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首
人物簡(jiǎn)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世愚。號(hào)杰峰。衢之西安余氏子。初從孤岳嵩公。供灑掃之役。已而為大僧。謁古崖純公。石門剛公。涕淚悲泣。祈以求端用力之要。二公欣然語之。師佩受其言。不分明暗。兀坐如枯株。時(shí)年二十五矣。踏濤江而西。見諸大老。如布衲雍公。斷崖義公。中峰本公。師一一咨叩。下語不契。中心瞀亂。遂止南屏山中。三年不踰戶限。聞止巖成公。倡道大慈山。亟往謁焉。巖示以南泉三不是語。師聞而益疑。仍還南屏。類氣絕之人。行坐寢食。不徇覺知。一夕。聞鄰席僧唱證道歌。至不除妄想不求真?;砣蝗玑屩刎?fù)。舉目洞照。不見一物留礙。喜躍不自勝。疾走見止巖。會(huì)止巖游姑蘇。趨天池。求證于元翁信公。仍歸止巖。止巖喝曰。何處見神見鬼。師曰。今日捉了賊也。曰賊在何處。師便喝。巖豎起竹篦。命師指名。師便掀倒禪床。巖曰。爾欲來捋虎須耶。師作禮。巖連打三下。囑曰。善自護(hù)持。他日說法度人。續(xù)佛慧命。至順二年。歸西安。住烏石山。澄居攝念。影不出山者一十六載。聲光日振。緇素之士。坌集座下。恒至二三千指。至無所容。既而遷廣德之石溪興龍寺。向化之盛。不下烏石時(shí)。烏石之眾。如子失母。力迎其還。適郡境。新建佛剎者四。曰古望。曰龍眼。曰寶蓋。曰普潤。皆延師開山。為第一祖。師起應(yīng)之。無不感慕而奮迅。國朝洪武三年。郡守戍將。舉水陸大會(huì)。僉謂。非師不足拯拔幽滯。師勉強(qiáng)成行??⑹露?。示微疾。召門弟子。勉以精進(jìn)入道。書偈擲筆而逝。越七日。奉全身藏于烏石慈云塔院。壽七十。臘五十。得法弟子十馀人。無涯永公最著。師道價(jià)傾四方。非惟禪林奔湊。而公卿大夫。若太尉高公納麟。兵部尚書黃公德昭。浙江行省左丞老老。江東廉訪副使伯顏不花?;蚝阒戮??;蝰Y書問道?;蛏现]親領(lǐng)玄要。得其片言只字寶之。不翅南金。師之施可謂博矣。使其正席名山。則惠利所被宜益廣。今乃僅止于斯。有識(shí)者恒傷之。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一禪師世愚者。
號(hào)杰峰。
衢州余姓子也。
早歲歷參知識(shí)一十馀員。
無所開發(fā)。
抵杭州大慈。
見止巖成公。
而得道焉。
愚初至大慈。
倦于請(qǐng)益。
但隨眾聽法而已。
一夕成召之曰。
愚阇黎。
萬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撈摝始應(yīng)知。
愚瞥然趨去。
于是精神逸舉。
窮極玄秘。
又常入元翁之室。
機(jī)絲綿密。
翁心喜之。
翁即止巖之師也。
室中常謂愚曰。
暴長之竹。
數(shù)載而枯。
暴流之水。
終夕而涸。
此理人豈不知耶。
但求速之病。
入于膏肓。
則神醫(yī)拱手矣。
愚遂隱烏石山。
一十八載。
衲子知名。
正信長者。
建廣德石溪大伽藍(lán)。
以居愚。
愚居石溪。
禪徒始大集。
開堂日。
僧問。
黃梅碓觜花開日。
夜半傳衣過嶺南。
此事還端的也無。
愚曰。
一物本來無。
兩肩擔(dān)不起。
曰。
畢竟如何保任。
愚曰。
不是詩人莫獻(xiàn)詩。
乃曰。
佛病祖病眾生病。
拈向一邊。
丹藥妙藥神仙藥。
除過一壁。
離卻四大幻身。
且道。
那個(gè)是病。
那個(gè)是藥。
若向者里薦得。
許汝諸人具只眼。
其或未然。
山僧分明指出病源。
與諸人看。
四大分散時(shí)。
