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
秀峰以
遐眺,望
靈象于九霄。
睹紫宮之環(huán)周,嘉帝坐之獨標。
瞻華蓋之蔭藹,何虛中之迢迢。
觀閣道之穹隆,想靈駕之電飄。
爾乃縱目遠覽,傍極四維,北鑒機衡,南睹太微,三臺皦皦以雙列,皇座囧囧以垂暉,虎賁執(zhí)銳于前階,常陳屯聚于后闈。
遂回情旋首,次目文昌。
仰見造父,爰及王良。
傅說登天而乘尾,奚仲托于津陽。
織女朗列于河湄,牽牛煥然而舒光。
五車亭柱于畢陰,兩河俠井而相望。
灼灼群位,
落落幽紀,設官分職,罔不悉置。
儲貳副天,庭延三吏。
論道納言,各有攸司。
將相次序以衛(wèi)守,九卿珠連而內(nèi)侍。
天街分中外之境,四七列九土之異。
左則天紀、槍、棓、攝提、大角,二咸防奢,七公理獄。
庫樓炯炯以灼明,騎官騰驤而奮足。
天市建肆于房、心,帝座磊落而電燭。
于前則老人、天社,清廟所居。
明堂配帝,靈臺考符。
丈人極陽而慌忽,子孫嘒嘒于參嵎。
天狗接狼以吠守,野雞伺晨于參墟。
右則少微、軒轅,皇后之位,嬪御相次,尊卑有秩。
御宮典儀,女史執(zhí)筆。
內(nèi)平秉禮以伺邪,天牢禁愆而察失。
于后則有車府、傳舍,匏瓜、天津,扶匡照曜,麗珠佩珍。
人星
麗玄以閑逸,哭、泣連屬而趨墳。
河鼓震雷以??磕,騰蛇蟠縈而輪菌。
河鼓十二星在南斗北,此星昏中南方而震雷。
《易》曰「鼓之以雷霆」此之謂也。
此星主聲音,故曰??磕,騰蛇二十二星在營室北,形狀似??蛇,故曰輪菌。
于是周章高眄,還旋辰極。
既覿鉤陳中禁,復睹天帝休息。
漸臺可升,離宮可即。
酒旗建醇醪之旌,女床列窈窕之色。
輦道屈曲以微煥,附路立于云閣之側(cè)。
其列星之表,五車之間,乃有咸池、鴻沼、玉井、天淵、建樹、百果、竹林在焉。
江河炳著于上穹,素氣霏霏其帶天。
神龜曜甲于清冷,龍魚摛光以英連。
又有南門、鼓吹,器府之官,奏彼絲竹,為帝娛歡。
熊、羆綿絡于天際,虎、豹儻煜而暉爛。
弧精引弓以持滿,狼星搖動于霄端。
其外則有燕、秦、齊、趙列國之名。
雷電霹靂,雨落云征。
陳車策駕于氐南。
天駟騁步于太清。
園、苑周回以曲列,倉、廩區(qū)別而殊形。
內(nèi)則尚書、大理、太一、天一之宮,柱下著術(shù),傳示無窮。
六甲候大帝之所須,內(nèi)廚進御膳于皇躬。
天船橫漢以普濟,積水候災于其中。
陰德播洪施以恤不足,四輔翼皇極而闡玄風。
恢恢太虛,
寥寥帝庭。
五座并設,爰集神靈。
乃命熒惑,伺彼驕盈。
執(zhí)法刺舉于南端,五侯議疑于水衡。
金、火時出以成緯,七宿匡衛(wèi)而為經(jīng)。
煒燁昱其并曜,粲若三春之榮。
睹夫天官之羅布,故作則于華京。
及其災異之興,出無常所。
歸邪繽紛,
飛、流電舉。
妖星起則殃及晉平,蛇乘龍則禍連周楚。
或取證于逢公,或推變于沖午。
乃有欽明光被,填逆水府,洪波滔天,功隆大禹。
此則冥數(shù)之大運,非治綱之失緒。
蓋象外之妙,不可以粗理尋,重玄之內(nèi),難以
熒燎睹。
至于精靈所感,迅逾駭向。
