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潘璋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觀我生賦 北齊至隋初 · 顏之推
仰浮清之藐藐,俯沉奧之茫茫,已生民而立教,乃司牧以分疆,內諸夏而外夷狄,驟五帝而馳三王。
大道寢而日隱,《小雅》摧以云亡,哀趙武之作孽,怪漢靈之不祥,旄頭玩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瀍澗鞠成沙漠,神華泯為龍荒,吾王所以東運,我祖于是南翔
去瑯邪之遷越,宅金陵之舊章,作羽儀于新邑,樹杞梓于水鄉(xiāng),傳清白而勿替,守法度而不忘。
逮微躬之九葉,頹世濟之聲芳。
問我良之安在,鐘厭惡于有梁,養(yǎng)傅翼之飛獸,子貪心之野狼。
初召禍于絕域,重發(fā)釁于蕭墻。
雖萬里而作限,聊一葦而可航,指金闕以長鎩,向王路而蹶張。
勤王逾于十萬,曾不解其扼吭,嗟將相之骨鯁,皆屈體于犬羊。
武皇忽以厭世,白日黯而無光,既饗國而五十,何克終之弗康。
嗣君聽于巨猾,每凜然而負芒。
自東晉之違難,寓禮樂于江湘,迄此幾于三百,左衽浹于四方,詠苦胡而永嘆,吟微管而增傷。
世祖赫其斯怒,奮大義于沮漳(孝元皇帝時為荊州刺史)。
授犀函與鶴膝,建飛云及艅艎,北徵兵于漢曲,南發(fā)??于衡陽。
昔承華之賓帝,實兄亡而弟及(昭明太子薨,乃立晉安王為太子)。
逮皇孫之失寵,嘆扶車之不立(嫡皇孫驩出封豫章王而薨)。
間王道之多難,各私求于京邑,襄陽阻其銅符,長沙閉其玉粒(河東、岳陽皆昭明子)。
遽自戰(zhàn)于其地,豈大勛之暇集,子既殞而侄攻,昆亦圍而叔襲,褚乘城而宵下,杜倒戈而夜入。
行路彎弓而含笑,骨肉相誅而涕泣,周旦其猶病諸,孝武悔而焉及。
方幕府之事殷,謬見擇于人群,未成冠而登仕,財解履以從軍。
非社稷之能衛(wèi),□□□□□□僅書記于階闥,罕羽翼于風云。
及荊王之定霸,始讎恥而圖雪,舟師次乎武昌,撫軍鎮(zhèn)于夏汭。
濫充選于多士,在參戎之盛列,慚四白之調護,廁六友之談說(時遷中撫軍外兵參軍,掌管記,與文圭、劉民英等與世子游處),雖形就而心和,匪余懷之所說。
繄深宮之生貴,矧垂堂與倚衡,欲推心以厲物,樹幼齒以先聲(中撫軍時年十五)。
愾敷求之不器,乃畫地而取名,仗御武于文吏(以虞預為郢州司馬,領城防事),委軍政于儒生(以鮑泉為郢州行事,總攝州府也)。
值白波之猝駭,逢赤舌之燒城,王凝坐而對寇,白詡拱以臨兵莫不變猿而化鵠,皆自取首以破腦。
將睥睨于渚宮,先憑凌于他道(景欲攻荊州,路由巴陵)。
懿永寧之龍蟠。
奇護軍之電埽
奔虜快其馀毒,縲囚膏乎野草,幸先生之無勸,賴滕公之我保,剟鬼錄于岱宗,招歸魂于蒼昊(時解衣訖而獲全),荷性命之重賜,銜若人以終老。
賊棄甲而來復,肆觜距之雕鳶,積假履而弒帝,憑衣霧以上天,用速災于四月,奚聞道之十年就狄俘于舊壤,陷戎俗于來旋,慨黍離于清廟,愴麥秀于空廛,鼖鼓臥而不考,景鐘毀而莫懸,野蕭條以橫骨,邑闃寂而無煙。
疇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剪焉。
獨昭君之哀奏,唯翁主之悲弦(公主子女見辱見讎)。
經長干以掩抑(長干舊顏家巷),展白下以流連(靖侯以下七世墳塋皆在白下),深燕雀之馀思,感桑梓之遺虔,得此心于尼甫,信茲言乎仲宣。
