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溫序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4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盜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竄身荒谷。公私涂炭,華陽奔命,有去無歸,中興道銷,窮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別館,天道周星,物極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無所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群君山之志事,杜元凱之平生,并有著書,咸能自序,潘岳之文彩,始述家風,陸機之詞賦,先陳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喪亂,藐是流離,至于暮齒,燕歌遠別,悲不自勝,楚老相逢,泣將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下亭漂泊,舉橋羈旅。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追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危苦之詞,唯以悲哀為主,日暮途遠,人間何世?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荊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連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鐘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釣臺移柳,非玉關(guān)之可望;華亭唳鶴,豈河橋之可聞?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裁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豈有百萬義師?一朝卷甲,芟夷斬伐,如草木焉!江淮無涯岸之陰,亭壁無藩籬之固,頭會箕斂者合從締交,鋤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將非江表王氣,終于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軹道之災(zāi),混一車書,無救平陽之禍。嗚呼,山岳崩頹,既履危亡之運,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愴傷心者矣!況復(fù)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窮者欲達其言,勞者須歌其事。陸士衡聞而撫掌,是所甘心,張平子見而陋之,固其宜矣。
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為族;
經(jīng)邦佐漢,用論道而當官。
嵩、華之玉石,潤河、洛之波瀾。
居負洛而重世,邑臨河而晏安。
逮永嘉之艱虞,始中原之乏主。
民枕倚于墻壁,路交橫于豺虎。
值五馬之南奔,逢三星之東聚。
彼凌江而建國,始播遷于吾祖。
分南陽而賜田,裂東岳而胙土。
誅茅宋玉之宅,穿徑臨江之府。
水木交運,山川崩竭。
家有直道,人多全節(jié)。
訓(xùn)子見于純深,事君彰于義烈。
新野有生祠之廟,河南有胡書之碣。
況乃少微真人,天山逸民。
階庭空谷,門巷蒲輪。
移譚講樹,就簡書筠。
生世德,載誕貞臣。
文詞高于甲觀,??⒂谡臑I。
嗟有道而無鳳,嘆非時而有麟。
既奸回之奰匿,終不悅于仁人。
王子濱洛之歲,蘭成射策之年,始含香于建禮,仍矯翼于崇賢。
游薦雷之講肄,齒明離這胄筵,既傾蠡而酌海,遂測管以窺天。
方塘水白,釣渚池圓。
戎韜于武帳,聽雅曲于文弦。
乃解懸而通籍,遂崇文而會武。
笠轂而掌兵,出蘭池而典午
論兵于江漢之君,拭圭于西河之主。
于時朝野歡娛,池臺鐘鼓。
里為冠蓋,門成鄒魯。
連茂苑于海陵,跨橫塘于江浦。
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為柱。
橘則園植萬株,竹則家封千戶,西贐浮玉,南琛沒羽。
吳歈越吟,荊艷楚舞。
草木之藉春陽,魚龍之得風雨。
五十年中,江表無事。
王歙為和親之侯,班超為定遠之使。
馬武無預(yù)于甲兵,馮唐不論于將帥。
豈知山岳暗然,江湖潛沸。
漁陽有閭左戍卒,離石有將兵都尉。
天子方刪詩書,定禮樂。
設(shè)重云之講,開士林之學。
劫燼之灰飛,辯常星之夜落。
地平魚齒,城危獸角。
臥刁斗于滎陽,絆龍媒于平樂。
宰衡以干戈為兒戲,搢紳以清譚為廟略。
乘漬水以膠船,馭奔駒以朽索,小人則將及水火,君子則方成猿鶴,敝特刊不能救鹽池之咸,阿膠不能止黃河之濁。
既而魴魚赪尾,四郊多壘。
殿狎江鷗,宮鳴野雉。
湛盧去國,艅皇失水。
見披發(fā)于伊川,知百年而為戎矣。
彼奸逆之熾盛,久游魂而放命。
大則有鯨有鯢,小則為梟為獍。
負其牛羊之力,兇其水草之性。
非玉燭之能調(diào),豈璇璣之可正。
值天下之無為,尚有欲于羈縻。
飲其琉璃之酒,賞其虎豹之皮。
見胡桐于大夏,識鳥卵于條支。
豺牙密厲,虺毒潛吹。
輕九鼎而欲問,聞三川而遂窺。
始則王子召戎,奸臣介胄。
既官政而離逖,遂師言而泄漏。
望廷尉之逋囚,反淮南之窮寇。
飛狄泉之蒼鳥,起橫江之困獸。
地則石鼓鳴山,天則金精動宿。
北闕龍吟,東陵麟斗。
爾乃桀黠橫扇,馮陵畿甸。
擁狼望于黃圖,填廬山于赤縣。
青袍如草,白馬如練。
天子履端廢朝,單于長圍高宴。
兩觀當戟,千門受箭。
白虹貫日,蒼鷹擊殿。
竟遭夏臺之禍,遂視堯城之變。
官守無奔問之人,干戚非平戎之戰(zhàn)。
陶侃則空裝米船,顧榮則虛搖羽扇。
將軍死綏,路絕重圍。
烽隨星落,書逐鳶飛。