刑軻慕丹,則白虹貫日而不徹。
衛(wèi)生畫策,則太白食昴而摛朗。
魯陽指麾,而曜靈為之回駕。
嚴陵來游,而客氣著于乾象。
斯皆至感動于神祇,誠應效于既往。
爾乃四氣鱗次,斗建辰移。
雖無聲言,三光是知。
星中定于昏明,影度以之不差。
測水旱于未然,占方來之安危。
陰精乘箕,則大飆暮鼓,西南入畢,則淫雨滂沲。
譬猶晉鐘之應銅山,風云之從班螭。若夫冥車潛駕,時乘六虬。
大儀回運,萬象俱流。
北斗俄其西傾,群星忽以匿幽。
望舒縱轡以騁度,靈輪浹旦而過周。
爾乃凝神遠矚,曬目八荒。
察之無象,視之眇茫。
狀若渾元之未判別,又似浮海而睹滄浪。
幽遐迥回希夷,寸眸焉能究其傍。
于是乎夜對山水,棲心高鏡。
遠尋終古,攸然獨詠。
美景星之繼晝,大唐堯之德盛。
嘉黃星之靡鋒,明虞舜之不競。
疇呂尚之宵夢,善登輔而翼圣。
欽管仲之察微,見虛、危而知命。
嘆熒惑之舍心,高宋景之守政。
壯漢祖之入秦,奇五緯之聚映。
爾乃歷象既周,相佯巖際。
尋圖籍之所記,著星變乎書契。
覽前代之將淪,咸譴告于昏世。
桀斬諫以星孛,紂酖荒而致彗。
恒不見以周衰,枉蛇行而秦滅。
諒人事之有由,豈妖災之虛設。
誠庸主之難悛,故明君之所察。
堯無為猶觀象,而況德非乎先哲。
⑴ 紫宮垣十五星在北斗北,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宮中,天帝位尊,故言獨標也。
⑵ 華蓋七星,杠九星,合十六星,在大帝上。迢迢,高遠之貌。
⑶ 閣道六星在王良東北,天帝之所乘攝,靈駕之所由從。電飄,疾也。
⑷ 四維,四方之維。機衡,謂北斗星。太微宮十星,在翼軫北。
⑸ 三臺凡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極太微?;首恍窃谔⑿侵?。皦皦、囧囧,皆星光明之貌也。
⑹ 三臺謂之太階,虎賁一星在下臺南,故言前階。常陳七星,如畢狀,在皇座北,皆宿衛(wèi)天帝前后,備非常。闡門,宮中之門也。
⑺ 文昌七星,在北斗魁前,別一宮之名,皆相位次也。
⑻ 造父五星,在傳舍河中。造父,周穆王御。死,精上為星。王良五星,在奎北。王良者,晉大夫,善御,九方湮之子。良一名郵無正,為趙簡子御。死,精托于星,為天帝之馭官。
⑼ 傅說一星在尾后。傅說,殷時隱于巖中,殷王武丁夢得賢人,圜畫其象,求而得之,即立為相。死,精上為星。乘尾,在龍駟之間。奚仲四星,在天津北,近河傍。太古時造車輿者,死而精上為星。水北曰陽,在河北,故曰津陽也。
⑽ 織女三星在紀星東端,牽牛六星在河鼓南。世人復以河鼓為牽牛。
⑾ 五車三柱,都十四星,在畢東北。在宿北,故謂之陰。兩河,南河、北河。六星俠東井,東西遙相對,故曰相望也。
⑿ 灼灼、落落,皆星光明希疏之貌。群位,謂天設三公九卿之官,皇后嬪御之位。分,謂分其所司,而各有所典。罔,無。悉,盡。言無不盡備,官職亦有之也。
⒀ 儲貳,謂太子一星,在帝座北。三吏,三公星,在太微宮中也。
⒂ 大微宮十星,皆有上將上相次將次相之位。九卿三星在太微庭中,行列似珠之相連而內(nèi)侍。