逖西土之有眾,資方叔以薄伐(永寧公以司徒為大都督),撫鳴劍而雷咤,振雄旗而云窣,千里追其飛走,三載窮于巢窟,屠蚩尤于東郡,掛郅支于北闕
吊幽魂之冤枉,掃園陵之蕪沒,殷道是以再興,夏祀于焉不忽,但遺恨于炎昆,火延宮而累月。
指余棹于兩東,侍升壇之五讓,欽漢宮之復睹,赴楚民之有望。
絳衣以奏言,忝黃散于官謗(時為散騎侍郎,奏舍人事也),或校石渠之文。
時參柏梁之唱。
顧《甂甌》之不算,濯波濤而無量,屬瀟湘之負罪(陸納),兼岷峨之自王(武陵王)。
佇既定以鳴鸞,修東都之大壯(詔司農卿黃文超營殿)。
驚北風之復起,慘南歌之不暢(秦兵繼來)。
守金城之湯池,轉絳宮之玉帳
徒有道而師直,翻無名之不抗
民百萬而囚虜,書千兩而煙煬,溥天之下,斯文盡喪(21)
憐嬰孺之何辜,矜老疾之無狀,奪諸懷而棄草,踣于途而受掠。
冤乘輿之殘酷,軫人神之無狀,載下車以黜喪,掩桐棺之稿葬。
云無心以容與,風懷憤而憀悢,井伯飲牛于秦中,子卿牧羊于海上。
留釧之妻,人銜其斷絕;
擊磬之子,家纏其悲愴。
小臣恥其獨死,實有愧于胡顏,牽疴疻而就路(時患腳氣),策駑蹇以入關(官疲驢瘦馬)。
下無景而屬蹈,上有尋而亟搴,嗟飛蓬之日永,恨流梗之無還。
若乃玄牛之旌,九龍之路,土圭測影,璿璣審度,或先圣之規(guī)模,乍前王之典故,與神鼎而偕沒,切仙宮之永慕。
爾其十六國之風教,七十代之州壤,接耳目而不通,詠圖書而可想,何黎氓之匪昔,徒山川之猶曩。
每結思于江湖,將取弊于羅網,聆代竹之哀怨,聽出塞之嘹朗,對皓月以增愁,臨芳樽而無賞。
日太清之內釁,彼天齊而外侵,始蹙國于淮滸,遂壓境于江潯(22)
獲仁厚之麟角,克俊秀之南金,爰眾旅而納主,車五百以夐臨(23),返季子之觀樂,釋鐘儀之鼓琴(24)
竊聞風而清耳,傾見日之歸心,試拂蓍以貞筮,遇交泰之吉林(25)
譬欲秦而更楚,假南路于東尋,乘龍門之一曲,歷砥柱之雙岑。
冰夷風薄而雷呴,陽度山載而谷沉,侔挈龜以憑浚,類斬蛟而赴深,昏揚舲于分陜,曙結纜于河陰(水路七百里一夜而至)。
追風飆之逸氣,從忠信以行吟。
遭厄命而事旋,舊國從于采芑,先廢君而誅相,訖變朝而易市(26)。
遂留滯于漳濱,私自憐其何已,謝黃鵠之回集,恧翠鳳之高峙,曾微令思之對,空竊彥先之仕,纂書盛化之旁,待詔崇文之里(27),珥貂蟬而就列,執(zhí)麾蓋以入齒(時以通直散騎常侍遷黃門郎也)。
疑一相之故人(故人祖仆射掌機密,吐納帝令也),賀萬乘之知己,祇夜語之見忌,寧懷璧之足恃。
諫譖言之矛戟,惕險情之山水,由重裘以勝寒用去薪而沸止(28)。
子武成之燕翼,遵春坊而原始,唯驕奢之是修,亦佞臣之云使(29)。
惜染絲之良質,惰琢玉之遺祉,用夷吾而治臻,昵狄牙而亂起(30)。
誠怠荒于政度惋驅除之神速,肇平陽之爛魚,次太原之破竹(31)。
實未改于弦望,遂□□□□□,及都□而升降,懷墳墓之淪覆。
迷識主而狀人,競已棲而擇木,六馬紛其顛沛,千官散于奔逐,無寒瓜以療饑,靡秋螢而照宿(時在季冬,故無此物),讎敵起于舟中,胡越生于輦轂。
壯安德之一戰(zhàn),邀文武之馀福,尸狼藉其如莽,血玄黃以成谷(32),天命縱不可再來,猶賢死廟而慟哭。
乃詔余以典郡,據(jù)要路而問津(33),斯呼航而濟水,郊鄉(xiāng)導于善鄰(約以鄴下一戰(zhàn)不克,當與之推入陳),不羞寄公之禮,愿為式微之賓。
