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仝軌

共 6 首
識者當觀取履初,此翁知過萬人馀。
英雄自合傳青史,經(jīng)濟非由授素書。
大道圣賢無隱爾,七篇仁義果何如。
坑焚若為防遺患,可笑秦王計也疏(晉亂盜發(fā)子房墓于玉枕中得之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有陰計外泄者敗小怨不赦大怨必生決策于不仁者險設(shè)變致權(quán)所以解結(jié)吉莫吉于知足絕嗜禁欲所以除累與覆車同軌者傾奧亡國同事者滅等語要之不失為說客之雄特所遇之時然耳)
平山永旴 元 · 周老山
七言律詩
平山先生桃源隱君子也不見數(shù)年矣少微一星忽見旴壘比爭先睹之出處語嘿有道存焉小子何足以知之德公不出城亦必有以也
人住桃源意自春,蓬萊弱水渺無塵。
擬隨陶令尋歸路,卻訝龐公肯入城。
水吊晉題應(yīng)有句,碑捫唐刻豈無情。
太原漁者無勞問,盡識神仙真姓名。
文章命達兩難齊,五十青云路尚迷。
夙昔家聲原第一,暫將牛鼎尚烹雞。
癡云壓長空,荒郊風(fēng)栗冽。
敝裘毛已禿,疲驢骨欲折。
回君何所之,語次氣哽咽。
子婦往歸寧,一病遂永訣。
淮西有書來,返櫬資囊竭。
況有小兒女,呱呱須擔(dān)挈。
燈昏漏且殘,為君中腸結(jié)。
麥舟愧古人,惆悵明朝別車同,仝軌字也。中河南解元,王漁洋稱許之,惜無從覓其詩稿。)。
友朋何寥寥,人事兼聚散。
一飯別君廬,時日不可算。
子嗟喪頻仍,余苦病居半。
酸辛勿重陳,倒篋煩點竄。
但愧嶺頭瀧,波瀾怯河漢。
佳惡吾自知,洪爐休辭鍛。
后會總茫茫,莫負燈花燦(太乙、車同皆悉苦之士,故以喪與病對言,后屬點竄詩稿,望其攻瑕,誠古道交也。詞意清真,何從著得藻采。)
民國六十二年元旦 現(xiàn)當代 · 成惕軒
對聯(lián)
國步日新,仁不憂,智不惑,勇不懼;
瀛湄春好,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注:《楚望樓聯(lián)語箋注(婁希安)》:民國六十二年:公元1973年。
國步:國家的命運。步,時運。 出自《詩?大雅?桑柔》:“于乎有哀,國步斯頻?!?br />仁不憂,智不惑,勇不懼:《論語·憲問》:“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br />瀛湄:海岸。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中庸》的右第二十八章。原文是「今天下,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钩淌献⒔猓骸附瘢铀甲灾^當時也,,轍跡之度。倫,次序之體。三者皆同。言天下統(tǒng)一也。
箋:
1.可視為半集句聯(lián)。
2.清代章華挽張百熙聯(lián):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復(fù)三代教育宏規(guī),遺烈猶存,黃金合鑄鴟夷子;
行同倫、書同文、車同軌,創(chuàng)萬國交通主義,功名未竟,絳帳空悲馬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