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秦良玉

相關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66—1638 【介紹】: 明浙江山陰人,字懋和。萬歷二十年進士,除大理評事,遷蘇州知府,歷官四川布政使。天啟元年以永寧奢崇明及貴州安邦彥反,加兵部尚書兼督貴州、云南、廣西諸軍務,移鎮(zhèn)遵義。以平亂功,加少保進少師。著有《督蜀疏草》、《朱襄毅疏草》。
維基
朱燮元(1566年10月26日—1638年5月7日),原名懋賞,字懋和,號恒岳,一號石芝,行明二十一,浙江山陰縣(今屬紹興市)人,明朝政治、軍事人物。
萬歷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
萬歷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三甲第七十一名進士,仕至兵部尚書貴州總督。
任大理寺評事,后任蘇州知府。
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礦稅使太監(jiān)孫隆在蘇州橫征暴斂,激起以葛成為首的萬余織工群起抗暴。
時朱燮元已升川南道以“兵以御外寇者”為由反對武力鎮(zhèn)壓,采取勸諭解散。
葛成挺身投案,要求免及他人。
朱燮元又竭力說服上級,不僅免去葛成的死刑,而且不旁及一人。
萬歷三十五年(1606年)朱燮元以父母年高棄官歸里,直到萬歷四十四年(1615年)才起任陜西按察使。
萬歷四十六年(1617年)轉四川右布政使。
天啟元年(1621年)奢安之亂,奢崇明、安邦彥反,朱燮元加兵部侍郎,總督四川及湖廣荊、岳、鄖、襄、陜西漢中五府軍務兼巡撫四川。
朱燮元堅守成都百余日,以石炮破呂公車,又令秦良玉率白桿兵等收復重慶、永寧。
天啟四年,以兵部尚書兼督貴州、云南、廣西軍務,移鎮(zhèn)遵義。
崇禎二年(1629年)八月,安邦彥、奢崇明合兵十萬進犯赤水、永寧,朱燮元誘敵深入,又派奇兵“繞其后,急擊之,賊大驚潰”,殺奢崇明、安邦彥。
又招撫流亡,修路筑驛,廣開屯田,西南遂安。
朱燮元為之進少保,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后加少師、左柱國。
卒于官,年七十三,贈太師,蔭世襲錦衣衛(wèi)指揮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四川忠州人。
官石砫宣撫使。
萬歷二十七年,以三千人從征播州,大敗楊應龍,為南川路戰(zhàn)功第一。
后為部民所訟,瘐死獄中。
其眾由妻秦良玉代領。
林宰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林宰(1573年8月24日—1666年),字德衡,號平華。
福建漳浦縣人。
萬歷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
林宰自幼勤奮好學,萬歷十九年(1591年)中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登進士,授常州府無錫縣知縣。
無錫人顧憲成方革職歸里,倡修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林宰與知府歐陽東鳳均支持,并為之捐款。
不久,升吏部主事,再升郎中,外任四川按察使。
天啟元年(1621年),四川永寧(今敘永)宣撫使奢崇明反,次年攻打成都。
林宰與布政使朱燮元、周著,巡按薛敷政分守四門,并又密召石砫土司秦良玉提兵來救,解成都之圍。
朱燮元因功升巡撫,林宰升布政使。
不久,升太仆寺卿、南京兵部左侍郎,以父母年老,上疏請求歸養(yǎng)。
天啟五年(1625年),魏忠賢捕殺東林黨人,毀天下書院,發(fā)現(xiàn)林宰曾為東林書院撰寫碑記,削其職。
崇禎元年(1628年)恢復。
隆武元年(1645年),起林宰為兵部尚書,因已近九旬,未赴任。
清康熙初卒于家,享壽94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1 【介紹】: 明四川忠州人。
秦良玉兄。
泰昌時征秦良玉部援遼,邦屏與弟秦民屏率數(shù)千人先往,詔授邦屏都司僉書。
天啟元年,渡渾河,戰(zhàn)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4 【介紹】: 明四川忠州人。
秦良玉弟。
泰昌時,從良玉率石砫宣撫司土兵援遼,以功授守備,進都司僉書。
天啟初,還石砫征兵,而奢崇明黨樊龍反重慶,乃從良玉往擊,擢參將,收復重慶,進副總兵。
后從王三善攻安邦彥,在大方戰(zhàn)死。
秦拱明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1 【介紹】: 明四川忠州人,秦邦屏次子。
秦良玉鎮(zhèn)壓奢崇明有功,官至副總兵。
崇禎四年,阿迷州土官普名聲反,拱明與戰(zhàn)死。
劉漢儒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65 【介紹】: 明末清初順天大興人。明天啟二年進士,崇禎間累官四川巡撫,參與鎮(zhèn)壓李自成軍。曾疏請重用中書涂原,練鄉(xiāng)勇,以蜀人治蜀兵,罷官。清順治元年,起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尋以病乞休。
維基
劉漢儒(1595年—1665年),字向董,號忝生,北直隸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天啟年間進士。
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進士,初任行人司行人。
天啟七年,授吏科給事中。
崇禎二年,升兵科右給事中、次年改刑科左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
崇禎四年,改太常寺少卿。
此后以右僉都御史銜,四川巡撫。
流賊陷夔州,圍太平,石砫土司秦良玉率兵援之,漢儒運長慶米濟其軍,太平圍解。
中書涂原練鄉(xiāng)勇,守梁山,擊退賊,漢儒及巡按御史黨崇雅請用原以蜀人治蜀兵,莊烈帝不許,并罷漢儒。
明亡后歸降清朝,順治元年五月起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九月世宗章皇帝車駕將至京師,群臣俱赴通州迎,漢儒疏言城守空虛,懼奸民竊發(fā),請留重臣以鎮(zhèn)中外,派守兵以嚴出入,遠偵探以杜窺伺,下部知之。
十一月賜鞍馬。
時流賊自太原直犯井陘,始開城殺官,仍退據(jù)固關。
漢儒疏言井陘險峻崎嶇,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且去正定近,倘賊兵長驅正定,無兵可恃,今宜飛檄官兵,視賊所向,或直搗其巢,或分截其路,賊可就擒。
否則我兵南剿,賊已近在肘腋,土賊響應,首尾兼顧,鞭長莫及,勿謂疥癬,毋煩過慮,下所司知之。
二年閏六月,疏言頃者南差不用南人,乃一時權宜計,今天下一統(tǒng),何分南北。
嗣后遇巡按差缺,除回避本省外,酌量隔省資才堪任者,列名奏請簡用。
得旨:各省巡按南北一體差用,但家鄉(xiāng)鄰近者雖隔省亦不得差。
是月賜紗蟒衣一襲。
七月,疏言十三道御史原百有二十,用以巡方糾察,我朝酌減至六十,今差務日繁,銓部竟未考滿,何以應差。
請砹部速補,詔如所請。
八月,御史王守履劾漢儒系大學土馮銓黨,為御史江禹緒營求招撫鄖陽,漢儒具疏辨并引病求罷。
得旨:劉漢儒無端被誣,著益盡心職掌,以振風紀。
三年復以病乞休。
康熙四年卒,賜祭葬如例。

