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黃宗會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石田(成公輅號)先生 明末清初 · 樸?
五言律詩
湖海斯人逝,清風已窅然。
那知千日醉,仍斷百年緣先生大醉而臥。及曉始覺。其乘化。)
暗室燈無色,空庭月獨懸。
傷心此江水,不復更清漣。
石田先生 明末清初 · 樸?
七言律詩
先生風烈好誰倫,高臥江湖四十春。
憂世本非方外士,掩關(guān)長對卷中人。
家無儋石猶沽酒,身戴平?jīng)霾挥媒?span id="aiphjcy" class='inlineComment2'>(平?jīng)鲎印|俗賤者之冠。石田先生喜著。嘗有詩曰。白發(fā)平?jīng)鲎?。生涯爛醉中。)。
玄晏他年如作傳,滿將文字記沈淪。
四月八日過仙洞訪石田和尚(壬辰) 明末清初 · 張煌言
七言律詩
炎鄉(xiāng)白晝苦難眠,也逐孤云學問禪。
行到精廬知浴佛,坐來古洞億飛仙。
遠公暫向名山住,管子初從遼海還。
不是宰官能說法,疏泉品石總隨緣。
注:人物考略
石田和尚:當是黃宗會;字澤望。老「南疆繹史」「黃宗炎傳」末附載澤望事,有『石田先生,性更狷介。國變后,嘗髡發(fā)作頭陀狀』云云。故張公以和尚稱之。
風篁窈窕樵人路,初癖叢林洞下宗。
墻角梅花五六樹,窗前積雪兩三峰。
弁山諸老吾親見,畫壁蒼顏喜再逢。
慚愧廿年塵上老,始聞嗣法有渠儂。
在昔黃夫子,未嘗吳下莼。
誰知千里種,留得五湖春。
有客來堇國,前身亦晉人。
偶過蘭若里,一笑擷芳津澤望先生嘗疑近日吳下莼菜無聞謂其種已絕不知尚有存者但校浙中稍晚出耳)。
竹浦悲風暗,藤龕落日殘。
一腔猶血熱,萬古總神寒。
人近伯夷隘,詩非東野酸。
可憐精術(shù)恨,莫作劫灰看。
木杪屋顛里,心知諒有誰。
鼠翻蠹蝕后,物色更堪悲。
莫悼天年天,長教詩卷垂。
三黃真鼎足,未許里兒窺(時有妄議先生高下者)。
國運方衰日,家傳極盛年。
闔門真克世,復手莫回天。
病草還歌鳳,吟成定化鵑。
蓬萊清淺后,幸得發(fā)遺編。
① 張先生客卿蘇先生存邵先生方得魯也張本鄞廣文丙戌后隱雪竇邵亦隱雪竇最久而蘇曾入鄞參密老皆于吾鄉(xiāng)為寓公嗚呼三先生之大節(jié)予豈以寓公故私之而所嘆者姚人或反莫之知也
天上客星人經(jīng)師,湖學風規(guī)差似之。
冷官蒿目際陽九,赤手安得匡危時。
恢復人心第一檄,傳者竊笑聞者嘻。
豈知天地遽崩裂,竟坐此故成陵夷。
乃信巖彊在方寸,不恃高城與深池。
差喜臣心尚無恙,未須討貳勤濟師。
妙高臺上乾凈土,殘山足與寸心依。
吁嗟世道日淪陷,莫卜此心來復期。
大招廣招不可返,茫茫憂患何人知。
臨風遙溯足三嘆,重泉應與我同唏。
海門弟子誰先傳,石梁鏗鏗儒而禪。
有客從之得妙諦,亂后靈光尚巋然。
四明山中茅一把,醒即讀書倦即眠。
腥風血瀑遍下界,而我神游炎黃間。
偶然小詩鳴自得,擺脫籬落追天鳶。