⒃ 天街二星,昴畢間,近月星,陰陽之所分,中國之境界。天街以西屬外國,旌頭氈褐,引弓之民皆屬焉。天街以東屬中國,搢紳之士冠帶之倫皆屬焉。四七二十八宿,角、亢,鄭國兗州;氏、房、心,陳國豫州;尾、箕,燕國幽州;斗、牛,吳國揚州;女、虛、危,齊國青州;營室、東壁,衛(wèi)國并州;奎、婁,魯國徐州;胃、昴、畢,趙國冀州;觜、參,魏國益州;井、鬼,秦國雍州;柳、星、張,周國洛陽、三河;翼、軫,楚國荊州。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經(jīng)歷,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國。方土所出之物,各有殊異不同者。
⒄ 天紀九星在貫索東,天槍三星在北斗杓東,天棓五星在女床東北。攝提六星俠大角,大角一星在攝提間。二咸:東咸四星在房東北,西咸四星在房西北,此星主防奢淫謅佞之事。七公七星在招搖東,接近貫索。貫索為天獄。刑獄失中,則七公評議,理其冤枉。
⒅ 庫樓十星在大角南。騎官二十七星在氐南。騎官典乘,故曰騰驤也。
⒇ 老人一星在弧南,常以春秋分候之。天社六星亦在弧南。清廟十四星在張南。
(21) 明堂三星在太微西南角外,靈臺三星在明堂西。
(22) 丈人二星在軍市西南。星在南方,故稱極陽?;藕觯^星細小,遠邈難見?!独献印吩唬骸负鲑饣刨?,其中有象;慌兮忽兮,其中有物。」子二星,在丈人東。嘒,小貌。孫二星,在子東。《詩》云:「嘒彼小星,三五在東?!勾酥^乎?
(23) 天狗七星在狼北,野雞一星在參東南。天市中街,主警怖,故曰吠守。雞能候時,故曰伺晨。
(24) 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白衣處士之位。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有皇后嬪御之位,尊卑相次,皆秩序之也。
(25) 御宮四星在鉤陳左傍,此星主典司禮儀、威容步趨之事。女史一星在柱下史北。女史記識晝夜昏明,節(jié)漏省時,在鉤陳右傍。
(26) 內(nèi)平四星在中宮南,有邪媚之事,以禮正之。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有過失則懲其愆也。
(27) 車府七星在天津東,傳舍五星在華蓋上,匏瓜五星在麗珠北,天津九星在匏瓜北。
(28) 扶匡七星在天津東,麗珠五星在須女北。麗桂、衣珠、佩珍,后夫人之盛飾。其星主皇后之服也。
(29) 人星五星在車府南,麗,附;玄,天。言人星近于閑逸?!兑住吩唬骸溉赵滦浅禁愑谔?。」《石氏經(jīng)》曰:「人星優(yōu)游,人乃安寧?!梗薅窃谔撃?,泣三星在哭東。墳墓四星在危南???、泣星行列趨向墳墓,故曰連屬。
(30) 鉤陳六星在紫宮中,天皇大帝之所居。諸宮別館及天床星,皆是休息寢臥而游也。
(31) 漸臺、離宮皆天宮臺之名。漸臺四星在織女東足下。離宮六星與營室相連。言天帝或升漸臺而睹,或就離宮而游。即,就也?!抖Y記》曰「即宮于宗周」也。
