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文震孟

相關(guān)人物:共 36 位。
共 3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1—1493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一名甡,又名應(yīng)熊,字貞伯。景泰四年舉人。入國子監(jiān)。成化間以善書選為中書舍人,詔命寫佛經(jīng),抗疏謂只聞有九經(jīng),不聞有佛經(jīng)。弘治初歷太仆少卿。善文詞,甚負時譽。好古博學(xué),篆楷俱入品格。卒之日,無以斂,友人文林、史鑒買地以葬。有《蘇州府志》。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名甡,以字行,更字貞伯,長洲人。景泰癸酉舉人,授中書舍人,歷南太仆寺少卿。有李氏遺集。
明詩紀事·丙簽·卷十
應(yīng)禎名甡,以字行,更字貞伯,長洲人。
景泰癸酉舉人,授中書舍人。
遷南兵部郎中,尚寶司卿、太仆寺少卿。
有《李氏遺集》。
(《甫田集》:太仆書《魏府君碑》,謂徵明曰:「吾學(xué)書數(shù)十年,今始有得,然老無益矣。
子其及目力壯時為之。
」因極論書之要訣,凡運指凝思、吮毫濡墨,與字之起落、轉(zhuǎn)換、小大、向背、長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
公雖潛心古法,而所自得為多,其尤妙能三指尖搦管,虛腕疾書,今人莫能及。
《藝苑卮言》:少卿書,人有求者,多怒不應(yīng),故傳世者少。
書史會要》:少卿真行草隸皆清潤端方,如其為人。
文震孟姑蘇《名賢小記》:范庵公入太學(xué),中官牛玉聞其名,延為弟子師,公不往。
以善書選中書舍人。
故事,中書班列給事、御史上,近輒易其次。
公上書爭,不報。
中旨詔諸舍人書佛經(jīng)。
公言:「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未聞佛經(jīng)也。
」上恚,廷杖,公幾死,致仕歸。
郡守劉某征斂苛急,人呼「白面虎」。
公作《虎渡河》詩致之。
公博學(xué)能詩,書法自成家,然每恥以是名,清強果毅,侃侃終始,真吳人士之神砭已。)
文秉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蓀符。
文震孟子。
撰有記載明末史事、人物著作多種,如《先撥志始》、《烈皇小識》、《姑蘇名賢續(xù)紀》。
王永光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大名府長垣人。萬歷二十年進士。天啟初官至戶部尚書,居官廉潔,為人強悍陰鷙,不喜東林人,為御史李應(yīng)升所論,自引歸。魏忠賢竊權(quán),盡逐東林人士,起永光為南京兵部尚書,日以排斥東林為能事。后以其黨納賄事發(fā),被詰責(zé)罷官。有《冰玉堂集》。
維基
王永光(1561年—1638年),字有孚,號射斗,北直隸大名府長垣縣人。
萬歷二十年(1592年)進士,授中書舍人。
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升任吏部主事,又升文選司郎中,累官南京大理卿。
天啟年間,官至兵部尚書。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發(fā)起寧遠之戰(zhàn),王永光“集廷臣議戰(zhàn)守”,遂命守將袁崇煥以紅夷大炮擊敗之。
是年四月,努爾哈赤又征蒙古喀爾喀,“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五月,王永光令明將毛文龍進攻鞍山,努爾哈赤再度敗退。
七月,努爾哈赤患疽身亡。
崇禎元年(1628年),起復(fù)為戶部尚書,同年任命吏部尚書。
崇禎四年(1631年),以吏部尚書退休歸里。
崇禎十一年(1638年),去世家中,享年七十七歲。
賜葬長垣王氏祖墳,追封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傅。
王永光本人“雅不喜東林”,遂被歸類為魏忠賢之閹黨。
文震孟就因彈劾王永光“假竊威柄,年例變亂祖制,考選擯斥清才”,被永光斥為“任情牽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68—1641 【介紹】: 明蘇州府吳江人,字異度。
萬歷四十年舉人,出新城王象春之門。
屢應(yīng)會試不第。
砥行植節(jié)。
與同里周順昌、文震孟、姚希孟、朱陛宣,稱吳門五君子。
卜居吳門淥水園,鄉(xiāng)人稱孝節(jié)先生。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異度,吳縣人。萬歷壬子舉順天鄉(xiāng)試尋復(fù)以賢方良正薦不就崇禎中贈翰林待詔有自廣齋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6—1612 【介紹】: 明揚州府寶應(yīng)人,字靜之,一字練江。萬歷二十九年進士。授順天學(xué)教授,遷國子監(jiān)學(xué)正,官至兵部主事。與東林黨人深相交結(jié)。生平刻苦自勵,北方學(xué)者稱為淮南夫子。私謚貞修先生。有《劉練江集》。
