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弘歷
相關人物:
共 163 位
。
共 14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翰林院齋宿聽琴詩
明 ·
鄒緝
永樂三年春正月丁未上將祀南郊誓戒群臣致齋三日百官既受誓各就宿別館于是侍讀曾公日章修撰錢公仲益徐公孟昭檢討蘇公伯厚沈公民則暨無錫王公孟端與予凡七人皆會宿于翰林之公署于時天宇澄霽月色清朗諸君子相與秉燭坐于公署之東偏沈公善琴因請鼓之作商調數(shù)引舒徐安適淳古澹泊有三代之遺音坐者聽之莫不心暢神怡乃相與分韻賦詩以紀其事且要孟端為之圖云
禁直夜迢遞,齋居澹無為。
同心聿來集,良友具在茲。
歡言適嘉會,秉燭坐彈棋。
華月照虛牖,微風動綺帷。
上客發(fā)幽興,援琴揮素絲。
一彈孤鶴舞,再鼓心神怡。
清商既激烈,雅調亦舒遲。
秋鴻唳遠空,猗蘭芳葳蕤。
俯仰極馀韻,邈與高山期。
燕賞亦云洽,傾耳遂忘疲。
沉吟永終夕,逍遙起遐思。
仰觀庭戶間,爛然明星垂。
旭景不知曙,永言歌此辭。
《墨緣匯觀》:王紱《齋宿聽琴圖》,白紙本中掛幅,長三尺七寸九分,闊一尺四寸八分,中心四周烏絲界一方欄,徑九寸,內水墨寫虛堂煙月、剪燭鳴琴,其松竹坡石,筆墨蒼潤秀逸,為孟端佳作。左下押「孟端王氏」白文印,烏絲欄外右下角自題五言長詩一首,款「無錫王孟端」下押「九龍山中道士」、「孟端」二白文印,紙首上一段畫烏絲界行,鄒緝撰序,楷書精工,前書《翰林院齋宿聽琴詩序》,其序云:「永樂三年春正月丁未,上將祀南郊誓戒,群臣致齋三日,百官既受誓,各就宿別館。于是侍讀曾公日章,修撰餞公仲益、徐公孟昭,檢討蘇公伯厚、沈公民則暨無錫王公孟端與予凡七人,皆會宿于翰林之公署。于時天宇澄霽,月色清朗,諸君子相與秉燭,坐于公暑之東偏?;蜣钠?,或賦詩,或談說古今,辨論人品賢否得失,亦雜然而并舉。然皆以為此雖君子之所樂,而未足以極一時之歡也。沈公故為云間人,善鼓琴,其傳得之于其郡人劉仲禮。前數(shù)年間,仲禮以善琴聞,當時沈公蓋得其妙。因請鼓之,沈公欣然就坐,為作商調數(shù)引,舒徐安適,疏越和暢。其淳古淡泊,若有三代之遺音;其清厲激烈之思。若孤鶴宵唳、高崖瀉泉,而馀音鏘然震發(fā)也,坐者聽之,莫不為之心暢神怡,有不知夫邪慢之氣之去其體者。然后知琴之為妙,不特可以為君子之至樂,而又足以蕩滌人之私慮也,此古之君子所以無故琴瑟不去于前歟!昔三代學者,于《詩》、《書》、六藝之教,以樂為治心養(yǎng)性成德之本。未嘗一日舍之而不習。故其息焉游焉之際。必取適于琴瑟之間。所以和悅其心志、動蕩其精神、且以是為文武張弛之道。則琴之為用,固非茍悅其音聲之謂也。今諸君子獲為斯會,而樂其心于是琴,豈非幸之至者歟!夫君子會而能樂者既難,樂而得其所以樂者又難。琴雖予未有暇學,而心竊好之、況又為諸君子之所同欲者乎!乃相與分韻賦詩,以記述其事,且要孟端為之圖,而予僭序其端云。」翰林侍講承直郎廬陵鄒緝撰。」下押「范陽世家」「鄒緝仲熙」印,二印皆白文。前首有尚友齋」白文小長印,下有「幼裳」白文小方印,又燕山曾日章,番陽徐旭、錫山錢仲益三人排書各五言長詩一首,曾、錢二人皆端楷,徐旭篆書,俱佳。畫右鄒緝又楷書題五言長詩一首,款「廬陵鄒緝」。畫左烏絲欄蘇伯厚楷書題五言長詩一首,款「建安蘇伯厚」。下曾棨題七言長詩一首,楷書類宋克,款「江西曾棨」。又廬陵周孟簡、沈度五言長詩各一首,周書行楷,沈書隸古,諸題皆有印章,因其繁多,未及全錄。