忽成言而中悔,矯陰疏而陽親,信諂謀于公主,競受陷于奸臣(34)
曩九圍以制命,今八尺而由人,四七之期必盡,百六之數(shù)溘屯(35)。
予一生而三化,備荼苦而蓼辛(36),鳥焚林而鎩翮,魚奪水而暴鱗,嗟宇宙之遼曠,愧無所而容身。
夫有過而自訟,始發(fā)矇于天真,遠絕圣而棄智,妄鎖義以羈仁,舉世溺而欲拯,王道郁以求申。
既銜石以填海,終荷戟以入秦,亡壽陵之故步,臨大行以逡巡。
向使?jié)撚诓菝┲?,甘為畎畝之人,無讀書而學劍,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樂賤,辭白璧以安貧,堯、舜不能榮其素樸,桀、紂無以污其清塵,此窮何由而至,茲辱安所自臻。
而今而后,不敢怨天而泣麟也(《北齊書·顏之推傳》)。
⑴ 晉中宗以瑯邪王南度,之推瑯邪人,故稱吾王。
⑵ 梁武帝納亡人侯景,授其命,遂為反叛之基
⑶ 武帝初養(yǎng)臨川王子正德為嗣,生昭明后,正德還本,特封臨賀王。猶懷怨恨。徑叛入北而還,積財養(yǎng)士,每存異志也
⑷ 正德求征侯景,至新林,叛投景,景立為主,以攻臺城
⑸ 臺城陷,援軍并問訊二宮,致敬于侯景也
⑹ 湘州刺史河東王譽,雍州刺史岳陽王察并隸荊州都督府
⑺ 孝元以河東不供船艎,乃遣世子方等為刺史。大軍掩至,河東不暇遣拒。世子信用群小,貪其子女玉帛,遂欲攻之,故河東急而逆戰(zhàn),世子為亂兵所害。孝元發(fā)怒,又使鮑泉圍河東。而岳陽宣言大獵,即擁眾襲荊州,求解湘州之圍。時襄陽杜岸兄弟怨其見劫,不以實告,又不義此行,率兵八千夜降,岳陽于是遁走。河東府褚顯族據(jù)投岳陽。所以湘州見陷也
⑻ 時年十九,釋褐湘東國右常侍,以軍功加鎮(zhèn)西墨曹參軍
⑼ 時遣徐州刺史徐文盛,領二萬人屯武昌蘆州拒侯景將任約,又第二子綏寧度方諸為世子,拜中撫軍將軍、郢州刺史以盛聲勢
⑽ 任約為文盛所困,侯景自上救之,舟艦弊漏,軍饑卒疲,數(shù)戰(zhàn)失利。乃令宋了仙、任約步道偷郢州城,預無備,故陷賊
⑾ 永寧公王僧辯據(jù)巴陵城,善于守御,景不能進
⑿ 護軍將軍陸法和破任約于赤亭湖,景退走,大潰
⒀ 之推執(zhí)在景軍,例當見殺。景行臺郎中王則初無舊識,再三救護,獲免,囚以還都
⒁ 臺城陷后,梁武曾獨坐嘆曰:「侯景于文為小人百日天子。」及景以大寶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僭位,至明年三月十九日棄城逃竄,是一百二十日,芛天道繼大數(shù),故文為百日。言與公孫述但稟十二,而旬歲不同
⒂ 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家,故江東有《百譜》,至是在都者覆滅略盡
⒃ 既斬侯景,烹尸于建業(yè)市,百姓食之,至于肉盡龁骨,傳首荊州,懸于都街
⒄ 侯景既平,我?guī)煵蓹┦Щ穑瑹龑m殿蕩盡也
⒅ 王司徒表送秘閣舊事八萬卷,乃詔比校,部分為正御、副御、重雜三本。左民尚書周弘正、黃門郎彭僧朗、直省學士王圭、戴陵校經部,左仆射王褒,吏部尚書宗懷正、員外郎顏之推、直學士劉仁英校史部,廷尉卿殷不害、御史中丞王孝純、中書郎鄧藎、金部郎中徐報校子部,右衛(wèi)將軍庾信、中書郎王固、晉安王文學宗菩業(yè)、直省學士周確校集部也