遂乃韓分趙裂,鼓臥旗折。
失群班馬,迷輪亂轍。
猛士嬰城,謀臣卷舌。
昆陽之戰(zhàn)象走林,常山之陣蛇奔穴。
五郡則兄弟相悲,三州則父子離別。
護軍慷慨,忠能死節(jié)。
三世為將,終于此滅。
濟陽忠壯,身參末將。
兄弟三人,義聲俱唱。
主辱臣死,名存身喪。
狄人歸元,三軍凄愴。
尚書多算,守備是長。
云梯可拒,地道能防。
有齊將之閉壁,無燕師之臥墻。
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申子奮發(fā),勇氣咆勃。
實總元戎,身先士卒。
胄落魚門,兵填馬窟。
屢犯通中,頻遭刮骨。
功業(yè)夭枉,身名埋沒
或以隼翼鴳披,虎威狐假。
沾漬鋒鏑,脂豪原野。
兵弱虜強,城孤氣寡。
聞鶴唳而虛驚,聽胡笳而淚下。
據(jù)神亭而亡戟,臨橫江而棄馬。
崩于巨鹿之沙,碎于長平之瓦。
于是桂林顛覆,長洲麋鹿。
潰潰沸騰,茫茫通行??默。
天地離阻,人神慘酷。
晉鄭靡依,魯衛(wèi)不睦。
競動天關(guān),爭回地軸。
探雀鷇而未飽,待熊蹯而詎熟。
乃有車側(cè)郭門,筋懸廟屋。
鬼同曹杜之謀,人有秦庭之哭。
爾乃假刻璽于關(guān)塞,稱使者之酬對,逢鄂坂之譏嫌,值而彡門之征稅,乘白馬而不前,前青騾而轉(zhuǎn)礙,吹落葉之扁舟,飄長風于上游。
彼鋸牙而勾爪,又巡江而習流,排青龍之戰(zhàn)艦,半飛燕之船樓。
張遼臨于赤壁,王浚下于馬丘。
乍風驚而射火,或箭重順舟。
未辯聲于黃蓋,已先沈于杜侯。
落帆黃鶴之浦,茂船鸚鵡之洲。
路已分于湘漢,星尤看于半牛。
若乃陰陵失路,釣臺斜趣,望赤壁而沾衣,艤烏江而不渡。
雷池柵浦,鵲陵焚戍。
旅舍無煙,巢禽失樹。
謂荊、衡之杞梓,庶江漢之可恃。
淮海維揚,三千余里,過漂渚而寄食,托蘆中而度水,屆于七澤,濱于十死
天保之未定,見殷憂之方始,本不達于危行,又無情于祿仕,謬掌衛(wèi)于中軍,謬尸丞于御史。
生世等于龍門,辭親同于河洛,奉立身之遺訓(xùn),受成書之顧托,昔三世而無慚,今七葉而始落,泣風雨于梁山,惟枯魚之銜索,入《奇支》斜之小徑,掩蓬藋之荒扉。
就汀洲之杜若,待蘆葦之單衣。
于時西楚霸王,劍及繁陽,鏖兵金匱,校戰(zhàn)玉堂。
蒼鷹赤雀,鐵軸牙檣。
沈白馬而誓眾,負黃龍而渡湘。
海潮迎艦,江萍送王。
戎車屯于石城,戈船掩乎淮泗。
諸侯則鄭伯前驅(qū),盟主則荀罃暮至。
剖巢熏穴,奔魑走魅。
埋長狄于駒門,斬蚩尤于中冀。
然腹為燈,飲頭為器。
直虹貫壘,長星屬地。
昔之虎據(jù)龍蟠,加以黃旂紫氣,莫不隨狐兔而窟穴,與風塵而殄悴。
西瞻博望,北臨玄圃。
月榭風臺,池平樹古,倚弓于玉女窗扉,系馬于鳳凰樓柱。
仁壽之鏡徒懸,茂陵之書空驟。
若夫立德立言,謨明寅亮。
聲超于系表,道高于河上。
既不遇于浮丘,遂無言于師曠。
指愛子而托人,知西陵而誰望。
非無北闕之兵,猶有靈臺之仗。
司徒之表里經(jīng)綸,狐偃之惟王實勤。
橫雕戈而對霸主,執(zhí)金鼓而問賊臣。
平吳之功,壯于杜元凱,王室是賴,深于溫太真。
始則地名全節(jié),終則山稱枉人
南陽校書。
去之已遠;
上蔡逐獵,知之何晚。
鎮(zhèn)北之負譽矜前,風飆凜然。
