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彭教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蓋聞圣王之于天下也。為之君以牧之。為之師以教之。是故。修六府以厚其生。敷五教以淑其心。生不厚則奚暇于禮義。心不淑則胥入于禽獸矣。此圣王所以不得不敷教于既庶且富之后也。恭惟。圣上嗣登大寶。首舉曠典。耕于籍田。申命后宮。蠶于公桑。躬以率之。俾民知衣食之所自。而憫于作勞。又?jǐn)?shù)幸成均館。橫經(jīng)問難。色笑以。浚其化源。而風(fēng)勵四方。民生于是而厚。五品于是而遜矣。上尚念師道之不明。訓(xùn)誨作成之無其方。思得宏儒。疇咨在庭。僉曰。先生學(xué)碩而行端。其整容昭物。足以軌范一時。然而退處林丘。不蘄于世。上于是。即下諭書徵先生。先生奉命而至。入對便殿。庬眉皓首。風(fēng)儀偉如。其所奏對。皆發(fā)明天衷民彝之大。上喜且敬重。即拜同知成均館事。俾專師席。所謂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懷忠信以待舉者。予于先生見之矣。吁。世之為人師者。類以耳聞口誦之學(xué)。呻其佔(zhàn)畢。多其訊問。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拂。故師生之間。每患戛戛乎其難入。此道之所以不明也。先生之學(xué)則不然。其師授有源委??渲T家之說。獨(dú)抱遺經(jīng)。精研其奧。得之深而積之厚。故發(fā)而待問。如撞洪鐘。鼓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隨機(jī)而應(yīng)。各滿其意。垂橐而入。稛載而歸者。肩相磨而踵相接也。然則先生雖不得柄用于世。以行其道。他日先生高第弟子出。而尊主庇民。則是亦先生之道之澤也。其化今。其傳道。又豈有先后之殊哉。此上之所以望于先生。而先生之所以報于上者也。因作詩以美之。且以勉之。詩曰。
六經(jīng)在兩間,如日懸蒼穹。
流傳既已久,缺蝕還矇眬。
宣圣重刪修,昭然揭大中。
斯文不墜地,萬古開盲聾。
烝哉我圣后,建極明民衷。
表章古圣經(jīng),大振吾儒風(fēng)。
先生首應(yīng)聘,師席擅芹宮。
便便五經(jīng)腹,學(xué)海深沖瀜。
吐辭即為訓(xùn),諄諄事?lián)裘伞?div class="l6evy1z" id='poem_sentence_8_1124308_comment'>
成就各因材,爭如造化工。
祝君壽而康,為我儒林宗。
祝君作多士,佐我圣治隆。
他年柱下史,特筆垂無窮。
游霜崖洞天并序 明 · 羅倫
七言律詩
文昌西山麓曰霜崖洞天洞有石船古今無知者宋陳橫齊張習(xí)甫瀘濱張養(yǎng)直諸老標(biāo)異洞乃以名迨我文明少師楊士奇寺丞張宗璉侍講彭敷五繼跡墨于戲山川自宇宙昔晦而今顯也不以人乎成化戊戌張君兼素信次予游用瀘濱韻各一首兼美將磨崖刻之后之觀者亦將有感于斯乎
野人疏散便成仙,自在吾心自在天。
紅葉為誰流水去,白云留我碧山前。
煙傳桑海三生石,月抱袈裟九月船。
風(fēng)物不殊諸老異,露華無語對潺湲。
東風(fēng)清晝洗浮陰,十二闌干帝汝臨。
一代文明元有數(shù),二儀清濁到而今。
好山苦戀閑云住,秋水生欺病眼深。
試問臥龍何日起,禹門消息是天心。
敷五失子 明 · 羅倫
七言律詩
聞君失子勿深悲,猶似從前無子時。
造物戲人聊爾耳,男兒到此不須疑。
東坡緣業(yè)無它累,尼父前知后汝期。
