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顧憲成

相關(guān)人物:共 78 位。
共 7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02 【介紹】: 明江西鄱陽人,字松友。洪武四年,郡舉秀才,授都督府都事,遷經(jīng)歷。建文時,官至大理少卿。靖難之役,日夜與齊泰等籌劃軍事。燕兵入南京,不屈死。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松友,鄱陽人。舉秀才授都督府都事進經(jīng)歷建文中官右補闕升大理少卿靖難兵入不屈及難
明詩紀(jì)事·乙簽·卷一
閏字松友,鄱陽人。
洪武初舉秀才,授都督府都事,遷經(jīng)歷。
建文初,遷右補闕,進大理寺少卿。
靖難師入,召閏,不屈死。
(《槜李詩系》:遜國諸臣疏屬,一丁一地,分戍劇邊,一遇絕丁,輒行句補,飛符所到,冤結(jié)二百馀年。
屠公叔方令鄱陽,適有符句鄱人胡閏絕丁者,屠憤然擲符于地曰: 「彼死忠何罪!
使吾有言責(zé),必碎首爭之矣!
」擢御史,即具疏請謚、請祠、請修治冢墓、恤錄子孫及交游姻黨之株累編戍者,一體赦宥。
神宗感動,蒙宥者千六百馀人。
京師張赦榜時,忽風(fēng)發(fā)榜飛,轉(zhuǎn)展天際,觀者如市,自午至未仍還故所;鄱陽張榜亦然。
事見顧憲成《英風(fēng)紀(jì)異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仲常,號方山。嘉靖十四年進士。授慈溪知縣,官至浙江提學(xué)副使。有《宋元資治通鑒》、《四書人物考》、《憲章錄》、《甲子會紀(jì)》、《薛子庸語》、《薛方山紀(jì)述》、《方山文錄》、《隱逸傳》。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仲常,武進人。嘉靖乙未進士,除知慈溪縣轉(zhuǎn)南吏部主事歷浙江陜西提學(xué)副使有方山集
維基
薛應(yīng)旂(1500年—1574年),字仲常,號方山,直隸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人,嘉靖乙未進士,官至浙江副使。
薛應(yīng)旂生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嘉靖十三年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九十名,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會試第二名,廷試三甲三十三名進士,授浙江慈溪縣知縣,改江西九江府儒學(xué)教授,十六年任丁酉科福建鄉(xiāng)試考試官,十八年秋遷南京考功司主事,二十二年考滿,封贈父母、妻子。
晉本司郎中,主管二十四年乙巳京察。
大學(xué)士嚴(yán)嵩曾為給事中王曄所劾,懷恨在心,托尚寶司丞諸杰寫信給應(yīng)旂,令其將王曄落職。
薛應(yīng)旂反而罷黜諸杰,嚴(yán)嵩大怒。
此后,應(yīng)旂又罷黜常州府知府符驗,嚴(yán)嵩令御史桂榮劾其挾私報復(fù)家鄉(xiāng)郡守,謫建昌府通判。
在建昌三月,復(fù)升刑部員外郎,二十五年五月繼母吳太安人去世丁憂,次年丁未父親又去世,嚴(yán)嵩失勢后,服闋復(fù)起為禮部署郎中,二十九年十月升浙江提學(xué)副使,三十四年調(diào)任陜西鄜延兵備副使,以大計罷歸。
無錫顧憲成兄弟年少,從其求學(xué)。
萬歷二年(1574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河間交河人。
任文登、曹縣知縣,大著貪聲,諂附魏忠賢,為魏黨十孩兒之一。
以薦授御史,追論京察三變,力詆李三才、顧憲成等十五人。
又倚崔呈秀為薦主,鍛成楊、左冤獄。
后因誤令優(yōu)伶演劉瑾酗酒一劇,得罪魏忠賢,削籍歸里。
錢應(yīng)婁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鎮(zhèn)江府丹徒人,字慕黔。
諸生,尚名節(jié),好持清議。
與弟錢應(yīng)旂同從顧憲成學(xué),深為憲成器重。
考訂經(jīng)史,旁及鼎彝諸書畫,無不精審。
卒年九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21—1597 【介紹】: 明浙江平湖人,字與繩,號五臺。
嘉靖二十六年進士。
授??h知縣。
歷官吏部郎中,破格擢用廉吏能人,以專擅被劾落職。
萬歷初,官工部右侍郎,與張居正同年相善,而不盲從,終以忤居正被劾引歸。
十一年,召為吏部右侍郎,引用居正擯斥之老成人士。
然力言居正輔翼功不可泯,被言者群攻,引疾去職。
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尚書,數(shù)遷為吏部尚書。
二十年,大計外吏,舉顧憲成等二十二人,為時論所稱。
卒謚莊簡。
槜李詩系·卷十三
光祖,字與繩,號五臺,平湖人。
十七舉于鄉(xiāng),丁未成進士,授浚令。
內(nèi)鄉(xiāng)王奪民田,封丘王蒼頭私販,皆置之法。
有盧楠者,富而才,前令誣以重辟。
光祖白其冤釋之。
擢祠祭主事,累轉(zhuǎn)文選郎,汰黜不少假。
科臣孫丕揚劾其專擅,落職。
陛辭揖孫曰:承公教,殊荷相成。
但吏部之門,干謁錯至,茍非自行其意,何由秉公?