水神曹箭,山靈見鞭。
是以蟄熊傷馬,浮蛟沒船。
才子并命,俱非百年。
中宗之夷兇靜亂,大雪冤恥。
去代邸而承基,遷唐郊而纂祀。
反舊章于司隸,歸余風于正始。
沈猜則方逞其欲,茂疾則自矜于己。
天下之事沒焉,諸侯之心搖矣。
既而齊交北絕,秦患西起。
況背關(guān)而懷楚,冀端委而開吳。
驅(qū)綠林之散卒,拒驪山之叛徒。
營軍梁溠,蒐乘巴渝。
問諸淫昏之鬼,求諸厭劾之巫。
荊門遭廩延之戮,夏口監(jiān)逵泉之誅。
蔑因親以教愛,忍和樂于彎弧。
慨無謀于肉食,非所望于論都。
未深思于五難,先自擅于二端。
登陽城而避險,臥砥柱而求安。
既言多于忌刻,實志勇于荊殘。
但坐觀于時變,本無情于急難。
地為黑子,城猶彈丸。
其怨則黷,其盟則寒。
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況以珍氣朝浮,妖精夜殞。
赤鳥則三朝夾日,蒼云則七里圍軫。
亡吳之歲既窮,入郢之年斯盡。
周含鄭怒,楚結(jié)秦冤。
有南風之不競,值西鄰之責言。
俄而梯沖亂舞,冀馬云屯。
棧秦車于暢轂,沓漢鼓于雷門。
下陳倉而連弩,渡臨晉而橫船。
雖復(fù)楚有七澤,人稱三戶。
箭不麗于六麋,雷無驚于九虎。
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
熾火兮焚旗,貞風兮害蠱。
乃使玉軸揚灰,龍文斫柱。
下江余城,長林故營。
徒思鉗馬之秣,未見燒牛之兵。
章曼支以轂走,宮之奇以族行。
河無冰而馬渡,關(guān)未曉而雞鳴,忠臣解骨,君子吞聲。
章華望祭之所,云夢偽游之地。
荒谷縊于莫敖,冶父囚于群帥。
硎阱摺拉,鷹鹯批??。
冤霜夏零,憤泉秋沸。
城崩杞婦之哭,竹染湘妃之淚。
水毒秦涇,山高趙陘。
十里五里,長亭短亭。
饑隨蟄燕,暗逐流螢。
秦中不黑,關(guān)上泥青。
于時瓦解冰泮,風飛電散。
渾然千里,淄、澠一亂。
雪暗如沙,冰橫似岸。
逢赴各之陸機,見離家之王粲。
莫不聞隴水而掩泣,向關(guān)山而長嘆。
況復(fù)君在交河,妾在清波。
石望夫而逾遠,山望子而逾多。
才人之憶代郡,公主之去清河。
栩揚亭有離別之賦,臨江王有愁思之歌。
別有飄飖武威,羈旅金微。
班超生而望返,溫序死而思歸。
李陵之雙鳧永去,蘇武之一雁空飛。
昔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禍始。
雖借人之外力,實蕭墻之內(nèi)起。
撥亂之主忽焉,中興之宗不祀。
伯兮叔兮,同見戮于猶子。
荊山鵲飛而玉研討會,隨岸蛇生而珠死。
鬼火亂于平林,殤魂游于新市。
梁故豐徙,楚實秦亡。
不有所廢,其何以昌。
有媯之后,遂育于姜。
輸我神器,居為讓王。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
用無賴之子孫,舉江東而全棄,惜天下之一家,遭東南之反氣,以鶉首而賜秦,天何為而此醉。
且夫天道回旋,生民賴焉,余烈祖于西晉,始流播于東川。
洎余身而七葉,又遭時而北遷,提挈老幼,關(guān)河累年。
死生契闊,不可問天。
況復(fù)零落將盡,靈光巋然。
日窮于紀,歲將復(fù)始。
