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全祖望

相關(guān)人物:共 21 位
共 9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其二 宋末元初 · 戴表元
更有鄰墻全處士,醉吟能泛百杯寬(又)
按:宋全祖望《鮚埼亭集》外編卷三三《跋戴剡源與先泉翁倡和詩》
鰲背霜寒菊自開,欣看萸佩宴吹臺。
尚書履近東山駐,大將旗聯(lián)西府回。
香冷金華雙使至,秋明玉樹二難來。
追陪誰復(fù)題糕字,愧向鑾坡問筆才!
注:人物考略
安昌王:名恭??(??或作榥);為周藩安昌王長子。浮海朝唐王,封安昌王。張公肯堂議行日本乞師之說,嘗請王偕行。張定西、王朝先輩討黃斌卿,又嘗與張公肯堂上章待罪,且為之議和于諸營(見「張公年譜」及「海東逸史」、「東南紀事」)。
黃虎癡:名斌卿,字明輔;福建莆田人(「海東逸史」作興化衛(wèi)人)。其先以禦倭功,授千戶;父奢,死崇明之難,又晉世襲。崇禎末,為翁洲參軍。福王時,升九江總兵;改廣西征蠻將軍,未赴。唐王立,擢水陸官義兵馬招討總兵官,封肅鹵伯、太子太師,賜尚方劍印,屯舟山;后晉爵威鹵侯。性沈毅,好聚書。夜讀史,雞鳴治軍;日以為常。著有「來威堂存稿」、「東南紀略」、「駢麗疏鈔」、「閩浙雜詠」凡數(shù)十卷。己丑九月(全撰「張公年譜」作庚寅年),為諸將所討,沈于水死。國朝賜謚「節(jié)憫」(「海東逸史」、「東南紀事」及「福建通志」均有傳)。
張鯢淵(「南疆繹史」、「小腆紀年」鯢均作鯤):名肯堂,字載寧;華亭人。天啟乙丑進士。崇禎末,以僉都御史巡撫福建。乙酉南都亡,鄭氏擁唐王入閩;以勸進功,擢兵部尚書,改掌都察院事。尋復(fù)加少師、少保兼戶、工、吏三部尚書。丙戌八月閩陷,飄泊海外,嘗出私財募兵。己丑十月,至舟山,魯王拜為東閣大學(xué)士,加太傅。張定西奉魯王搗吳淞,以為留守。舟山破,衣蟒玉南向坐,從容賦詩自縊死。國朝賜謚「忠穆」(「明史」有傳)。
朱聞玄:名永祐,字爰啟;南直隸上海人。崇禎甲戌進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文選司;罷歸。南都亡,豫于松江陳、夏之事。唐王立,以郎中召,改戶、兵二科都給事中,遷太常寺卿兼原官;張公肯堂薦為北征監(jiān)軍。閩中破,魯王擢拜刑部侍郎,監(jiān)軍如故;尋轉(zhuǎn)吏部左侍郎。舟山建國,晉工部尚書,仍兼吏部事。辛卯城破,執(zhí)之;令跪,挺立不屈,大罵而死。國朝賜謚「烈憫」(「海東逸史」及「南疆繹史」有傳)。
徐闇公:名孚遠,號復(fù)齋;直隸華亭人,南京刑部侍郎涉曾孫。崇禎壬午舉人。兩京陷,與夏允彝、陳子龍謀勤王,不克;遂間道入閩。唐王時,由司李加兵科給事中。閩、浙繼陷,王航海,從之;至舟山,擢祭酒。從至廈門,拜左副都御史。滇中遣使通問,隨使入覲,至交趾而返;有「交行詩稿」。松江破,死島中(徐公死所,其說非一,詳楊本「海東逸史」注中;茲從「明史」。「明史」有傳。張美翊案曰:『全謝山「外編」有「徐都御史傳」。黃東井「文鈔」有「書鮚埼亭集徐闇公墓志后」,以傳為墓志,殆誤記也』)。著有「釣璜集」行世(壽鏞補)。
沈公子昆季:疑是慈溪沈公彤庵子。若崇明沈公五梅子,據(jù)「海東逸史」稱:丁亥松江之役,有「嗣子元泰同就戮」一語;夫曰嗣子,似崇明無子,而以從子為嗣者。則即稱「嗣子」為「公子」,恐無昆季之說。未知是否?
舟次瑯琦,謁錢希聲相國殯宮 其二 (癸巳) 明末清初 · 張煌言
七言律詩
勾余霸氣已成灰,轉(zhuǎn)憶當年漢幟開。
王、謝聲名原伯仲,溫、劉事業(yè)總追陪。
自從化劍分豐獄,誰復(fù)調(diào)琴到夜臺!
