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紀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上劉侍中 中唐 · 楊巨源
五言排律
引用典故:陳寔獎元方 丹鳳池 東床 貔武 瓊枝 射雕 申甫 武子 謝監(jiān) 循墻 由之瑟 栽桃李 鄭驛 周郎
命代生申甫,承家翊禹湯。
廟謨膺間氣,師律動清霜。
鐘鼎勛庸大,山河(一作河山)誡誓長。
英姿凌虎視,逸步壓龍驤。
道協(xié)陶鈞力,恩回日月光。
一言弘社稷,九命備圭璋。
政洽軍逾肅,仁敷物已康。
朱門重棨戟,丹詔半縑緗。
位總云(一作興)龍野,師臨涿鹿鄉(xiāng)。
射雕天更碧,吹角塞仍黃。
深入平夷路,橫行辟漢疆。
功垂貞石遠,名映色絲香。
(一作度)磧瞻貔武,臨池識鳳凰。
舞腰凝綺榭,歌響拂彫梁。
杯凈傳鸚鵡,裘鮮照鹔鹴。
吟詩白羽扇,校獵綠沈槍。
風景佳人地,煙沙壯士場。
幕中邀謝鑒(一作監(jiān)),麾下得周郎。
珠影含空徹,瓊枝映座芳。
王渾知武子,陳寔獎元方。
富貴春無限,歡娛夜未央。
管弦隨玉帳,尊俎奉金章。
俗理寧因勸,邊城詎假防。
軍容雄朔漠,公望冠巖廊。
分野鄰孤島,京坻溢萬廂。
曙華分碣石,秋色入衡(一作漁)陽。
城遠迷玄兔,川明辯白狼。
忠賢多感激,今古共蒼茫。
堤擁紅蕖艷,橋分翠柳行。
軒車紛自至,亭館郁相當。
珍簟回煩暑,層軒引早涼。
聽琴知思靜,說劍覺神揚。
佳景燕臺上,清輝鄭驛傍。
鼓鼙(一作鐘)喧北里,圭玉映東床。
敢衒由之瑟,甘循賜也墻。
官微思假路,戰(zhàn)勝忝(一作望)升堂。
欲奮三年(一作千)翼,頻回一夕腸。
消憂期酒圣,乘興任詩狂。
海內(nèi)(一作分)桃李,天涯荷(一作剪)稻粱。
升沈門下意(一作客),誰道在蒼蒼。
子孝親兮弟敬哥,怡聲下氣與謙和。
難兄難弟名偏重,孝子賢孫貴自多。
負米尚難為薄養(yǎng),讀書寧不擢高科。
仲由陳紀皆如此,子孝親兮弟敬哥。
大湯陳元方,小湯許文休。
向來京江岸,政作汝潁游。
一隨簡書去,寒江自湍流。
我瞻天際鴻,渠嘆波上鷗。
之子雖近交,襟懷亦林丘。
緬惟兩玉人,非子孰可儔。
高標互暉映,妙語相應(yīng)酬。
鼎立照茅茨,何日能此不。
句曲向荊溪,遷徙非所憂。
得客三士間,衰年更何求。
題林琦友于軒(1250年) 南宋 · 劉克莊
七言律詩
城中甲第連霄漢,吾子書窗占地慳。
臥起大衾長枕共,呻吟細字短檠間。
一門兄季推諶,北屋東西著孔顏。
祗恐四方羔雁到,未容堅坐閉柴關(guān)。
念奴嬌 其十五 四和(1266年) 南宋 · 劉克莊
太邱晚節(jié),把家事、一切傳它諶
業(yè)已休休,又誰解露綬,會稽郡邸。
張丈殷兄,阮生朱老,相與為唇齒。
酒樓猶記,謫仙嘗醉于此。

一二耆舊貽書,新來強健否,問年今幾。
謝傅當時,卻因個甚,拋了東山起。
對局含嚬,聞箏墮淚,圍在愁城里。
吾評晉士,不如歸去來子。
① 事親至孝豫州刺史以聞天子為之圖像百城以勵風俗
如何百城內(nèi),一一畫元方。
勸孝賢刺史,觀風職所當。
立志卓越,倡道蘇門。
上溯鄒魯,下探關(guān)閩。
謇諤在朝,立綱陳紀
身尊道行,莫窺其際。
皇上帝之賦予,爰降衷于下民。
秉天彝之懿德,備萬物于一身。
然無教則顓蒙,寢遁初而喪真。
故圣人之有憂,必建學(xué)而作人。
登斯堂而容與,揆厥號之所因。
昔三代之迭建,有明君與良臣。
設(shè)庠序與學(xué)校,囿一世于陶鈞。
雖號名之各殊,要不外乎明倫。
秩天敘之五典,著儀形于八垠。
茲教隆而化浹,亦俗美而風淳。
政陵遲而彌季,慨圣遠而言湮。
悲溺冠于霸漢,忿燔經(jīng)于狂秦。
又楊墨佛老之亂真,汩民彝而沈淪。
