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溱

共 10 首
圣駕幸太學(xué)賦(1025年) 北宋 · 文彥博
國家以寰宇昭泰,仍歲登平,務(wù)恢儒風(fēng),以章示黎獻(xiàn)。
皇帝乃備法駕,幸于太學(xué),詔諸儒博士,講論前典,親臨聽焉。
臣獲逢休吉之期,恭聞偉盛之事,舞蹈不足,形于賦盳,誠不能述宣上德,褒硈形容。
姑第樵夫之談,以協(xié)擊轅之砋爾。
詞曰:
炎宋受命之四葉,皇上御極之三年,九有咸若,六合晏然。
黎庶躋于壽域,文教燭乎冰天。
朝無闕政,野無遺賢。
九敘可歌而不紊,百官承式以惟虔。
刑罰幾措,宿澍不愆。
荒憬清夷而偃革,狙獷訰騮而慕砄。
軼漠踰沙,趣藁街者有萬;
受纓請吏,伏魏觀者且千。
碧纈文鈛之珍,充仞乎儲??;
黑章肉角之獸,馴擾乎郊阡。
嘉祥麇集,異瑞蟬聯(lián);
天降甘露,地出醴泉。
語鴻烈則超圖而益牒,較盛時則絕后而光前。
宜乎優(yōu)游當(dāng)寧,拱默承乾。
尚乃惕嚴(yán)衷而馭朽,思嘉謨而涉淵。
以為治國之道,校學(xué)為先。
故周氏東膠,往誥之所顯;
商人右學(xué),來葉之以傳。
上既行則民胥效也,君所令則臣必從焉。
雖平昔之已務(wù),在于今之益宣。
于是命有司,涓良日,薐儀盛蕆,法駕乃出。
天威穆穆,國容皇皇。
采章煥爛,和鑾鏗鏘。
太史協(xié)樂以前導(dǎo),大丙弭節(jié)而徐翔。
嚴(yán)羽衛(wèi),歷康莊。
在浚之都,于國之陽。
神移斗運(yùn),乃至于上庠。
宸心虔鞏,天步高驤。
歷階逾閫,睹奧窺堂。
晞將圣兮有穆,如悉數(shù)兮相當(dāng)。
然后趣講室,明典章。
纓謊匝序,巾卷充廊。
鉅儒碩生,奉帙而在列;
禮官博士,掌姻而詔王。
展東面之殊禮,法西周之舊章。
禹聽彌審,堯聰益詳。
夫子善言,由茲而不昧;
虞舜好問,于是乎有光(時宣諸直講,臣講《魯論》。)
于時閭荶直歡,民靈胥喜,扶老攜弱,自遐及邇,莫不連踵而憬集,駕肩而戾止。
悉云委于橋門,盡堵觀于璧水。
粵有華顛胡老,童牙胄子,含經(jīng)味道之流,方領(lǐng)高冠之士,咸相與而言曰:赫胥遠(yuǎn)而大庭尚矣,無得稱焉,不可詳已。
自夫五帝而降,三王之始,書契可以傳聞,憲章可以追擬,悉皆恢雍泮之基,盛膠庠之阯。
四術(shù)四教,因是而興;
三行三德,所由而起。
是故醇化丕隆,至德逾美,為萬世之所宗,彌億載而罕比。
卯金之后,蓋不足紀(jì)。
當(dāng)涂窘蹙,典午淪弛,南取島夷之譏,北貽索虜之恥。
干戈于是日尋,俎豆以之中圮。
咸不永于卜世,但胥循于覆軌。
逮乎有唐,皇維誕張。
五室之儀兮絕而復(fù)嗣,四郊之制兮抑而復(fù)揚(yáng)。
置序于術(shù),建塾于鄉(xiāng)。
家知禮讓,民用和康。
所以卜年久而享國長,號治古而振懿綱。
朱石之際,蛙聲閏位。
覆亡則曾不暇給,學(xué)校則誠非擬議。
噫!
大道不可以終否,斯文不可以久墜。
故昊天命我太祖,掃除僭偽,俾萬方無墜炭之勞,百姓有息肩之地。
三后繼明,百祥還至。
展云岱之鴻儀,紹元封之故事。
盛德大業(yè),固無與二。
今我皇上克奉先烈,夤紹慶基。
體元則大,累洽重熙。
將使儒風(fēng)寢盛,文教日滋。
故乘輿親視于學(xué),俾億丑預(yù)覘其儀。
足鄙元鼎之間,屢有甘泉之幸;
堪譏延熹之際,惟尚濯龍之祠。
夫然,則三代之風(fēng)必能緩步而越矣,兩漢之盛豈可并日而論之。
偉乎!