⒆ 孝元自曉陰陽兵法,初聞賊來,頗為厭勝,被圍之后,每嘆息,知必敗
⒇ 孝元與宇文丞相斷金結和,無何見滅,是師出無名
(21) 北于墳籍少于江東三分之一,梁氏剝亂,散逸湮亡。唯孝元鳩合,通重十馀萬,史籍以來,未之有也。兵敗悉焚之,海內無復書府
(22) 侯景之亂,齊氏深斥梁家土宇,江北、淮北唯馀廬江、晉熙、高唐、新蔡、西陽、齊昌數(shù)郡。至孝元之敗,于是盡矣,以江為界也
(23) 齊遣上黨王渙率兵數(shù)萬納梁貞陽侯明為主
(24) 梁武聘使謝挺,徐陵始得還南,凡厥梁臣,皆以禮遣
(25) 之推聞梁人返國,故有奔齊之心。以丙子歲旦筮東行吉不,遇《泰》之《坎》,乃喜曰:「天地交泰而更習,坎重險,行而不失其信,此吉卦也,但恨小往大來耳?!购笏旒?/div>
(26) 至鄴,便值陳興而梁滅,故不得還南
(27) 齊武平中,署文林館待詔者仆射陽休之、祖孝徵以下三十馀人,之推專掌,其撰《修文殿御覽》《續(xù)文章流別》等皆詣進賢門奏之
(28) 時武職疾文人,之推蒙禮遇,每構創(chuàng)痏。故侍中崔季舒等六人以諫誅,之推爾日鄰禍。而儕流或有毀之推于祖仆射者,仆射察之無實,所知如舊不忘
(29) 武成奢侈,后宮御者數(shù)百人,食于水陸貢獻珍異,至乃厭飽,棄于廁中。裈衣悉羅纈錦繡珍玉,織成五百一段。爾后宮掖遂為舊事。后主之在宮,乃使駱提婆母陸氏為之,又胡人何洪珍等為左右,后皆預政亂國焉
(30) 祖孝徵用事,則朝野翕然,政刑有綱紀矣。駱提婆等苦孝徵以法繩己,譖而出之。于是教令昏僻,至于滅亡
(31) 晉州小失利,便棄軍還并,又不守并州,奔走向鄴
(32) 后主奔后,安德王延宗收合馀燼,于并州夜戰(zhàn),殺數(shù)千人。周主欲退,齊將之降周者告以虛實,故留至明而安德敗也
(33) 除之推為平原郡,據(jù)河津,以為奔陳之計
(34) 丞相高阿那肱等不愿入南,又懼失齊主則得罪于周朝,故疏間之推。所以齊主留之推守平原城,而索船度濟向青州,阿那肱求自鎮(zhèn)濟州,乃啟報應齊主云:「無賊,勿匆匆?!顾斓乐苘娮俘R王而及之
(35) 趙郡李穆叔調妙占天文算術,齊初踐祚計止于二十八年,至是如期而滅
(36) 在陽都值侯景殺簡文而篡位,于江陵逢孝元覆滅,至此而三為亡國之人
夢游春七十韻(810年) 中唐 · 元稹
昔歲(一作君)夢游春,夢游何所遇。
夢入深洞中,果遂平生趣。
清泠淺漫流(一作溪),畫舫蘭篙渡。
過盡萬株桃,盤旋竹林路。
長廊抱小樓,門牖相回互。
樓下雜花叢,叢邊繞鴛鷺。
池光漾霞影(一作彩霞),曉日初明煦。
未敢上階行,頻移曲池步。
烏龍不作聲,碧玉曾相慕。
漸到簾幕間,裴回意猶懼。
閑窺東西閤,奇玩參差布。
隔子碧油糊,駝鉤紫金鍍。
逡巡日漸高,影響人將寤。
鸚鵡饑亂鳴,嬌娃睡猶怒。
簾開侍兒起,見我遙相諭。
鋪設繡紅茵,施張鈿妝具。
潛褰翡翠帷,瞥見珊瑚樹。
不辨(一作見)花貌人,空驚香若霧。
身回夜合偏,態(tài)斂晨霞聚。
睡臉桃破風,汗妝蓮委露。
叢梳百葉髻,金蹙重臺屨。
紕軟鈿頭裙,玲瓏合歡褲
鮮妍脂粉薄,闇澹衣裳故。
最似紅牡丹,雨來春欲暮。
夢魂良易驚,靈境難久寓。
夜夜望天河,無由重沿溯。
結念心所期,返如禪頓悟。
覺來八九年,不向花回顧。
雜合(一作洽)兩京春,喧闐眾禽護。
我到看花時,但作懷仙句。
浮生轉經歷,道性尤堅固。
近作夢仙詩,亦知勞肺腑。