(32) 酒旗三星在軒轅左角,天設置酒官為飲燕之事,故建牙旗為標。女床三星在紀星東北端,奉侍天王之女。侍衛(wèi)天王,必有《關(guān)雎》窈窕之美,無妒忌之心,乃可侍衛(wèi)天王左右,故言列窈窕之色也。
(33) 輦道五星在織女西足,屈曲而細小,故言微煥也。附路一星在閣道傍,言天帝出入由閣道附路。豫防敗傷,故言天帝立于云閣之側(cè)。
(34) 列宿之外謂之表。咸池三星在天潢東,鴻沼二十三星在須女北,玉井四星在參左足下,天淵十星在龜星東南,建樹、百果星在胃南,竹林二十五星在園西南。
(35) 江,天江星。天江四星在尾北,言天江星乃炳然著見于天上。素氣者,天河白氣。素,白。霏霏然,帶著于天也。
(36) 神龜,龜星也,有五星在尾南。龜知來事,故稱神。在河中,故言清冷。魚龍,謂魚一星,在尾后河中。尾為龍宿,故言龍魚。此星在河中,以魚星之映,水有光曜也。
(37) 南門、鼓吹二星在庫樓南,翼西南。器府三十二星在軫南。器府典掌絲竹之事,以娛樂天帝也。
(38) 狼一星在參東南,弧九星在狼東南?!缎莻鳌吩疲骸柑煜卤?,則弧弓張?zhí)?。?/div>
(39) 征,行也。雷電六星在營室南,霹靂五星在上公西南,云雨四星在霹靂南。
(40) 天園十四星在苑南,天苑十六星在昴、畢南,天倉六星在婁南,天廩四星在昴南,言形象殊別不同也。
(41) 尚書五星在紫微宮門內(nèi)東南維。大理二星在紫徽宮中。太一、天一各一星,相近,在紫宮門南。
(42) 六甲在華蓋下,內(nèi)廚二星在紫宮西南角外。
(44) 陰德二星在尚書西,四輔四星俠北極。播,布。洪,大。玄,天也。陰德之官,必有陽報。夫陰施陽報,自然之常數(shù),貧窮困死,生民之極艱。以至困乏□死,遭陰德之終。故窮者不希周恤而惠與自至,施者無求于報而酬答自來。斯乃冥中之理,大象豈虛構(gòu)其曜哉?四輔星既翼佐北極之樞,又能闡揚天帝之風教,故言闡玄風也。
(45) 恢恢、寥寥,皆廣大清虛之貌。《老子》曰:「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沟弁?,謂太微宮也。
(46) 五座,謂太微宮中五帝座也。黃帝靈威仰位東方,赤帝赤熛怒位南方,白帝白招矩位西方,黑帝汁光紀位北方,黃帝含樞紐位中央。五帝各異,并集諸神之宮,與之謀國事?!缎⒔?jīng)·援神契》曰:「并設神靈集謀?!勾酥^也。
(47) 熒惑常以十月、十一月入太微,受制伺無道之國,故曰伺彼驕盈也。
(48) 太微南門,謂之執(zhí)法。刺舉者,刺奸惡,舉有功。五侯五星在東北。東井為水衡,辨疑獄,五侯議而評之也。
(49) 金、火,熒惑、太白也。七宿,謂一方七宿。天文謂五星為緯,二十八宿為經(jīng),故舉金火七宿為言,則五星二十八宿可知也。言五星出人,伏見有時,不常出也。
(50) 言天官羅布于上,王者法效于下?!墩撜Z》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也?!?/div>
(51) 言災異出無常宿,隨其善惡而處之。假使鄭國有事,則變見角、亢也。
