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441—1526 【介紹】: 明山西洪洞人,字貫道,號質(zhì)庵。成化二年進士,除工科給事中。遇事敢直言。劾都御史王越,被杖。弘治中累遷戶部尚書。掌國計持大體,務(wù)為國惜財。裁汰冗員,力遏權(quán)幸。武宗即位,太監(jiān)馬永成、劉瑾輩用事。文與同官上疏糾劾。瑾等恨之甚。伺隙坐以罪,降級致仕。又復(fù)以他事罪之,罰米千石,至家業(yè)蕩然。瑾誅,始復(fù)官致仕。卒謚忠定。有《忠定公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貫道,洪洞人。成化丙戌進士,累官太子太保,戶部尚書。贈太傅,謚忠定。有《質(zhì)庵存槁》。維基
韓文(1441年—1526年),字貫道,山西洪洞人,祖籍河南安陽。官至戶部尚書。韓文為北宋宰相韓琦之后。成化二年(1466年)中式丙戌科進士,任工科給事中。弘治年間,歷任山東左參政、云南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又移撫河南,召為戶部右侍郎,改吏部,升左侍郎。弘治十六年(1503年),拜南京兵部尚書。次年,拜戶部尚書。正德三年(1508年)請誅亂政內(nèi)臣馬永成等八人,說:“伏睹近日朝政益非,號令失當(dāng)。中外皆言太監(jiān)馬永成、谷大用、張永、羅祥、魏彬、邱聚、劉瑾、高鳳等造作巧偽,淫蕩上心,擊球走馬,放鷹逐犬,徘優(yōu)雜劇,錯陳于前,至導(dǎo)萬乘(皇帝)與外人交易,狎昵媟褻,無復(fù)禮體。日游不足,夜以繼之,勞耗精神,虧損圣德”。“今永成等罪惡既著,若縱不治,將來益無忌憚,必患社稷。”大學(xué)士劉健、李東陽、謝遷等力挺,六月被逮捕,下錦衣衛(wèi)獄,罰米放歸。劉瑾伏誅后復(fù)官,致仕。明世宗即位后,特遣行人慰問賞賜。又加太子太保。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八十六。追贈太傅,謚忠定。
人物簡介
【生卒】:1452—1523 【介紹】: 明河南陳留人,字司直,號野亭。成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侍講,直經(jīng)筵。正德五年官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參預(yù)機務(wù)。致仕卒,謚文肅。居官持正不阿,能詩。有《野亭遺稿》。明詩紀事·丙簽·卷七
忠字司直,陳留人。成化戊戌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侍講、侍讀學(xué)士,掌翰林院,遷南禮部侍郎,進尚書,改南吏部。召還,拜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參預(yù)機務(wù)。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進武英殿大學(xué)士。贈太保,謚文肅。有《野亭遺稿》八卷。 田按:太保不以詩名,七言斷句有古人風(fēng)調(diào)。維基
劉忠(1452年—1523年),字司直,河南陳留(今屬河南開封市)人。官至大學(xué)士。成化十四年(1478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弘治四年(1491年),編撰《憲宗實錄》,遷侍講,直經(jīng)筵,兼侍東宮講讀。九年后,升侍讀學(xué)士。明武宗繼位后,升翰林院學(xué)士,掌管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年),劉瑾專權(quán),劉忠上疏勸阻,與劉瑾交惡,外任南京禮部左侍郎、南京禮部尚書。改南京吏部尚書。期間彈劾官吏千人。正德五年,改吏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期間兩次上疏乞求致仕,不予批準。劉瑾被誅殺后,以本官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入明朝內(nèi)閣參贊機務(wù)。僅隔數(shù)日,因平定寧夏有功,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劉瑾伏誅,張永、魏彬等人擅政,大臣爭相投靠,唯獨劉忠不予照顧。張永派遣廖鵬等去見劉忠,在路上遇到,劉忠拒絕其饋贈物品,于是兩人交惡。前后乞休疏七八上,皆被明武宗慰留。次年,命典會試。后乞省墓,抵家,再上章乞致仕,報許。明世宗繼位后,屢次舉薦均不起用。嘉靖二年卒(1523年),年七十二歲。贈太保,謚文肅。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江西萬安人,字必克。弘治十二年進士,為御史。上疏劾宦官劉瑾等罪,逆旨,廷杖罷歸。瑾誅,起福建兵備僉事,升云南副使,尋引疾去。維基