孫沉思良久,憮然謝過。
即日自劾失言,力薦光祖。
光祖亦復(fù)起,歷太常、太仆、大理諸卿,晉工部侍郎。
張居正秉政奪情,后益自恣。
光祖貽書規(guī)諷。
居正故同年友善,然與議政輒相左。
及論折漕事不合,御史張一鯤希指論劾,遂求去。
居正沒,起為少宰,會議居正獄,光祖曰:江陵專權(quán),非弄權(quán)也。
且擁護功,亦安可泯?
然眾欲文致之,惡其異,出遷南司空。
越三年,晉大司寇,拜冢宰。
先是上巳列名,御屏?xí)逭?,至是喜曰:此昔破靴郎也?div id="seiugqc" class='inline' id='people_51131_1_20_comment'>
時銓部事柄旁落,光祖始振刷,不復(fù)關(guān)謁政府。
一切中涓請托,拒不納,特簡清節(jié)者許孚遠(yuǎn)、顧憲成等二十一人,搜剔臺省諸蠹。
蘭溪新建,出中旨大拜,光祖以故事爭之,即疏陳祖制,會推必不可廢,報可。
初,趙少宰用賢、沈司馬思孝每廷論,面辱光祖,光祖折節(jié)不校久之。
少宰語人曰:吾乃為平湖所容。
司馬家居,扼腕時政,每嘆曰:持公議而不以愛憎奪者,平湖一人而已。
其為人允服如此。
乞歸五年而卒。
卒之夕,海上星隕如斗,擊地有聲,謚莊簡。
光祖歷仕三朝,國家大政大議,一言立定。
按:尚論錄載三太宰,首莊簡,次孫清簡,次陳恭定。
云:攬久頓之轡,振積衰之氣,比諸唐姚崇、宋韓琦,洵不誣也。
維基
陸光祖(1521年—1597年),字與繩,號五臺,浙江嘉興府平湖縣人,祖籍直隸蘇州吳縣,官至吏部尚書。嘉靖十六年(1537年)十七歲時與父親同時考中丁酉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進士,授浚縣知縣,謝榛詳述盧楠之冤情,始得昭雪。盧楠出獄后,去拜謝陸光祖,仍然長揖不拜。陸光祖也不在意,兩人成為好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爆發(fā)庚戌之變,俺答汗入侵。兵部尚書趙錦檄民筑塞,陸光祖未能從命。四年任滿,有惠政。離任之日,??h百姓“攀轅臥轍,泣聲盈道”。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任禮部祠祭司主事,升祠祭司郎中。大學(xué)士高拱掌管吏部,謀劃傾覆徐階。這時徐階的幕客都逃亡,唯獨陸光祖替他申辨。萬歷二年(1574年),任太常寺少卿,擢太仆寺卿,晉大理寺卿。萬歷五年(1577年),升工部右侍郎。張居正和陸光祖是同年進士,早年張居正想引薦他做助手,陸光祖不屈身相隨。同年九月,張居正因為居喪奪情,杖責(zé)議論的人,陸光祖寫信規(guī)勸他。萬歷七年(1579年)五月,因為議論漕運改為折色銀兩一事再度得罪張居正,遂辭官歸里。張居正死后,起用為南京吏部右侍郎。萬歷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任南京工部尚書。復(fù)官后因維護張居正身后名譽,再次被降職。