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潘志伊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神之升矣,日霽霞蒸。
相此女紅,杼軸其興。
茲返元宮,鸞鳳翔騰。
瞻望弗及,永錫嘉徵。
按:整理自《古今圖書集成》先蠶之神部
勝日尋芳曲折行,直探龍窟為春耕。
蟻誠敢自違三宿,膚寸真祈冒萬生。
高澗泉分低澗滿,前坡秧接后坡青。
嘉徵有兆吾何慮,坐聽流鶯出谷聲。
(八月十六日)(乾隆癸丑) 清 · 弘歷
五言律詩
昨祇滋二寸(中秋夜半),茲覃渥澤稠。
月馀微覺旱,五寸此誠優(yōu)。
筑圃稼早納,翻犁麥不愁。
嘉徵(去聲)其始,慶共老農酬。
⑴ 夏秋晴雨應時秋禾告稔實感得微昊恩然自七月十二得有陣雨之后月馀以來僅雨數(shù)次即昨中秋夜半之雨亦祇二寸許現(xiàn)在農人播種秋麥尚覺未優(yōu)昨夜雨勢酣暢約有三時可稱渥澤清晨據(jù)熱河道報稱入土五寸有馀又可為明歲登麥之佳兆也
紫光閣錫宴外藩作(嘉慶丙辰)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紫光春宴肇嘉徵,嗣子同臨示惠應。
各國南西來輻輳,外藩東北擬孫曾。
歷觀帝史今與古,獨沐天恩戰(zhàn)且兢。
一字敬哉家法凜,期之弈葉永欽承。
⑴ 今歲朝鮮于朝正貢使外又特遣正副使臣來賀國慶其安南暹羅廓爾喀亦俱遣陪臣奉表貢于上年嘉平到京稱賀并命一體宴賚以示柔遠惠綏之意
⑵ 新舊蒙古外藩世為臣仆每歲新正來京及八月萬壽節(jié)至熱河慶賀并隨獵木蘭悃忱篤摯直若一家多有其祖父及侍朕躬今皆為年少之人朕視之不啻孫曾行革誠自古未有也
靈草恒青冬夏鮮,謂當有水注其邊。
文徵畫合梓材語,惟曰保民欲萬年。
敬題重繪太祖實錄戰(zhàn)圖八韻(乾隆辛丑) 清 · 弘歷
五言排律
昊天有成命,長白肇嘉徵。
草創(chuàng)大東始,規(guī)模方夏膺。
旅猶五百闕,甲未十三增。
圖遠先靖近,捫創(chuàng)更鼓升。
遂因書七恨,便以進千乘。
有戰(zhàn)無不克,惟仁是用興。
艱難思祖德,繼續(xù)勵孫承。
重繪傳奕世,毋忘凜日兢。
⑴ 高二實錄內首載長白山約百里周圍約千里鴨綠混同愛滹三江所出初天降仙女于長白山東北布庫哩山下有神鵲銜朱果吞之成孕生男生而能言長成母告之曰天生汝令汝定亂可往彼處將所生緣由一一詳說乃與一舟順流而下言訖不見時長白山東南鄂謨輝三姓爭雄聞之往見果非常人異而誥之答曰我乃天女所生姓愛新覺羅天降我定汝等之亂眾皆驚異遂擁回三姓人息爭共奉為主以女妻之定號滿洲實我朝發(fā)祥之始也
⑵ 實錄內載我太祖龍行虎步舉止威嚴心性忠實剛果武勇蓋世用兵如神初起止遺甲十三副兵不滿百克圖倫城后攻納申完濟漢亦僅率兵四百部后恩威并行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于是削平諸攻克明國遼東諸城建都盛京遂帝業(yè)定
⑶ 鄂落實錄內載攻翁城時太祖升屋督戰(zhàn)被賊箭中首透盔即以所拔之箭射賊應弦而倒又被他賊射中項鏃卷如鉤拔出眾見被傷欲扶回手揾太祖恐敵知覺令勿近前項血涌出錄至太祖以箭眼拄弓從容下屋每恭讀實此未當不流涕動心其后兵力漸強天興太祖欲復明矢石先世之讎乃書七大恨告兵親冒授方略大破明師二十萬于薩爾滸山