逼切危慮,端憂暮齒。
踐長樂之神皋,望宣平之貴里。
渭水貫于天門,驪山回于地市。
幕府大將軍之愛客,丞相平津侯之待士。
見鐘鼎于金、張,聞弦歌于許、史
豈知灞陵夜獵,猶是故時將軍;
咸陽布衣,非獨思歸王子。
⑴ 《周書·庾信傳》,《藝文類聚》三十四,《文苑英華》一百二十九
粵惟上德。希世挺生。存則道照于人倫。沒則名飛于史策。宜其計功伐。鏤鐘鼎。永貽長世。昭示后昆。君諱鏡民。字君倩。河?xùn)|聞喜人也。唐虞之盛。伯益控其遙原。殷周以還。仲衍膺其馀慶。徽則擅美當涂。憲則流芳中夏。金張舊業(yè)。遠謝聲塵。江漢英靈。多慚光價。祖靖慮。魏銀青光祿大夫汾州刺史。銀章青綬。登高能賦。揚波流惡。政以鎮(zhèn)成。父□漢周革路大夫儀同三司晉州刺史。雅道儒風。聲動當世。班條布政。恩結(jié)去思。君上表云氣。遠膺星像。虛牝與貞固同歸。愛景共嚴凝一致。懸河若訥。每括智囊。止水澄神。日開靈鑒。及擇師請益。游方問道。性與稽古。心照神文。佩游夏之芳塵。為潘張之益友。立人之道。仁義靡遺。事親之德。愛敬同盡。跡屈衡門。聲馳上國。莫府交辟。公車致禮。晉蕩公受博陸之圖。處阿衡之寄。為其諸子精選府寮。辟為譚公大將軍記□府中為其語曰。令德日新裴鏡民。昔馬越為其世子辟王安期。取其儀形之美。蔣濟崇其府望辟阮嗣宗。重其文學之譽。我貽羔雁。兼而□之。尋以內(nèi)艱去職。幡車方駕。金革在辰。喪禮未宏。多從權(quán)奪。朝廷以君羸瘵過甚。特詔終哀。感動風俗。皆此類也。建德初。以君為宋王侍讀。尋授記室參軍。遷司錄宣政。一年授吏部上士。攝少吏部。研幾汲引之方。游刃銓衡之地。能官在□咸事無遺。大吏部竟陵公。即有隨之滕王也。亮拔不偫。英姿秀發(fā)。重君才行。深見褒獎。每□裴楷清通之望。復(fù)見斯人。開皇受禪。其日除尚書在外兵郎。尋改為兵部侍郎。魏晉以還。臺郎顯要。官方始革。揚歷是膺。是非器重望□無以宏斯禮秩。華陽地險??赜陂L。蜀王秀以□子之尊。擁旄作鎮(zhèn)。寮屬望重。妙簡時賢。以君為西南道行臺兵部侍郎。及行臺廢。除□州總管府掾。尋改益州總管府司馬。蜀王年止勝衣。童心未改。文武佐吏。多非正人。君言必盡忠。行惟直道。省府之內(nèi)。莫不敬而憚之。□臺民部尚書陳茂。情恃惟舊。志多慢下。雖處行乖方。莫敢違異。惟君□理抗直。未嘗順旨。兵部尚書京兆杜杲每謂人曰。不值盤根錯節(jié)。不表利器。裴君匪躬遑盬??芍^美矣。開皇十六年。西南夷□□從搆亂。君總率士卒。應(yīng)機致討。后軍不系。戰(zhàn)危喪律。以三月癸丑朔十九日辛未。陷于賊庭。季路結(jié)纓。志無茍免。溫序銜須。義不生辱。永懷斯道。蓋君之平生風烈焉。惟君靈府浚徹。神□開敏。英略外明。沈幾內(nèi)斷。培風自遠。背丹穴以來儀?!鯕獠粋?。望青霄而孤竦。許劭月旦之論。韞義生風。黃童日下之聲。乘虛效響。彈冠莫府。掌記文房。媚韶景以闿華。嘯清風而振藻。珥筆南宮。垂纓西蜀。戎事之重。必司善政。蒐狩于是得時。風霜以之順序。比明月于東曹。又典午于南正。眷熊掌□重義。安馬革以輕生。神邁□□□峰□搆農(nóng)夫輟□而野祭。機婦捐珠而巷歌。西蜀父老。至于今思之。君第五子太仆少卿洛州都督□長充上柱國翼城縣開國公績?!跹诺烙凇酢鯎k丕基于鴻緒。感四序之遞變。睹萬物而永言。思宏遺范。式昭貞石。其銘曰。