維基
劉永澄,字靜之,號練江,南直隸揚州府寶應(yīng)縣人。
年八歲,讀宋文丞相天祥《正氣歌》,設(shè)位晨夕拜。
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改順天教授,遷國子監(jiān)學(xué)正,雖官閑曹,日討論累朝典章、名臣言行,凡六曹九邊職事、掌故、形勢、厄塞及兵馬錢谷之?dāng)?shù),皆得其要領(lǐng)。
與顧憲成、高攀龍、劉宗周、文震孟友善,座主李廷機為禮部尚書,奉詔條弭災(zāi)數(shù)事,永澄規(guī)以開言路,語甚切直。
大學(xué)士沈鯉數(shù)咨以時事,永澄引狄仁杰處張昌宗、張九齡處李林甫故事,權(quán)奸聞而惡之。
時督漕侍郎李三才雖與東林諸正人親善,然性豪奢,供帳陳設(shè)甚盛,聞永澄至,盡撤之,其見憚如此。
升兵部職方司主事,未任卒,年三十六。
墓在塘西,文震孟為之狀,高攀龍撰墓志銘,劉宗周撰《淮南賦》吊之,學(xué)者私謚曰「貞修先生」。
著有《離騷纂注》、《劉子續(xù)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9—1636 【介紹】: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孟長,號現(xiàn)聞。
萬歷四十七年進士。
改庶吉士。
與舅父文震孟同在翰林,持清議。
天啟五年被劾為繆昌期死黨,削籍。
崇禎元年起左贊善,歷右庶子充日講官,遷詹事。
佐韓爌等定逆案,為溫體仁所忌。
借主鄉(xiāng)試時武生冒籍事貶為少詹事,出掌南京翰林院,尋移疾歸。
卒謚文毅。
有《循滄集》、《公槐集》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孟長,長洲人。萬歷己未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歷官南少詹事贈禮部右侍郎謚文毅有公槐響玉棘門沆瀣秋旻文遠循滄松癭伽陵風(fēng)吟諸集
維基
姚希孟(1579年—1636年),字孟長,號現(xiàn)聞,蘇州府吳縣(今屬江蘇)人,明代文學(xué)家。
出生十月,父早逝,由母文氏勵志鞠之。
與舅父文震孟同學(xué),時有盛名。
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舉己未科進士,考選為庶吉士。
座主韓爌、館師劉一燝很器重他,兩人并執(zhí)政,遇大事多向他咨詢。
天啟時,授檢討,纂修《神宗實錄》。
后乞假告歸。
四年冬還朝,當(dāng)時東林黨趙南星、高攀龍等人被趕出朝廷,黨禍大作,姚希孟也被崔呈秀的《天鑒錄》列為東林黨人,明年以母喪歸,甫出京都,給事中楊所修彈劾他為繆昌期死黨,遂削籍為民。
作《開讀始末》記吳民反閹黨事。
崇禎元年起左贊善。
歷右庶子,為經(jīng)筵日講官。
三年秋,與諭德姚明恭主順天鄉(xiāng)試。
有武生二人冒籍中式,被給事中王猷彈劾,又遭溫體仁忌,貶為南京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不久告病歸鄉(xiāng),家居二年,崇禎九年(1636年)卒。
福王時贈禮部侍郎,謚文毅。
母文氏卒后,蔬食三年,晝夜誦佛經(jīng)不止。
著成《佛法金湯徵文錄》十卷。
黃道周《漳浦集》中寫道:“萬歷初年,閣臣鷙起,文章之道,復(fù)歸詞林,李大泌,姚吳門為之歸墟……予不及事大泌,雅交于吳門。
下所為,霞蒸岳舉,文行宗表,無有先于吳門者矣。
先生安步指辭,宏聲亮實,韓蒲州見之而有王佐之稱,劉南昌因之而有人龍之嘆。
”還著有《公槐集》、《響玉集》、《棘門集》、《沆瀣集》、《循淪集》、《丹黃、松癭集》、《伽陵集》、《風(fēng)唫集》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東香山人,字龍友,號家岡。萬歷四十七年進士。官少詹事。崇禎六年擢禮部尚書,旋入閣,與首輔溫體仁不協(xié),罷去。南明隆武帝召為內(nèi)閣首輔。閩疆既失,赴廣州,永歷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辭去。有《寶綸閣集》。
全粵詩·卷五七八
何吾騶,字龍友,號象岡。
香山人。
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一六一八)舉人,四十七年(一六一九)進士,擬鼎甲,改二甲四名,由庶吉士歷官少詹事。
明思宗崇禎初,晉左春坊充經(jīng)筵日講官。
會纂修《神廟實錄》成,晉少詹事兼侍講學(xué)士,歷官正詹事。
明思宗崇禎五年(一六三二)擢禮部右侍郎。
六年(一六三三)十一月加尚書,同王應(yīng)熊入閣,溫體仁久柄政,欲斥給事中許譽卿,已擬旨,文震孟爭之,吾騶亦助為言。
體仁訐奏,帝奪震孟官,兼罷吾騶。
居久之,唐王自立于福州,召為首輔,與鄭芝龍議事,輒相牴牾。
閩疆既失,永明王以原官召之,為給事中金堡、大理寺少卿趙昱等所攻,引疾去。
順治三年(一六四六)十一月桂王由榔稱號于肇慶,適唐王聿鍵弟聿??嗣為唐王者,與大學(xué)士何吾騶自閩浮海至南海,關(guān)捷先等首倡兄終弟及議。
大學(xué)士蘇觀生遂與吾騶及布政使顧元鏡、侍郎東莞王應(yīng)華、南海曾道唯、總督林察等擁立聿??,改年紹武。
就都司署為行宮,應(yīng)華、道唯并拜東閣大學(xué)士。