(52) 如星非星,如云非云,謂之歸邪。夾以微氣,故稱繽紛。飛,飛星也。流,流星也。飛星與流星各異,飛星焱去而跡絕,流星跡存而不滅。電舉者,似焱電長。
(53) 《春秋》魯襄公十年春正月戊子,妖星出于婺女,見于申維。婺女屬齊,申為晉分。梓慎見妖星出,知晉侯以戊子日死。蛇乘龍,謂襄公二十八年,歲星次天津,于玄枵十五度,在虛下。歲星主木,位在東,體合房、心,故名龍。虛在坎,坎子位,次玄枵,龜蛇之類。歲星失次,行虛之外,出其下,故曰蛇乘龍。龍位壽星,宋、鄭之分。梓慎見蛇乘龍,知饑在宋、鄭。然裨灶以為周王及楚子皆死。二人推變不同,所見各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也。
(54) 逢公,齊邑,姜之先。言逢公死時,亦有此星見,梓慎推星,以此方之,知晉平公將死。沖午,謂虛宿對午。午為張、翼,張、翼周楚之分,裨灶占知周王、楚子死,故言推變于沖午。
(55) 昔堯遭洪水,填星逆行入水府?!稌吩唬骸笟J明文思,光被萬邦。」
(56) 言洪水既出,堯命鯀治之而功不成,乃復命禹治而平之,禹有濟世之難,治水之功?!稌吩唬骸负樗咸臁!褂衷唬骸赣礤a玄圭,告厥成功?!?/div>
(57) 言堯遭洪水,致填星逆行之異,非不德所致,此乃運數(shù)應爾也。
(58) 昔荊軻慕燕太子丹之義,入秦為刺客,雖至精感上,而事竟不捷。
(59) 昔衛(wèi)先生為秦畫策于長平,昭王疑而不信,太白有食昴之變。
(61) 昔光武為白衣時,與嚴陵相厚善,及登帝位,陵來入見,太史奏曰:「客星犯帝座。」光武詔曰:「乃嚴子陵,非客?!?/div>
(62) 言四時代謝不常,每月斗移建一辰,天無聲言語止以星辰見變譴,以示人也。
(63) 孟春正月,昏參中,旦尾中。仲春之月,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昏七星中,旦牽牛中。孟夏之月,昏翼中。旦婺女中。仲夏之月,昏亢中,旦危中。季夏之月,昏心中,旦奎中,孟秋之月,昏建星中,旦畢中。仲秋之月,昏牽牛中,旦觜晼中。季秋之月,昏虛中,旦柳中。孟冬之月,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昏東壁中,旦軫中。季冬之月,昏婁中,旦氐中。冬至之日,建八尺之標,影長一丈三尺五寸也。夏至之日,影長一尺六寸也。影長為水,影短為旱。
(64) 陰精,月也。東北失道入箕則多風。移而西南,失道入畢,則多雨。雨三日為淫雨?!对姟吩唬骸冈蔓愑诋?,俾滂沲矣。」《書》曰:「星有好風,星有好雨?!勾酥^也。
(65) 言云從龍,風從虎,同氣相求,同類相應,蜀山崩而晉鐘鳴也。
(66) 六虬,六龍?!兑住吩唬骸笗r乘六龍以御天?!勾私允翘旎剡\轉(zhuǎn)。
(67) 望舒,月也。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一日一夜運轉(zhuǎn)過周一度。浹,匝也。至旦曉而過匝,故曰浹旦而過周也。
