幽迸。
貪求
匪名利,所得亦已并。
悠悠度朝昏,
落落
捐
季孟
。
群公一何賢,上戴天子圣。
謀謨收
禹績
(一作跡)
,四面出
雄勁
。
轉(zhuǎn)輸非不勤,
稽逋
有
軍令
。
在庭
百執(zhí)事
,奉職各
祗敬
。
我獨胡為哉,坐與億兆慶。
譬如籠中鳥,仰給活
性命
。
為詩告
友生
,
負愧
終究竟。
⑴ 《河南志》云:“洛水經(jīng)尚善、旌蓋二坊之北,南溢為池,深處至數(shù)頃。水鳥翔泳,荷芰翻覆,為都城之勝。貞觀中以賜魏王泰,故號魏王池。”
池州夫子廟麟臺
中唐 ·
韋表微
四言詩
夫圣人作。然后王道明。王道明。然后瑞應至。靈貺感通。理合冥數(shù)。昔殷道剝喪。民罔攸歸。于是文王以有位之圣。嗣成湯之德。神人咸乂。故鳳鳴于岐。洎周德凌遲。道靡所屬。由是仲尼以無位之圣。述文武之法。憲章聿修。故麟見于魯。于時王室無主。禮法盡去。天子之尊。存乎位號。魯周公之所封。用四代之禮樂。遺風故典。郁而未發(fā)。仲尼以天縱之德。生乎其中。居周公之邦。志文武之道。觀廢興之運。知作者在巳。位不得以庇生民。權(quán)不得以司刑賞。是天將喪斯民也。而未喪斯文也。乃綴絕緒。申舊章。變其禮文。約為典憲。攬五常之龜鏡。正三綱之軌轍。帝王之道。幽而復明。盛德大業(yè)。于是乎在。天錫嘉瑞。光照厥功。故周敬魯哀。不得而有也。由此觀之。蓋春秋為王法之器。魯國為王法所寄。在其所寄。以舉其器。鼓仁義為舟航。權(quán)褒貶為篙楫。乘橫流之波。濟天下之溺。上無列國之輔。下無陪臣之助。故道不信于天下。而信于智者。法不著于當時。而著于后代。向使仲尼有滕薛之土。得三家之眾。興我王澤。霈及蒸民。則麟出其郊。得其所矣。豈復厄于虞人哉。故麟不見。則孔子之道不彰。麟不死。則周室之亂不極。于戲。圣人之生也。得其時。則化行乎江漢。不得其時。則道屈于
季孟
。靈瑞之出也。得其時。則名薦于郊廟。不得其時。則身罹于殘?zhí)?。是圣人能順時以濟人。不能反時以自圣。靈瑞能因時以應感。不能反時以自靈。被厄于陳蔡。獲麟于大野。影響之應。其符著矣。春秋傳曰。有以告者曰。有麇而一角者何。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夫豈不知乎。蓋殺之而不敢有。故示人以疑之故也。元和五年冬十一月。表微以滑之從事。使乎鄆陽。停驂訪古。經(jīng)獲麟之舊壤。且曰。后之人筑臺于此。以旌厥路。感先圣之不遇。俾麟出而非時。徘徊道周。乃作銘曰。
二儀既閉,
三象
乃乖。
圣道埋郁,人心不開。
上無文武,下有定哀。
吁嗟麟兮,孰為來哉。
周雖不綱,孔實嗣圣。
詩書既刪,禮樂大定。
勸善懲惡,奸邪乃正。
吁嗟麟兮,克昭符命。
圣與時合,化行位尊。
茍或
乖戾
,身窮道存。
于昭魯邑,棲遲孔門。
吁嗟麟兮,孰知其仁。
運極數(shù)殘,德至時否。
楚國寖廣,秦封益侈。
墻仞
迫阨
,崎嶇闕里。
吁嗟麟兮,靡有攸止。
世治則麟,世亂則麇。
出非其時,麋鹿同群。
孔不自圣,麟不自祥。
吁嗟麟兮,天何所亡。
周公朝諸侯于明堂賦
(以九垓向序外方同心為韻)
唐 ·
謝觀
赫赫明堂。居國之陽。
巍峨特立。鎮(zhèn)壓殊方。
所以施一人政令。所以朝萬國侯王。
面室有三??倲?shù)惟九。
間太廟于正位。處太室于中霤。
啟閉乎三十六戶。羅列乎七十二牖。
左個右個。為
季孟
之交分。
上圓下方。法天地之奇偶。
時也六年之初。孟春之首。
有截而至。無脛而走。
將欲交正于成王之命。所以立辟于周公之手。
洞入闥以臨八極。辟四門而來萬有。
所司備班品于庭除。執(zhí)事肅文物于前后。
及夫
諸位
散設。三公最崇。
當中階而列位。與偫臣而不同。
諸侯東階之東。西面而北上。
諸伯西階之西。東面而相向。
諸子應門之東而鶚立。諸男應門之西而鶴望。
戎夷金木之戶外。蠻狄水火而位配。
九采外屏之右以成列。四塞外屏之左而遙對。
朱干玉戚。森聳以相參。
龍楊
(疑)
豹韜。抑揚而相背。
肅肅沉沉。巒崇壑深。
煙收而卿士齊列。日出而天顏始臨。
戴冕旒以當軒。見八纮稽顙。
負斧扆而南面。知萬國歸心。
于是鏘金石。揚律呂。
動塤篪。搖柷敔。
儼若思而山立。悄不言。
而雁序。一拜一起。
岳抃而齊傾。舞之蹈之。
雷屯而復舉。俄而翠華轉(zhuǎn)。
仙仗回。恩覃率土。
化溢九垓。合蠻貊而畢至。
盡梯航以爰來。彼禹有太室。
武作靈臺。曷與此而同哉。
聞大愿和尚順世三首
其二
(884年)
五代 ·
貫休
五言律詩
鄴衛(wèi)松杉外,芝蘭
季孟
間。
盡希重詔出,祗待六龍還。
不疾成千古,令焚動四山。
感恩終有淚,遙寄水潺潺。
途中逢劉知遠
唐末 ·
羅隱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
巢由
吳楚煙波里,
巢由
季孟
間。
只言無事貴,不道致身閑。
別渚蓮根斷,歸心桂樹頑。
空勞鐘璞意,塵世隔函關。
共 18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