人物簡介

維基
劉宗祥,號梧陽,明朝湖廣省黃州府黃岡縣(今湖北省黃岡縣)人,同進士出身。
明朝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登乙丑科進士。
授金壇知縣,正直不避權貴,奸猾斂跡。
時海盜王武烈為亂,宗祥捕得之,馀黨憤起,人皆危懼,宗祥悉平之。
崇禎年間,任江西道試御史。
后實授監(jiān)察御史。
崇禎五年,巡按江西,條陳興利除害數(shù)事,稱旨。
繼按四川,入覲,面劾少宰張捷行私,捷坐免。
時侯良柱、秦良玉討平奢賊,賞格不行,宗祥上其狀,始錄前功,事見《明史》。
進太仆寺少卿,管東路。
崇禎十二年,以右僉都御史,任江西巡撫,致仕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0 【介紹】: 明四川永寧宣撫司人。
初從奢崇明為偽總兵,后率眾降,授參將。
崇禎中,累遷副總兵,鎮(zhèn)川北。
年七十余,馬上用五石弩,中必洞胸,軍中號“神弩將”。
屢破張獻忠軍。
巡撫邵捷春倚令與秦良玉如左右手。
十三年,守竹箘坪,獻忠兵大至,令力戰(zhàn)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云南臨安府人。
萬歷舉人。
歷忠州判官。
天啟元年,永寧將樊龍陷重慶,平表乞師于秦良玉
參預鎮(zhèn)壓樊龍、收復重慶等役,累遷貴州布政使。
崇禎四年坐大計不謹落職。
十三年,以楊嗣昌薦,任武昌通判。
嗣昌卒,罷歸。
共 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