靈河遠派,大畤流光。
美哉地德,郁矣□芳。
高門鐘鼎,世□旗常。
鹓鴻接翼,金玉其相。
惟君載挺,道符人俊。
灼灼外明,溫溫內(nèi)潤。
瞻之忽后,仰之□峻。
抱樸澄清,含風□韻。
□□資□,公府馳名。
永懷喪制,易俗申情。
爰掌書記,俄屬銓衡。
清通之譽,遠嗣家聲。
開皇在辰,萬象咸鏡。
靈開尺□,典屬軍政。
列宿上膺,中和俯詠。
永懷神道,斯人斯命。
層梁毀構(gòu),靖樹□風。
彫戈紀□,鼐鼎銘功。
柏庭永閟,泉路斯窮。
九京不作,萬古書忠。
明□重世,分茅錫社。
仰嗣丕基,式宏良冶。
絕云使翼。
追風颒赭。
以□□□□胸(下闕)。
雪賦 北宋 · 晏殊
元圣善謀,時寒順之。
若六出之嘉貺,乃玉精之所滋。
生積潤于重坎,發(fā)萌生于后祇。
克肇陰陽之序,用成天地之宜。
觀夫玄律行周,愁云亟積。
北陸司紀,青女蕆職。
驅(qū)屏翳兮涓灑,仗飛廉兮掃滌。
初晻曖以蓬勃,倏森嚴而悄寂。
隨蠛蠓以汎汎,徑扶搖而弈弈。
乍拂廡兮榮樹,忽穿窗兮逗隙。
壓叢竹之虛籟,點喬松之秀色。
委巖穴以含垢,赴波瀾而滅跡。
獸族處兮休影,鳥歸棲兮接翼。
原野漫其一平,羲舒為之雙匿。
晝黮?以迷昏,夕精熒兮誤晨。
導(dǎo)和氣于葭縠,茁幽芳于荔蕓。
晦金爐之郁郁,混縹瓦之鱗鱗。
疑月桂之飄蕩,惑星榆之糾紛。
酌凍醑兮杯蟻滟,緩清歌兮眉粟嚬。
拂紈袖兮多思,照瓊顏兮有神。
爾乃邃館曾臺,彤墀紫闥。
垂壺之漏方耿,程石之書未徹。
驚扣砌之蔥郁,訝綺疏之騷屑。
龍銜燭兮昆嶠,鮫泣珠兮貝闕。
冕藻井之窕菂,奪琁題之皎月。
絮非柳以搖飏,木先梅而罅發(fā)。
旌馮豹之奏事,納晏嬰之進說。
覆衾被兮臣款忠,出衣裘兮民感悅。
息黃竹之哀思,略嵰州之奇絕。
至如藻扃繡戶,金屋蘭堂,或端居而憫默,或慘別以悽傷。
諷班姬之比物,吟謝媼之聯(lián)章。
炳明燭兮蕭寂,儷幽蘭兮抑揚。
雜風流之雅舞,映拂額之殘妝。
緘錦字兮途遠,數(shù)瓊簽兮夜長。
玉為田兮藍水,銀作宮兮鯨海光。
嘆川路兮難越,念音塵兮不忘。
又如蔥極西遐,龍城北距。
班晉鉞以命將,約齊瓜而遣戍。
伏甌脫兮窮徼,望兜零兮薄暮。
始粲粲于林莽,漸瀌瀌于隴路。
浮塞草以橫絕,卷磧沙而徑度。
駭罽幕之無色,眩龍堆之失素。
杖漢節(jié)兮毛盡,擊燕歌兮淚注。
生贖罪兮竇憲,沒思歸兮溫序。
禪姑衍兮何日,焚谷蠡兮未遇。
天山極目兮同縞,昆岫亙空兮連璐。
詠雅什之來思,愴他鄉(xiāng)而永慕。
則有地分上下,畝號南東。
競寸陰而昏作,祀先嗇以勤農(nóng)。
利銚耨于平日,飭畎畦于凜冬。
既淅瀝兮蠲渴,復(fù)連翩兮降衷。
愿體足兮沾洽,慶存瘥兮不逢。
睹盈尺之儲瑞,識載涂之兆豐。
驗郭履于阡陌,辨蕉廬于灌叢。
初見睍以消解,遂膏腴而液融。
藺弱土兮疆畔,漬原野兮稑穜。
振袯襫以增氣,沐薹簦而動容。
嗿其馌兮胥悅,耦而耕兮必躬。
巾屨惰民,圭符假守。
臨渙水之封域,訪梁臺之苑囿。
玩圭屑之華楚,感密榮之紛糅。
赧尸素兮重席,寄歡康兮旨酒。
軫潛恩于天末,續(xù)長謠于客右。
歌曰:北風涼兮霙霰飛,露同甘兮陽共晞。
沼有蘋兮山有薇,道攸長兮誰與歸?