(68) 凝神,精不動也。言極遠傍視,茫然若造化之始,元氣未分,似浮海遠望而不見其邊?!墩撜Z》曰:「乘桴浮于海。」《老子》曰:「聽之不聞其聲,名曰希;視之不見其形,名曰夷?!?/div>
(69) 《瑞應圖》曰:「景星大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光明?!巩攬蛑畷r,有此星見,故美堯之德能致之也。
(70) 昔舜將受禪于堯,先有星見,圓而無鋒芒。言舜當用土德王天下。星見而無芒角者,示揖讓而受,不以兵事爭競也。
(71) 昔太公未遇文王時,釣魚于磻溪,夜夢得北斗輔星,神告尚以伐紂之意。事見《尚書·中侯篇》也。
(72) 昔管仲與鮑叔牙商賈于南陽,見三星聚虛、危之分,知齊將有霸主,遂共戮力,來投齊地也。
(73) 當春秋時,熒惑守心,景公不從史韋之言,熒惑退舍,而延二十年。
(75) 相佯,倘佯也?!渡袝吩唬骸笟v象日月星辰?!?/div>
(77) 夫景星見則太平應,彗、孛作而禍亂興,天之常也。昔夏桀無道,斬關(guān)龍逢而極惡,孛星見,湯伐之,放于鳴條之野。殷紂設炮烙之刑,彗星出,武王懸之白旗也
(78) 昔魯莊公十年夏四月,恒星不見,自是以后,周室衰微。枉矢出,蛇行而無尾,自昔項羽入關(guān),有此變。見《漢書》
(79) 言天以冥應,玄象為變,要由人事,豈妖災而已。
(80) 言庸君暗主,玄象譴告,不能改行自新以答天變。賢君明主則不然,見天災異,懼而修德也。
(81) 夫唐堯至治,猶歷象璇璣,窺七政,況德不及古,而不觀之乎?!段簳垳Y傳》,又見《十六國春秋》六十九。無注。案:「張淵」《北史》作張深,《文選·月賦注》引作「張泉」,皆避唐諱?!冻鯇W記》一略載此賦,作宋張鏡?!端逯尽酚小端涡掳蔡貜堢R集》十卷,豈此賦又見《張鏡集》邪?疑《初學記》「宋」字誤。
藝祖汾陽濟世才,興唐社稷位三臺。
兩京宮闕同時復,萬乘鸞輿遠道回。
中令簪纓今不沗,左司衡鑒又重開。
朝廷用將皆熊虎,宰相求賢辟草萊。
江口峨眉山偃蹇,城頭雉堞石崔嵬。
經(jīng)營豈讓周東洛,楨干誰知楚上材。
鐵甕時平民按堵,湯池秋漲浪成堆。
曲連白纻桓溫井,高接凌歊宋武臺。
日映旌旗明似練,月低鼓角響如雷。
郎官拱待回車久,玉樹垣陰勞徠杯。
長憶京闈拔俊英,喜看先后步云程。
求賢報主應無愧,列職分曹更有名。
總謂鳳麟呈世瑞,豈殊桃李擅春榮。
臨期一語仍相勉,永竭忠貞答圣明。
夢余乘胡蝶兮。
飄翻翻其上征。
令東雨灑塵兮。
使飄風戒行。
過銀河而牛斗兮。
歷太微而帝庭。
仍大人于九霄兮。
雙眼為余而青。
余乃揖而宿之。
敬而神之。
載前而致辭曰。
余生下土。
幾三十春。
居閒處獨。
孤陋寡聞。
世界之外。
幸逢異人。
盍教異辭。
慰我涸鱗。
大人聞言而眷余。
留至貴之奇說。
言有大而無當。
猶河漢而無極。邃古之初。
有大椿者。
其生其長曠邈之野。
霜皮溜雨。
鐵干剝落。
蟻穴百圍之根。
鸞棲萬丈之葉。
雨師掛天瓢。
雷公藏霹靂。
敷榮造化之功。
扶持神明之力。
以一萬六千年為春秋。
以八百四十二月為朝夕。
茫茫堪輿。
