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吳文镕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10 首
邃閣春暄藹藹還,令人頓古鼎彝間。
寢郎烏帽能忘世,樵者羊裘偶出山。
墨幅寒峰延秀氣,蠟囪青竹護癯顏。
半醺無語何其迥,好取君清補我閒。
竹孫 清 · 李媞
七言絕句
身世誰憐早歲孤,風(fēng)塵扶母走長途。
池塘春早連天碧,為問行人得句無。
銅炮制自佛郎機,??咭哩炮乃過之。
厥初荷蘭一屬國,獨以利器雄島夷。
澳門市舶二百載,自彼闌入奸偽滋。
腥煙毒土噫何物,毋乃劫火煎膏脂。
億萬黃金擲虛牝,我民其瘵兵則羸。
皇仁好生嚴(yán)禁律,閉關(guān)固守夫奚疑。
彼昏不悔且思逞,焚輪怒挾鴻波馳。
舟山(定海。)既淪鷺門(廈門。)駭,然后具狀鳴其私。
惟皇洞燭若觀火,馭外之道先羈縻。
重申巽命戒畺帥,除戎器以防海陲。
閩南諸侯有遠慮,思患不敢徒委蛇。
范金鑄炮三十二,延津劍氣歸爐錘。
我昨渡海閱軍壘,沙墩石壁如布棋。
長鯨鼓浪雷電斗,銜尾再遁摧鱗鬐。
桓桓觀察識此意,有備無患職所司。
乃知甬東揖盜入,此錯一鑄誰能追。
近聞龍節(jié)適東粵,龜山番舶仍游移(夷船尚在定海城南龜山一帶停泊。)
罷兵通市已有日,問君鑄此將何為。
嗚呼,問君鑄此將何為。
⑴ 興泉永道劉君耀椿。
秦中溯相業(yè),二王為舉首。
蒲城繼韓城,紫閣映先后。
文端似沂國,遭逢信非偶。
正色立樞廷,晚節(jié)彌堅守。
文恪登政府,回疆初獲丑。
勛名亦爛然,鄉(xiāng)望傳耆耇。
文端以書名,剛健出渾厚。
文恪嘗稱之,謂以心應(yīng)手。
而公自為書,乃獨辟戶牖。
瘦硬力通神,亦非慕歐柳。
有如君子交,心折非貌取。
直道期共濟,媕婀復(fù)何有。
今觀所臨摹,八法思授受。
意在鉤畫外,落筆不敢茍。
更讀太史文,感喟到師友。
史傳不能載,孤憤盈萬口。
直哉史魚節(jié),純臣心可剖(海門記公遺事,書于卷后。)。
后學(xué)仰前哲,嘉謀告元后。
夾袋人豈知,焚香盟已久。
及公遺表上,天語示左右。
始知退藏密,不為名譽誘。
文節(jié)已嬰難吳甄甫先生。),馀生剩病叟。
知己恨未酬,國恩竟虛負。
念茲手跡在,使我腸回九。
河岳終有靈,文章且不朽。
閩中紀(jì)事留別十首 其二 (己亥) 清 · 何紹基
七言律詩
旌纛南行麥?zhǔn)焯?,軺車追逐亦前緣。
秋官昨典春官試,節(jié)院今持鎖院權(quán)。
職列尊卑心總一,簾分內(nèi)外事能聯(lián)。
欣聞士氣從來靜,矮屋無聲大月懸吳甄甫中丞前輩甫于四月出都,此番為監(jiān)臨,場務(wù)肅清,為從來所少。)
閩中紀(jì)事留別十首 其九 (己亥) 清 · 何紹基
七言律詩
菊花香后桂香浮,排日追陪得雋游。
賓主十人前后輩,林亭九月淺深秋。
論文氣合沖霄劍,報國情深共濟舟。
時事關(guān)心傾耳熟,非緣樽俎強句留(魏麗泉制軍丈、吳甄甫中丞前輩、吳崧甫學(xué)使師、吳荷屋方伯師、常蕓閣廉訪丈、王平華、常南陔、徐松龕三觀察前輩、玉山前輩及余,皆詞館也。公請之日,十人咸在。以后排日宴集,頗難言別,以致起程稍緩。)。
余還過南昌,娛園梅始苞。
分箋輒懷君,置酒且揮毫。
龍譚過東道,風(fēng)雪纏馬鑣。
淮揚哭窮途,公車避軍囂。
琦侯起徒中(琦善。),貳以學(xué)士釗(許乃釗。)