吾徒宋孝先、李大鼎作《梅溪庚午多士賦》,敘一堂八齋六十人名字,而鋪陳條列三百六十字之中,言簡意盡,有足觀者。
陳元佐、萬孝杰、童侃又作《梅溪多士賦》,通前后八年間凡一百二十人而并列之,文工而事益詳。
予于是采二賦之馀意,變聲律而古之,先美后規(guī),效古人勸諷之旨,非敢以文戲也。
目曰《梅溪題名賦》。
余辟館于梅溪兮,歲甫及乎夢齡。
自淵獻而逮乎敦牂兮,頃十朋而今百朋
齋敞八而堂虛一兮,咸與賢而與能(謝與賢簡之,與能任之。)。
余宗旦而罔有一德兮(余宗旦仲阜,賈稱一德。),敢不希仲舒之明經(jīng)(陳元佐希仲。)。
幸諸友能祖說之遜志兮(張祖說文孺,鄭遜志時敏。),又恪希顏回之服膺(陳恪叔恭,林次淵希顏。)
乃有汾晉五士,漢唐群英(張次房漢英,孫元齡唐英,李杞亦字唐英。),鄭國七子,涼州三明,器成三足之鼎,才宜九佐之卿
有一瑞兮沖遠之鶚(賈脩一瑞,劉鶚沖遠。),有千里兮圖南之鵬(周千里百駒,謝鵬圖南。)。
莫不端武升堂(蔡端武威仲。),敦詩趨庭(劉敦詩溫夫。),如璧之瑩(余璧全之。),如芷之馨(玉芷茂之。),如?之茂(葉?茂正。),如椿之靈(萬椿、楊椿并字大年。),如楩楠之美(萬楩永年,楠億年,楊楠元干。),如松梓之青(萬松喬年,林梓材叔。)。
森乎如鉞之可畏(劉載通達。),轟乎如震之可驚(周震景東。),皎乎如海嶠之吐明月(蔣嶠景山。),耿乎如長庚之輝眾星(李庚少白。),昂昂乎如季梁之梗槩(萬孝杰季梁,陳昂仲昂。),孜孜乎衛(wèi)伯玉之老成(潘孜元善,劉□伯玉。)。
可居天任而澤遠(趙公倚天任,楊寓澤遠。),可為王佐而揚庭(王佐才仲,陳獻可揚庭。),可起傅巖之筑(劉傅巖叟。),可同舜佐之登(謝皋朋舜佐。)
憲一夔而樂作炳伯虎而文興(賈炳作德,夏伯虎用之。)
肇輝先之德業(yè)(陳肇德遠,許煇先光甫。),諧興祖之家聲(余諧孝仲,姚紹宗興祖。)。
汝文兮宜月選而季詮(何鐸汝文,季詮仲言。),汝弼兮必類進而方升(陳舜咨汝弼,方升中高。)。
逖矣乎(王逖正矣。),有來二客,業(yè)彼管城,名列甲乙,字篆丙丁(丙丁,謂篆字也。見《爾雅》。),如翼斯飛(吳翼季南。),如璘斯熒(王璘德夫。),燦銀鉤與玉箸,儼壁上之題名。
吾徒之秀,乃有詞賦兮少云之作(朱少云吉作。);
太原之老,乃變聲律兮祖舜之賡(陳少虞祖舜。)。
于是闡大猷而溥告之曰:學必剖藩籬而克己(繆克己兼夫。),道必舍蹊徑而中行(蔣中行謙仲。)。
先之以孝忱之意,申之以敦信之誠(萬庠申之,劉敦信信叟。)。
禮欲安上兮必先自治(林安上世□。),仁欲及遠兮慎毋自矜(林取仁及遠。)。
湛萬頃以窺憲(黃萬頃伯厚,葉頃澄叟。),妙一唯之悟曾(鄔一唯仁叟。)。
祖伊尹畎畝之樂(許祖伊次尹。),振仲尼文教之鳴(陳之紀振仲。),玩蒙亨之爻象(李蒙亨彥通。),俟泰來而匯征(萬康泰之。)
勿務(wù)世華而起文通之附,勿求必達而貪季孫之榮(張必達邦彥,劉祖漢季孫。)。
窮則隱居(吳隱若靖翁。),達斯大亨(徐大亨顯仲。)。
