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首
亭畔雙松張翠葆。秋來十分茜蔥。
幽人衣上露華濃。待看清夜月。
聳出亂山中。桂影參差天宇靜。
一聲何處冥鴻。彈琴古調(diào)入松風。
上靜浩歌清興發(fā)。莫使酒尊空。
梨棗通鄰圃,桑麻翳古墟。
竹林深處是吾廬。
益友平生但與此君居。
彭澤休官后,山陰卜筑初。
風霜雪露縱憐渠。
爭似和煙一蔟、暗扶疏。
金河秋畔驚胡管。萬里初飛雁。
哀鳴輕舉趁西風。十載江湖來往也悤悤。
去寒就暖謀身巧。弋者徒求飽。
尺書誰遣到南州。有客懷歸終日倚江樓。
皇明眷四國,惟魯周禮業(yè)。
地近最親順,永世樹藩屏。
憶昨狼狽初,睹機固先炳。
臨危定眾志,決策在俄頃。
國分監(jiān)撫權,勛庸盡寇耽。
崎嶇盜賊內(nèi),跋涉遍江嶺。
勞績在耳目,國人苦引頸。
迨乎王師出,經(jīng)紀履全慶。
朝廷責已優(yōu),獎敕原有證。
寶冊尚未頒,前后非一請。
使才必碩儒,大功難茍倖。
延城華國才,世推燕許并。
曾揮辨誣文,凜與秋霜競。
至今國有賴,幾乎墮讒阱。
茲行信有濟,況假驊騮騁。
夫君出南國,屈宋鳴于郢。
登壇睹穾隩,汲古得脩綆。
邇英可復侍,魚頭固多鯁。
洛下跡未濡,辛壬與乙丙。
古風已不復,孰芼參差荇。
才難不其然,是選果脫穎。
珠玉走中原,雄文終一逞。
春風出都門,驲快行塵靜。
靈槎近星漢,風露衣衫冷。
仙鶴去已遼,空瞻華表影。
崢嶸玉浮圖,聳出云霄迥。
梵院送夜鐘,窗月吐囧囧。
程忙易晨夕,驅(qū)馳敢言病。
大野曠無垠,馬首迷倒景。
醫(yī)閭截北漠,遼左通喉領。
長城秦所筑,延袤萬里永。
今為巨唐有,寧復事吞并。
四海共一家,前陋痛刬更。
亭屯列地要,折箠制胡命。
海山辟重關,詎恤鳴吠警。
偉哉造化功,萬古仰神圣。
灤河清圣祠,傴僂可酌泂。
滄流浩浩轉(zhuǎn),冥思理煙艇。
臨高足淹留,窮睇忘日竟。
薊門樹如薺,蒼蒼勢綿夐。
樓登潞河驛,江浙連舴艋。
遠柳綠堪畫,明沙雪共凈。
沿途茹景佳,必能助情性。
燕山天府國,繡錯萬街井。
循堤玉河西,煥赫羅宮省。
曉鐘金闕辟,百辟冠佩整。
燭稀曙鴉翔,鹓班序密靖。
雅儀爭先睹,想與中國等。
文章刃發(fā)硎,恢恢迎肯綮。
至誠諒無難,皇旒動頷肯。
朱沈兩閣老,天朝比崇璟。
絲綸掌帝誥,丹青運化柄。
前有再來屬,此遭應見省。
和輯固成福,溫良子素行。
此行可申祝,不必詒言諍。
但念掉舌輩,難用繩墨令。
急之恐生疣,須要濟寬猛。
此特過慮耳,裁當具朗鏡。
事完可遨游,談勝宜煮茗。
中華文獻地,四方就是正。
弦誦滿皇州,儒教于斯盛。
博雅如吾子,正當觀周聘。
風雅三百篇,侵淫及衛(wèi)鄭。
入耳則心通,信乎其淵靚。
披謁夫子廟,壇古挾疏杏。
周雅刊石鼓,古器誰與并。
詰曲辭聱牙,讀之口如硬。
韓公文不朽,竊喜載名姓。
涼吹愜春服,彷佛風雩詠。
移筇討圜丘,霽色浮金餅。
清風散珠箔,影瀉琉璃境。
圣祖配皇穹,玉牌相輝映。
緬想玄至日,陟降致帝敬。
巍巍禮樂備,足以知其政。
觀覽即云富,領略宜撮梗。
佇見干事回,策名參鐘鼎。
如愚曾莫效,圣明姑赦眚。
候子國西門,崇酒捧木癭。
屢拜不一拜,稱賀手至頂。
此實蒼生福,不獨為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