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祩宏

相關(guān)人物:共 13 位
共 3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出家箴 初唐 · 窺基
舍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離。
三師七證定初機(jī),剃發(fā)染衣發(fā)弘誓。
去貪嗔,除鄙吝,十二時中須(一作「?!梗?/span>謹(jǐn)慎。
煉磨真性若虛空,自然戰(zhàn)退魔軍陣。
勤學(xué)業(yè)(一作「習(xí)」),尋師匠,說與行(一作「同」)人堪倚仗。
莫教心地亂如麻,百歲光陰等閒喪。
踵前賢,效先圣,盡假聞思修所(一作「得」)證。
行住坐臥要真(一作「精」)專,念念無差始相應(yīng)。
佛真經(jīng),十二部,縱橫指示菩提路。
不習(xí)不學(xué)(一作「聽」)不依行,問君何日心開悟。
速須救(一作「究」),似頭燃,莫待明年與后年。
一息不來即后世,誰能保得此身堅。
不蠶衣,不田食,織婦(一作「女」)耕夫汗血力。
為成道果(一作「業(yè)」)施將來,道果(一作「業(yè)」)未成爭消得。
哀哀父,哀哀母,咽苦吐甘大辛苦。
就濕回乾養(yǎng)育成,要襲門風(fēng)繼先祖。
一旦中(一作「一旦辭親」),求剃落,八十九十無倚(一作「依」)托。
若不超凡越圣流,向此因循全大錯。
福田衣,降龍缽,受用一身求解脫。
若將(一作「因」)小利系心懷,彼岸涅盤爭得達(dá)(一作「達(dá)得」)。
善男子,汝須知,修行(一作「遭逢」)難得似今時。
若得(一作「既遇」)出家披縷褐,猶如浮木值盲龜。
大丈夫,須猛利,緊束身心莫容易。
倘能行愿力相扶,決定龍華親授記(日本《續(xù)藏經(jīng)》宋釋子升、如佑編《禪門諸祖師偈頌》卷下之下。校以《大正藏》本明祩宏《緇門警訓(xùn)》卷二。二書皆稱作者為「慈恩大師」。)。
薰風(fēng)一簟北牖臥,體適何知縛繩律。
形同蜩蛻兀在床,神奔穆駿縱四逸。
天游壙埌忽蕩蕩,賓筵觴豆俄秩秩。
儒酸事業(yè)習(xí)未除,可笑區(qū)區(qū)追硯筆。
忙侔旅枕一鼎熟,事擬塵區(qū)千緒出。
無何有國亦典紀(jì),震驚似聞讒說堲。
分明羽窟看黃能,赫赫中天定舜日。
熙熙之樂域乃壽,濟(jì)濟(jì)而趨士多吉。
眾處無地不是非,神明之下誰逃實。
中不前期可皆羿,擇鬣為宮直豕虱。
紛然憂喜本相乘,何者是得何者失。
此身如夢夢亦夢,真假孰能齊以一。
精孚兆感天所報,周家與齡商賚弼
欲見不見幾幾容,其可意致命難必。
出明入幽通自然,于物無憐亦無疾。
均為竟空此差勝,豈比人間多舞術(shù)。
端如喚影作良友,勝向翻云妄投漆。
安知不是夢為真,真非其夢亦難詰(凡夢。符應(yīng)自然。固有吉兇先見之證?;蛴芯袼姓?。如與齡賚弼是已。有不可以先意求之者。欲見周公而不可得是已。然此皆兆見已定之天。非有憐疾厚薄于其間。則固不可以力致。而又不可以謂之虛也。當(dāng)其適意。是非榮辱。略與人間等。而欠伸之頃。便成虛妄。故謂之夢。人間萬事。云出煙消。紛不出百年之內(nèi)。要其終。亦不啻一瞬間。是夢與人間俱為虛爾。其真妄固不可知也。人心險偽。世事翻覆。反不如夢中之真淳。則喚影作友。又勝于人間之交也。喚夢為世。喚影為真。固無不可。而指世為夢。指人為影。亦無不可。果不知其孰實孰幻也。此又言戲若求之真。又不可也。)。
⑴ 能。奴來切。韓詩。羽穴無辰幽黃能。謂熊也。舜殛鯀于羽山?;癁辄S能也。
⑵ 夢中所見如比?!饓糁小S螘缡幹?。至一處。盛設(shè)宴席。酒既酣。命紙筆賦詩。又至一所。如華胥壽域。民物熙熙。多士藹藹。刑政畢舉。黜陟大明。治化之盛。一如人間??晒忠?。
⑶ 莊子。射者非前期而中。謂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堯也可乎。又豕虱擇疏鬣。自以廣宮大囿。不知屠者之一朝鼓臂。布草操煙火。而己與豕俱焦也。
⑷ 文王謂武王曰。汝何夢矣。對曰。夢帝與我九齡。文王曰。我百爾九十。吾與爾三焉。出文王世子?!鸶咦谠?。夢帝賚予良弼。
⑸ 詩。赤舄幾幾?!鹂鬃釉?。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
貼:層層蜃市成宮闕。
仔細(xì)看來都幻也
空使心機(jī)催鬢雪。
身倚南屏隱,心將宗鏡傳。
杖藜過凈寺,開藏惜殘編。