凡百君子,毋渝此盟。
⑴ 余弟壽朋字夢齡。書館之辟,今八年矣,故借夢九齡以喻意。
⑵ 某,余名。百朋,予季弟昌齡名。予癸亥秋辟館聚徒,游從者十人,至庚午歲通數(shù)之,凡一百二十二人。
⑶ 羅士能少陸,謝士奇文美,士龍漢臣,連士表少華,季士宏宏老。昔晉文公五士,故曰汾晉五士。
⑷ 張仲遠子猷,周孝友子施,孝顯子揚,孝思子則,浚子深,王淳、張載并子厚?!洞呵铩酚朽嵠咦淤x詩。
⑸ 劉玄德明夫,萬序明之,余如晦明叟。后漢有涼州三明。
⑹ 李大鼎鎮(zhèn)夫,郜鼎叔鎮(zhèn),萬鼎鎮(zhèn)遠。
⑺ 萬澄清卿,童偉俊卿,侃文卿,宋孝先舜卿,林湯臣商卿,陳朝揆正卿,施良臣名卿,陳光朝臺卿,林叔舉虞卿。
⑻ 連憲民式,周次鳳一夔。
⑼ 橫陽許武子、龍泉管叔奇來客梅溪,以篆字題名。
⑽ 李大猷定夫,孫溥德廣,林溥叔廣。
⑾ 萬庚先之曾來會課,亦與題名。宋孝忱伯恂。
⑿ 夏伯文世華,劉文通叔達。唐陸淳謚文通先生,柳子厚嘗欲掃其門,然陸亦附王叔文者。
次張漢卿次房 南宋 · 趙蕃
七言絕句
平生幾讀右丞詩,未見賢孫歸去遲。
邂逅雖欣適吾愿,欲嗟人事好乖離。
扊扅歌后伏雌烹,箸猶未下愁覆羹。
布衾多年踏里裂,夜半寒窗灑風雪。
待與重尋痛飲師,東山杲杲日出遲。
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一字不入高人詩。
幾年不踏紅塵路,直入白云最深處。
君不見洛陽城下來歸魂,一夢思鄉(xiāng)嘆溫序。
按:后漢溫序次房行部至襄武為隗囂將荀宇所執(zhí)欲降之不聽伏劍而死光武命送器到洛陽為冢地長子壽為鄒平侯相夢序告之日久客思鄉(xiāng)里壽即棄官上書乞骸骨歸葬帝許之乃反舊塋焉
夢觀閭元賓 元末明初 · 王逢
元賓乃綽羅御史之母弟也始御史直衛(wèi)英皇時以父宣慰公蔭讓累官監(jiān)杭郡三年報政而中外亂雖累遷仕意泊矣至正丁未秋九月吳藩為明兵所破故官例徵庸元賓至則嘆曰國危身虜尚有頭戴南冠耶遂經(jīng)死平生善書詩治跡多可稱焉詩曰
老存平生懷,數(shù)夢忠良士。
大者為列星,小者為厲鬼。
元賓高昌胄,氣干岳???。
始如月闖門,既猶風行水。
忘言異溫序,諒亦思故里。
陰陽剝西極,江漢洶南紀。
乞憐毛群中,拭目噴死雉。
在官知苦晚,徇國嘆曷已。
郁郁舂陵作,咄咄永和體。
琴鶴就淪亡,高樓笛誰倚。
用拙存吾道,艱難已飽更。
一官頭盡變,萬事夢還驚。
每愛詩名早,能令海內(nèi)傾。
自憐山谷老,天地寄馀生。
白竹扉長掩,無人破碧苔。
不緣投杰句,何以遣幽懷。
檐為看山豁,窗因納月開。
溪堂近殘臘,作意有寒梅。
推枕中宵獨未眠,一身千恨意茫然。
聲沉萬籟空庭月,人靜孤村滿樹煙。
司馬園林徒四壁,杜陵消渴已三年。
細推半世人間事,爭似江湖辦釣船。
共 4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