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連捷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5 首
陶甄剛被十年春,門下諸生誦德新。
從占科名連捷首,向來經(jīng)濟獨超倫。
傳家儀范應(yīng)時彥,坦腹文辭是好人。
進退同途思我祖,失公前路更迷津。
唾手燕云事若何,背嵬五百未須多。
直抵黃龍方痛飲,會看白鎧自奔波。
當(dāng)年只道趯城易,今日翻驚撼山異。
豈惟連捷稱大儀,更聞順昌標(biāo)遠幟。
兩河忠義日喁喁,結(jié)砦連珠復(fù)繼宗。
復(fù)繼宗,群歸岳,南北僉軍誰敢角。
且言柺子鐵,何似札刀麻。
胡無人,又呼爺。
泣懷四言詩 明末清初 · 德容
四言詩
魏里我朱,世稱名德。
父舉孝廉,儀型南國。
先慈割股,善為內(nèi)則。
八兄二弟,甲科連捷
猶子繁衍,勤書晨夕。
父半百年,始生又貞。
弱女非男,訓(xùn)護慰情。
稍讀經(jīng)史,志古閨英。
十五而笄,清河于歸。
十五遵教,姑嫜是隨。
操持佐饋,夙夜無違。
熊羆三夢,今始一垂。
綠林不靖,湖渚鋒鏑。
囊為盜赍,牛衣相泣。
良人砥志,下帷屏跡。
瑤章珠賦,聲動都邑。
戊子之秋,幸宴《鹿鳴》。
長歌遠寄,鄭重前盟。
壬辰登第,筮仕廷評。
繼美釋之,張先后稱。
丁酉維夏,泛舟來都。
相敬未暖,旅魂乍蘇。
忽令分闈,校檢群儒。
維我夫子,能文有恥。
秉矢公明,冰寒立志。
上嚴功令,下畏多士。
勤慎勿懈,月馀竣事。
豈知同寀,貪心敗類。
庸違象恭,實懷狂悖。
群兇飛語,如霾如彗。
緹騎在門,去不及訣。
五毒倍至,百喙莫雪。
事若風(fēng)影,罪不例律。
嚴行示懲,西市引決。
禍起黨同,古今一轍。
余念致命,割血流裾。
九閽間隔,囚安上書。
七人同盡,遑辯真虛。
家產(chǎn)寥寥,雞犬盡沒。
桑榆老親,亦旦暮活。
相逐邊塞,念此神奪。
求榮反辱,遂付剃發(fā)。
繡衣永訣,袈裟相接。
拔幽報存,叩金經(jīng)力。
嗟乎薄命,家鄉(xiāng)萬里。
身獨羈囚,饑寒泣涕。
南望白云,淚零待徙。
不如鳥雀,去來迤邐。
我思刑書,國之鉞斧。
虛實按情,輕重有故。
雷霆振聲,頃刻雨露。
同罪諸臣,悉蒙恩宥。
嗟我所天,先受刑苦。
圣人刑法,萬世則祖。
雷不崇朝,豈忍終怒。
用法有律,手足仍措。
皇皇百執(zhí),矯矯直臣。
一夫不獲,亦疾于心。
有此沈冤,充耳不聞。
折檻回天,祐我后昆。
夫縱有罪,死即平允。
老親梵獨,周文所憫。
茫茫寒北,坎坎艱屯。
行同飄蓬,到亦顛殞。
枯窮至此,死之安忍。
作賊何曾到白頭,果然隊隊入俘囚。
向來正倖吞舟漏,今日幾同揭缽收。
自用兵來無此捷,但聞聲處總應(yīng)愁。
負嵎伏莽諸烏合,那復(fù)殘魂釜底游。
乙丑(1805)十一月十三日晦,??懿舔q來臺入滬尾港,勾通南北陸路騷擾,至丙寅(1806)二月初七日始去。
臺陽自古稱天府,千里膏腴無棄土。
樂利升平亙百年,禮樂衣冠隆文武。
憶昔逆匪林與陳(作者注:「林爽文、陳周全?!梗?/span>,小丑跳梁瀛海濱。
天戈一指即授首,噍類撲滅飛灰塵。
封疆從此日安靜,走險匪徒何所逞。
風(fēng)狂颶起海波揚,洋匪蔡騫復(fù)告警。
初從內(nèi)地掠商船,饞口東望久咽涎。
天險陡聞入鹿耳,幾番防戍總徒然。
臺江瀚漫無障蔽,船戶行商遭搏噬。
捍衛(wèi)計窮可奈何,星星不滅燎原勢。
普天率土皆遵王,何物么么敢猖狂。
北先滬尾南東港,山海交通肆擾攘。
旋聞鳳山已失利,城陷葭月二十四。
司馬頻??h令亡,局存火藥一壞地
有援兵,阻賊氛,相違咫尺不相聞。
南仔坑中進退谷,全師返衛(wèi)將能軍
郡城鹿耳船如蟻,賊計詭隨同蜮鬼。
乘虛直入窺金湯,徑截咽喉洲仔尾。
匝地峰煙四望驚,分防南北已無兵。
亟圖守禦籌長策,激勵義旗鼓吹榮。
臘初五六賊鋒迅,連日分攻安平鎮(zhèn)。
孤城海上隱如山,炮燄迷天空雷震。
全臺險要重西關(guān),關(guān)外萬家煙火環(huán)。
此地安危系唇齒,木城不豎保無患
安平任攻不可下,謀犯城隍暫相舍。
蟻聚蜂屯錢桶圍,壁壘團團遍山野。
八門攻擊薄城壕,苦戰(zhàn)鏖爭神鬼號。
白甲前驅(qū)皂纛繼,靡亂紅巾鳥獸逃。
滿腔義憤同仇切,木柵滿城城似鐵。