《石渠隨筆》:王黻《齋宿聽琴圖》軸,畫七人雜坐,秉燭。橫琴,庭軒月色。掩映竹樹。此蓋永樂三年正月,南郊諸公齋宿翰林院者。侍讀曾日章、修撰錢仲益、徐孟昭、檢討蘇伯厚、沈民則、王孟端、鄒仲熙共七人。鄒仲熙作詩序,彈琴者為沈民則。幅內諸人皆題詩,惟民則無詩。其不在圖內而題詩者,又有永豐曾棨、吉水周孟簡二人。此可補一則翰林典故也。
田按:安氏《墨緣匯觀》所紀,與《石渠隨筆》小有不同,考明人倡和圖凡在列者,家有一軸。此《齋宿聽琴圖》人間合有數(shù)軸。詳略不同,不足怪也。恭讀
高宗純皇帝
文集,安氏書畫。乾隆年間多入內府,此軸當別是一本。今將諸公詩可考者,并錄于此。蘇伯厚詩云:「玉署宿齋居,盍簪諧素約。坐中有鳴琴,宮商時間作。波澄楚江秋。露下九皋鶴。流泉響幽澗,靈籟起寥廓。維時雨初霽。微月映疏箔。爐薰輕煙裊,燭花紅燼落。春風送馀寒,夜久覺衣薄。清談雜今古,亦足資一噱。相對竟忘眠,更取茶歐瀹。雞鳴整朝冠,晨鐘動高閣?!瑰X仲益詩云:「圣皇重郊祀,聞戒恒兢兢。齋宿玉堂署,共集金蘭朋。談柄方亹,熒煌燦華燈。今夕復何夕,同此瀛洲登。聽鼓綠綺琴,拂拭朱絲繩。初如鳴岡鳳,嗈嗈日初升。又如幽澗泉,泠泠瀉春冰。杳渺不可狀,掩抑情何勝!虞歌悵既遠,襄教亦莫徵。知音無高士,絕調沈《廣陵》。寥寥太古音,千載誰復能?若人抱奇才,令譽眾所譝。下指發(fā)妙意,于何得師承。況今文明運,禮樂方當興。以茲弦歌化,至和庶其凝。嗟予臨老大,世紛非所膺。忽聞《陽春曲》,坐使煩襟澄。于時春風微,夜寒襲青綾。曲罷殘月落,馀暉轉觚棱。分題紀佳會,用以書剡藤?!?br />
貞顯王后挽詞
其一
明 ·
金安老
七言律詩
攀號嬰慕罄芻蕘,五紀坤臨事已遼。
早定文祥嬪渭涘,更形胎教母姬朝。
安危勇決伊光策
⑴
,調護何煩綺夏招
(漢紀。
高帝
謂四皓曰。煩公幸卒調護太子。儲位不撓者。本張良招此四人之力也。四皓名。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角里先生?!饸q丁亥。有灼鼠之變。朝廷危懼。請鞫治。未敢明指之。中外洶洶。后于宮中。廉得其狀。宣付外廷罪之。割恩正法。為宗廟慮大矣。)
。
大姒興周還末命,丁寧謀翼兩垂昭
⑵
。
⑴ 伊尹,霍光也。杜詩。安危大臣在?!鹧嗌街骰呐?。樸平城,成昌山諸公。稟慈教廢昏翊圣。
⑵ 后大漸之際。遺命囑上曰。東宮早失慈鞠。予又至此。保護之宜倍謹。念之念之。此所謂末命也。詩云。貽厥孫謀。以燕翼子。所謂孫謀翼子兩垂昭也?!鹑艘园参U{護之聯(lián)。為盡其實。或曰。灼鼠之變。將心在其人而已。引用回皓事。恐為不穩(wěn)。人曰。杜詩。羽翼懷商老。文思憶帝堯。注云。裴冕,杜鴻漸等。輔相肅宗。猶四皓輔漢太子。玄宗傳授。猶堯授舜也。玄宗何嘗有易太子之心。而杜老引用若是乎。詩人使事?;驍嗾氯∫?。豈可膠固。詩家活法。未易言也。況此逆折奸萌。杜之履霜之初。故不至于堅冰。其為調護。不亦大乎。所謂不順四皓而大定也。
詠史詩
其八
曹參
明 ·
金安老
七言絕句
頡頏勛名媢所由,求新誰肯守遺猷。
推舉前人甘自下,古來惟有一曹侯
(參微時。與蕭何善。反為將相有隙。參代何為相。舉事無所變更。一遵何約。帝怪參不治事。讓之。謝曰。陛下圣武。孰與
高帝
。上曰。朕安敢望。臣孰與蕭何賢。上曰。君似不及也。參曰。陛下言是。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饎酌鄨 u嫉之所由生。必黜舊誇新以為能。誰肯循蹈前軌。推讓前美如曹參者哉。參于是乎賢矣夫。)
。
詠史詩
其十二
毛延壽
明 ·
金安老
七言絕句
乃翁
⑴
雄杰色猶移,矧此優(yōu)游
(元帝優(yōu)游不斷。)
固可知。
機迫辛勤調護力,當初孰與迸諸夷
(
高帝