⑷ 盛京實錄八冊乃國家時舊本敬貯乾清宮恐子孫不能盡見因依式重繪二本以一本貯上書房一本恭送盛京尊藏傳之奕世以示我大清億萬年子孫毋忘難也開創(chuàng)之艱
雪象聯(lián)句(乾隆乙酉) 清 · 弘歷
七言排律
穰兆重金和迎三白收秾葩于朵殿玉戲旁羅肖巨骼于阇城樞精上應森承趺而挺柱香積普賢座下之華亙擁鼻以回鉤氣吞盤況山中之粟爾乃朝正伊始典數(shù)熙春番覲聿臻光觀晉晝活脫寧煩剪纈擬貢輸則潔過紈牛胚渾漫許登柈方賓薦則莊逾鹽虎訝蹴部誰矜昆戰(zhàn)燧尾幸銷蔥嶺之烽疑安驅自佐歷耕駕肩宜布榆關之谷舉似黃門左仗程品料以心降將期丹輅南轅佇儀锽而色喜然此皆功歸德產(chǎn)意愜天倪仿一雙猘子能馴碨礧蹲時尚遲見睍參八百龍公善舞蹣跚蹙處猶趁回風聊標鹿苑幻形臘后手摶稱得氣載課兔園妍唱年前頭踏擅如神七言韻葉長申六匝巡環(huán)周甲庶扣砌素云永護范模元化匪無為惟瑤樽白獸齊開刻畫太平真有取
重華文會列長茵,三白欣逢先早春。
瑞兆崢嶸看有象(御制)嘉徵和暢紀宜人。
表逾尋尺綏豐葉,慶洽垓埏至道臻。
百谷含精剛協(xié)日(臣傅恒),九華迓節(jié)普同民。
西山積素嘗抽札,東陸開韶憶集紳(西山積雪立春日雪并蒙召集聯(lián)句)。
體仿狻猊(舊有雪獅聯(lián)句)聯(lián)綺序(臣劉統(tǒng)勛),輝馀鳷鵲撰芳晨。
典胥想像來重譯,鑄物分明出泰鈞。
曲直從心奇更合(臣阿里袞),方圓就范妙能因。
執(zhí)雕底假中黃試,貫橭寧煩壺涿循。
格肖迦那兼十二(臣陳宏謀),輪隨阿耨轉由旬。
收培玉樹多仍積,裝守銅扉對得倫。
氣結瑤光接蘋澤(御制),班崇鹵簿翊楓宸。
七鞶那倩縻珠絡,三沐無勞澡玉津。
鼜鼓徒傳鳴谷應(臣舒赫德),蹬梯特遣立山鄰。
消炎竟使誇南粵,不動疇憎搏大秦。
倍蓰腰圍堆擁腫(臣阿桂),蹣跚骨相削嶙峋。
刻舟智漫矜江表,化石蹤非效洛濱。
吞失靈蛇知敚氣(臣于敏中),穴空黠鼠少潛踆。
魁梧皓質高難俯,磊砢瑰姿伏待伸。
炫采襲環(huán)紛組綬(臣彭啟豐),飛花承輅溯椎輪。
懸瓠慢擬驚鵝鴨,林邑何妨侶鳳麟。
比色垛糖甘卻勝(御制),椯枝織竹潤尤珍。
耳偏簸哆寒猶亸,尾亦錐铦燧不瞋。
垂鼻彎弧纖拾芥(臣張?zhí)╅_),椮牙比櫛燦镕銀。
輝煌寶鼎行堪負,詄蕩天閶路可遵。
皸點霜苔膚合沓(臣裘曰修),圓擎冰柱足轔囷。
洗經(jīng)香海原同水,現(xiàn)到峨嵋詎染塵。
乳孕記時連稔歲(臣錢汝誠),拜儀率舞際元辰。
鰲凝懸圃三番冠,豹澤中條七日純。
座護莊嚴閑且佶(臣王際華),園開喜樂幻兮真。
爰教吳匠相摶捖,不藉蠻奴自擾馴。
形大由來其性順(御制),寶滋果爾厥功均。
霙飄界閱三千遍,鬘覆毫瞻丈六親。
檻映蒼虬騰蜿蜒(臣觀保),門排金馬峙?璘。
仙驂輒緬王喬駕,吉夢俄徵張茂詢。
餅餌規(guī)模誰擅鏤(臣蔣朾),珷玞妝點莫論珉。
團將菌蠢要綦佩,掃盡蒙厖薦氎巾。
綴璐綏綏鮮并挹(臣竇光鼐),撒鹽瑟瑟細齊皴。
蹲其虛幾疑生嘯,矯若之而欲作鱗。
以節(jié)豢調奚尚累(臣奉寬),于圖審鑒匪專歅。
截流解徹法王味,砌葉全標青女神。
狀似雪山游本慣(御制),步須凈土力曾掄。
教傳西竺芬霏粟,美釋南方富儷珣。
笑說膽長依月注(臣金甡),詫聞齦每感雷新。
制緣不律然乎否,斸向昆吾展也洵。
河渡恒沙無算數(shù)(臣陳兆崙),云耕鉅野未磨磷。
瞥驚照夜奇毛刷,奈許燃犀詭貌振。
摸喻杵箕伊所扣(臣汪廷玙),遇成圭璧孰斯甄。
皚皚勢壓駝封聳,的的光瑩豨目眴。