萬歷十五年(1587年)七月,任南京刑部尚書。萬歷十九年(1591年),吏部尚書宋纁卒,陸光祖繼任吏部尚書。首輔申時行推薦趙志皋、張位,明神宗以特旨任用,陸光祖抗議說:“輔臣當(dāng)廷推,不當(dāng)內(nèi)降”,神宗表示下不為例。萬歷二十年(1592年),主持京察,陸光祖力主擢升萬國欽為建寧府推官,饒伸為刑部主事,神宗大怒,給事中喬胤承風(fēng)行事,彈劾陸光祖,于是文選郎王教以下盡逐。陸光祖以老病辭;是年三月,致仕歸里。生平好佛法,自號五臺居士。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卒?!?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著有《陸莊簡公遺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宗傳,號心堂。隆慶五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怪备已?,南京小中官醉辱給事中,參魯請究治,為中官馮保所譖,謫高安典史。累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申嚴(yán)海禁。遷吏部侍郎。日本侵朝時,封貢議起,參魯持不可,因著《東封三議》,辨利害甚悉。后終南京刑部尚書,致仕卒,謚端簡。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五
字宗傳,號心堂。
父龍積,學(xué)尚篤行,人稱為趙夫子。
以歲薦,官懷寧訓(xùn)導(dǎo)。
公少從父受經(jīng),盡得其學(xué)。
先世無他,趙于鄞,凡家祭畢享馀惟侍父一席。
公性篤孝,朝夕奉父教甚謹(jǐn)。
年二十二,舉于鄉(xiāng),以進士授庶吉士,風(fēng)格為館閣所推重。
時江陵枋國,嫌公無私謁,改戶科給事中。
益擅直節(jié)敢言,如論王文成當(dāng)從祀,蘆溝橋佛寺不當(dāng)建,及請甄別吏治、釐刷馬房諸疏,俱其大者。
閹人張進毆給事中于留都,臺省交章劾,進僅薄罰。
公抗言:進乃守備中官申信之黨,不并治信,無以服人。
且朝廷紀(jì)綱因此曹大壞,漸不可長。
時信方與司禮馮保比譖于上,得旨切責(zé)公,使回奏。
公立草上有云:臣但知有道之世,可以危言,不顧君父之前所當(dāng)忌諱,此則臣之罪也。
朝野俱傅誦其語,即江陵讀之,亦心悔。
語客曰:如此蘊藉,不得居詞林,是吾過也。
然竟坐謫高安典史。
到官,勤修尉職,不自知從諫閣來,當(dāng)事檄使主白鹿書院。
公日勵諸生,務(wù)先實造,從榛蘚中得古文行忠信四字碑,為箋而行之,詞義剴篤,讀者感動。
諸傍郡外藩士俱來就學(xué),一時稱極盛。
稍遷饒州推官,尋擢福建督學(xué)僉事。
時學(xué)使者阿執(zhí)政意,待士過嚴(yán),常汰多而錄少。
公曰:閩才藪也,豈得爾?