招海上四姓盜,授總兵等官,與肇慶相拒。
十二月十五日大兵克廣州,時唐王聿??方事閱射,急易服逾垣匿王應(yīng)華家,俄縋城走,為追騎所獲,投繯而絕。
何吾騶及應(yīng)華等悉降。
卒于家。
有《元氣堂詩文集》三十卷、《經(jīng)筵日講拜稽錄》四卷、《周易補注》四卷、《云笈軒稿》二卷和《石刻楷草四種》。
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有傳。
維基
何吾騶(1581年—1651年),初字瑞虎吾騶一名出自中國上古神獸騶吾,其形象一說是頭黑色紋路的白老虎,另一說則是頭五彩斑斕的長尾虎,因騶吾心地善良,從不吃有生命的物體,又在中國古代被視為祥瑞之獸,故何吾騶初字曰:“瑞虎”。
,又字龍友,號象岡,晚號閒足道人。
廣東香山小欖鎮(zhèn)(今中山市)人。
進士出身。
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中丙午科舉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進士,授庶吉士,歷官左春坊充經(jīng)筵講官,后升少詹事兼侍讀學(xué)士。
崇禎五年(1632年)擢禮部右侍郎。
崇禎六年(1633年)升禮部尚書,任大學(xué)士兼代理首輔。
因與文震孟為給事中許譽卿辯護,為溫體仁訐奏,罷歸。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陷南京,唐王朱聿鍵召任首輔,與鄭芝龍不合,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與大學(xué)士蘇觀生等在廣州擁立紹武帝,有足疾,后紹武帝殉國,遂回廣東,是年十二月十五日,清軍攻入廣州,吾騶投降。
稱疾還鄉(xiāng),卒于家。
周希令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周希令(16世紀—1622年9月16日),字子儀,號滸西,江西南昌府寧州人。
周希令是周期亮的長子,在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以《春秋》應(yīng)選選貢,二十八年(1600年)中順天府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成進士,獲授庶吉士,四十三年(1615年)授兵科給事中,前往冊封益王,謝絕對方饋遺。
四十八年(1620年)歷轉(zhuǎn)禮科左給事中和右給事中,明光宗登基后上奏《中興十二要疏》,熹宗繼位后又詳細論及李可灼進獻紅丸一事,升為戶科都給事中,魏忠賢擅權(quán)時他又和楊璉分別疏劾對方。
天啟二年(1622年)會試,周希令擔(dān)任分房考官,取錄多位熟習(xí)《春秋》的舉人,包括狀元文震孟,同年八月晉太常少卿,九天后在任內(nèi)去世。
自他出仕直到去世,五次獲授白金文綺金花的賞賜,入祀寧州和江西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1—1636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明卿,號芝臺。
年十九,中萬歷二十五年舉人。
嘗從武進錢一本學(xué)《》,得其旨要。
天啟二年進士。
文震孟同科。
授編修,典誥敕。
以忤魏忠賢被削職為民。
崇禎初召復(fù)故官,累遷南京國子祭酒。
卒謚文莊。
講求經(jīng)濟,有志天下事,性好學(xué)、喜著書。
有《四書備考》、《經(jīng)濟八編類纂》、《重訂古周禮》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明卿,長洲人。天啟壬戌賜進士第三,授翰林編修累遷南國子祭酒追謚文莊有無夢園集
維基
陳仁錫(1581年—1636年),字明卿,號芝臺,直隸長洲人,天啟二年探花及第。官至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生于萬歷九年(1581年),性好學(xué),喜著述,十九歲舉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鄉(xiāng)試,天啟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因不肯幫魏忠賢在鐵券上撰文遭罷黜。崇禎初年(1628年)召復(fù)原官,累遷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卒于崇禎七年(1634年)。謚文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5—1645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啟美。
文震孟弟。
天啟五年恩貢。
崇禎元年官中書舍人,給事武英殿。
工詩善琴,長于書畫,頗有家風(fēng)。
明亡,絕食死。
謚節(jié)憫。
有《長物志》。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啟美,震孟弟。
崇禎中,官武英殿中書舍人。
有文生小草。
共 3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