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630 【介紹】: 明湖廣衡陽人,字景元,一作字禖生。萬歷二十九年進士。選庶吉士,改御史。陜西稅珰梁永欲毒害巡按余懋衡,宗契專疏請誅永以伸國法。又糾遼左稅監(jiān)高淮擅預兵機,乞正其罪,直聲震輦下。天啟初歷通政參議,魏忠賢擅政,諷使附己,即日上疏乞歸。維基
陳宗契(1570年—1630年),字禖生,號景元,湖廣衡州府衡陽縣軍籍。年二十五舉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登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考選為庶吉士,三十三年補授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毅然以彈擊自任,屢疏諭輔臣李廷機無所忌。時陜西稅珰梁永蠱害按臣徐懋恒,朝延置不問,宗契專疏請誅永以伸國法。又糾遼左稅監(jiān)高淮擅預兵機,乞正其罪。語極剴切,直聲震都下。遣視漕運,剔宿弊,開泇河,京儲賴以不乏。奉詔按浙,聞父臥疾,予假遄歸。抵家而父適易簀,哀毀幾致傷明,淹里中數(shù)歲,有旨督學北直,以侍母辭不起。熹宗踐阼,刷卷南都,晉通政司右參議,蒿目時艱,抗章數(shù)上,大指謂“有君無臣,有臣無法,乞斬辱國喪師者以為戒”,當時韙之。升南京太常寺少卿,拜北通政司右通政,升太常寺正卿。時逆珰魏忠賢擅政,望風蟻附者輒得美秩,會當南郊,珰乘輦輅,攝行祀事,宗契職典常伯,司樂圜丘,珰于廣眾中進揖之,意欲宗契附己也。宗契即三上疏乞終養(yǎng),得請,有“某思親成疾,待痊起用”之旨。自是家居養(yǎng)母,絕口不談輦下事。時藩府額派衡陽膳田二千五百頃為采地,有司搜舊日雍王遺田得一千九百八十頃,不如額者五百二十頃,奉牒再派,衡民慮深剝膚。宗契具啟訴民疾苦,得省。又蘇祁陽排山馬遞協(xié)幫之困。崇禎三年(1630年)詔以兵部右侍郎起用,未聞命三日前卒。
人物簡介
史贊舜(1585年—?年),字元亮,湖廣常德府龍陽縣人,軍籍。萬歷三十四年丙午科湖廣鄉(xiāng)試第八十二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二百五十六名,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七名進士。刑部觀政。授浙江開化縣知縣,改南京應天府儒學教授。丁憂。四十五年復補順天府教授。四十六年升國子監(jiān)助教。累官戶部郎中、夔州府知府,天啟六年(1626年)四月升貴州督糧道副使,七月調(diào)任四川副使,治兵松潘,恢疆二百四十馀里,晉本省參政。崇禎三年(1630年)五月升云南按察使,十二年己卯(1639年)以原官調(diào)江西左布政使,累晉太常寺正卿。著有《服曹集》、《夔府經(jīng)營記》、《西征紀行》、《攸園集》。
人物簡介
成其范,字洪敘,號愚昆,山東省樂安縣(今山東省廣饒縣)顏徐店人,清朝官員。明朝末年,成其范出生于山東省樂安縣顏徐店,是天啟年間南京御史成勇的第六子。清順治八年(1651),成其范參加鄉(xiāng)試中舉人,順治十五年(1658)中進士,最初被任命為順天府保定縣知縣。數(shù)年后出任監(jiān)察御史,順治帝欽命其巡按陜西道并稽查戶、工二部錢局。康熙皇帝繼位后,成其范曾擔任欽差大臣,奉旨巡按兩浙鹽漕,其后任通政司參議。不久,成其范升任太常寺正卿,晉升為兵部右侍郎、少司馬,封通議大夫,官居三品之位。三藩叛亂時,清廷朝野震慌,而成其范斷言三藩必被削平,并獻計若干。
人物簡介
王家楫,號仙舟,陜西西安府三原縣人,明末清初官員。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陜西鄉(xiāng)試舉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兵部觀政。授元城縣知縣。明亡仕清,順治六年二月,由禮部郎中升江南水利道僉事。七年七月補河南汝南道僉事,九年十二月巡按王亮教彈劾其貪黷,被革職。子王焯,康熙九年庚戌進士,官太常寺正卿。
人物簡介
鹿祐(1648年—1719年),字有上,號蘭皋,江南潁州城內(nèi)南關人(今阜陽潁州區(qū)),同進士出身。康熙二十一年(1692年)壬戌科進士,初授浙江西安縣知縣,廣設學校。歷官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遇事敢言,不畏強暴,彈劾山西富紳李蟋龍,時稱“一本參三相”。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李蟠、姜宸英任順天鄉(xiāng)試主副考官,事后傳聞作弊,落第士子憤怒,文揭貼遍京城,鹿佑彈劾之。康熙四十七年(1709年)河南大水,奉命救撫災民,鹿佑親臨現(xiàn)場,督促檢查。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河南大旱,兩次奏請朝廷,減免河南田賦。官至大理寺少卿,太仆太常正卿。著有《天方禮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