一切以寬行之。
其于衡鑒為更精,所錄士后多為名臣。
乙卯秋,方大校士,適得父手書,忽心動,疑其有疾,立投牒竟去。
當(dāng)事苦留不可得。
及抵家,父果臥疾不可起。
公日侍五藥,夜則擁父雙足,天暑伏床下,進褻器,手濯中裙近衣,未嘗一入私室,如此復(fù)歲馀,父始?xì){,公竟得心疾。
里中無不稱公至孝。
服除,仍起督閩學(xué),兩歲五遷南太常寺卿。
故事,百官賀萬壽畢,更衣謁孝陵,長至先賀冬,后陵祀。
公謂祝釐所以尊君,而有事寢園,則歡忻之情不暢;陵祀所以格祖,而反后朝賀,則奠獻之禮未虔。
具疏正其誤,俱報可。
擢右副都御史,撫閩。
公至,大閱兵海上,壁壘盡新,下教有司,立行鄉(xiāng)約保甲,境內(nèi)無盜,即盜發(fā)亦輒得。
有陳申者,以倭報至,言其勢甚張,人情震動。
公察其狀曰:是將勾倭以自為功耳。
立械系之,謂倭來即斬汝。
巳而倭竟不至。
漳卒嘩。
有司懼其為變,欲勿問。
公曰:廢法以養(yǎng)驕亂之道也。
縛其魁斬之,一軍詟不敢動。
任閩二年。
未嘗取一銖一縷,幕府市租,悉裁以養(yǎng)士。
及遷大理卿,尚贏六萬馀金,藉付有司去。
再遷刑部左侍郎。
值封倭議起,公上疏力爭之。
改兵部,旋改吏部。
與尚書陳公有年、選郎顧憲成共持衡不撓。
適同里沈公一貫拜麻,公遂欲乞歸,因出為南刑部尚書。
陛辭,又言封倭非計,立枷非法,語俱切至。
南中三尺久弛,人易犯;公堅持國法,即勛貴中官,無不斂跡。
身雖在南,每聞國家大事,輒憂見眉睫。
常云:大臣誼同休戚,豈謂南曹即去天萬里,遂可漠不相關(guān)。
因?qū)沂枵堅缧谢蕛诨瓒Y,補諫官,罷祖陵開采及他礦稅,釋累系諸臣。
每公疏出,朝野為倚重。
上亦方大用,公會在廷,推吏部尚書,因以公名上。
沈公一貫疏言:參魯才品誠堪大用,但與臣同鄉(xiāng),誰肯信臣無私?
參魯因臣在,亦必不至,勢必兩相求去,惟上免用,參魯幸甚。
公由是在南中九年,滿三考,遂東歸。
遣人以狀聞。
上即家晉公太子太保。
逾四年而卒。
前一夕大星隕于廳事。
得年七十三。
公生平學(xué)問以主敬為宗。
為人溫謙有蘊藉。
而見義直赴,未嘗少回。
常誦自反不縮四句以明志。
故能光明歷落。
為當(dāng)世所儀若此。
所著疏草文集藏于家。
維基
趙參魯(1537年—1609年),字宗傳,號心堂,浙江鄞縣(今寧波)人,進士出身。浙江鄉(xiāng)試第六十名。隆慶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會試第九十名,二甲第十五名進士。選庶吉士,萬歷元年(1573年)五月授戶科給事中,二年(1574年)十二月因彈劾兇監(jiān)張進,被降五級,貶職為高安典史。遷饒州府推官,五年三月擢福建提學(xué)僉事,七年八月以親老身病,乞致仕。張居正死后,經(jīng)孫繼先舉薦,恢復(fù)官職,十一年二月復(fù)除福建提學(xué)僉事,十一月升南京光祿寺少卿,十三年八月入為太仆寺少卿,十四年改任通政司右通政,進左通政,十五年升南京太常寺卿。萬歷十七年(1589年),以右副都御史任福建巡撫,期間嚴(yán)申海禁,捕殺與倭寇勾結(jié)的商人。十九年升遷大理寺卿,二十年二月升刑部右侍郎,三月進為刑部左侍郎,二十一年正月改兵部左侍郎,十二月改吏部左侍郎。二十二年六月吏部尚書陳有年稱病乞休,由趙參魯署吏部印,八月升南京刑部尚書,三十一年十一月六年考滿,加太子少保,三十五年三月累加太子太保。三十七年三月卒,與祭九壇造葬,謚端簡,贈少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8—1619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凝庵。
唐順之子。
隆慶五年進士。
授禮部主事,官太常寺少卿。
以故罷歸。
后重起為南太常卿,疏劾宦官毆屬丞,得旨嚴(yán)治,人益忌之,遂以病辭歸。
與同郡龔道立、顧憲成講學(xué)東林書院,以博學(xué)聞,有《憲世編》等。
維基