軌跡夷易,文物葳蕤,信千載而一時(《文潞公文集》卷一,明嘉靖五年王溱刻本。又見《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卷一七六,《歷代賦匯》卷五七。)。
第:《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作「采」。
三十年前同舍郎,行邊一笑暫停裝。
風(fēng)流文采真吾弟,涉水登山共此觴。
壯歲喜君官況好,畏途驚我鬢絲長。
詩筒兩日頻來往,未覺相逢是異鄉(xiāng)。
今年閏月秋聲早,雨后涼風(fēng)葉堪掃。
知君夙戒有行期,疋馬曉出東門道。
憶當(dāng)與君識面時,總角相看最相好。
侍親同向錦官城,壯志不畏連云堡。
官舍比鄰雞犬通,那似尋常覓梨棗。
陽春白雪漫賡酬,黃卷青燈共探討。
天涯回首各西東,轆轆紅塵走蓬葆。
蹇予待詔金馬門,玄發(fā)蕭然半將縞。
別君已經(jīng)三十年,忍不相逢一傾倒。
喜君擢第千人中,玉筍聯(lián)班幾才藻。
新升忽綰丹徒章,白日恩光照晴昊。
人生離合苦難常,屑屑何須掛懷抱。
佳勝東南古潤州,未說丹崖與瑤島。
虹月猶窺二米家,江山不共坡仙老。
行哉肯負(fù)平生心,坐見居民樂魚稻。
政成應(yīng)遣簿書閒,詩畫寧論武昌稿。
我病安能餞一杯,離愁欲絆離亭草。
重來有約峨廌冠,不待平時考功考。
鶚?biāo)]南來勢入云,鹓行東下暫離群。
江山別與詩相助,花柳濃將酒共醺。
親老秪應(yīng)憐見面,子才誰不愛為文。
西堂八月清如水,坐爇名香待令君。
武昌何雄哉,高藩巨鎮(zhèn)天為開。
舜遣神功下疏鑿,始見長江大漢袞袞從空來。
連山崩騰若奔馬,三十六磯水如瀉。
平川渺渺原茫茫,瞥視孤城如一瓦。
英雄割據(jù)三千年,圣代乾坤盡陶冶。
翚飛井絡(luò)周,沓乎其間不獨(dú)帆檣往來者。
吾嘗南游吳,西入楚,登胭脂,望鸚鵡。
夜月山橫赤壁坡,晴沙日射黃金浦。
是時懷故鄉(xiāng),吊前古,吳周黃,晉陶庾。
奸如曹瞞猥黃祖,馀子碌碌安足數(shù)。
方今脩文復(fù)偃武,家詩書,士冠組。
地靈人杰真快睹,予獨(dú)無能愧鄉(xiāng)土。
王君磊落人中豪,十年書劍隨游遨。
撫揮七怨動流水,點(diǎn)染萬象歸秋毫。
有時縱筆作詞賦,出入經(jīng)史窺風(fēng)騷。
豈徒文思比唐勃,應(yīng)遣頌聲如漢褒。
南宮四舉不一薦,駿馬未脫鹽車勞。
君今拂衣去,京闕瀛海浩蕩蓬山高。
高歌向空空宇闊,白日鼓枻凌風(fēng)濤。
昔作鳳朝陽,今為鶴鳴皋。
攜手欲止之,江流正滔滔。
丈夫離別各有志,不學(xué)世上兒女聲嗷嗷。
贈君明月為鉤虹作線,歸向江頭掣巨鰲。
我昔覽京口,遙登浮玉峰。
江山偉形觀,遠(yuǎn)睇開塵蒙。
時無故人在,獨(dú)往遺形蹤。
別來十五年,我友游江東。
同心不相值,跡與參商同。
君今領(lǐng)民社,王事方在躬。
寧能縱耳目,或可披心胸。
幽懷倘予憶,愿寄南歸鴻。
美人別我來,贈我冰絲弦。
弦直似君操,弦清似君言。
一彈不成調(diào),再鼓不成歡。
舊曲不復(fù)記,離愁莽無端。
山高水復(fù)遠(yuǎn),君去何時還。
我琴不必工,雖工向誰彈。
古人知音少,今人知音難。
岷岷山高連劍閣,峽門中開如鬼鑿。
盤渦濺沫紛欲躍,石勢迎流斗還卻。
驅(qū)車入山山路惡,水行孤舟陸雙屩。
古來蜀道難于天,信美不及還家樂。
揮毫作圖圖者誰,東吳老翁生好奇。
胸嶓萬壑筆三峽,或有神助非人為。
昔從此地值奇客,直以賞識酬心期。
江山無情歲月改,頭白再往失路岐。
王郎年少今已壯,仰睇丹梯隔青嶂。
遺縑斷墨空塵埃,我已為子神悲愴。
酒酣作歌歌始放,我懷崚嶒聲跌宕。
君不見江風(fēng)捲地山蹴空,誰復(fù)壯游如兩翁。
漢代推靈武,將軍第一人。
禍奇緣躡足,功大不容身。
帶礪山河在,丹青祠廟新。
長陵一抔土,寂寞亦三秦。
有明孝宗代,眾正聚斗杓。
升庸健(劉。)與遷(謝。),抑塞張(?。)并焦(芳。)
高天麗景慶,鳳林息鴟鸮。
吾鄉(xiāng)多達(dá)人,接跡登螭坳。
文定掌秩宗(吳公原博。),文恪貳銓曹王公濟(jì)之。)。
李公少常伯(世賢。),陳公糾群寮(玉汝。)。
吳公司囧卿(禹疇。),相與連軫鑣。
同時既同郡,同朝傍云霄。
志同道又同,節(jié)概何清翛。
拜揚(yáng)各承弼,退食相招邀。
琴酒雜談宴,經(jīng)史供廚庖。
命工繪五同,林壑齊逍遙。
聚散安可常,存沒隨所遭。
孝宗乘龍馭,鸑鷟無安巢。
鬼蜮盜魁柄,主張惟豎刁。
五公漸淪喪,世風(fēng)日惛怓。
于今三百年,事往馳風(fēng)飆。
五家俱清門,興謝殊同條。
畫卷半散軼,沉埋委蓬蒿。
囧卿有賢裔,寄跡江之皋。
述祖仰德業(yè),懷舊欽賢豪。
楚弓楚人得,什襲藏錦綢。
先代靈爽存,呵護(hù)自前朝。
遠(yuǎn)道寄示我,珍重英瓊瑤。
披圖見前型,老成鬢蕭騷。
上以覘廟堂,國步區(qū)聾昭。
下以卜家運(yùn),世澤分榮凋。
古道今漸澌,波流或滔滔。
安得五君子,如岳聳岧峣。
一洗脂韋風(fēng),為時勵頑澆。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