雄杰。猶惑戚夫人。至欲易太子。況元帝之優(yōu)游。豈不易惑乎。昭君入辭。帝甚惜之。而業(yè)已許之。不能留。至殺迫壽。觀此可見其易惑也。戚姬之謀易太子也。以留侯之智。猶不能固始。而僅謀于終。以是而言。延壽亦惑有見而然。其先幾防物之忠?;蚨∮浺病km然。延壽豈真反此。此時詩人之新語也?!?span id="p1vrjxl"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60041", "poem_sentence_1_1414681", "高帝")'>高帝
謂四皓曰。幸卒調護太子?!饌髟弧1胖T四夷。不與同中國。)。
⑴ 高帝曰。馬上乃翁。安事詩書。
登黃鶴樓識興
明 ·
沈暕
七言律詩
岳飛食邑武昌郡①,崔顥題詩黃鶴樓②。
郡北鵠山常屹屹③,樓前江水近悠悠。
凌空萬古山頭樹,過眼千年水上洲④。
愧我莫償山水債,不因衰暮只因愁。
【校注】 (1)食邑:卿大夫的封地。收其賦稅而食,故名食邑?!稘h書·
高帝
紀》: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為列侯,下乃食邑。”宋時食邑,不過是一種名義。據(jù)《宋史·岳飛傳》,岳飛曾兼權荊湖東路安撫都總管,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紹興四年(1134),因功封武昌縣開國子,五年,進封武昌郡開國侯。死后,建廟于鄂,號忠烈,謚武穆。嘉定中,追封鄂王。另據(jù)《湖廣武昌府志》,岳王廟在江夏縣有二,一在縣東五里旌忠坊,宋乾道六年(1170)建,明正德十年(1515)布政使周季鳳即舊將臺驛址重建;一在賓陽門青草坡,明萬歷中巡撫李楨建。 (2)顥:原作“灝”,徑改。 (3)鵠山:即黃鵠山,又名黃鶴山。屹屹:高聳貌。 (4)過眼千年:猶閱歷千載,亦含千載轉瞬即過之意。水上洲:指鸚鵡洲。 千古名勝,因怕惹愁情,未敢登臨。衰暮之年,始上黃鶴樓,往事千年,果上心頭。詩中表達了作者千古興亡盛衰之感。
漢文帝幸代圖
明末清初 ·
馮溥
七言律詩
漢帝當年歌《大風》,歡留父老樂融融。
誰知將相和調后,更有君王賞宴同。
每飯未嘗忘巨鹿,故居猶是念新豐。
旌旗十萬云中駕,休擬登臺出塞雄
(從
高帝
歌風一氣直下,第六語又復回環(huán),結意見異于武帝之耀武。此種篇法,惟少陵有此,變化入神。)
。
蟂磯
明末清初 ·
顧炎武
七言律詩
下接金山上小孤,一磯中立鎮(zhèn)蕪湖。
千年形勢分
南極
,萬里梯航達帝都。
嶺色遠浮黃屋纛,江風寒拂白頭烏。
高皇事業(yè)山河在,留得
奎章
墨未枯
(廟中有
高皇帝
御制詩金字牌一扇三國典略侯景篡位令飾朱雀門其日有白頭烏萬許集于門樓童謠曰白頭烏拂朱雀還與吳)
。
集劉謙吉進士園賦得高枕乃吾廬同
高宗
楫司理鄒嶧進士劉始恢喬萊兩孝廉韻
明末清初 ·
毛奇齡
七言律詩
名園綠樹映芳塘,冰甕初開水閣涼。
興到客能尋遠嶼,醉來我欲睡匡床。
墻陰日下葵根煖,檻外風生藕葉香。
賓主悠然成靜對,渾忘此地是他鄉(xiāng)。
贈任孝廉云蛟計偕
明末清初 ·
毛奇齡
七言律詩
我歸江左還投筆,君向長安又上書。
從此雄名
高帝
闕,況同令弟在公車
(時其弟□新登賢書)
。
蓬池泛雪看留賦,柳汁盈條好染裾。
他日內廷能召問,莫言臣里有相如。
九日吊岳墳
其二
明末清初 ·
錢澄之
七言律詩
裸鑄奸臣搏擊頻,風雷劈檜怒猶新。
渡江本不期興宋,賣國何須祇恨秦。
枉有書生能叩馬,自無天子念蒙塵。
蘄王策蹇山前過,可向荒煙哭故人
(府獄
高宗
非為檜賊出脫,猶云「薄乎云爾」,那得專恨權奸?)
。
共 14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