人世遞代。
惟椿獨立。
閱幾年載。
醯雞旋磨。
陰康大庭之沿革也。
蚊蚊交雷。
軒轅涿鹿之戰(zhàn)伐也。
杳如兒戲。
包羲八卦之畫也。
蹶如歷塊。
共工不周之觸也。
視如彈丸。
女媧之鍊石也。
視若蓬矢。
后羿之射日也。
杯水覆堂。
九河決矣。
半顆崩頹。
砥柱折矣。
俄須瞬息。
夏五百箓矣。
若朝若暮。
商六百歷矣。
文武道喪。
周東轍矣。
齊,晉交霸。
春秋作矣。
觀天地之變態(tài)兮。
與無極而為鄰。
羌風霜而不凋兮。
歷萬古而長春。
若夫蟪蛄春生而夏死。
朝菌暮生而朝衰。
曾春秋晦朔之未識兮。
豈大椿長年之可知。
茲其為大小之辨兮。
黃帝之所聽瑩。
而眾人之所共嗤也。
余聞而疑之。
又從而詰之曰。
子言大矣。
聞者皆驚。
愚見異是。
子其試聽。
洪鈞肇判。
奇偶以成。
品類亭毒。
有萬其生。
物之不齊。
物之情也。
有小有大。
有短有長。
有多有寡。
有存有亡。
非喪無得。
非弱無強。
非死生無榮。
非晝夜無光。
惟大小得喪之一體兮。
亦晝夜死生之一理。
道無往而不在兮。
曾何辨于彼此。
是故至道因是。
大觀齊物。
天不能驕乎地。
日不能傲乎月。
飛不能笑乎潛。
動不能多乎植。
孰指而為非兮。
孰指而為是。
堯,杰皆土兮。
孔,蹠俱死。
莫大于秋毫兮。
太山為小。
莫壽于殤子兮。
彭祖為夭。
鳳凰增擊而高逝兮。
鴟得腐而仰嚇。
鯤鵬九萬而圖南兮。
鴳蓬蒿而自得。
亦各守性兮。
其義一也。
而況天之生物。
因才以篤。
覆之非讎。
培之非德。
始得理而俱生。
竟與化而俱滅。
菌小年而何損。
椿大年而何益。
知小之可安兮。
高大之可忽。
知死之可輕兮。
長年之可卻。
吾以子為異之教。
曾說大椿而已。
吾恐造化之本意在此而不在彼也。
大人曰。
咈。
達士因辭而求義。
賢人聞一而知十。
余初托漆園之滑稽。
以寓夫至道之玄密。
何子見之凡庸。
無反隅之知識。
反挾堅白之鳴。
強攄愚小之抱。
變風止乎禮義。
大椿可以喻道。
蓋其至人無已。
神人無為。
亡我喪我。
無是無非。
乘六氣之正理。
知天地之玄機。
得至樂而游至樂。
澹無慮而無思。
亦何異于大椿超氛埃而獨奇。
縵者懷憂。
窖者系俗。
惴惴縵縵。
忉忉怛怛。
留如詛盟。
散若機栝。
托真氣于守勝。
終貿(mào)貿(mào)而老洫。
何所見之偏小。
類朝菌之晦朔。
是故賢愚不齊。
大小異級。
愚于賢何知。
小于大何及。
辨乎榮辱而已。
宋榮安知列子之御風。
止于免行而已。
列子安知至人之無功。
且如三皇繼天。
五帝立極。
巍巍蕩蕩。
熙熙穆穆。
放勛安安。
重華大智。
禹受舜禪。
湯革夏季。
有德有壽。
有名有位。
四岳九官之輔翼。
伯益阿衡之左右。
作新民于鼓舞。
措天下于仁壽。
名與日月而齊明。
德配天地而并久。
彼昏不知。
背繩墨而追曲。
甘自暴而自棄。
顧為世之大戮。
與草木而同腐。
名不傳于后日。
是故堯死異于蹠死。
為善異于為惡。
子驅(qū)而同之。
甚癡且惑。
嗚呼。
太上立德。
所謂大椿。
下愚不移。
所謂朝菌。
然則斯椿也豈獨莊叟之逍遙。
抑亦有關(guān)于斯文。
余聞而奇之。
再拜而謝之曰。
