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學,為己而已。
己之不為,是乃為利。
嗟惟先生,學純而正。
求之日用,本之心性。
惟幾惟微,更審于行。
日親有道,激昂奮發(fā)。
有聞斯行,勇進不輟。
一棒條痕,一摑掌血。
入孝出悌,馀力學文。
堅志苦節(jié),富貴浮云。
出門承事,如賓如祭。
伊洛的源,鄒魯遺緒。
五谷將秋,未穫而隕。
世道衰日,儒林厄運。
天不復矣,憂將曷極。
立石琢辭,弟子是則。
有美山東漢相門,風流文采古今存。
魁梧氣岸崧尊岳,秀朗精神玉出昆。
捲起九河輪辯囿,倒流三峽瀉詞源。
馬來西極方知驥,鵬擊南溟政化鯤。
玉府騰身龍得雨,金閨通籍鶴乘軒。
九霄白日心肝照,萬里青云步武跟。
東土半歸蛇豕食,南垠盡入犬羊屯。
朝廷注意求元帥,天子傾心救屬藩。
賜鉞專征才受詔,分符獨坐最承恩。
夏官司馬尚書重,柏府乘驄御史尊。
龍節(jié)洗霜排宿霧,繡衣明雪映朝暾。
旗穿燕市分河戒,劍及龍灣出塞垣。
鰈域山川迎棨戟,鳀岑風露入櫜鞬。
建瓴水勢三軍下,驀地風聲萬馬奔。
遠跡漢城開幕府,遙臨華岳擁征幡。
兵疑草木威先懾,令肅雷霆靜不煩。
一合人謀神鬼避,再行天討日星掀。
阿童斗艦連江色,楊仆樓船截海痕。
赤壁火飛連鎖斷,烏林風立陳云昏。
商星帶殺云陰變,殷血吹腥水氣渾。
穴蟻直須??足蹋,鼎魚那卜失胸吞。
四郊壘滅三邊靜,一箭書傳萬甲蹲。
卻敵笑談推上將,折沖樽俎壯中原。
周家元老聞詩雅,魯國真儒見法言。
勒石燕山何足道,沈碑漢水未應論。
提封只是標交趾,亭障能令界浩亹。
已遣熊羆清絕徼,卻教風鶴詟游魂。
決癰不啻機強弩,攻弱無論戰(zhàn)孟賁。
保合周馀扶赤子,張皇漢鑠破烏孫。
海濱永絕斑衣孽,地下都消白骨冤。
畫角愛飄遙海去,虎牙還向夕陽翻。
扇藏白羽辭戎幕,帳捲青油指帝閽。
夢與春鴻飛塞國,身從社燕返鄉(xiāng)園。
目隨使節(jié)天容逼,恨入王孫草色蕃。
千里壺漿心魯犒,幾人香火頂秦盆。
黃金臺峻看飛動,紫氣關高識曣?。
飲至策勛將返旆,去思遺愛欲攀轅。
像留百代期無斁,祠奉千春矢不諼。
四截皇靈光日月,三韓國命荷乾坤。
拜塵擬續(xù)鴻飛什,淚化鮫珠讓斷猿。
頭流碧萬疊,一腳走天東。
蜿蜒鐘淑氣,突兀聳蒼峰。
天然作一丘,洞壑頗寬通。
平時里閭稠,豪家?guī)X之崇。
兆發(fā)鐵于菟,翕赩振家風。
弓劍足武庫,翰墨饒詞鋒。
貂蟬接行序,牙纛傳世功。
人稱老釋相,福萃知郡翁。
三城遞甘旨,海營魚錯豐。
萱草色敷腴,棣萼眩沖融。
合沓擁翠蓋,聯(lián)翩飛綠騣。
勝事擅門戶,美談傳不窮。
有美天嶺老,意氣薄層空。
一生長笑了,恥與萬人同。
曩日風塵際,遠想在崆峒。
磊落黃石事,畢竟何有躬。
諸公圖麒麟,甲第連蒼穹。
何功享富貴,獨不動心衷。
凡百恐失墜,載筆倘為聰。
叔侄死碧海,一門有三忠。
像想平生語,宿昔恨忡忡。
春風過遺墟,滿谷花如烘。
東回雙玉筍,西澗鳴玲瓏。
依然盤谷里,宛似武峽中。
往往墻壁頹,茅舍環(huán)蒿蓬。
臨風起感嘆,往事卻夢夢。
賴有二三子,款曲來迎逢。
為有瓜葛緣,且愛蘭玉?。
家聲慎相保,豈無繼世雄。
欲起還被肘,樽罍盈玉紅。
信美不可住,客意何匆匆。
明朝在歧路,馬頭塵土蒙。