曰榮佩關(guān)防,資格不拘纋。
滁州既已空,林李遂渡河。
天下乃震動,南北分欽差。
勝生本從琦,用以直諫嘉
訥經(jīng)老不庸,棄彼若縣匏。
镕也吳文镕。)亦文俗,采名命督湖。
先朝老大臣,一一在大僚。
是時君先公,分道筦糧儲。
沈李議漕折,余預(yù)聞吁謨
長算駭眾聾,各自撤藩籬。
從茲成分播,俱歸守鄉(xiāng)閭(余與鄧弟俱還里中。)
⑴ 鄧父仁坤知南昌府,鄧弟繹從宦居府中。余于解圉后還樂平,過留,居府齋娛園。除夕刻燭聯(lián)句,為長歌。自后,余歲有祭詩之饌。
⑵ 攸龍汝霖、茶陵譚福琳以會試至淮,遇軍塞道。
⑶ 琦善、向榮俱受欽差大臣,夾江統(tǒng)軍防剿。
⑷ 寇將李開芳北犯,由揚犯滁,從鳳陽、歸德、開封、懷慶,遂繞山西、直隸及天津,南趨山東。楊秀清不欲北行,遣偏將林鳳祥繼之。深入無援,故為大軍所滅,猶歷三年。
⑸ 勝保以閣學(xué)從琦善,分兵北援,遂授欽臣,代直督訥爾經(jīng)額。
⑹ 鄱陽令沈衍慶與李樂平議漕事,李議盡運九江糶谷,募萬人屯九江為大營,及湖北犄角,不果行。
君從援軍入,覲父留東湖。
余歸就盧荻,擬信傷王褒
風(fēng)塵益澒洞,賊馬馳洺沙。
甫捷宜陽鎮(zhèn),追奔至獨流。
帝曰叔父愉,開府秉白旄。
僧哥女參贊,素光懸爾腰。
全乎不北援,翔芳并就俘。
撚寇又影響,擢用袁兵科。
三直雖異趣,帝圣能遠猶。
舊臣盡僵仆,折足覆葦蒲。
九江既再淪,江防在張吳。
傾兵防田鎮(zhèn)(張亮基、吳文镕先后防田家鎮(zhèn)。),軍潰帥亦逋。
元戎恨死緌,感彼殉黃廬。
⑴ 饒州破,沈衍慶、李仁元俱死。余先十日歸。
⑵ 三年九月,命惠親王綿愉、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將健銳營出京討寇?;萃鯙榉蠲髮④姡邃J捷刀;僧格林沁參贊,佩訥庫尼素光刀。
⑶ 撚寇,河南、山東群盜也,因亂并起,安徽尤受其害。兵科給事中袁甲三出領(lǐng)安徽布政使。
⑷ 袁、勝、曾皆以文宗即位初言事見知,時號三直臣。
⑸ 道光中,督撫尚書自林則徐先死,外無可任者,悉敗死謫戍。
⑹ 吳投池中,按察使唐樹義軍敗還,投江死。
⑺ 黃州知府金云門、安徽巡撫江忠源。
秋山晴翠撲簾櫳,坐對江城似鏡中(實甫)。
夢里故人成萬里(晦若曾宿此山,今奉使德國。),愁邊寒菊爛千叢(節(jié)廠。)。
故應(yīng)鉗口詩無用,未必開懷酒有功(稻村。)。
已覺新霜天氣近,好花珍重惜西風(fēng)(子申。)
① 吳、陸二公皆謚文節(jié),陸登甲辰科進士,出師門下,故以附吳牘后。
黃州雪比尚書潔,碧玉祠流翰林血。
死忠死孝人則難,六十年中兩文節(jié)吳文節(jié)卒咸豐甲寅,陸文節(jié)卒宣統(tǒng)辛亥,前后五十八年。)。
堵城覆師激義憤,正坐僉人相龁齧(巡撫崇綸。)。
以人事君足不朽,早拔曾胡識忠烈吳文節(jié)典道光戊戌會試,曾文正出其門。撫浙時,首薦秀水令江忠源。及督湖廣,則檄調(diào)胡文忠率黔勇六百名援鄂,是為胡治軍之始。)。
晉陽甲起鈴閣中,蕭山中丞不可折。
覆巢幾見卵能完,以身翼父同時絕(陸文節(jié)與父文烈公同殉山西之變。)。
吾師勸忠兼教孝,眼見門生踵前哲。
遺箋捃拾共裝池,昔為桃李今松柏。
我及公門三十載,填海移山空內(nèi)熱。
卷中佳士是祥金,辟灌無成愧頑鐵。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