一夢何足云,良時事(一作自)婚娶。
當年二紀初,嘉節(jié)三星度。
朝蕣玉佩迎,高松女蘿附。
韋門正全盛,出入多歡裕。
甲第漲清池,鳴騶引朱輅。
廣榭舞萎蕤,長筵賓雜厝。
青春詎幾日,華實潛幽蠹。
秋月照潘郎,空山懷謝傅。
紅樓嗟壞壁,金谷迷荒戍。
石壓破闌干,門摧舊梐枑。
雖云覺夢殊,同是終難駐。
悰緒竟何如,棼絲不成絇。
卓女白頭吟,阿嬌金屋賦。
重璧盛姬臺,青冢明妃墓。
盡委窮塵骨,皆隨流波注。
幸有古如今,何勞縑比素。
況余當盛時,早歲諧如務。
詔冊冠賢良,諫垣陳好惡。
三十再登朝,一登還一仆。
寵榮非不早,邅回亦云屢。
直氣在膏肓,氛氳日沈痼。
不言意不快,快意言多忤。
忤誠人所賊,性亦天之付。
乍可沈為香,不能浮作瓠。
誠為堅所守,未為明所措。
事事身已經,營營計何誤。
美玉琢文圭,良金填武庫。
徒謂自堅貞,安知受礱鑄。
長絲羈野馬,密網羅陰兔。
物外各迢迢,誰能遠相錮。
時來既若飛,禍速當如騖。
曩意自未精,此行何所訴。
努力去江陵,笑言誰與晤。
江花縱可憐,奈非心所慕。
石竹逞奸黠,蔓青誇畝數(shù)。
一種薄地生,淺深何足妒。
荷葉水上生,團團水中住。
瀉水置葉中,君看不相污。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玉龍蟠向荊山麓,噴起雙泉冰雪瀑。
琮琤萬古作寒鳴,冷浸一山渾是玉。
泉旁樹老亦如龍,泉根石濯瑪瑙紅。
更有金蓮吐泉底,歷歷星在銀潢中。
池光六月如霜洗,藍橋倒影壺天里。
流下人間灌稻畦,歲歲家家飯云子。
我行荊州見山少,忽對林泉如久要。
張侯引我飛羽觴,勸我為泉開一笑。
我歌數(shù)語泉應聞,茲山古號荊州門。
英雄過者心在鹿,安得泉聲到耳根。
曹瞞疾馳玄德懼,潘璋設伏云長怒。
早知成敗等丘墟,悔不解鞍學巢父。
英雄何在水長流,閱盡英雄過未休。
今日為侯泉上醉,明朝西指鹿門游。
昨者春雷震丘壑,滿林新筍紛交錯。
初疑平陸起潛龍,穿破苔痕爭露角。
相高已羨出墻陰,多罅還能鋪院落。
風流公子厭膻葷,疏狂野客嫌藜藿。
已分惠炬辦行廚,預儗長镵兼短钁。
入門不問主人誰,徑造只因思大嚼。
上人自是禪林英,心鑒圓明透空覺。
玉版能容句里參,渭川肯付胸中著。
不須煮簀欺使愚,何用為橋防盜作。
文圭勝事良可并,干木高情宛如昨。
暇日同為看竹游,綠垂空嘆顛風惡。
汝病箸骸弱,吾衰鬢發(fā)蒼。
即當千里別,那免兩情傷。
義利鄒儒辨,興亡史氏詳。
直須千遍讀,文理貫心腸。
物外尋真境,塵間謝世紛。
丹崖金作障,綠水錦成文。
山帶周王號,禽啼蜀帝冤。
攀躋吾老矣,東望一傷魂。
白石如鋪蕈,青嵐欲染衣。
幽居初卜地,勝事足忘機。
葉盡山容出,苔深俗跡稀。
風埃悲失腳,自此悟前非。
萬事傷今日,孤蹤返舊林。
水聲清弄瑟,云氣冷侵襟。
漸覺塵緣淺,仍滋道味深。
怡然清坐久,谷鳥和高吟。
酉陰風景洞天如,為我三兒著一廬。
山作石屏圍九席,水鳴環(huán)佩繞階除。
靜無車馬尋幽徑,閑課兒孫讀古書。
道味較深塵念薄,向來榮辱總成虛。
屋西新占好風煙,杖屨脩然二老聯(lián)。
檻外涼陰松偃蓋,枕邊清響水鳴弦。
殘年乞退元非勇,與世無營卻似禪。
何處洛濱無勝地,獨憐松柏近壟阡。
⑴ 一作泉響泠泠來于上。松花苒苒落樽前。
共 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