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常

共 9 首
洛陽花開官酒濃,紫衣乘傳春如龍。
海氛一夕泯無跡,坐致江漢之朝宗。
君行遠度黃河北,北上都門瞻曉色。
故人列職省垣深,頗念江南老賓客(哈瑪爾未相時貶南安士能以縣典史出入承奉及赴召歸北其子叔諒從之保入憲臺)。
況今有子翔亨衢,日邊西寄思親書。
柏臺晝永閒案牘,?服喜就京華趨。
送君此去青云立,太史列卿宜俯拾。
至尊前席問蒼生,何者最為先務急。
吏深持律舞貳端,縉紳遠跡廉恥間。
鈞衡于此試留意,談笑四海俱歡顏。
秋色蕭蕭檜柏林,低回轉自覺情深。
出門何處無風雨,一望平原自古今。
猿嘯野云山谷暗,魚吹海氣日華陰。
楚騷搖落堪同賦,痛飲方知思不禁。
蕭晨結駟向椒丘,群彥爭尋物外游。
自是補天饒卨稷,不妨避地有巢由。
枕松共領高云夢,采菊聊從老圃謀。
坐至天開巖上月,秋花石竹晚悠悠。
香岊靈溪隔俗氛,相攜朋好醉秋云。
林中競踐麇麚跡,霞表長逢鸞鶴群。
山色盡為松翠亂,泉聲難與梵鐘分。
因嗤異代龍山會,落帽空令艷所聞。
偉元居城陽,簡之在丹徒。
古人廬墓有至意,獨我未得心煩紆。
東西南北亦人子,豈知天路還崎嶇。
奮矛躍馬一到此,營地半畝先人隅。
筑室三楹戶南向,前對日月開規(guī)模。
舊栽松樹無觸鹿,惟有老柏銜悲枯。
憶昔曾蒙至尊詔,共姜名字懸三吳。
至今東平冢上木,枝枝西靡朝皇都。
爾來天地春意絕,不見君父重嗚呼。
一身去國無所泊,類此鴻雁三秋徂。
陰風怒號白日孤,吁嗟此室千年俱(晉書殷仲堪為桓玄所害子簡之葬于丹徒遂居墓側后率私僮客隨義軍躡桓元元死簡之食其肉魏書傅永嘗登北邙山奮槊躍馬回旋瞻望有終焉之志遂買左右地數頃遺敕子叔偉曰此吾之永宅也晉書許孜于墓所列植松柏亙五六里時有鹿犯其松栽孜悲嘆曰鹿獨不念我乎明日忽見鹿為猛獸所殺舊唐書褚無量傳丁憂廬于墓側其所植松恒有鹿犯之無量泣而言曰山中眾草不少何忍犯吾先塋樹哉因通夕守護俄有群鹿馴狎不復侵害晉書王裒至墓所攀柏悲號涕淚著樹樹為之枯)。
家聲淮海舊,春信庾南先。
棠蔭連遐壤,瓜期瞬一年。
刑寬民不犯,政簡吏無權。
釀得和平福,慈云望藹然。
共切綢繆念,芻蕘肯下詢①。
鳩工因歲美,趨事見民親。
楊柳長堤色,枌榆滿郭春。
顧慚相厚意,臨別尚諄諄。
自注:①“時有修學筑城之役?!?br />
盈川有女字容華,風度由來屬大家。
不為花箋能寄恨,寶釵亦自感秦嘉。
自注:①“詩為秦子叔明府夫人楊作?!?br />
湘中二老詩 其一 (壬辰) 清末民國初 · 易順鼎
七言律詩
順鼎今年三十有五,蒲柳之質,望秋先零;枯木槁灰,復何心于徵逐。人窮反本。頗思與諸老作緣。數載以來,在晉則識洪洞王霞舉院長,在蜀則識元和顧子遠丈,在吳則識德清俞蔭甫院長。去歲筑室廬山,又與華堯峰院長、王少巖太守游。華年八十有三,王年八十有一。臨別依依不忍舍去,鄙句云:『游窮海內空山好,交遍人間老輩佳?!痪壌俗饕?。頃過湘中,得見徐蕓渠院長,年八十有一;周笠西觀察,年八十。稱道不亂,神明不衰,非特此邦碩果僅存,抑亦后生之幸也。欣慕交集,乃各贈詩一章云爾。
早衰怕入少年場,喜向枌榆識老蒼。
重睹威儀漢司隸,尚存宮殿魯靈光。
品如邵子兼周子,家有元方與季方子叔鴻御史,從子壽蘅侍郎。)。
后日襄陽問耆舊,幾人曾拜德公床(徐蕓渠太年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