向何處安身立命。
是有病無藥底句。
鎮(zhèn)州蘿卜。
柏樹子。
乾矢橛。
麻三斤。
是有藥無病底句。
青州布衫。
是藥病對(duì)治底句。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狗子佛性無。
是藥病雙忘底句。
為治眾生心中五欲八風(fēng)。
煩惱塵勞。
妄想執(zhí)著。
一切病。
一大藏教。
總是濟(jì)世醫(yī)方。
一千七百祖師公案。
盡是靈丹妙藥。
有病應(yīng)服藥。
無病藥還祛。
眾中還有個(gè)漢出來道。
和尚自身不能治。
何用治別人。
只向他道。
留得一雙青白眼。
笑看無限往來人。
愚凡四坐道場(chǎng)。
暮年退休烏石。
為逸老計(jì)。
適有長者。
攜童子上謁愚。
愚問。
何來。
童對(duì)曰。
虛空無向背。
愚大奇之。
適懸鐘次。
愚曰。
童子能言之乎。
童曰。
百鍊爐中滾出來。
虛空原不惹塵埃。
如今掛在人頭上。
撞著洪音遍九垓。
愚嘆曰。
此子。
如在殼迦陵也。
以大法度之。
法名非幻。
洪武三年。
諸山宿德。
咸赴鐘山之會(huì)。
有詔起愚。
使者至。
愚集眾普說。
已而高聲唱滅。
有偈曰。
生本不生。
滅本不滅。
攃手便行。
一天明月。
繼愚后事者。
有二人焉。
曰無涯幻。
曰日本太初原。
原歸化本國。
幻于永樂五年。
奉文帝詔。
證
西僧哈立麻佛事有感。
帝喜。
特留幻主靈谷。
以備顧問。
每召對(duì)稱旨。
十七年。
御制贊佛歌頌。
并刊大藏頒行。
是日慶云等瑞。
種種不一。
備載明紀(jì)。
其明年春。
有敕再建會(huì)靈谷。
如西僧例。
幻不奉詔。
亦唱滅。
以故愚父子。
深得或庵之遺韻云。
蓋愚溯或庵體之八世也。
贊曰。
或庵行護(hù)國之話于焦山。
至中葉幾微而復(fù)興。
譬猶一指之脈度隴穿峽。
所謂節(jié)節(jié)皆原六秀。
及杰峰父子一出。
又若老干發(fā)嫩。
支龍逶迤。
而下為尖圓方正之星而入局。
于戲誰中十道天心之穴。
則兒孫腳下。
可勝計(jì)耶。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三釋世愚,字杰峰。姓余氏,西安人也。家本儒素,世守詩書。母毛氏夢(mèng)感神人授以青衣童子,覺而生子。故愚自幼好佛,稍長,投蘭溪顯教寺,從孤岳嵩供灑掃。已而薙除須發(fā)為大僧,受具足戒。晝夜奉薌鐙惟謹(jǐn),以針刺指端濡血,書《金剛般若經(jīng)》。忽抵幾嘆曰:“縱能盡書一大藏教,亦屬有為,絕如夢(mèng)幻,不可控搏。盍學(xué)無為,以明心宗乎?”出謁古崖純、石門剛,誠心懇至,相對(duì)于邑,悲從中來,泣涕沾?,祈示審端致力之要。二公為之感動(dòng),欣然語之。愚佩受其言,不間晨昏,兀坐如枯株,時(shí)年二十五矣。復(fù)自念曰:“年日以增,學(xué)日以退,豈非見聞未充,無以啟發(fā)知解乎?”渡濤江而西,見諸善知識(shí)。時(shí)布衲雍、斷崖義、中峰本三人,大弘雪巖高峰之道。愚并往咨叩,語皆不契。中心愗惑,因止南屏山中三年,不踰戶限。聞止巖成倡道大慈山定慧禪寺,門庭雖峻,而獲證悟者眾,亟往謁焉。止巖曰:“南泉有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何者?”愚聞而愈疑,仍還南屏。諸緣盡舍,形類氣絕,行坐寢食,若無知覺,唯一念歷然在太虛中,如此者久之。一夕坐至夜分,聞鄰席唱《證道歌》,至“不除妄想不求真”處,豁然如釋重負(fù)。舉目洞照,不見一物留礙,喜不自勝,且曰:“佛法自在目前,祇為太近,故人自遠(yuǎn)耳?!