蕭乾元(1463年—1527年),字必充,號石巖,江西吉安府萬安縣人,同進士出身。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舉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登己未科進士,十四年授行人司行人,奉命出使安南。十八年十一月擢授南京山東道試監(jiān)察御史,督稅龍江鈔關(guān)。正德初年,八黨亂政,蕭乾元與十三道御史陸昆、薄彥徽、葛浩、貢安甫、王蕃、王弘、史良佐、李熙、任諾、姚學(xué)禮、張鳴鳳、蔣欽、曹閔、黃昭道等聯(lián)名上疏請求罷免太監(jiān)馬永成、魏彬、劉瑾、傳興、羅祥、谷大用等人。昭道、王弘、乾元三人被令于南京廷杖,又被罷免官職。正德五年劉瑾死后,詔復(fù)其職致仕。十二年(1517年)三月起為福建按察司僉事,分巡建寧道,嘉靖元年(1522年)五月升云南按察司副使、整飭金騰兵備。五年以母病乞致仕歸。次年母親去世,乾元亦以十月病逝,享年六十五。
人物簡介
蒞字惟馨,涪州人。弘治己未進士,授戶科給事中。以忤劉瑾廷杖削籍。瑾敗,起金華知府,告歸。再起知長沙。遷江西副使,均未赴,卒。有《秋佩德行集》四卷。田按:惟馨于正德初劾劉瑾、馬永成、谷大用、張永、魏彬、丘最、羅祥、傅輿等云:「此輩投間抵隙,誣上行私。一言一笑,都有機關(guān):一止一行,揣知上意,府庫錢帛,甩如泥沙;玉帶蟒衣,施及童稚。章奏落其掌握,機務(wù)因之自決。敗祖宗之家法,傷清朝之洽化。累陛下之初政,成天下之禍亂。若失今不言,異日禍端養(yǎng)成,亂本固牢,事已無及,責(zé)將誰歸?「史但稱劉健、謝遷去位,蒞與刑科給事中呂翀各抗章乞留,語侵瑾,廷杖削籍,于惟馨事實首尾尚未完備。《秋佩集》世罕傳本,《四川通志》亦未知其卷數(shù)魯馀獲此集,亟登一詩,詳錄劾瑾等疏語,以補史闕。
人物簡介
【生卒】:1483—1539 【介紹】: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宜,號麟山。楊璨子。正德九年進士。由行人選兵科給事中,以寧王朱宸濠恣橫,引疾歸。宸濠誅,乃起,官至吏科都給事中。維基
楊秉義(1483年—1539年),字士宜,號麟山,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人,匠籍。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三甲第八名進士,授行人司行人,十二年八月選授兵科給事中,稱病告歸。十五年起復(fù)吏科給事中,世宗即位,彈劾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魏彬及其弟魏英,二人被奪官。又彈劾侍郎楊儀,使其罷官。母喪丁憂,嘉靖三年(15424年)服除,補吏科,巡視京營,嘉靖五年(1526年)四月升吏科右,六年四月升禮科左,八月升吏科都給事中,八年九月以病解職。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南京廣洋衛(wèi)人,字叔毅。弘治六年進士。授行人,擢南京都察院御史。正德初,以論列劉瑾罪狀,黜為民。瑾誅,起廣東按察副使。嘉靖初,群臣議大禮,弘不附名,士論韙之。維基
王弘,直隸六合縣人,弘治癸丑進士。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八十一名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正德初年,八黨亂政,王弘與十三道御史陸昆、薄彥徽、葛浩、貢安甫、王蕃、史良佐、李熙、任諾、姚學(xué)禮、張鳴鳳、蔣欽、曹閔、黃昭道、蕭乾元等聯(lián)名上疏請求罷免太監(jiān)馬永成、魏彬、劉瑾、傳興、羅祥、谷大用等人。劉瑾大怒,命下詔獄,杖三十,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