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東漢扶風茂陵人,字巨卿。西漢平帝時舉賢良方正,因對策忤王莽,被罷歸田里。王莽稱帝時,避處河西、巴蜀。光武帝建武七年征拜侍御史,遷尚書令。光武嘗欲出游,以隴蜀未平諫,以頭止輪,帝遂止。后以數(shù)切諫失旨,出為平陰令,復征拜太中大夫。全后漢文·卷十六
剛,字巨卿,扶風茂陵人,丞相嘉七世孫。仕郡功曹。平帝時,舉賢良方正對策,罷歸田里。王莽篡位,避地河西,轉入巴蜀二十余年。后依隗囂。建武七年,征拜侍御史,遷尚書令,出為平陰令。復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
人物簡介
全后漢文·卷十六【生卒】:前16—后62 【介紹】: 東漢扶風平陵人,字周公。新莽末曾從王匡鎮(zhèn)壓綠林、赤眉,拜波水將軍。后歸劉玄,為張掖屬國都尉。及劉玄敗,酒泉太守梁統(tǒng)等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光武即位,遂決策歸漢,授涼州牧,從破隗囂,封安豐侯,歷大司空、將作大匠,行衛(wèi)尉事,備受貴寵,子孫多居高位。卒謚戴。
融,字周公,扶風平陵人,孝文竇后弟廣國之七世孫。莽居攝中,為強弩將軍王俊司馬,以從平翟義功封寧武男。地皇末,太師王匡請為助軍,遷波水將軍。更始即位,大司馬趙萌以為校尉,知趣巨鹿太守,未行,遷張掖屬國都尉,自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建武五年,遣使歸誠,授涼州牧。八年,封安豐侯。十三年入朝,拜冀州牧,遷大司空。二十年免,尋加位特進,行衛(wèi)尉事,兼將作大匠。永平二年致仕。五年卒,年七十八,謚曰戴侯。
人物簡介
全后漢文·卷十一【生卒】:?—25 【介紹】: 東漢扶風平陵人。初為隗囂軍師,囂欲歸劉玄,望以書辭謝而去。與弓林等立劉嬰為天子,自為丞相。旋為劉玄將李松所擊殺。
望,平陵人。隗囂起兵,聘為軍師。更始二年,囂將應征,以書辭謝而有年,立前孺子劉嬰為帝,自為丞相,敗死。
人物簡介
全后漢文·卷十七【生卒】:前14—49 【介紹】: 東漢扶風茂陵人,字文淵。少有大志,初為郡督郵。綠林、赤眉起事后,王莽以為新成大尹。莽敗,避地涼州,依隗囂,為綏德將軍。繼歸光武,從擊破囂。建武十一年拜隴西太守,率軍破先零羌。勸民耕牧,安定西邊。后為伏波將軍,率軍鎮(zhèn)壓交阯二徵起義。又曾以男兒當“馬革裹尸”自誓,出征匈奴、烏桓。六十二歲時將兵擊武陵五溪蠻,病卒于軍。封新息侯,章帝建初中追謚忠成。著《銅馬相法》。
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莽時為郡督郵,坐事亡命。遇赦,辟衛(wèi)將軍王林府,拜新城大尹。莽敗,去郡,避地涼州,隗囂以為綏德將軍。建武四年,奉使洛陽,以為待詔,歷太中大夫、隴西太守、虎賁中郎將,拜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二十五年,擊五溪蠻,卒于軍。為梁松所陷,追收侯印。建初三年,追謚曰忠成侯。
人物簡介
【生卒】:?—30 【介紹】: 東漢太原祁人,字次房。仕州從事。光武建武二年征為侍御史。六年,拜謁者,遷護羌校尉。行部至襄武,為隗囂別將茍宇所拘劫。欲使從己,序謂受國重任,分當效死,伏劍而死。
人物簡介
【生卒】:?—32 【介紹】: 新莽末隴西上邽人,字春卿。擁立隗囂為上將軍以應劉玄。屢破王莽軍。后不愿降光武帝,戰(zhàn)死。
人物簡介
【生卒】:?—33 【介紹】: 東漢潁川潁陽人,字弟孫。少好經書,性恭儉。初為門下史,從劉秀平河北,遷刺奸將軍。建武二年拜征虜將軍,封潁陽侯。后北拒漁陽彭寵,西破隗囂,卒于軍。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賞賜盡與士卒,家無私財。謚成。
人物簡介
全后漢文·卷二十一【生卒】:?—34 【介紹】: 東漢潁川父城人,字公孫。好讀書,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新莽末以郡掾監(jiān)五縣,為王莽拒劉秀。后歸劉秀,為主簿,從破王郎,平河北。為人謙退不伐,每所止舍,諸將并坐論功,異退處樹下,軍中號“大樹將軍”。劉秀即帝位,封陽夏侯。任征西大將軍,擊敗赤眉軍于崤底。后攻公孫述、隗囂,卒于軍,謚節(jié)。
異,字公孫,潁川父城人。莽時為郡掾,監(jiān)五縣。光武為司隸校尉,署為主簿,從徇河北,拜偏將軍,尖侯。及為蕭王兵強士附進孟津將軍。建武二年,封陽夏侯,尋拜征西大將軍,領北地、安定太守事。守征虜將軍,行天水太守事。十年,卒于軍,謚曰節(jié)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