奔床脔少剩小耙拱牒鋈煌轮?,虛空迸出日輪紅”之句,乃走見止巖。會(huì)止巖游姑蘇,走天池,求證于元翁信。信者,止巖之師也。問曰:“上士從何來?”曰:“大慈?!痹唬骸按蟠缺强?,其深多少?”愚卓钖。信曰:“拗折錫杖,爾將何為?”愚作禮。信曰:“爾可歸見止巖?!庇藓笠娭?,備述所悟。止巖曰:“何處見神見鬼?”愚曰:“今日捉了贓。”曰:“贓在何處?”愚便喝。止巖曰:“開口合口都不是,向上舉將一句來?!庇拊唬骸氨榻缑髅鞑桓膊?。”止巖豎起竹篦,請(qǐng)指名,愚便掀到禪床。止巖曰:“爾欲來將虎須耶?”愚復(fù)作禮。止巖擊之者三,矚曰:“善自護(hù)持,他日說法度人,續(xù)佛慧命?!彼炝魣?zhí)侍,服勤三年。又還南屏,尋入大慈為上座。元至順二年歸西安,先是西安烏石山有?;酃艅x,歲久荒廢,瓦礫堆除,荊榛塞路。愚獨(dú)結(jié)茅以居,蛇蝎霄蟠,虎狼夜哮,了無恐怖。鄉(xiāng)人信仰,欽其道德,裹糧遺之。遂澄居攝念,影不出山者,十有六載。聲光日振,緇素麇集,至三千指,幾無所容。縣中大姓陳嗣宗,倡義施舍,為造殿堂,藏經(jīng)樓閣,規(guī)模弘大,制如伽藍(lán)。且置山田,取其所入以供眾。帝師大寶法王聞之,為钖“弘辯”之號(hào)。至正六年冬,江南行宣政院亦錄其行業(yè),請(qǐng)主廣德石溪興龍禪寺,祝香報(bào)恩歸之,止巖表其自證也。留居三夏,將迎還烏石。而郡中新建佛剎四,曰古望,曰龍眠,曰寶蓋,曰普潤,皆延之為開山祖。愚力起應(yīng)之,無不感慕。明洪武三年冬十二月十日示微疾,召門弟子,勉以精進(jìn)入道,索筆書偈云:“生本不生,滅本不滅。撒手而行,一天明月。”擲筆而逝。越七日,藏于烏石慈云塔院,春秋七十,坐夏五十。四方參學(xué),莫知其數(shù),得其法者,則慧觀、德隨十有五人。所著《二會(huì)語》四卷,已刊行叢林中。愚道傾四眾,高太尉納麟、黃尚書德昭、廉訪副使伯顏不花,莫不函香致敬,馳書問道,得其片言,稱為玄要,其法施及人,可謂博矣。宋文憲濂為銘其塔。
人物簡(jiǎn)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人。
宦官,永樂時(shí)為司禮少監(jiān)。
元年奉命往烏思藏迎僧
哈立麻,四年回至南京,以勞擢太監(jiān)。
鄭和第二次和第三次航海,顯皆隨行。
十一年,出使尼八剌(今尼泊爾)、地涌塔二國。
十三年,使榜葛剌。
十八年,使沼納樸國。
宣德二年再至烏斯藏等國。
人物簡(jiǎn)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感通篇何清。
云南人。
持明精進(jìn)。
往見法王。
法王與授戒法密書。
大著靈德。
正統(tǒng)中。
奉詔從征麓川。
結(jié)壇行法有功。
天順六年。
詔入對(duì)。
未幾而化上遣禮部主事曾卓諭祭。
皇明通紀(jì)云。
命
西僧尚師哈立麻于靈谷寺。
啟建法壇。
薦祀皇考皇妣。
尚師率天下僧伽。
舉揚(yáng)普度大齋科。
十有四日。
慶云天花。
甘雨甘露。
舍利祥光。
青鳥白鶴。
連日畢集。
一夕檜柏。
生金色花。
遍于都城。
金仙羅漢。
化現(xiàn)云表。
白象青獅。
莊嚴(yán)妙相。
天燈導(dǎo)引。
幡蓋旋繞。
種種不絕。
又聞梵唄空樂。
自天而降。
群臣上表稱賀。
學(xué)士胡廣等。
獻(xiàn)圣孝瑞應(yīng)歌頌。
自是上潛心釋典。
作為佛曲。
使宮中歌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