唐鶴徵(1538年—1619年),字玄卿、元卿,號凝庵,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隆慶辛未進士,萬歷年間官至南京太常寺卿。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會試第一百三名,二甲第七十三名進士。歷任禮部主事,與張居正不合,以“浮躁”罷歸。張居正死后,唐鶴徵任工部營繕?biāo)纠芍?,萬歷十三年(1585年)二月升尚寶司丞,十五年三月升尚寶司少卿,十七年二月升光祿寺少卿,十月升太常寺少卿,十九年三月調(diào)用南京。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二月起復(fù)南京太常寺少卿,三十六年九月稱病歸里,四十七年卒,年八十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9—1610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國瑞,號啟新。
萬歷十一年進士,除廬陵知縣,征授御史,出按廣西。
上論相、建儲二疏,言最戇直,神宗銜之,因斥為民。
既歸,潛心學(xué)問,與顧憲成等分主東林講席,學(xué)者稱啟新先生。
家居二十五年而卒。
有《像象管見》、《遁世編》等。
維基
錢一本(1539年—1610年),字國瑞,號啟新。
南直隸武進(今江蘇常州)人。
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九名,萬歷十一年(1583年)進士。
任廬陵知縣,授福建道御史,劾江西巡按祝大舟。
又曾劾張居正假圣旨以塞言路,因上《論相》、《建儲》二疏論政弊,觸怒神宗,被削職為民。
筑經(jīng)正堂,研究六經(jīng),尤邃于《》,曾與顧憲成、高攀龍等分主東林講席,人稱“東林八君子”。
天啟初追贈太仆寺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44—1585 【介紹】: 明大名府南樂人,字懋權(quán)。
魏允貞弟。
無錫顧憲成、漳浦劉廷蘭均鄉(xiāng)試第一,又同舉萬歷八年進士,時稱“庚辰三解元”。
授太常博士,擢吏部稽勛主事,調(diào)考功。
在官砥礪名節(jié),對執(zhí)政多所糾彈。
未幾卒。
有《魏仲子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懋權(quán),南樂人。萬歷庚辰進士,除太常博士遷吏部稽勛主事移考功有仲子集
維基
魏允中(1544年—1585年),字懋權(quán),直隸大名府南樂縣人。
萬歷丙子解元,庚辰進士。
官至吏部郎中。
早年為諸生,萬歷四年(1576年)丙子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一,為王世貞所賞識,告戒門吏稱:“非魏允中第一,無伐鼓以傳也”,與顧憲成、劉庭蘭并稱“三解元”。
萬歷八年(1580)會試第三名,殿試三甲進士,授官太常博士,歷官吏部稽勛主事、考功郎。
萬歷十三年(1585年),以病卒于任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秀水人。萬歷五年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有《建文朝野匯編》二十卷。
槜李詩系·卷十五
叔方,字宗直,號瞻山,應(yīng)埈子,萬歷丁丑進士,授鄱陽知縣。
先是遜國諸臣疏屬,一丁一地,分戌劇邊,一遇絕丁,輒行勾補,飛符所到,冤結(jié)二百馀年。
方之令鄱也,適有符勾鄱人胡閏絕丁者,方憤然擲符于地曰:彼死忠何罪?
其親屬又何罪?
使吾有言責(zé),必碎首爭之矣。
擢御史,即為具疏請謚請祠,請修治冢墓。
恤錄子孫,及交游姻黨之株累編戍者,一體赦宥。
神宗感動,蒙宥者千六百馀人。
京師張赦榜時,忽風(fēng)發(fā)榜飛,轉(zhuǎn)展天際,觀者如市,自午至未,仍還故所。
鄱陽張榜亦然。
事見顧憲成英風(fēng)紀(jì)異錄中。
轉(zhuǎn)山東副使,乞歸。
著建文朝野匯編行世。
維基
屠叔方(1545年—?),字宗直,浙江嘉興府秀水縣籍平湖縣人。萬歷丁丑進士,官至山東副使。有《建文朝野匯編》。順天北闈第二十一名,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會試第二百六十三名,登三甲第一百一十八名進士。初為宿松知縣,七年改任江西鄱陽縣知縣。萬歷十一年(1583年),擢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建議平反建文帝忠臣卓敬,旌表其墳?zāi)梗舴铎?。十二年巡按陜西甘肅,十七年十一月復(fù)除江西道御史,十八年八月出為山東兵備副使。
共 7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