世愈降而教弛,孰斯道之敷陳。
嗟禮崩而樂壞,學(xué)舍鞠為荊榛。
大倫斁而莫恤,禍于何而不臻。
幸斯文之未喪,際千一之昌辰。
肇圣祖之底法,紹百王之荒屯。
急先務(wù)而陳紀,建賢館曰成均。
尊經(jīng)閣兮屹峙,大成殿兮盤囷。
茲堂面陽而顯敞,美哉既奐而且輪。
逮神孫之世守,咸成憲之是遵。
今圣主之肯構(gòu),蔚丹雘之惟新。
務(wù)隆師而造士,扷宗匠于簪紳。
博以文而約以禮,施善教之循循。
教睦姻與任恤,掃浮詞之譫諄。
日講磨而切磋,欣聚精而會神。
堂陛儼兮井井,俎豆碩兮莘莘。
事更老以崇年,罄蠲誠于精禋。
爭觀聽于橋門,恪執(zhí)事而惟寅。
藹多士之振德,文與質(zhì)其彬彬。
韞良玉于和樻,收駿蹄于翔麟。
養(yǎng)云飛之逸翮,育川泳之游鱗。
冠之高兮章甫,佩之長兮瓀珉。
爭游藝而升堂,孰抱璞而垂綸。
扶宇宙之棟梁,植忠孝于君親。
友兄弟而施政,信朋友而輔仁。
處唱隨而嗃嗃,在鄉(xiāng)黨而恂恂。
化自達于一堂,令何勞于五申。
返淳風之雍穆,革澆俗之頑嚚。
終小子之有造,作席上之寶珍。
道自邇而及遠,致萬物之化醇。
此堂之所以明倫,孟母之所以為鄰。
余乃山澤之布韋,喜觀光于用賓。
安得侍經(jīng)帷而補袞職,贊圣學(xué)之精純。
濟上風塵蓋始傾,即看雄劍氣崢嶸。
異時陳紀猶難弟,今日吳均不愧名。
政就棠陰移大府,才高璧月掩連城。
干旄陋巷仍堪過,惆悵浮云暮已橫(君舊省伯子峻伯濟上實定交焉)。
張騫江漢乘槎日③,主人東道我其一。
通家傾蓋意何稠④,莫問青絲與白頭⑤。
雪后浮云天易暮,醉眼依稀黃鶴舞⑥。
黃鶴黃鶴天上來,賓主重登已非故⑦。
張燈促席夜氣清,更卜明朝陰和晴。
湘簾畫檻須臾開⑧,四山雪映陽春臺⑨。
八斗二三君但飲⑩,不將美酒負尊罍。
停杯忽憶當年事,蕉鹿胡盧悲復(fù)至⑾。
兩人兀兀坐無言⑿,相看酩酊非關(guān)醉。
白眼乍舒俯仰望,青天只在鶴樓上⒀。
云臺凌煙空嶙峋⒁,我心澹蕩波心漾⒂。
楚客聽歌陌上花⒃,南斗闌干北斗斜⒄。
俯身欲摘中流影,但見滄洲不見家。
滄洲鷗鳥嘲盟寒⒅,匠石徒工畫堊漫⒆。
人生紅顏易衰颯⒇,合并易知四美難21。
碌碌空催犬馬年22,與君酌酒暫為歡,明日黃冠歸去我也申屠般23。
【校注】 (1)張?zhí)罚褐笍堅?。太史古代為史官,明代翰林也擔任修史之職,故稱太史。 (2)什:詩文的篇什。 (3)張騫(?—前 144):漢代漢中成固(今陜西城固)人。武帝時曾先后出使西域諸國。此處喻元忭使楚。 (4)通家句:通家指世交。作者同元汴的父親張?zhí)鞆?fù)大概是好友。傾蓋,喻初交即一見如故。蓋,車蓋,其制如傘?!犊鬃蛹艺Z·致思》:“孔子之鄭,遭程子于途,傾蓋而語終日,甚相親?!?(5)莫問句:《史記·鄒陽傳》云:“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卑矗瑩?jù)《明史》,元汴“十余歲時,以氣節(jié)自負,聞楊繼盛死,為文遙誄之,慷慨泣下”。楊繼盛死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則萬歷十年元汴還不到四十歲,故作者有青絲白頭之嘆。 (6)黃鶴舞:指傳說中辛氏酒肆仙人畫鶴起舞的故事。 (7)賓主句:據(jù)舊志載,黃鶴樓于嘉靖四十五年毀于火,隆慶四年重修,已非舊貌。 (8)湘簾:斑竹簾。 (9)陽春臺:謂樓臺溫暖如春。 (10)八斗句:佚名《釋常談》云:“文章多,謂之八斗之才。謝靈運嘗曰:‘天下才有一石,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惫糯芬酁樽镁浦鳎硕范钦f元忭的酒量和才思都遠遠超過八斗。 (11)停杯二句:《列子·周穆王》云:“鄭人有薪于野者,遇駭鹿,御而擊之,斃之??秩艘娭玻岫刂T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順途而詠其事,傍人有聞?wù)?,用其言而取之?!焙笫浪煲越堵贡扔魅松檬o常。胡盧,亦作盧胡,發(fā)自喉間的笑聲?!犊讌沧印た怪尽罚骸靶l(wèi)君乃胡盧大笑?!边@兩句是說回憶當年之事,深感得失難料,人生無常?!爱斈晔隆?當指張元忭的父親晚年的遭遇而言。 (12)兀兀:昏醉之態(tài)。白居易《對酒》:“所以劉阮輩,終年醉兀兀。” (13)白眼二句:《晉書·阮籍傳》云:“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名義考》卷六:“人平視睛圓則青,上視睛藏則白?!倍鸥Α讹嬛邪讼筛琛罚骸芭e觴白眼望青天?!?(14)云臺:樓臺高際云端。《淮南子·椒真》:“云臺之高,墮者折脊?!?凌煙:猶凌云。 (15)澹蕩:蕩漾。 (16)陌上花:古代吳越一帶民歌。蘇軾《陌上花三首》序云:“游九里山,聞里中兒歌《陌上花》。父老云,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王以書遺妃云:‘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吳人用其語為歌,含思婉轉(zhuǎn),聽之凄然。”元忭山陰人,古為吳越之地,故有此語。 (17)南斗句:劉方平《夜月》:“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18)滄洲句:言歸隱之志未酬。鷗盟,曾與鷗鳥有約;盟寒,背盟,失信于鷗鳥。《左傳》哀公十二年:“今吾子必曰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陸游《夙興》:“鶴怨憑誰語,鷗盟恐已寒。” (19)匠石句:匠石,古代傳說中的工匠?!肚f子·徐無鬼》:“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堊漫,也作“堊慢”,用白粉涂飾。這句是說黃鶴樓建筑之工巧。 (20)衰颯:凋謝;衰老。 (21)合并句:《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云:“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22)犬馬年:對自己年齡的謙稱。曹植《黃初六年令》:“將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馬之年?!?(23)黃冠:古代田夫之冠,即箬笠之屬?!抖Y記·郊特牲》:“野夫黃冠。黃冠,草服也?!焙髞硭熘笟w隱田園。杜甫《遣興五首》之四:“上疏乞骸骨,黃冠歸故鄉(xiāng)。”申屠:指東漢人申屠蟠。蟠隱居治學(xué),見漢室衰微,乃隱姓埋名于梁、碭之間,朝廷屢召不出,避世益深。后來董卓為亂,荀爽、陳紀等高士皆被脅從,獨蟠得免,人皆服其先見。 作者同張元忭不僅有賓主之誼,而且是通家之好。兩人初次相見,同游黃鶴樓,作者的心情是復(fù)雜的。故人橫遭不白之冤,含恨去世;故人之子雖是海內(nèi)名士,但十余年來仕途蹭蹬,未獲升遷。面對良辰美景,卻少賞心樂事,兀坐兩無言,白眼望青天,充溢著憤慨不平之情。作者雖然身居要職,但對官場的黑暗早已深感厭惡,表達了避世歸隱的強烈愿望。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