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黃標(biāo)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3 首
仆本江南士,請歌江南篇。
江南佳且麗,沃野多良田。
道旁采桑女,湖中木蘭船。
禮讓季札后,文學(xué)言偃前。
昆山產(chǎn)良玉,自古盛才賢。
東通滄海波,西接闔城煙。
既饒魚稻利,復(fù)當(dāng)大有年。
登眺何郁郁,井市互糾纏。
商賈競啟關(guān),逋流愿受廛。
使君楚邦彥,敷治若烹鮮。
新從天上來,端坐理徽弦。
齊民本同性,嗜好貴有先。
谷中自虛曠,豈曰聲難傳。
酌酒聽我歌,我歌慎勿諼。
琢玉主人名其所居之室曰琢玉齋。而作記曰琢玉齋者。琢玉主人琢玉之所也。其所何在。不常厥居。與時推移。無所處而不宜者也。始主人杖策游行萬松之岡。歷深夷之洞。登霽涼之坡。乘風(fēng)而歸。得面陽之地于宅后。山川風(fēng)色。稍可人目。遂假構(gòu)小齋而名之。此琢玉之所權(quán)輿也。其后因而施之所寓之室?;蚰匣虮?。旅館行榻。無所不假以是名。蓋無所寓而不適是名也。其制則室為不愧之室。堂為夕惕之堂。東壁有罅。謂之迎暾之窗。正南有闥。謂之待月之牖。橫木為架而謂之藏書之架。庋書作枕而謂之頤神之枕。合而名之曰琢玉之齋。蓋信乎主人琢玉之所也。記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玉者何也。人之方寸地是也。人各有方寸地。其地虛而明。凈而靜。湛湛淵淵。如明鏡止水。世間無物可以比之。唯玉者。君子之所比德也。故名之曰玉。夫玉。所以作飾配德而為君子之佩也。然而混于塵埃。埋光鏟彩。茍不加飾。則與瓦礫何殊。此所以切而瑳之。琢而磨之。用成德器。然后君子寶之。其琢之奈何。敬以為釘。義以為椎。禮以為范。智以為工。信以為規(guī)矩準(zhǔn)繩。礱之以文。淬之以仁。若是不已。日有孳孳。勉焉而不怠。而其玉也乃成君子之器矣。嗚呼。圣人之玉。如天球珙璧。不待雕琢。而自為王者之寶器。所謂良玉不琢者是也。賢人之玉?,摪谉o瑕。易為雕琢。常人之玉。瑕瑜相雜。塵土蝕之。必磨礱其質(zhì)。追琢其章。然后可以尚于君子。薦于神明矣。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玉?;烊惶斐?。而天下咸知其寶者也。桀紂。擲玉而棄之者也?;兀瑓?,伋,軻。懷玉而寶之者也。賜,由諸公暨后世衛(wèi)道君子。既琢而守之者也。眾人。失玉而不知求者也。如主人者。求玉于沙泥之間??Vж?。僅得睹其馀光。勉勉不舍。必冀得玉而琢之者也。噫。玉之為德。貞而不劌。君子茍能琢之不已。必敬必謹。勿怠勿懈。則其器之成也可得而企矣。若或怠而不敬。懈而不謹。失之于造次之頃。則玉將成而毀矣??刹簧髟?。或嗤主人曰。子之方寸?;亩恢?。茅塞者久矣。今乃求玉于彼。欲得而琢之。是將認武夫為真玉。而又何異于教玉人雕琢玉哉。主人曰。不然。昔之茅塞。不知玉之過也。今之求玉。始知而貴之者也。吾將斬茅棘鋤荒穢。而求真玉于衰草荒壤之下。又何武夫之足混。而此固有之玉也。固非玉人之所可預(yù)。而我自為玉人。雕琢吾之玉。有何不可。昔韓宣子聘鄭。求玉于子產(chǎn)。子產(chǎn)不與。韓子謝曰。子命起舍夫玉。是免吾死而賜夫玉也。然則韓子之玉。亦嘗失之而求之于外矣。因子產(chǎn)之言反而求之。則玉在是矣。此所以有賜玉之謝也?;蛉酥魅酥?。而亦無以勝之。乃笑曰。詩云他山之石??梢怨ビ瘛F渥又^歟。主人唯唯而記之。而又有琢玉齋記事。八句四篇曰。
琢玉齋前景物宜,春陽熙燠好風(fēng)吹。
野花自發(fā)香千片,孤竹新抽玉一枝。
鼎器完時神火熾,丹田治處露華滋。
閑人事業(yè)君休問,琢玉聲中日月遲。
詠秦夫人良玉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七言絕句
巾幗勤王舊有名,羅敷同姓亦同情。
紅妝自可張軍氣,錦傘繇來建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