獨(dú)對紫薇過半夜,一燈風(fēng)雨讀昌黎。
文昌人物張兼素,來謝涪州太守回。
無數(shù)青山容我有,幾多黔首待君來。
朝廷今日真無事,草野它年愧不才。
傳語諸君憐老病,馀生留取付春杯。
彭敷五 其一 明 · 羅倫
七言律詩
聞道東瀧居士來,湖山寂歷湖光漼。
破除塵海夢一覺,消得羅浮春幾杯。
今雨城南驚老樹,東風(fēng)竹外見全梅。
青山莫笑空回首,紫錦囊中萬玉堆。
彭敷五 其二 明 · 羅倫
七言律詩
五柳先生歸去來,芰荷衣上露漼漼。
不由天地不由我,無盡煙花無盡杯。
別樣家風(fēng)幽澗竹,一般春意隔墻梅。
老來只怕風(fēng)濤險,懶下瞿塘滟滪堆。
昔虞舜即帝位,既命契作司徒,敷五教矣;又命夔典樂,以胄子,遂拜授以教之。之法至于周公,相成王,作《勺》,大司樂以樂德國子:中、和、祇、庸、孝、友;以樂語國子:諷、誦、言、語;以樂舞國子,舞《云門》、《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舜,有虞之大圣也;周公,有周之大圣也。其胄子、國子,皆以樂,則當(dāng)時甄陶鼓舞人材之成就,其中和之德,可想矣。嗚呼,古樂不復(fù)聞矣,獨(dú)舜命教之辭猶在。余在太學(xué),職司教事,嘗作進(jìn)學(xué)之解矣。因思舜之言,足以自策,足以警人,乃句為一題,永言以暢其意,庶諷詠之間,彼此有感焉。
有生本自直,直乃質(zhì)之美。
直焉又加溫,不養(yǎng)胡能爾。
水晶非不明,比玉那相似。
無禮蔽斯絞,禮亦溫而已。
攘羊證其父,賊恩或至此。
圣德首稱溫,非直胡足恃。
不見徑情人,躁率形動履。
心路非回邪,氣象終凡鄙。
文之以禮樂,溫然自閒只。
至寶蘊(yùn)于中,著外必由里。
返照日乾乾,敢告二三子。
憶歸鰲禁直,愛說杏園圖
諸老留遺事,中朝仰盛謨。
文章臻道妙,勛烈應(yīng)時須。
允矣推先達(dá),因之啟后涂。
傾心瞻斗岳,拭目見眉須。
曠邈宜重續(xù),招邀不再呼。
會當(dāng)清燕合,身及太平娛。
高節(jié)偏怡晚,深期直過晡。
香山藉居易,洛社重寬夫。
江右來三俊(明仲曰川敷五皆江右人),吳中得二儒(亨父鼎儀皆吳人)。
玄暉才更逸(鳴治),原甫志非迂(尚質(zhì))。
獨(dú)貢荊山璞(賓之),連收閩海珠(師召汝賢皆閩人)
洋洋懷泌水(孟陽),落落恥齊竽。
調(diào)律夔音協(xié),封山舜業(yè)符(是會凡十二人)
奇逢如有待,雅集幸無渝。
詩話呈新草,歌詞據(jù)槁梧。
永懷蘭在室,盡醉酒盈壺。
點(diǎn)染爭毫末,觀瞻動座隅。
丹青差可托,卷帙自應(yīng)俱。
翠竹鸞儀整,蒼松鶴骨癯。
何勞問工拙,聊足記形模。
異產(chǎn)關(guān)河隔,同升雨露濡。
論交千古尚,投分寸誠孚。
藝苑聯(lián)珂入,經(jīng)帷接佩趨。
冰銜今豈遠(yuǎn),天路昔非殊。
禮法從容地,才猷次第攄。
正緣師孔孟,端合謝軒虞。
張弛遵前軌,荒涼愧此區(qū)。
流傳從竹帛,想念在桑榆。
厚意知堪信,蕪言恐未愚。
⑴ 時因舉三楊諸先生杏園雅集圖以為之倡
米田將北轅,元祚日以衰。
豺虎忽遘患,江淮遂紛披。
偉哉青陽公,毅然振蕃維。
孤城扼勍敵,白日蔽旌麾。
小大數(shù)百戰(zhàn),征袍血淋漓。
豈論天道還,矢死志靡移。
援絕城亦陷,長號赴清漪。
妻子及賓客,矢心相追隨。
亦有帳下士,隕首甘如飴。
憶昔勤武備,猶能事文詞。
轅門罷攻守,朝夕談書詩。
遂使忠義心,不以喪亂移。
江水嗚咽流,幽魂渺何之。
至今舒州城,獨(dú)有忠節(jié)祠。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