戎馬南方猶未息,故人空負炙雞來!
注:人物考略
錢希聲:名肅樂,一字虞孫,號止亭;鄞縣人。崇禎丁丑進士,授太倉知州;遷刑部員外郎,丁憂歸。乙酉南京亡,與時所稱六狂生者起義畫江而守。奉魯王監(jiān)國,擢為右僉都御史;尋晉右副都御史,復(fù)加兵部右侍郎。江上師潰,航海至舟山。唐王召之,甫入境而延平陷。丁亥,魯王入長垣,召為兵部尚書。戊子,王次閩安,拜東閣大學(xué)士。時鄭氏專權(quán),遂憂憤作疾,卒于海外瑯琦山。贈太保,謚「忠介」。后六年,葉尚寶葬之福清黃檗山。國朝改謚「忠節(jié)」(「明史」有傳)。全祖望編「忠介公遺集」二十卷(壽鏞補)。
鑒湖八月秋水融,金塘十里青芙蓉。
越中遺老盡耆俊,其中尤健推吳公。
吳公少小射猛虎,羽獵曾經(jīng)負彊弩。
奪得翹關(guān)第一人,望重燕城數(shù)千戶。
金書鐵券累代傳,中朝司馬前名賢。
紹衣兩世公再振,鉤陳羽衛(wèi)相盤旋。
東宮出傅長宴見,至尊復(fù)召南薰殿。
晚食嘗餐?帳糜,朝陽親賜雕輪扇。
予之內(nèi)舅公難兄,同官先作金吾公。
公之難弟懸豹尾,侍御南臺掌文史。
鳴珂舊里三棨列,相見還留半床笏。
悠然故國山澤肥,共返金塘看新月。
沉沉甲第繞鑒湖,花間畫戟垂朱弧。
酒酣耳熱尚拊髀,青天白眼誰吾徒。
生平負氣喜壯節(jié),每嘆袁絲少奇烈。
信陵何處訪夷門,越石終教解縲紲。
公家事業(yè)留史編,公家世緒長聯(lián)綿。
獨難志節(jié)永皦皦,秋霄健翮爭攀騫。
君不見芙蓉八月鼓蘭棹,七十吳公似年少。
楊母九十壽 明末清初 · 毛奇齡
岧岧東廂桐,下有青瓊枝。
有母秉懿德,郁若鸞鳳姿。
君子夙砥行,藝苑垂風(fēng)規(guī)。
趨庭善繼志,早歲能紹衣。
筮仕出麟府,閒堂坐彈絲。
中間分虎節(jié),遠在汾水涯。
板輿逖難將,養(yǎng)邸疏未期。
菽水代榮祿,歸來戀庭闈。
下壽躋上壽,星會三周馳。
依結(jié)兩不釋,子孝母正慈。
今當捧瑤爵,于焉慶期頤。
明星在中天,百歲總不移。
故人宰山陰,地有脩竹林。
不剪作時世蕩平扇,只結(jié)畸叟平?jīng)鲶摇?div class="2wr72ki" id='poem_sentence_1_1568705_comment'>
應(yīng)憂老夫白頭復(fù)彈冠,間歲遺之緊首箍。
不知初來便作隱居服,弁髦烏紗戴青箬。
斜風(fēng)細雨櫛沐馀,弊漏堪插貧翁匙。
嗚呼此物倍顏色,一朝頂出驚鄰里。
松石亭中不必送一件,主人猶未忘露冕。
山陰老民今有如放翁者否,何不招之以笠加其首。
煙蓑雨笠若更賦,定勝后溪長短句。
君從山陰來,復(fù)向山陰去。
來時暖若蒸,去日雪如絮。
迢迢千里程,不得五日住。
學(xué)案(全補續(xù)黃黎洲書)未全窺,宏詞已飽飫。
鼓棹竟沖寒,別與幽人晤。
把筆念狂言,應(yīng)有傷離賦。
仙岳何峻極,日月壺中明。
行行尋靈源,步步煙霞生。
鶴飛青田遠,龍潛九曲屏。
歸來興不已,遲回謝山靈。
寒臥虛楞霜日移,憐渠穴紙凍蠅癡。
疏蕪華發(fā)存公道,悠邈良朋辱遠辭。
獻玉輒傷和氏足,生金難鑿賈逵碑。
一從塵事輕拋得,好踐梅花雪后期。
醵飲非關(guān)醉,浩然吟復(fù)吟。
客心如落葉,遙夜感羈禽。
文史耕漁用,春秋保社尋。
明朝驢券后,一幅寫寒林。
共 9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