幸得多人寫,欣看萬卷全。
闡揚須大士,弘演憶先賢。
誰繼永明日,遙瞻回耀天。
如公甘讓席,楊尹肯辭筵。
同謁云棲祖,期聞《圓覺》詮。
沿江入山拜,投地掩泥虔。
交口勤三請,陳辭具十緣。
逗機(jī)如有待,應(yīng)供豈虛延。
方丈都生草,圓袍見性蓮。
他山并蕪穢,此地絕腥膻。
但值獅揚麈,何愁鳩化鹯。
況師渝六十,應(yīng)早利三千。
近赴王城請,新安佛國禪。
赤欄榮樹覆,金榜雜花鮮。
門外貂珰侍,床前纓緌連。
藩司作屏翰,關(guān)令望神仙。
廣護(hù)伽藍(lán)大,深居蘭若堅。
師來上元節(jié),人慶下生年。
頓啟神通藏,俄傾吳市廛。
城東老母出,貧里病兒前。
戢戢魚頭密,紛紛猿臂牽。
舊僧仍落發(fā),故友愿齊肩。
共趁山鐘曉,爭觀慧日懸。
莫須疑看殺,耐可厭胡纏。
立雪僧腰沒,瞻風(fēng)客履穿。
貞明釜猶小,香積突常煙。
剝落黃妃木,干枯圓照泉。
龍歸偏坐蛻,蛇去敢留涎。
張果乘驢至,天王入夢憐。
虎除不凈肉,宮購放生淵。
既闡諸經(jīng)旨,還滋眾福田。
孰?yún)⑴嵯鄠H,我聽伯牙弦。
返棹辭余粟,臨行散襯錢。
白云披壞衲,明月照空船。
推費天人力,高同佛祖眠。
銅輪元誓取,寶地向爭先。
他日新箋就,重宣凈土篇。
知為不請友,轉(zhuǎn)覺一音圓。
混沌氏。元氣之祖也。生于未始有物之先。而長于無物之始。為中央之帝。中央者。元氣之會也。然而無不之也。實無方所。其體也無相?;旎煦玢纭F涞乱矡o名。冥冥闇闇。其氣也無眹。渾淪磅礡。一而不分。故無得以測焉。強(qiáng)名之曰混沌。然本無名也。彼倏與忽。報其善已而鑿七竅。以人之向之冥闇者。倏以聰明矣。混沌者。忽以昭晰矣。而元氣則泄矣。俄而混沌死。自混沌氏亡。而三皇肇作。五德相承焉。至伏犧氏立而書契造。而天下已不勝其煩。軒轅氏作而干戈用。而征伐爭奪之禍起焉。陵夷訖于三季。權(quán)詐縱橫之術(shù)。楊墨是非之辯熾焉。洪水猛獸之害。夷狄亂賊之變繼作焉。于是有圣人者出。修仁義述禮樂。作春秋以救之。莫克返于其始。于虖?;煦缡现隆K蛊渲烈?。今雖亡而不亡者存。遂為辭以吊。而招之曰。
帝之死幾千萬祀兮,余為文以吊之。
溯鴻濛于無始兮,托云將而致辭。
噫帝德之難名兮,抱沖漠而無形。
先天地而生兮,孰辨圓顱與方趾。
涂日月之郤兮,安有耳聞與目視。
謇無門而無竅兮,惟凝然渾然而已。
夫何倏與忽之懷惠兮,施機(jī)巧之妄鑿。
殘夷為明兮,革希為聰。
俯頷仰鼻兮,吐納是通。
日鑿一竅兮,七日而畢。
相雖俱足兮,元氣則泄。
混沌死矣,孰尸其咎。
彼倏忽者,作俑伊始。
殊不知一竅之鑿,一機(jī)之出。
二三而七,云蒸霧極。
耳淫于聲,目蕩乎色。
口爽甘脆,鼻亂葷膻。
求其不死,胡可得旃。
然一氣之混淪兮,藏于未雕未琢之天。
前無始兮后無終,往來相代兮如川。
不以亡而不存,不以死而不生。
天地以之而高厚,日月以之而光明。
山川待彼而流峙,人物待彼而生植。
混兮辟兮,莫非無極中出。
周流宇宙兮,萬古如新。
謂帝死者,幻也非真。
嗟哉混沌兮,盍返爾原。
無極之野,無窮之門。
我從爾游,窈窕昏昏。
盱盱睢睢,默焉泯焉。
以人相天,天幾于全。
淆以醨者,還于溟涬。
散為器者,歸于太樸。
在阮滿阮,在谷滿谷。
放四海兮彌六合,莫非爾之極也。
不識不知兮,順帝之則。
嗟哉混沌,屈而伸兮。
與天不老,萬古長存。
璧水盡功德,至性通儒禪。
吾師起縫掖,爰蒔金臺蓮。
道器無秘現(xiàn),形神徹人天。
好生以為意,凈域歸自然。
遺骸等碩果,大教恒薪傳。
塔宇肅日光,堂寮結(jié)爐煙。
請觀花藏臺,渺渺須彌邊。
復(fù)有護(hù)生城,毛羽咸潔鮮。
無乃皆像教,參契即重玄。
松房萬木蔽,竹徑祥云聯(lián)。
如何桑椹宮,鼎鼎徒攲偏。
吾將以報師,儒服不為膻。
僧蓮池聯(lián) 明末清初 · 張岱
對聯(lián)
說法平臺,生公一語石一語;
棲真斗室,老僧半閑云半閑。
宏公留蛻在,浩劫自長新。
梵網(wǎng)群皈命,遺燈一照人。
浮云空相盡,枯木幻容真。
看取孤峰色,應(yīng)知不住身。
蓮池大師塔二首 其一 明末清初 · 彭孫貽
五言律詩
何方尋上士,凈土此中深。
石覆頭陀草,花生智果林。
飛潛皈梵網(wǎng),山水證禪心。
虎嘯溪風(fēng)里,誰聞大法音。
蓮池大師塔二首 其二 明末清初 · 彭孫貽
五言律詩
祩公一巳去,寂寂五云峰。
從此梵村路,虛聞入定鐘。
慈光回虎跡,哀唄散厓松。
欲問無生侶,聊舒物外蹤。
共 3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