按:院北為村古也。山峻而回。洞寬而密。洞口有奇巖。有雙峰拔秀當前?;毓叭司印1成蕉R溪。溪有盤石。自外視不知其有人家。入其中方覺其為勝地也。始趙氏來居。夢有鐵虎入洞者三。而二健一病。遂仍以銅金鐵三虎名。其后鐵無云仍。銅與金盛。其苗裔至今為咸望族。孱與健之應歟。銅官至知郡。有子七人。三登文科。有官至亞卿至通政。一世冠冕。聲華籍甚。金登武科。官至知府。亦有名績。有子繼業(yè)。官至節(jié)度。知郡暮齡。三子為養(yǎng)乞鄰郡。府鼎立而供甘旨。又有一子騫佐水營。知郡公享四子養(yǎng)。與知府公怡怡同其樂。至今為美談。嘗聞知郡公坦坐野亭。有行路見而奇之曰乳肥而大。腹垂而闊。此老之像。其福人歟。即家人四代祖。虞侯即三代祖也。今之存者多虞侯之后最盛。有名宗道字伯由。即金虎后也。氣岸軒豁。志操耿介。平日以大笑自號。遭亂宰咸陽。余時以幕官過郡境。公持酒出迎。席間語及時事。揮淚嗚咽。仍誦新作崆峒山外生猶樂。巡遠城中死亦榮之句。未數(shù)月。賊來陷黃石山城。公時已遞邑宰。猶入城。與郭?握手同死于城中。蓋不欲負素志也。又有判事名鵬。即虞侯后孫。與余嘗有厚分。死于舟師。其侄凝道。以固城縣令亦戰(zhàn)死。無愧為忠矣。時余宰檜山過此。有宣傳官益道。即家人再從兄弟。繼居知郡公故基。仍止宿其家。有英漢即天嶺公長嗣也。來會頗款曲。宣傳有三子。英英美質(zhì)。稱其家后。于是知家聲可保矣。余之述此荒句。非事吟玩。欲使豚兒知其母家故事。而有感于懷。亦知外門有天嶺公之忠義而自勉也。(按天嶺即咸陽)
邂逅前生定有期,異鄉(xiāng)顏面莫相疑。
從來四海皆兄弟,況復三韓自父師。
逸氣飄然傾蓋地,奇游況若汎槎時。
明朝一別還千里,愿得新詩慰所思。
附:趙公自敘:鄙人姓趙。名鶚。字子薦。號云野。山海人。由歲貢第一。萬歷四年。除授曲陽縣儒學訓導。七年。升山東招遠縣教諭。十二年。升真定府深州學正。十五年。升登州府教授。十七年。移阜平縣知縣。仆性秉質(zhì)實。不會逢迎。且仁慈寬厚。刑罰不敢濫施。以致朝覲大查。謂仆才力不及。至萬歷十九年。致仕旋家。今歸田園十載馀矣。幸有兩子。在學繼業(yè)。長名以旌。年三十九。次子以旂。年二十七。孫五人。國璧,國璽,國?,國瑬,國?。上二人。生員。下三人。尚幼。重孫一。今歲正月念九日生。仆今歲七十三。己丑六月初十日生。因問及。不敢不書。亦不敢妄言。仆素不能詩。姑書此以贈。幸收執(zhí)。以為后日之念也。
大軍舍金齒,單騎抵南甸。
峻險不可登,斬棘繩魚貫。
土官象輿迎,毒霧中胡旋。
擐甲環(huán)數(shù)重,從行者肉顫。
傳檄渡金沙,革心革其面。
侵地既以歸,降人亦以獻。
冒死成奇功,功奇在不戰(zhàn)。
易代始行賞,級一俸加半。
雨露良已賒,勞臣性命賤。
按:孟養(yǎng)思祿發(fā)兵,與木邦搆怨,巡撫陳金承詔,命緒同副使曹玉往諭,中道玉辭疾,參將盧和以兵先,亦頓舍不進。緒越險三旬,抵金沙江,賊騎環(huán)之,使毋動,傳檄譬曉禍福,酋聽令,卒納款以歸。此弘治十四年事,至武宗始以云南功加俸一級。嗚呼,入萬死以不戰(zhàn)屈人,功固奇,亦勞矣,屯膏薄賞,誰不為和與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