大客居然相突兀(臣倪承寬),鈍公毋乃太逡巡。
江淹難賦瓊為樹,子產(chǎn)休訾齒害身。
何必荊山誇悉放(御制),還如訶國驗駢陳。
越裳白雉歸彰化,靈囿騶虞育逮仁。
觀琬昭文誠中度(臣劉星煒),載瑜譜樂正來賓。
升平進頌諧星琯,慶惠乘陽啟鳳闉。
木盛占年符奮乙(臣盧文弨),金穰涓日佇祈辛。
坐聆宮漏移花緩,飲飫衢尊浥露醇。
燠沐馀冬常盎盎(臣謝墉),棣通肇閏總礥礥。
題拈先霰環(huán)墀墄,箋遞番風飏柍桭。
樂以泰交垂在甲(臣汪永錫),撫茲豫順凜惟寅。
政頒魏闕朝儀飾,澤被公田天貺申。
一德賡歌欽慎憲,對時搦管豈云頻(御制)
王生守蓬戶,獨抱遺經(jīng)泣。
誰知隋侯珠,猶作卞和璧。
讀書知淵源,況有干霄筆。
三年脫缞衣,期奮青云跡。
薄俗重錢刀,茶墨混白黑。
春聚游蜂喧,花落乃寂寂。
念此何足病,勵志守其一。
淺矣客與僧,紗籠舊詩壁。
萬瓦何鱗鱗,中有傳經(jīng)樓。
三年坐其中,放眼觀悠悠。
笙歌竹西路,奉母時一游。
可憐醉夢人,畢世埋糟丘。
歸聽北窗雨,檐霤成浮漚。
行行重行行,去矣焉可留。
明月知我心,我疾何時瘳。
客魏勢炎炎(瘦銅。),宮闈肆覬覘。
何人爭伏閤(仲則。),有子泣攀髯。
熹廟承神廟(商邱陳崇本伯恭。),雍瞻繼豫瞻。
淋漓復社筆(覃溪。),科第吉州占。
信國祠堪死(魚山。),忠文謚不嫌。
憂時心并碎(筼坡。),絕命句同拈。
看月山塘夜(瘦銅。),招魂寺塔尖。
生能捐黨錮(仲則。),死亦動閭閻。
父子徐家秀(伯恭。),閩漳理學兼。
空山洞璣象(覃溪。),妙畫悟飛潛。
道想南州著(魚山。),身憑北寺阽。
平臺何謇諤(筼坡。),遠戍竟淪淹。
家國無鳴鳳(瘦銅。),夫妻自比鶼。
書難通錦字(仲則。),塵欲暗經(jīng)奩。
往者還山作(伯恭。),誰題蔡氏簽。
十章留淡墨(覃溪。),三尺拭零縑。
漂泊論江海(魚山。),綢繆訴米鹽。
茂漪慚隸古(筼坡。),志道遜鋒铦。
閨秀儒林并(瘦銅。),名臣軼事添。
化箕光耿耿(仲則。),填海計沾沾。
不有蕓囊秘(伯恭。),行將屋壁黏。
冊傳錢氏續(xù)(覃溪。),印屢墨林鈐。
喬木清門在(魚山。),飛霜白簡嚴。
陳東留太學(筼坡。),竇武怵群閹(萚石高祖嘉徵以優(yōu)貢入京,劾魏忠賢十大罪,疏稿今裝于冊。)。
去日水云白(瘦銅。),流光石火熸。
國朝盛文物(仲則。),題跋自宮詹。
接軫峨冠冕(伯恭。),名材富杞楠。
酒邊香辟蠹(覃溪。),花底鏡開蟾。
今日秋霖霽(魚山。),閒庭靜綠沾。
同攜清獻札(筼坡。),自署友生謙。
問學先誠正(瘦銅。),陶镕極靜恬。
人歌君子惠(仲則。),朝重大夫廉。
一鶚看豐峻(伯恭。),三魚想佩襜。
相公書特薦(覃溪。),幕府口難鉗。
跡以端人重(魚山。),言皆俗學砭。
已春追訪舊(筼坡。),喪次乍離苫。
孔孟涂難躐(瘦銅。),程朱味孰?yún)挕?div class="hjqifx6" id='poem_sentence_36_1574642_comment'>
小心能入道(仲則。),大語莫狂噡。
一洗前朝習(伯恭。),非關陸學漸。
師門敦勸勉(覃溪。),字說破修纖。
贉紙珠聯(lián)璧(魚山。),伊人水溯蒹。
回環(huán)看未足(筼坡。),斜日下風簾(瘦銅。)。
⑴ 石齋在戍所,蔡夫人為寫《心經(jīng)》百卷。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