仆本鹵莽。
術(shù)業(yè)蒼黃。
問以方外之說。
得聞為學之方。
聞小聞大。
又聞圣人之異于尋常也。
俄欠伸而倏悟。
但落月之空梁。
五代亂離際,虎據(jù)南越陬。
稱制乘黃屋,下令崇圜丘。
僭復掃地規(guī),有事于春秋。
燔柴登黃壇,秉圭被玄裘。
淫哇無九成,駿奔非諸侯。
明堙祈奏格,海風空颼颼。
鼎魚思假息,穴蟻求久休。
遺壝今霍然,但見樵蘇游。
慨彼周東遷,禮樂成謬悠。
魯郊不欲觀,自馀何足尤。
盛衰興替古來同,堪恨當時業(yè)不終。
新鼎十年開漢北,故宮離黍似周東。
尚馀殘堞荒蕪外,空鎖寒煙寂寞中。
今日經(jīng)過增感慨,野花啼鳥自東風。
廣固城西隅,遙見孟嘗居。
云有淘米澗,養(yǎng)士三千馀。
周東世板蕩,舊都成丘墟。
所養(yǎng)刀劍客,強半雜屠沽。
鳳凰飽瑯玕,雞豚甘蝍蛆。
天馬厭龍芻,芻棧非所圖。
西伯善養(yǎng)老,鷹揚奮海區(qū)。
醴酒楚不設,穆生歸田廬。
圣賢貴大節(jié),君子不虛拘。
所以田公子,徒釣養(yǎng)士譽。
徘徊古澗間,日暮空踟躕。
踏凍看山興亦新,梅花偷放臘前春。
路緣半壁時停騎,屋傍懸崖少過人。
晴雪背陽留北崦,寒流伏草出前津。
松杉到處群麋鹿,何必桃源稱隱淪。
羅浮四百三十有二峰,峰峰斸出青芙蓉。
鐵橋橫亙在天半,金陵地肺遙相通。
相傳堯時警洪水,一山浮與羅山同。
至今兩山互離合,飛云不定搖長空。
更聞蓬萊割左股,磅礴上下行鴻濛。
璇臺瑤室亦何有,七十二所環(huán)玲瓏。
幡幢左右南北斗,玉皇端坐朱明宮。
鬼神呵護有神物,宋時玉簡銅魚龍。
仙人來朝擁芝蓋,或騎蝴蝶如飆風。
豈無黃麟并驂駕,亦有喑虎難得逢。
貴人入山不時有,五色小鳳鳴笙鏞。
奇花異草產(chǎn)無數(shù),銀鱗霜鬣青虬松。
黃精閟土截玉肪,菖蒲抽節(jié)含紫茸。
軒轅舊宅有誰閉,白日搗藥聲千舂。
丹床藥灶白茅屋,或有弟子稱葛洪。
從來學仙坐小劫,大人造化歸牢籠。
百粵江山一輪掌,召穆南海周公東。
牂牁之水遍甘露,鶉鳥之火和春融。
我歌羅浮以祝公,百年三萬六千日,洞天福地誰能窮。
人海拍浮不肯居,急裝手抱河渠書。
笑騎快馬隨鋒車,去佐使者游澤潴。
司農(nóng)治河先治睢,相度伊雒憑淮徐。
砉然分穿百道渠,血脈通貫痼疾舒。
經(jīng)年宣塞延道固,楗石不畏郁勃魚。
豫州底定墳壤奠,厥田中上開菑畬。
一燈寂寂照行幕,主人蒿目客喟吁。
畫灰夜對訂謀略,按圖曉出巡田廬。
醞釀豐亨換漉淡,撫摩枯瘠生肌膚。
君能載筆紀聞見,镵刻雅頌歌哭俱。
功成返轡主賓喜,詩卷小納洋洋區(qū)。
九河倒瀉入胸膈,吞吐潮海凌韓蘇。
江山助人長奇氣,吏治化汝為真儒。
他年百川在手掌,白圭不敢來睢盱。
當時對榻歷青兗,縱觀海岱周東隅。
六年彈指一再見,是夢是覺皆蘧蘧。
國門轉(zhuǎn)側(cè)送君去,別意繚繞歸人裾。
君為老鰥十七載,昔年白皙今有須。
牽牛涉波鵲知候,河伯娶婦誰作巫。
萱堂暗覓九年線,桂殿早植三秋株。
棲遲且理鹽鐵論,管子富國古有諸。
經(jīng)綸在胸窮益固,書史滿腹遇必殊。
匡時策不負所學,廷對賈讓稱臣愚。