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元惠州人,字希韓,號立齋。順帝至正二年進士,授州錄事,遷永春縣尹,賑饑饉,止橫斂,均賦役,訟息民安。十四年,農(nóng)民軍數(shù)萬人來攻,被擊退。改寧德縣尹。歷官漕司提舉,以近臣薦,除知平陽州,未上卒。有《圭峰集》。元詩選
琦字希韓,別號立齋,泉之惠安人。登至正二年進士第,授州錄事,遷永春縣尹。始至則賑饑饉,止橫征,減口鹽一百馀引。鄰邑盜發(fā),適琦巡邑境。盜遙見,迎拜曰:此永春大夫也。琦立馬諭以禍福,皆投刀槊請自新,自是威惠行于境外。時兵革四起,琦屢敗諸寇,永春宴然。十六年,改調寧德。歷官漕司提舉,以近臣薦,除知平陽州。命下而卒。世居圭峰之下,故所著曰《圭峰集》。元陳誠中所編。明萬歷初,邑人朱一龍、三山董應舉序而刻之。今觀其詩,大半見薩天錫集中。亦間有陳眾仲、同寬甫諸作。兵燹之馀,收拾采掇,不無傳鈔之誤。天錫宦游閩海,遺稿流傳,如《中秋玩月》一篇,自敘歷歷可考。而后人漫不檢點,使《圭峰》一集,真贗雜陳,可嘅也。若其《寄同年拜住善御史》及《重游蓬壺》等詩,為希韓所作無疑。茲特芟其重見他集者,采而錄之。良吏高風,情詞婉約,藹然自見于言外,是則《圭峰》之真而已矣!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徽州府婺源人,字潛夫。萬歷二年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歷南京禮部郎中,于政府多所譏切。光宗立,起南京戶部尚書,天啟元年改北部。亮節(jié)有守,視國如家。帝乳母客氏求墓地逾制,持不予,遂見忤。致仕歸。有《古今夷語》等。維基
汪應蛟(1550年—1628年),字蔚翔,又字潛夫,號澄原(澄源),直隸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婺源縣)人。晚明名臣,東林黨人。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十九名。萬歷二年(1574年),登甲戌科第二甲第三十六名進士。在擔任觀政進士期間,追隨著耿定向講學。后授南京兵部主事,歷南京禮部郎中。累遷福建按察司副使、四川提學副使、山東分守濟南道右參政、山西按察使。治兵易州,上報礦使王虎貪婪兇暴之事,不得報。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朝鮮用兵,應蛟移駐天津。及天津巡撫萬世德經(jīng)略朝鮮,即擢應蛟右僉都御史接替之。汪應蛟在天津巡撫任內以浙閩濱海治地之法,募民在天津葛沽白塘一帶墾田五千畝,其中有十分之四是水田,畝收可達到四五石,田利大興。后來繼任的天津巡撫孫瑋也沿用其法,于是又開發(fā)了一萬五百馀畝田地,前后所獲的糧食收成使得天津的防務開支不再需要向當?shù)匕傩占优舍缡铡?div id="aa8fulb" class='inline' id='people_48636_1_11_comment'>朝鮮戰(zhàn)事平定之后,移撫保定。在當?shù)匕l(fā)生旱災和蝗災時,汪應蛟不但發(fā)倉庫積糧賑濟,他更單騎巡行村野以確保賑濟糧食是按戶分發(fā),災民都因為他而得到救濟。汪應蛟又曾以畿內荒疫旱蝗相繼為虐,請求萬歷皇帝廢除礦稅,但皇帝對他的建議不作答覆三十年召為工部右侍郎,未上任即乞假省親歸。又進兵部左侍郎,以養(yǎng)親為由不出。親沒,竟不召。光宗立,起為南京戶部尚書。天啟元年(1621年)六月,改北京戶部。擔任戶部尚書期間,汪應蛟嚴于律己,視國如家,謹慎開支,杜絕虛耗,國計賴之。面對財政緊張,汪應蛟提出「雜項新餉」,即包括重新向衛(wèi)所屯田徵銀(23萬兩)、向士紳徵收優(yōu)免丁糧銀(44.4萬兩)、拋售多馀糧食(14.6萬兩)、房屋稅契買賣稅(29萬兩)、商人典鋪酌分(19.5萬兩)、督撫軍餉巡按公費銀捐助(19.8萬兩)、抽扣工食(67.9萬兩)、馬夫祇侯(10萬兩)、南糧北折、庫折布粟、鑄錢事例、允許學生捐納入學等多項措施來增加收入,一年可以額外收得296萬兩,后來多被采納實現(xiàn)。同時,在汪應蛟主持下,戶部也通過增加北新、九江、滸墅、淮安、揚州等鈔關關稅6萬5240兩,但第一年徵收結果一般,直至明年才逐漸改善。后來遼東難民大批入境,汪應蛟力援董應舉屯田,并提議為用心辦事、開田超過一萬二千畝的地方武將升官,最終成功開田十八萬畝,每歲能收成黍麥谷五萬五千馀石。皇帝保母客氏求墓地踰制,應蛟堅持不予而得罪魏忠賢。剛好有言論指汪應蛟「老不任事」,于是汪應蛟力請辭職,明熹宗屢不允。天啟二年末,汪應蛟上書七次致仕,熹宗終答允并稱贊其「主計勤勞」,加應蛟太子太保,命馳驛回籍。臨近離開時,汪應蛟上書引用引宋儒的話語,請明熹宗以宦官、宮妾為戒。崇禎元年(1628年)汪應蛟卒于家。
人物簡介
【介紹】: 明福建古田人,字起潛。萬歷二十九年進士。官至南京工部主事。有《史臠》。維基
余文龍,字起潛,號云從,福建福州府古田縣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令衡陽,為民興利,守贛州,攝兵備道,所至有循聲。后貶真定府同知,解組后葺學宮,修邑城,尚義捐資,造葺枌榆,功不止在一時也,曹能始為立傳,董崇相志其墓。所著有《拙我齋集》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