關(guān)孰拊循孰沖鋒,武吉游戎文令薛。
困守彈丸涸轍魚,秦庭不見申包胥。
首提援旅軍門李,連促增兵飛羽書。
即令許王兩鎮(zhèn)協(xié),連挑精卒易輕艓。
橫截賊人水陸沖,前后兩戰(zhàn)戰(zhàn)連捷。
維時音梗道難通,嘉邑紛紛賊肆攻。
聞道大兵來鹿港,懸懸望眼轉(zhuǎn)成空。
計程百里朝夕至,郡守阻軍駐嘉義
去臘待盡春王正,未見一人并一騎。
善謀文武計兵驕,聲言薪盡放采樵。
精銳暗藏四路出,會師水陸集來朝。
詰朝二月二日序,兵分兩道一時舉。
陸軍誘敵任窮追,回首賊巢空一炬(21)。
一炬遂成不世功,薛令后先王副戎。
妙算無遺推大憲(作者注:「鎮(zhèn)憲愛,道憲慶?!梗?/span>,昆崗燄照海天紅。
滿野豺狼解體散,逆騫坐是謀逃竄。
長圍共恨失奔鯨,成事在天堪浩嘆(22)。
賊去天家尚未知,大臣銜命統(tǒng)雄師(23)。
元兇未殄留馀孽(24),莫恃粗安不慮危。
安集流亡揭榜諭,廓清南北窮剿捕。
策勛訊馘賞罰明,重見太平風(fēng)日煦。
可憐南路竟如何,村落為墟四百多(25)。
閩豈盡賊粵豈義,傷心兔爰雉離羅。
陡然起滅猶反手,籌謀善后費搔首。
天心厭亂未可知,未雨先須網(wǎng)戶牖。
最難底定是全臺,閩粵泉漳隙易開。
網(wǎng)漏吞舟魚又逝,寧知蔡逆不重來(26)。
⑴ 作者注:「鹿耳門港口在郡治西關(guān)外,古稱天險。庚申(1800)四月,蔡騫始入此?!?/div>
⑵ 作者注:「鹿耳門港內(nèi),古謂之臺江。」
⑶ 作者注:「蔡逆于十一月十三日入滬尾港,陷新莊艋舺等處,都司陳陣亡。遂分舟于十五日入東港?!?/div>
⑷ 作者注:「臺灣分府錢帶領(lǐng)義民往援鳳山敗績,避入粵莊。知縣吳被害?!?/div>
⑸ 作者注:「鳳山全縣盡陷,惟署參府一軍縱死扼火藥局被困?!?/div>
⑹ 作者注:「游府吉帶兵再援鳳邑至南仔坑,進退不得。計出賊圍,全師返衛(wèi)郡治?!?/div>
⑺ 作者注:「蔡逆于十一月二十四日船入鹿耳門?!?/div>
⑻ 作者注:「地在郡治北關(guān)外,為南北要沖。蔡逆于十一月二十九日佔據(jù),遍貼偽示,自稱威武王。給發(fā)陸匪旗印,封授偽職。」
⑼ 作者注:「臺令薛集紳士于府學(xué)明倫堂會議,遂率同遍行街市,勸募義民守城。有應(yīng)者,輒加獎賞花紅,鼓樂喧傳。市井義旗響應(yīng),人心稍安?!?/div>
⑽ 作者注:「鎮(zhèn)在郡西海中,孤城屹立,即赤嵌城也。賊于十二月初五初六等日進攻,署守備王贊擊卻之?!?/div>
⑾ 作者注:「十二月初三日,西門外三郊義首陳啟良等請官添設(shè)木城。自小北門起至小西門止,西面一方資為保障。」
⑿ 作者注:「十二月初九日,賊始攻城?!?/div>
⒀ 作者注:「白甲,新街義民所著。皂纛,吉游府之旗?!?/div>
⒁ 作者注:「海賊俱札紅巾布為號?!?/div>
⒂ 作者注:「郡治系土城。時有謠云:『文有薛,武有吉,土城變成鐵』?!?/div>
⒃ 作者注:「十二月二十四日,賊攻益急,官兵義民死傷甚眾,闔城大震。是日,李提臺救兵至鹿耳門?!?/div>
⒄ 作者注:「金門鎮(zhèn)許,澎湖協(xié)王?!?/div>
⒅ 作者注:「丙寅(1806)正月五日,水師兵與賊決戰(zhàn),大獲勝仗,焚斬?zé)o數(shù),實救兵所未有。」
⒆ 作者注:「縣治距府百里,時縣屬笨港、斗六門等處,處處皆賊,本府馬駐縣治。」
⒇ 作者注:「時北路救兵未至,鎮(zhèn)道憲定計剋期水陸來攻洲仔尾賊巢?!?/div>
(21) 作者注:「邑令薛引義民誘賊窮追,澎湖協(xié)鎮(zhèn)王舍舟登岸燬洲仔尾。」
(22) 作者注:「蔡逆既失洲仔尾,即于是月初七日辰刻逃出鹿耳門港。」
(23) 作者注:「欽差將軍賽帶領(lǐng)大兵由??谥?、郡伯提臺許大兵從北路至。」
(24) 作者注:「蔡逆既去,而股頭陳捧,洪四老、邱恩等俱未就擒獲?!?/div>
(25) 作者注:「鳳山一縣,粵人乘亂藉義焚燬搶殺閩莊至四百馀莊?!?/div>
(26) (作者注:「蔡逆果于五月十七日再寇鹿耳門,距二月初七日僅百日。將軍賽督水師會剿擊之,大敗而去?!梗#ń瓕氣O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