律以學統(tǒng)或未粹,要其風格良孤騫。
百年浙學久墜地,石梁薪火亦荒煙。
樵牧安能認帶草,蘇園寂寂無故氈(太沖先生不甚可存方之學謂與史子虛沈求如一例而澤望先生極稱之予謂存方風格自是義熙以前人物未易及也)。
東陵一生真狷者,苦節(jié)凜冽吐寒芒。
祥麟降生偏不偶,天實厄之當滄桑。
桃源何處避何所,一洗頭顱歸竺王。
豈以軍持謝世事,翻從魚鼓擔綱常。
可憐潭上一畝居,欲扶九鼎則已狂。
十年雪竇混姓氏,晚竄福巖竟淪亡。
慈云不足消冤怨,祈死得死何堂堂。
曰故遺民非衲子,死返初服朝毅皇。
謝翱方鳳不終泯,山水為之留耿光。
三哀賦罷山鬼嘯,春潮夜?jié)q天蒼蒼。
直隸總督劉峨奏報得雨詩以志慰(乾隆丙午) 清 · 弘歷
五言律詩
前日是間雨,已欣三寸滋。
保陽今奏到,甘澍渥逢施。
加以十分一(十分為一寸也),正殷澤望時。
再沾斯益好,彼此念同之。
⑴ 近京十九日晚間大雨傾注四刻方止次早順天府尹奏得雨三寸茲據(jù)劉峨奏保定省城于十九日自戌至亥得雨入土四寸于麥田秋禾大有裨益且雨勢寬廣大名等府諒必同沾等語保陽得雨較京城更多一寸可勝欣慰惟盼甘膏繼霈多多益善耳
二月七日即事(嘉慶丙辰) 清 · 弘歷
五言律詩
初正五與七,雨雪寸胥雙。
忽忽霽彌月,殷殷澤望厖。
土嫌黃起井,云冀黑鋪窗。
兼企捷音近,片時心費降。
⑴ 去歲大雪節(jié)瑞雪優(yōu)沾二麥蟠根深固新正初五夜得雨二寸初七夜復得雪二寸可以接潤迨今已逾一月若得春膏及時麥田更資長發(fā)
⑵ 洞冥記漢武帝于青綺窗問東方朔火德瑞應事朔對以抉桑東七萬里有及云山山頂有井云起井中若土德王黃云出云云蓋不過五行相配之詭說耳邇?nèi)仗烀孔黠L黃塵時起有若黃云出井之狀地土末免緣此乾燥
⑶ 亦檃括方朔意昨日夜間詢知天氣陰沈今早又復開散惟望云勢濃厚可冀甘霖渥沛
⑷ 昨福康安和琳奏報自攻克苗匪吉吉寨之后連日整兵前進復攻破連云山寨及巖峒大寨三十馀戶苗匪全行攻克連云山為平隴西南兩面??要之地既已攻破則賊匪益無可恃并稱廣為布置步步安營嚴杜首逆逃竄兼防后路抄截想二逆更無可遁惟盼捷音之速至耳
陜西巡撫畢沅奏報得雨詩以志慰(乾隆甲午)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秦川千里萬民稠,民食全資三府收
連日雖霏未成寸,暮春大霈始沾優(yōu)。
時同齊豫真徼幸,澤望京畿轉(zhuǎn)切愁。
寄語謄章喜雨者,漫稱吾德感天庥。
⑴ 畢沅奏秦川地廣民稠全賴西安同州鳳翔三府屬歲獲豐收則通省均資饒裕連日霢霂輕霏時落時止不成分寸茲省城并近省州縣于三月初四日辰刻至初五日午刻甘霖大霈下隰高原處處深透且云氣濃厚雨勢甚廣遠近定獲均沾
⑵ 連日山東河南奏報得雨皆系初四五等日與陜西恰合其沾透情形亦約略相同三省相距數(shù)千里同日均渥春膏實為罕覯
⑶ 各省督撫奏報水旱則為之愁奏報豐稔則為之慰然未嘗以此為督撫賢愚之徵若明示此意將必有諱災飾豐者雖日后得聞而民已受其害矣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